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社群構建起來之後,我們就會發現僅僅靠一個群是沒有辦法去把社群放大的。怎麼樣把社群做得有質量做成規模化,就需要我們把社擴張點做好,我們總結出以下三點:
一、核心群的打造
二、社群亞文化的構
三、多中心化
齊師兄說社群
一、核心群的打造。
這個就是我們的一個根據地,就如當年的井岡山就是我們的紅軍根據地。根據地的好壞,決定了後面做其他社群的好壞。
1、我們要強調核心群裡面流程是否規範,而且要多方面做測試,直到完善。如果沒有這套流程是沒有辦法去攻城略地的。這樣一個規範化的流程樣板,對分群的建設是非常重要的,這就好比去打仗的一套方法和策略。
2、社群裡面的文化的積累。社群是一些鬆散的個體組成在一起的,僅僅靠我們的群規法則,是很難把一個社群團結在一起的,還需要我們的社群文化,就像是做一家公司需要流程制度法規。公司管理者很難把公司每一個員工的價值發揮到極致,因為人是有惰性的,本身有很多人性的弱點。我們要想把弱點克服,就要靠團隊的企業文化建設。
二、社群亞文化的構建。
1、價值觀就是對事物的看法,比如做一個營銷群,群的所有人員是否對營銷的看法一致,否重視新媒體的營銷,是否重視事件營銷,是否重視案例式的營銷等等。
2、對產品的態度。現在的消費升級時代,賣的不僅僅是產品的功能屬性,還有我們的精神屬性,還有產品帶來的隱含的價值觀,這個很關鍵。所以我們所有社群的成員都要具備產品經理人的,要對產品的功能和精神屬性,物理屬性和服務屬性有充分的了解。
現在如果幫企業運用社群,假設你對企業的產品不了解不熟悉,以及背後所隱藏的思想文化不認同,不了解的話,你是很難在社區裡面做好產品的轉化,所以運營社群僅僅靠一套方法和理論和思想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懂商業環境、產品的價值主張。這一點對我們社群的成交轉化尤為重要,所以做運營社群必須對產品所有的賣點耳孰能詳,這樣才能給顧客帶來真正的價值和信任。
我們做社群不僅要懂套路,更應該懂產品,甚至要比營銷員更加了解企業的產品甚至比用戶更加清楚用戶的需求點,而且要能夠用流暢的語言表達出來,這就是產品的態度。
3、社群的儀式感,也是構建我們社區文化。社群儀式感就是要表示用戶對我們的重要性,讓感覺到被尊重,被重視。社群的文化各個層面入群儀式等等,這些儀式感要貫穿社群運營的整個流程。
4、社群的規則,也可以叫社群的群規。家有家法,群有群規,群規一定要簡單有效可執行,這個是規範社群的行為,讓每個用戶知道。讓每個人都形成一種潛意識,這就是我們社群的亞文化。社群亞文化是實實在在的東西,是可以操作的,是可以執行的。
齊師兄說社群
第三,多中心化。
儲備培養群主的多少,決定了我們社群能否擴大。比如做線下生意,特別是連鎖店,其實開多少家店連鎖店不是取決於有多少錢,產品有多麼的好,而是取決於手上有多少個這個合格的連鎖店的店長。
這也是為什麼大的企業招聘的時候特別是校園招聘強調把一些人當做是儲備幹部來培養,目的就是在開拓一個新的市場之前,先把人才準備好。這種商業的玩法規範的流程,整個匹配的系統是很完善的。如果我們想把這些好的系統,好的資源,好的產品投放到市場當中,要靠儲備幹部,去開拓和維護,所以儲備幹部資源的多與少,決定了我們開店的數量和速度。
同樣的道理,我們做一個社群也是如此,能否把一個核心群變成很多分群,從中心的一個根據地擴散到全國廣東,深圳,上海,北京啊,擴展到各個二級三級城市市場。完全取決於什麼,我們手上有沒有培養出非常優秀的分群群主。
如何做好分群的群主啊,這裡面也是有關鍵的要素,
1、要發現這些人認同社群的價值觀,並且願意跟你一起衝的人
2、這些人僅僅是有意願還不夠,還必須怎麼樣具備能力,尤其是資源整合能力。
3、情商。社群玩的好的好壞,取決於社群主,是否具備處理好社區成員之間關係的能力,這種能力就是情商。
4、專業知識和執行力。分群群主能否把流程落到實處每個細節去落地的執行,這個需要一定的知識和執行力,這個決定了分群的群主擴張最大化,所以在做分群的時候,要不斷的把每個地方每個群的運營情況做一個PK,其實就是在突出每個分群的群主,通過PK的機制不斷的往前走,所以說一個社群的擴張取決於群主的儲備量。
齊師兄說社群
運營好一個社群需要社群運營者具有強大的整體布局和把控能力,執行力,需要將系統化思維貫徹到社群運營的始終,並且總結歸納出屬於自己的一套運營理論體系,而這也正是所有高階運營崗位中所著重強調的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