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銀河系的磁場比地球弱幾千倍!那它有什麼作用?

2021-01-18 遨遊世界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我們知道,行星的磁場相當於其表面一層無形的保護膜,它可以保護行星不受恆星風粒子流的影響。地球也有自己的磁場,可以保護地球免受太陽風的侵襲。太陽風是太陽活動產生的高速粒子流,會破壞行星的大氣層,進而影響到生命的發展進程,而地球的磁場正是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太陽系除了地球以外,其它行星也或多或少有自己的磁場,但是火星的磁場幾乎已經消失,使得這顆紅色星球無時不刻沒有」沐浴「在熱烈的太陽風之下,生命存活的可能幾乎不存在。而木星的磁場是地球的50-100倍,土星也有一個簡單的具有對稱形狀的內在磁場,比地球的磁場微弱一點 ,土星的磁場是地球的17-34倍,其它行星也存在著大小不一的磁場。既然行星有磁場昂,那麼太陽系甚至是銀河系是否有磁場呢?答案是有的,銀河系的磁場是什麼樣的呢?

銀河系的磁場

你知道嗎?研究表明其實銀河系也有自己的磁場。但是與地球相比,它非常弱,甚至要弱幾千倍。即便如此,科學家依然希望了解更多關於它的信息,因為它可以告訴我們關於恆星形成、宇宙射線和許多其他天體物理過程的信息。

不久前來自澳大利亞科廷大學和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一組天文學家一直在研究銀河系的磁場,最後他們發表了最全面的銀河系磁場三維測量目錄。該團隊與歐洲無線電望遠鏡LOFAR(即低頻陣列)合作。LOFAR的工作頻率在250兆赫以下,它由許多天線組成,分布在歐洲1500公裡的範圍內,其核心在荷蘭。該小組匯集了迄今為止最大的關於磁場強度和脈衝星方向的目錄。有了這些數據,他們就能計算出銀河系的磁場強度隨著距離螺旋臂所在的星系平面的距離而減弱的關鍵證據。

銀河系磁場的測量

據科學家表示,他們使用脈衝星來有效地探測星系的三維磁場。脈衝星分布在整個銀河系,銀河系中介入的物質會影響它們的無線電波發射。換句話說,我們星系中脈衝星和我們之間的自由電子和磁場會影響脈衝星發出的無線電波。

當脈衝星的無線電波在星系中傳播時,由於其間的自由電子,它們會受到一種叫做彌散效應的影響。這意味著高頻無線電波比低頻無線電波到達得更早。這兩者之間的差異被科學家稱為「色散測量」或DM。DM的值可以告訴科學家在我們和脈衝星之間有多少自由電子。如果DM值更高,那就意味著脈衝星離我們更遠,或者星際介質的密度更大。

當然,這只是測量銀河系磁場的因素之一,另一個測量方法涉及到電子密度和星際介質的磁場。我們知道脈衝星的輻射通常是極化的,當偏振光穿過帶有磁場的等離子體時,旋轉平面就會旋轉。這被稱為法拉第旋轉或法拉第效應。射電望遠鏡可以測量這種旋轉,這種測量方法被稱為法拉第旋轉測量(RM),它可以告訴我們自由電子的數量和平行視線的磁場強度。絕對RM越大,意味著更多的電子數目或更強的場強,而這是由於距離或朝向星系平面的更大距離造成的。

通過測量之後,科學家有了這些數據,現在研究人員就可以通過旋轉測量值除以色散測量值,估算出銀河系對星表中每顆脈衝星的平均磁場強度。這些大量脈衝星的測量數據使我們能夠以三維方式重建銀河系電子密度和磁場結構的地圖。

那麼,有人會問將銀河系的磁場結構繪製成3D圖像有什麼好處呢?

我們知道,銀河系的磁場影響著各種不同強度和距離尺度的天體物理演化過程,而磁場決定了宇宙射線的路徑。因此,當天文學家研究一個遙遠的宇宙射線源時,比如一個活動星系核(AGN),了解磁場的強度可以幫助他們理解他們的研究對象。

同樣地,星系的磁場也在恆星形成中起作用。雖然這種原理還沒有被完全理解,但磁場的強度可能會影響分子雲的演化。科學家表示,在更小的尺度上,磁場在恆星形成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分子雲中的磁場太弱或太強,可能會阻止雲坍縮成恆星系統,3D磁場演化結構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加多方位地了解磁場在恆星演化過程起到的作用。

據了解,科學家利用澳大利亞的默奇森·懷德菲爾德陣列來繪製南部天空的磁場,並對北部天空中137顆脈衝星進行了觀測,結果將現有RM測量的平均精度提高了20倍,他們還表示,總的來說,這項研究所得出低頻數據提供了有關銀河系磁場三維結構的寶貴信息。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目前正處於計劃階段。它被稱為平方公裡陣列(SKA),將在澳大利亞和南非建造。它的接收站將從其中心核心向外延伸3000公裡。它巨大的體積和接收器之間的距離將為我們提供天文學中最高解析度的圖像。科學家表示未來的工作將集中於利用SKA望遠鏡進行科學研究,該望遠鏡目前正進入計劃階段的最後階段。SKA的出現將徹底將幫助我們繪製一份詳細的銀河繫結構地圖,徹底改變我們對銀河系的理解,尤其是它的磁場,屆時銀河系的磁場將無處藏身!

