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突破性發現:X染色體對精子的重要作用

2020-12-05 生物谷

一項最新研究通過詳細的基因序列分析表明,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女性染色體的X染色體,其大部分組成成分在精子的生成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特殊作用。

這一令人感到驚訝的研究新發現,公布在Nature出版社旗下Nature Genetics雜誌上,由Whitehead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完成。同時這一研究也指出了另外一個顛覆性的結論:X染色體被認為是基因組中最穩定的染色體,但是這一發現表明實際上X染色體發生了一種相對快的進化改變。這些對於X染色體生物學和醫學來說,說明需要重新開始審視研究X染色體了。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Whitehead研究所所長David Page,他表示,「我們認為這表明X染色體具有雙面性」。

「在人類遺傳學中,X染色體是最有名的,也研究得最多的一種染色體。這種染色體與X-連鎖隱性遺傳性疾病有關,如色盲,血友病,和杜氏肌肉營養不良,」Page說,「但X染色體也有另外一面——迅速進化,似乎朝著適應男性生殖需要的方向發展。」

David Page的實驗室以Y染色體方面的先鋒研究而著稱,曾批駁過Y染色體危機論,指出人類男性的Y染色體在過去600萬年內一直保持了穩定,Y染色體的演化總的來說就是從一開始的急劇衰落過渡到之後的嚴格保護。

Page實驗室同時也進行小鼠和人類X染色體的比對研究,為了完成這種研究,他們需要重新排列人類X染色體信息,因為最初這一染色體的序列信息是通過至少16人的染色體組裝出來的,這樣組裝會帶來一些誤差,無法捕獲所謂的擴增區域(ampliconic regions,生物通譯),這些區域中核苷酸序列片段幾乎一致,由此會導致研究人員錯過微小的但重要的差異。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Page實驗室利用了一種Page與其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的合作者共同開發的一種獨特的測序方法,這種方法可用於分析Y染色體的結構複雜性。

時間追溯到十年前,由於Y染色體包含幾個大回文片段區域,無法利用傳統的測序方法進行解析,因此Page和他的同事就設計了稱為SHIMS(single-haplotype iterative mapping and sequencing)的新方法,建立一個Y染色體權威參考DNA序列。

利用SHIMS方法,實驗室成員極大的改進了X染色體參考序列,精確組裝了三大擴增區域,找到了之前未知的回文區域,並最終通過解決了4個主要的gap,從而縮短了序列的總長度。

由此研究人員發現,與預期一樣,小鼠和人類的X染色體有將近95%的X-連鎖單拷貝基因相同。幾乎所有的這些基因在男女兩種性別中都有表達。不過值得注意的還是,研究人員發現的約340個兩個物種存在差異的基因。

有趣的是,這些基因大部分定位在X染色體的擴增區域,似乎在八千萬年前小鼠與人類分道揚鑣之後就已經出現了。表達分析表明,這些基因至少在睪丸生殖細胞中是具有活性的,有可能有助於精子的生成。下一步還需要深入分析這些區域和其相關的基因。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基因之前並未發現與孟德爾性狀有關,它們有可能與人類繁衍,不孕不育症,甚至睪丸癌有關。(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英文摘要:

Nature Genetics  doi:10.1038/ng.2705

Independent specialization of the human and mouse X chromosomes for the male germ line

Jacob L Mueller, Helen Skaletsky, Laura G Brown, Sara Zaghlul,Susan Rock, Tina Graves, Katherine Auger,Wesley C Warren,Richard K Wilson & David C Page

We compared the human and mouse X chromosomes to systematically test Ohno's law, which states that the gene content of X chromosomes is conserved across placental mammals1. First, we improved the accuracy of the human X-chromosome reference sequence through single-haplotype sequencing of ampliconic regions. The new sequence closed gaps in the reference sequence, corrected previously misassembled regions and identified new palindromic amplicons. Our subsequent analysis led us to conclude that the evolution of human and mouse X chromosomes was bimodal. In accord with Ohno's law, 94–95% of X-linked single-copy genes are shared by humans and mice; most are expressed in both sexes. Notably, most X-ampliconic genes are exceptions to Ohno's law: only 31% of human and 22% of mouse X-ampliconic genes had orthologs in the other species. X-ampliconic genes are expressed predominantly in testicular germ cells, and many were independently acquired since divergence from the common ancestor of humans and mice, specializing portions of their X chromosomes for sperm production.

