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學的發展簡史

2020-12-08 騰訊網

古生物學是生命科學和地球科學的交叉科學,它既是生命科學中唯一具有歷史科學性質的時間尺度的一個獨特分支,又是地球科學的一個分支。

古生物學的分類發展

根據研究的不同對象,古生物學分為古植物學和古動物學兩大分支。

隨著近代生產發展的需要和科學研究的深化,古植物學分出了古孢粉學和古藻類學;古動物學分出了古無脊椎動物學和古脊椎動物學。古人類學既是人類學的分支學科,又是古脊椎動物學的分支學科;根據個體微小的動植物化石或大生物體微小部分的研究,又形成了微體古生物的分支學科。

古生物學奠基者

對於化石的認識在中國和西方都已有千年以上的歷史。但古生物學成為科學則始於18世紀後期,約有200年歷史。這門科學的奠基者包括:拉馬克(無脊椎動物學)、威廉·史密斯(生物地層學)、居維葉(提出相關律及絕滅、災變等概念)、達爾文(提出進化論)。

一直到20世紀中葉的百餘年間,古生物學的主流是描述古生物學和生物地層學。先是西歐、北美,然後蘇聯、東歐、中國、印度,以至世界其他地區出版了大量的古生物和生物地層專著,為古生物學的綜合研究提供了事實基礎。

20世紀中葉後古生物學的突破

電子顯微鏡、特種攝影技術的應用和石油勘探的需要,使一些新分支飛躍發展起來,這包括微體和超微古生物學、古生物化學、化石巖石學等。

在大量資料的積累的基礎上,古生物理論工作發生飛躍,最早是辛普森和邁爾基於遺傳學和進化論對古生物進化理論的綜合。

60年代後,由於板塊理論為古生物學提供了統一的全球地質背景,又向古生物學提出要求。由於生物學上一些新的發展(中性學說、分支系統學等),古生物學在進化論、系統分類學、古生物地理學等方面出現了許多新思潮。