相關焦點

  • 地球磁場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3.地球磁場:是從地球的內核延伸到與太陽風相遇的磁場。接下來我們了解一下地球磁場有什麼作用。地球有它自己的磁場,就像地球內部有一個巨大的磁鐵一樣,這個磁場和磁鐵的磁場很相似,它相對於地球自轉軸有11度的傾斜。地球的磁場產生於地核深處,就在原子核中,大量液態金屬的運動產生了電流,使得地球擁有磁場。地球的磁場對地球的生存環境提供了巨大保障,地球有了磁場,我們才能夠在這裡存活,這個能量場起到了一個屏障的作用,阻止了從太陽發出的太陽風。
  • 太陽系中最恐怖的天體,你一定想不到是它,比地球大千倍!
    太陽系中最恐怖的天體,你一定想不到是它,比地球大千倍!太陽系是我們人類生存的星系,地球孕育生命得益於太陽,八大行星也圍繞太陽公轉,那太陽系最讓人「恐懼」的天體是什麼呢?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擁有相當於1000個地球的巨大天體。
  • 人造鑽石磁場探測器效率提高千倍
    原標題:人造鑽石磁場探測器效率提高千倍  科技日報北京4月12日電 (記者常麗君)最近,美國麻省理工大學(MIT)研究人員利用人造鑽石中的瑕疵開發出新一代超靈敏磁場探測器,效率達到上一代探測器的近千倍。這將為醫療領域、材料成像、走私檢查甚至地質勘探帶來微型化的電池充電設備。相關論文發表在最近出版的《自然·物理學》雜誌上。
  • 研究:人造鑽石磁場探測器效率提高千倍
    原標題:研究:人造鑽石磁場探測器效率提高千倍  最近,美國麻省理工大學(MIT)研究人員利用人造鑽石中的瑕疵開發出新一代超靈敏磁場探測器,效率達到上一代探測器的近千倍。這將為醫療領域、材料成像、走私檢查甚至地質勘探帶來微型化的電池充電設備。相關論文發表在最近出版的《自然·物理學》雜誌上。
  • 地球磁場—賴以生存的環境—第八章 帶電粒子流作用下的磁場
    地球磁層就屬於這種類型。2、偶極磁場的快旋轉磁層 有的行星生成較強的偶極磁場,而這些行星的旋轉速度較快,旋轉對於磁層結構有顯著的影響。木星磁層就是這種類型。3、感應磁層 有的行星本身沒有磁場或者磁場很弱,它的磁場主要是依靠行星周圍的等離子體與太陽風相互作用產生的。金星磁層可能屬於這種類型。
  • 科學家發現地球磁場出現分裂,它預示著什麼?可能不是一個好現象
    那麼地球各種生態條件在人類誕生的歷程中,發揮作用最大的是什麼?有人可能會說是大氣層,也有人可能會說是液態水。可事實上,這些都不是,真正讓地球能夠成為智慧生命星球的關鍵是地球有一個非常強大的磁場。對於磁場相信大家不陌生,地球的磁場是非常強大的,即使是在地球之外的太空中,它也可以形成數千公裡的一個磁圈,保護著地球。那麼磁場有什麼樣的作用呢?它的作用大了去了。
  • 地球磁場正在偏移,或發生南北極倒轉?科學家:難以解釋
    人類創造出了輝煌的文明,我們能有今天的成就,可以說完全得益於科學的幫助。特別是近幾百年來,人類科學經過不斷發展演化,逐漸細分出成百上千個不同的領域。現代科學不但可以將物體的本質用物理定律完美地表述出來,就能宇宙的運動規律都能夠解釋,就比如地球的磁場。
  • 地球磁場即將重啟,磁場反轉速度比歷史速度快10倍?
    上一次地球出現磁極翻轉,大約出現在78萬年之前,地球內部的金屬液體在地表以下2800公裡的位置快速旋轉,這種導電液體會產生電荷,進而產生地球磁場,但是這種金屬液體的流動非常複雜,在一些地方會產生較強的磁力,而在一些地方則會很弱,但整體的磁極固定,從而在地球上搭建出相對穩定的磁場。
  • 我們了解地球的磁場,銀河系的磁場是什麼樣的呢?
    圖:一張銀河系和周圍天空的恆星密度圖,清晰地顯示了銀河系、大麥哲倫星雲和小麥哲倫星雲(我們最大的兩個衛星星系),如果你仔細觀察,NGC104在SMC的左邊,NGC6205在銀河系核心的上面和左邊,NGC7078稍低。在可見光中,只有星光和遮光塵埃的存在被揭示出來,但其他波長有能力揭示迷人的信息結構,遠遠超出光譜的光學部分所能揭示的範圍。
  • 地球繞太陽一周就有四季的變化,那太陽系繞銀河系是否也有變化?
    春分時,同一經線地球自轉時,南半部太陽分先過正南,北半部分太陽後過正南。冬至和夏至,同一經線南北兩部分太陽同時過正南。用地球儀演示可以發現,只有春分秋分時地軸傾斜方向,與夏至冬至時地軸傾斜方向相反時,才能出現以上現象。事實證明,地軸不總是傾斜的指向同一方向,而是不斷旋轉改變的,地球在不停的搖擺運動,四季變化是地球搖擺運動形成的。肯定有影響。但銀河系的自轉是定型自轉還是正在生長的自轉?
