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新社巴黎7月14日報導,一項重要的國際研究當地時間周三得出結論,由於人類對能源和食物貪得無厭的渴求,甲烷的排放量在10年內增加了9%。甲烷是一種導致地球變暖的氣體,其增溫效應是二氧化碳的數十倍。
報導稱,在過去100年的時間裡,甲烷的全球增溫潛能是二氧化碳的28倍,而且自工業革命以來,大氣中的甲烷濃度增加了一倍多。
在過去20年的時間裡,甲烷的全球增溫潛能比二氧化碳高出80倍。
報導稱,儘管甲烷在地球上有很多天然來源,比如溼地和湖泊,但研究小組得出的結論是,現在60%的甲烷排放量是人為造成的。
報導指出,這些人為來源主要分為三類:開採和燃燒用於發電的礦物燃料、包括牲畜業在內的農業活動以及廢物處理。
由於新冠疫情,預計今年的全球甲烷排放量會有所下降,但大氣中甲烷的濃度將保持在年均增加約12個ppb(1ppb為十億分之一)的水平。
報導稱,這一趨勢與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布的一個氣候模擬場景相符,即到2100年地球升溫3至4攝氏度。
據估計,約60%的人為甲烷排放量來自農業和廢棄物,其中人工飼養的牛和羊在消化過程中排放的甲烷佔30%。
研究還發現,22%的人為甲烷排放量來自石油和天然氣的開採和燃燒。此外,11%來自全球煤礦的甲烷洩漏。
聯合國表示,要實現《巴黎協定》設定的1.5攝氏度升溫上限這一更為雄心勃勃的目標,未來十年所有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必須每年減少7.6%。(編譯/鄔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