-
2011年3月19日,著名古生物學和地質學家顧知微逝世
2011年3月19日,著名古生物學和地質學家顧知微逝世2017-03-19 00:21 來源: 科普中國-科技名家風採錄 顧知微顧知微先生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和聰明才智把這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用他勤奮求索的一生,孜孜不倦獻身於科學的一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並為之奉獻的一生,在地層古生物研究座標上留下了一串串足跡,為中國地層古生物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1918年5月4日,顧知微出生在江蘇省南京市的一個貧困家庭裡。自幼父母雙亡的他,靠著堂叔父的經濟資助求學。
-
山東蘭陵六大名人:第一位是文學大師、第四位是院士,山東的驕傲
抗日戰爭時期蘭陵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新中國成立後蘭陵縣撤銷。2014年1月8日,中國民政部同意並批覆蒼山縣復名為蘭陵縣。2018年10月,獲得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當然蘭陵縣自古至今名人眾多,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其中較為知名的六位,也歡迎各位朋友補充並指正,讓我們銘記那些在歷史上作出貢獻的名人。
-
探索地質之謎的高原勇士: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地質學家多吉
探索地質之謎的高原勇士: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地質學家多吉2010年03月16日 16:35:56來源:洞頭網核心提示: 【閱讀提示】 多吉,西藏土生土長的著名地質學家,也是我國目前唯一的中國工程院藏族院士。
-
訪北大單人畢業照事件主角薛逸凡 古生物學專業介紹
作為北大2014屆古生物學專業唯一的本科畢業生,薛逸凡最近很忙。 《法制晚報》記者調查發現,這個讓她「真的很喜歡」的專業,其實沒那麼「高冷炫酷」。國內外很多高校都有開設,只是在本科階段就選擇古生物學的人,確屬鳳毛麟角。
-
著名地層古生物學家、我國古昆蟲學研究的奠基人洪友崇去世
這首詩是多年前,著名昆蟲生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欽俊德研究員專門為洪友崇先生題寫的,今日品讀,也是對洪先生科研成就和學術品格的高度評價。洪友崇先生長期從事撫順昆蟲化石和地層學等研究,取得了大量重要科研成果,為我國古昆蟲學科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
全球勝任力提升計劃——古生物學國際名師課堂成功舉行
「全球勝任力提升計劃(線上項目)——古生物學國際名師課堂」,於2021年2月15日大年初四在線上正式開課,2021年2月21日順利結束。本次《古生物學國際名師課堂》線上課程,邀請了國際著名的古生物學家、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美國科學促進會院士、多倫多大學古生物學特聘教授羅伯特·賴茲(Robert Reisz)院士為主講教師,我校地球科學學院李曉波老師和陳軍老師擔任線上助教,經過報名篩選,共有來自地球科學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植物科學學院、藥學院、藝術學院等學院不同專業的30餘名研究生、本科生及青年教師參加了本次交叉學科在線能力提升項目
-
院士領銜,師生比18:11 | NWU古生物學「豪華教學團隊」已上線
在這個特殊的開學季,以舒德幹院士,張興亮、張志飛、劉建妮等長江學者領銜的地質學系古生物學與地層學教研室共18位教師(其中高級職稱14位)全員攜手,以大課串講的形式,用中英雙語為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專業11名碩博士生線上開授《高級門類古生物學+古生物學原理》這門專業平臺課。學生評價,「這陣容,太豪華!」
-
地層學和古生物學的探秘者
南京古生物所是我國專業從事古無脊椎動物學和古植物學研究的科研機構,也是亞洲最大的古生物學研究所,並被外國學者譽為「世界三大古生物學研究中心之一」。 南京古生物所所長楊群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這裡孕育了四五代地層學和古生物學的探秘者。」
-
第三屆國際古生物學大會在英國召開
6月28日至7月3日,「第三屆國際古生物學大會」在英國倫敦召開,共有來自全球的古生物及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約八百餘人出席了本次大會。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戎嘉餘院士、楊群所長等26位科研人員參加了此次大會並分別作口頭學術報告。本次會議上,各國代表圍繞著「地質和化石記錄與生物多樣性」、「宏演化及現代綜合進化論」、「全球變化的微體古生物學記錄」、「微體化石與生命之樹」、「古生物收集」等27個主題開展了熱烈的交流和討論。除學術報告會外,會議還安排了多條內容豐富的野外地質考察路線。
-
佩戴口罩訪院士
佩戴口罩訪院士葉建華我作為全國婦聯主管的《信息早報》社原黨委書記、總編輯,曾經的媒體人,作過不計其數的採訪,也採訪過不少院士,2020年6月1日卻經歷了一次佩戴口罩的特殊採訪,採訪的對象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曹湘洪先生。
-
鼎新講座:世界著名古生物學家羅伯特·賴茲院士揭秘恐龍怎樣成為...
【吉林大學報記者 文武/文攝】6月3日下午,世界著名古生物學家羅伯特•賴茲院士在吉林大學中心校區鼎新大講堂作了題為「侏羅紀的恐龍胚胎化石」的講座,揭示了恐龍成為中生代陸地霸主的奧秘。吉林大學常務副校長邴正,吉林大學科協主席、中國科學學院院士于吉紅、唐敖慶講座教授黃大一,校內相關單位負責人以及校內外師生700餘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
中國現代著名人物30個中國十大現代傑出人物事跡
對中國貢獻巨大的人物、中國現代著名人物30個、影響當代中國50位名人、中國十大著名人物、中國近代100名名人、中國現代傑出人物事跡、中國現代50個傑出人物、近代中國十大影響人物;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高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2012年諾zhi
-
...傳承、創新與發展——訪我國著名地圖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家耀
用著名地圖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家耀的話說,「地圖是表達複雜地理世界的人類最偉大的創新思維」。地圖起源於上古時代,至今已有4500多年歷史,且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社會的地圖特點是不一樣的。那麼,什麼是地圖文化?地圖文化要不要傳承?我國地圖文化有哪些突破創新?人工智慧時代地圖文化何去何從?
-
北京大學:「古生物學」,公認的全國最冷門專業
通常在我們的印象中這些頂尖的學府無論什麼專業都是不缺人的,但北大真的就有一個專業,號稱6代單傳,那就是「古生物學」。按理說北京大學最為全國頂尖學府,每個專業都應該爆滿的呀!為什麼這個專業這麼冷門呢?其實這個專業歷史比較悠久,也是很厲害的專業,每年都招新生,但每次只能招到一個甚至是招不到人!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專業是學什麼的,我給大家講一講。
-
武漢大學首位女院士、著名化學家張俐娜逝世
原標題:武漢大學首位女院士、著名化學家張俐娜逝世張俐娜是一名大器晚成的科學家,46歲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的科學研究,60歲開啟纖維素新溶劑和材料的全新領域研究,71歲成為武漢大學首位女院士。她是一位心懷國家、心懷天下的開創者,為推動中國和全球的綠色發展嘔心瀝血,憑藉全球首創水溶劑低溫溶解高分子技術,成為獲得國際可再生資源領域最高獎的中國第一人;她也是一位溫文爾雅的教書先生,是武漢大學師生眼中真正的「女星」。
-
古生物學的發展簡史
古生物學是生命科學和地球科學的交叉科學,它既是生命科學中唯一具有歷史科學性質的時間尺度的一個獨特分支,又是地球科學的一個分支。 古生物學的分類發展 根據研究的不同對象,古生物學分為古植物學和古動物學兩大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