相關焦點

  • 《空間簡史》
    《空間簡史》 [意]託馬斯·馬卡卡羅、克勞迪奧·M.達達裡 著 四川文藝出版社 2019年1月 ISBN:978-7-5411-5180-4 定價:39.80與《時間簡史》《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並稱「四大簡史」。 從模糊的地域認知到窺探宇宙星辰;從肉眼可見的維度到量子化的世界;從日心說、大爆炸理論到多元宇宙理論等空間假說和概念,人類求知的腳步從未停止,對空間的探索也從未停止…… 《空間簡史》按照時間線索,向讀者展現了一段人類探索無涯空間,找尋自我定位的崎嶇旅程。
  • 《生命簡史》:人類不是地球生命演化的旁觀者
    一百多年來,伴隨著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地質古生物學中很多已經成為定論的內容,都在不斷地改寫。可以這麼講,自然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被改寫的歷史。探究生命演化的奧妙,不僅與科學研究有關,更和人文情懷有關,因為這些年來生態環境變遷,和人類的生存現狀緊密相連。回望自然的歷史,本質上就是呼籲今天的人們愛護地球家園、保護生態環境。
  • 2015考研專業介紹:古生物學與地層學[070903]
    一級學科/領域名稱:地質學  二級學科代碼:070903  二級學科名稱: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專業介紹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是地質學研究領域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通過對保存於地層中的各類化石的形態、
  • 瀋陽師範大學 古生物學專業 培養方案
    古生物學(Paleontology)是地質學與生物學之間的交叉學科,主要研究地 史時期的生物遺體和遺蹟化石。古生物學專業學生入學兩年後,根據本人志願及 專業培養需要,將分選古生物學、化石保護與博物館、地質與化石能源等 3 個專 業方向。
  • 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發布!
    2020年3月31日,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南京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西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領銜完成的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科研成果入選。據了解,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評選工作自2017年開展以來已經進行了四次。
  • 一個人的畢業「合影」引關注 走近小眾的古生物學專業
    看似小眾偏門,古生物學的作用可不小。   「通過研究化石,可以了解地史時期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確定地層層序和時代,推斷古地理、古氣候環境的演變,及其演化與自然環境變遷之間關係等。」郝守剛說。此外,古生物學在科學發展歷史上有力地促進了進化論的創立和發展。
  • 地層學和古生物學的探秘者
    南京古生物所是我國專業從事古無脊椎動物學和古植物學研究的科研機構,也是亞洲最大的古生物學研究所,並被外國學者譽為「世界三大古生物學研究中心之一」。    南京古生物所所長楊群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這裡孕育了四五代地層學和古生物學的探秘者。」
  • 《古生物學原理(第三版)》中譯本正式出版
    古生物學是一門古老的經典學科。近50年來,古生物學在研究方法和技術手段方面獲得了非常快速的發展,多種定量方法被引入古生物學的各個研究領域中,計算機技術和大型資料庫開始被廣泛應用,深刻的影響著古生物學研究的廣度和深度。然而在國內,系統地介紹這些定量研究方法的概念、原理和流程的書籍,特別是教材,還非常缺乏。
  • 150個故事展現46億年奇蹟,這套「地球簡史」被眾多名師推薦
    近日,上海九久讀書人攜手人民文學出版社,面向少兒讀者推出了一套大型科普叢書 "46 億年的奇蹟:地球簡史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該套叢書從日本引進,由數十位日本資深學者通力合作撰寫,完整講述了地球 46 億年的演進歷程。
  • 《中國雜交水稻發展簡史》出版
    本報訊 (記者韓萌萌)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日前推出《中國雜交水稻發展簡史》。該書由「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主編,入選2020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2019年度天津市重點出版扶持項目。
  • 訪著名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家王鴻禎院士
    王院士作為國內外久享盛名的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專家,待人謙和,衣著樸實,性格穩重,談話幽默風趣,平易近人,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院士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古生物學、地層學、古地理學、前寒武紀地質學、大地構造學和地質學史。
  • 一個人的畢業照背後 古生物學知多少?
    就讀全國唯一一個只有一名學生的專業:古生物學   薛逸凡同學也在社交網站寫道,「如果排除該專業第一任從生科方向轉換古生物方向的學生,排除第二、三任中途轉入元培的學生,排除第五任馬來西亞籍古生物專業學生,我作為該專業的第四任,可能是唯一一個始終由元培培養出來的本專業學生。」
  • 計算機的發展簡史
    計算機的發展簡史 1946年 自1946年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問世以來,以計算機硬體的邏輯元器件為標誌,大致經歷了從電子管、電晶體、中小規模集成電路到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等4個發展階段。
  • 馬學平——北京大學——古生物學、泥盆紀地層學
    馬學平       性別: 男       出生年月: 所在院校: 北京大學       所在院系: 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職稱: 教授       招生專業: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 中國電力發展的「時間簡史」
    改革開放40年,歷年全國發電量改革開放40年,歷年全國電力消耗量改革開放40年,我國電力發展我國電力工業實現了「供不應求」到「供應充足」的發展之路。經濟發展,電力先行。從我國電力消耗量的變化也可以看出我國的經濟運行情況。經濟飛速發展的背後,是電力行業的迅猛崛起為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保障。5. 我國電力發展「時間簡史」1875年,法國巴黎建成第一家發電廠,標誌著世界電力時代的來臨。
  • 中國個人網站發展簡史
    中國站長站綜合:用大事記的方式,以時間軸的排序,簡單的概述中國個人網站的發展簡史,無他,僅供消遣。如有錯誤與紕漏之處,請看著我的眼睛,然後大聲的喊,田七!謝謝觀看。(部分內容綜合自網易科技)。
  • 一起了解手機近20年的發展簡史
    手機-這個如今所有人幾乎時時刻刻都離不開的一個產物,這個智能的傢伙幾乎承載著人們大部分的工作、生活內容;對於這個智能產品,我們一起來了解下手機一些發展技術吧。 預先對手機近20年的發展簡史進行了解一番哈。
  • 北大古生物學至今只4人畢業
    《法制晚報》記者獲悉,今年北大的古生物學專業後繼有人,人大附中的餘逸倫通過北大自招考試,以降至一本線錄取的優惠考入元培學院。接受一到三學期的通識教育後,他將選擇古生物學專業。  身為「恐龍迷」的餘逸倫,曾和中科院專家做野外考察,親手挖掘過恐龍化石。他還運用三維數字建模的方法,研究冠龍前肢的運動功能,並發表在核心期刊《古生物學報》上。
  • 第三屆國際古生物學大會在英國召開
    6月28日至7月3日,「第三屆國際古生物學大會」在英國倫敦召開,共有來自全球的古生物及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約八百餘人出席了本次大會。本次會議上,各國代表圍繞著「地質和化石記錄與生物多樣性」、「宏演化及現代綜合進化論」、「全球變化的微體古生物學記錄」、「微體化石與生命之樹」、「古生物收集」等27個主題開展了熱烈的交流和討論。除學術報告會外,會議還安排了多條內容豐富的野外地質考察路線。
  • 殯葬專業、古生物學專業,當之無愧的大學冷門專業,它也上榜了
    可能是隨著後來大學專業的發展,而殯葬這個行業也逐漸需要更多專業化的人才,因此大學才開始開設殯葬專業。為什麼說這個專業非常冷門呢?每年報考的人數確實比較少,對於很多大學生而言,他們不太喜歡這個專業,畢竟這個專業每天需要跟死人打交道,很多人認為是不太吉利的。並且這門專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畢業後除了到殯儀館工作,在社會上也很難找到對口的工作。因此大多數學生不願意報考殯葬專業,覺得它非常冷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