相關焦點

  • Nature|德國科學家發現控制X染色體失活的關鍵因子
    X染色體失活現象指的是在雌性哺乳動物中有一條X染色體被隨機沉默【1】。X染色體失活現象發現到現在約60年的時間裡,關於該現象的研究已有數千篇,但其中的機制仍有不甚明朗之處。Xist是調控X染色體失活的重要lncRNA(Long non-coding RNA),前人通過多種系統性相互作用組的方式發現了與Xist相互作用的蛋白【2-4】。其中SPEN(一種轉錄抑制因子)通過與Xist中A-repeat結構域相互作用而促進基因沉默【2】。但是SPEN的具體作用機制並不清楚。
  • Nature:X染色體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
    在日本一個三刺魚種群(但並不是第二個與之密切相關、分享同一生境的物種)中一個新形成的性染色體系統的發現提供了這樣的證據:性染色體變化在引起生殖隔離和物種形成中所起作用可能要比以前所認為的更大。基因定位研究顯示,新形成的X染色體包含雄性求偶行為基因,而先祖X染色體既包含行為隔離基因,又包含雜交種雄性不育基因。
  • Nature:染色體的真實形態發現,並不是X形狀
    染色體一點也不像 X 形狀科學家們利用一種新方法顯像染色體,繪製出了更真實的染色體形狀圖片,發現它很少時候像我們大部分人所熟知的結果表明,我們通常用來描述染色體的 X 形狀只是其複雜性的一個快照。研究人員在《自然》(Nature)雜誌上報告稱:「許多人所熟知的染色體圖像,就是一條 X 形狀的 DNA 團塊。但這一染色體顯微圖像確實地表明,這種結構只短暫地存在於細胞正準備進行分裂的那一時間點。生物體中的絕大多數細胞處於細胞分裂完成階段,它們的染色體一點也不像 X 形狀。
  • 我國科學家揭示人類精子和胚胎特有的染色體結構
    據中科院網站12月6日消息,染色體三維結構是重要的表觀遺傳因素,與基因的表達調控密切相關。研究染色體三維結構在人類精子及早期胚胎中的動態變化和調控分子對於深入理解人類胚胎發育有重要的理論和臨床意義。人類個體發育從精卵結合形成受精卵開始,經歷早期胚胎發育過程,由一個細胞逐漸分裂分化形成一個含有上百種細胞類型、多種器官的複雜有機體,但人類精子和卵子受精後,細胞核中的染色體結構如何變化,哪些生物學分子會影響胚胎中的染色體結構變化,一直以來是未被解決的科學問題。此外,精子在形態和功能上與其他終末分化的細胞截然不同,染色體在人類精子中如何壓縮摺疊還並不清楚。
  • 沒有精子,為什麼要查Y染色體微缺失?
    在此期間,這位女士就在門診監測卵泡指導受孕,都3個月過去了,依然沒有動靜,於是回家軟磨硬泡的把老公拉來了,初步做精液檢查未見精子,於是後期又連查了2次,仍然沒看見精子,於是在門診進一步完善了相關檢驗和檢查,其中包括Y染色體微缺失檢測。這裡為什麼要查Y染色體微缺失呢?
  • X染色體這麼重要,你知道嗎?
    當女性體內X少了一條時會導致特納氏症候群,這是一種性腺發育不良疾病,屬於性染色體遺傳病。由於性染色體異常,卵巢不能生長和發育,因此卵巢呈條索狀纖維組織,無原始卵泡,也沒有卵子。故缺乏女性激素,導致第二性徵不發育和原發性閉經,是人類惟一能存活的單體症候群。
  • 《Nature》顛覆性發現:癌基因竟然不在染色體上
    ecDNA的中文名,就是染色體外DNA。中學生物課曾講過正常真核細胞的DNA存在於染色體上,但ecDNA存在於染色體外,這有點反常。沒錯,ecDNA的確不同尋常,因為它總是出現在癌細胞中。早在1965年,《柳葉刀》首次報導了染色體外DNA的存在,半個世紀過去,卻鮮有人重視。
  • ...染色體,基因,小鼠,男性,不育,性別,精子 ——快科技(驅動之家旗...
    近日,據外媒報導,密西根大學醫學研究人員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一項新研究表明,通過研究染色體發現了能夠影響小鼠生育比例的基因,這或將對男性不育有重大影響。克魯格解釋指出,性染色體是獨特的,因為它們曾經是一對相同的染色體,但它們獨立地進化出不同的基因集。通過對小鼠性染色體的檢測,他們發現了兩個最近進化的X連鎖基因家族,它們只在小鼠身上發現。有趣的是,這些基因也存在多個拷貝。為了弄清這些基因是什麼原因,克魯格的研究小組使用CRISPR和其他技術從一些老鼠的基因組中移除了它們。
  • 科學家剛剛開發出一種令人不安的區分X精子和Y精子的方法
    如果你把它分開, 一半的精子帶有Y染色體,一半是X染色體。儘管有關於通過迷信儀式選擇寶寶性別的神話,但其實我們在這方面能做的並不多。目前將X和Y精子分離出體外的技術是昂貴的並且會破壞細胞內的DNA。但是現在,日本的研究人員偶然發現了一種令人不安的簡單方法,可以在小鼠中將攜帶X染色體的精子與攜帶Y染色體的精子分離開來。 這可能對人類的未來產生巨大的影響。
  • Nature:科學家鑑別出機體識別X染色體的關鍵分子機制