  • 地球內核為什麼是固態的?它與地球磁場的形成又有什麼聯繫呢?
    地球是由幾個不同的層組成的,而每一層都有其獨特的屬性。地球最深的層是固體的內核。為什麼地球內核是固態的呢?雖然沒有人曾經到過地球的中心,但是物理學家通過研究地震的衝擊波,已經能夠計算出它可能的結構。即地球的中心是一個堅固的內核,有月球的三分之二大小,主要由鐵構成。
  • 成長中的地球及它那可變的磁場是什麼原因,終於知道了
    這對於我們這個有了快五十億年歷史的地球來說也是一樣,在這漫長的歲月裡,我們的地球的生活過得可以十分的豐富多彩,分分合合,生生滅滅,幾渡輪迴。從太古時期的聯合古陸到現在的新大陸,隨著板塊的移到演化,我們的大陸在地球史上總是分分合合。
  • 如果地球磁場南北極反轉:太可怖!
    在險惡的宇宙環境中,地磁場保護著脆弱的地球。那麼,如果地球磁場的南北極發生顛倒會有什麼後果?不過,這樣的反轉真會出現嗎?事實證明,地球過去經歷過許多次的地磁反轉。地質記錄表明,自地球在46億年前形成以來,已經有過數百次地磁反轉。
  • 地球磁場轉換時會發生什麼
    所以,如果,磁場徹底翻轉過來,或者坍塌到一起,我們會面對什麼?    磁氣圈基礎  由於地球深處產生的電流一直處於動態變化中,所以,磁氣圈是一種流體力,它的強度和方向,會不停的改變。  地心  地球的核心是一個主要由鐵組成的實心,大小約等同於月球。
  • 地球那麼大的望遠鏡看清了黑洞的磁場
    現在,有史以來第一次,天文學家在我們銀河系中心超大黑洞事件視界的外側探測到了磁場。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美國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CfA)的麥可·詹森(Michael Johnson)說,「了解這些磁場至關重要。之前還沒有人能夠在黑洞的事件視界附近分辨出磁場,直到現在。」
  • 宇宙最強磁場——磁星的死神之力
    2004年12月27日,地球曾遭遇巨型「耀斑」的襲擊,它源於一場爆炸,一場宇宙電磁的爆炸。各種衛星的測量儀器在沒有測出實際數據的情況下均已爆表。在地球背後,發現了明顯被月亮反射的輻射。是什麼發生了爆炸?發生了什麼呢?事實證明,這是一個僅在0.2秒就能發出相當於太陽在50萬年釋放能量總和的物體——一顆磁星。
  • 平靜的地球只有它最不安分,看不到也摸不著的地球磁場
    關於地球磁場的來源,早期歷史上曾有來自北極星的傳說,但是到公元17世紀初人們就已經認識到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磁體,不過當時仍不清楚地球磁場是怎樣產生的。總而言之,不會出現大規模的災難,甚至有可能根本就不會出現災難,因為到了下一次地球磁場方向大反轉之時,地球文明很可能已經學會了如何對付它。火星的磁場一旦失去就不可復得,而且持續了幾十億年,難怪今天的火星沒了大氣了無生機。但是,如果下一次地球磁場的消失只持續幾千年,那麼地球大氣層將不會受到大大的損害。
  • 地球磁場有什麼用?
    當然,地球中心是高溫狀態並沒有磁鐵棒,而是通過外核的電子隨地球自轉的電流效應(近似於電生磁)產生磁場的。地球的磁性,是地球內部的物理性質之一。地球是一個大磁體,在其周圍形成磁場,即表現出磁力作用的空間,稱作地磁場。它和一個置於地心的磁偶極子的磁場很近似,這是地磁場的最基本特性。
  • 地球圍著太陽公轉,太陽圍著銀河系旋轉,那銀河系圍著什麼旋轉?
    每年我們都會經歷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之所以出現這種變化是因為我們的地球圍繞著太陽公轉,太陽是太陽系中最龐大的天體,它的質量佔據太陽系總質量的99.8%,巨大的質量讓太陽產生了強大的引力,從而不斷吸引附近的行星圍繞它旋轉,最終形成了如今的太陽系,可以說太陽是地球的母星,地球無時無刻都在圍繞著太陽進行公轉
  • 如果地球磁場的南北極發生反轉會怎樣?
    在險惡的宇宙環境中,地磁場保護著脆弱的地球。那麼,如果地球磁場的南北極發生顛倒會有什麼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