    在很多物種的機體中,性染色體都會出現不平等的分布,當然在人類和果蠅中亦是如此,雄性果蠅僅僅擁有1個X染色體,雌性果蠅則有兩個X染色體,然而雄性果蠅X染色體的活性卻是雌性果蠅的兩倍,這種關鍵過程則是通過名為劑量補償作用複合體(DCC, dosage compensation complex)的酶類來控制的,目前研究者並不清楚這種調節子如何從其它的染色體中區分出X染色體。
  • 研究發現大鼠Defb15在精子成熟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近日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與細胞所分子男科學重點實驗室張永蓮研究組趙越等人關於大鼠β-defensin15促進精子成熟的最新研究成果。
  • 精子X和Y 揭開生男生女的秘密
    作者:寶寶知道 白羊小粒精子雖小,秘密可不少。男人體內的23對(46條)染色體,其中有23條X染色體,23條Y染色體。而在男人的精液裡面,同樣存在著X精子和Y精子,這才是決定生男生女的關鍵。一、精子分為X精子和Y精子在男人的精液裡,存在帶有X和Y染色體的兩種精子。正常男性的精液中,大概每毫升含有精子數6000萬個以上。雖然我們用肉眼看不見,但實際上,這兩種精子是兩種不同的存在。精子也分為帶有X染色體的精子(簡稱X精子)和帶有Y染色體的精子(簡稱Y精子)。每次射精,X精子和Y精子數量不同。
  • 染色體如何決定人的性別?精子與卵子的相遇。
    從卵子和精子相遇結合,再發育成胚胎,到長成一個健康的胎兒……Ta遺傳了父母的基因。而性別,是由父親決定的。人類的染色體這裡我們得先聊聊關於人類染色體的事情,人類共有23對染色體,也就是共有46條染色體。染色體存在於我們身體的細胞核內,它們的形態近細絲狀,也非常小。
  • Nature評選年度十大科學發現:北師大女博士林琳憑藉天眼的研究入選
    這些發現有助於研究壓力對各種器官和組織的廣泛影響,也為尋找阻止和逆轉壓力破壞性作用的方法指出方向。:至少3.5%重症COVID-19患者存在與I型幹擾素相關的常染色體遺傳的基因位點突變;至少10%重症COVID-19肺炎患者體內存在針對I型幹擾素自身中和性抗體。
  • 試管嬰兒Y染色體檢查到底有多重要?
    嚴重少弱精子症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其中約8%的患者是由於Y染色體微缺失所導致的。過去這類患者常常失去為人父的機會。現代輔助生殖技術第三代試管嬰兒讓他們生育自己的後代成為可能,但與此同時也可能將本該自然淘汰的遺傳缺陷傳遞給兒子。攜帶有這種遺傳缺陷的父親的後代健康嗎?有沒有什麼缺陷?能不能避免?
  • X染色體上的microRNA研究思路來啦
    FTX基因位於上遊的含有X-失活中心(XIC)的XIST,產生一長鏈非編碼RNA,在積極調節XIST的表達中發揮核心作用,對x-失活的起始和擴散至關重要。這一結果可能也適用於miRNAs: Guo等人證明,在小鼠睪丸中發現的x相關miRNAs比例最高;此外,人類和小鼠之間的比較表明,X染色體上miRNAs的平均替代率高於其他睪丸中在常染色體上的miRNA,提示miRNA在男性生殖功能和哺乳動物物種形成中發揮了作用。
  • 科學研究發現,決定性別Y染色體正慢慢消失,X染色體將取而代之?
    科學家發現,Y染色體在慢慢消失,男人下場如何?如今我國面臨著男女比例失調的問題,可以說當今我國的人口最主要的組成部分都是男性,一直以來我們通過歷史上的研究也能夠發現,往往佔主導地位的基本上都是男性,與古代封建社會影響了我國幾千年的時間,所以女性的地位在古代是比較低的,中國古代一直都是男權主導的社會,而女性一直到現代才步入逐漸平等的地位。
  • 一系列文章層層剖析X染色體和Y為什麼能走到一起?
    這個區域被稱為偽常染色體區(pseudoautosomal region,PAR),這對於確保X和Y分別進入不同的精子細胞是至關重要的。我們知道,一條染色體X和一條Y由於體型相差懸殊,原本不太可能配對。X包含了數千個對生命至關重要的基因。相比之下,Y像個小黑點,其主要目的是為啟動雄性發育和精子製造提供指導。
  • Nature發布首個人類X染色體完成圖,長讀長測序盡顯優勢
    為了邁出人基因組完成圖的第一步,T2T研究團隊從24條人類染色體(包括X和Y染色體)中,首先選擇完成X染色體序列,因為它與許多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包括血友病、慢性肉芽腫病和杜興氏肌營養不良症等。眾所周知,人類的兩套染色體一套來自父親,一套來自母親。生物學上人類女性繼承了兩條X染色體,一條來自其母親,一條來自其父親。
  • 遺傳發育所發現遺傳互作網絡對染色體上基因順序的決定作用
    遺傳發育所發現遺傳互作網絡對染色體上基因順序的決定作用 2017-10-13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