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刷屏的,不是任何社會事件,而是一款有趣的應用,這個叫做「分答」的產品,似乎讓任何人都能依靠60秒的語音賺上個塊兒八毛的快錢,然後喜氣洋洋地分享在朋友圈裡。突...
這一次刷屏的,不是任何社會事件,而是一款有趣的應用,這個叫做「分答」的產品,似乎讓任何人都能依靠60秒的語音賺上個塊兒八毛的快錢,然後喜氣洋洋地分享在朋友圈裡。突然之間,每個人都聞風而動,努力把自己打扮成某個行業的行家,一副懷揣著經驗和秘密,志在必得等待著向金主吐露的樣子。當然,更多的人還是覺得它是個有趣的小玩具,獲得的錢數不過等同於在群裡搶紅包,只是有了問答的社交和溝通功能,顯得更有趣一些罷了。但無論怎樣,還是有人覺得自己好像看到了不勞而獲的機會。他們自己心中的楷模都是王思聰公子,一天動輒17萬的收入,讓很多人豔羨。以至於分答的官方解釋條款中特意還加了一項帶有教誨意義的條目:問,在分答上賺錢容易,我都不想上班了,怎麼辦?答:那可能是全職工作積累的經驗,獲得了成就和頭銜。你看,分答預見了這些使用者蠢蠢欲動的心思,還提前做了穩定心態的規劃呢,一副很有些社會責任感的樣子。
但蠢蠢欲動的人們很快就被澆了冷水,他們發現,這款產品並不像想像中的那樣「民主」,它仍然不可避免地嚴重偏向了那些本身就具備「資源」的答主。
從血統上講,分答就是一款簡便輕巧版本的「在行」,反之,「在行」算是個興師動眾的分答。而在行雖然做了一段時間,有人在用,也有人分享,但並沒有成為現象級刷屏的產品,因為它看起來笨拙、嚴肅又認真。和講究輕巧、纖薄、撩一下情緒就適可而止的網際網路主流,有些不搭。說到底,果殼公司原本是一家對於知識分享有著濃厚興趣,而且希望能在知識分享上賺取利潤的公司,所以,在行也好,分答也罷,本質上,它們都是一種諮詢業的變型。但是,經由網際網路嫁接後的諮詢業,不可避免地扭轉了基因,讓一切走向了嚴肅知識分享的反面。分答變成了一個八卦陣地,而不是知識陣地。有人痛心疾首地說,分答原本要做普通人的知識分享,但現在卻成了王思聰的主場。其實,這也沒什麼可憤慨和無奈的。這種模式的設置,註定會成為現在的樣子。
首先,60秒的語音設定,從根本上決定了這款產品的氣質。相比於文字,語音顯得更具備肉身交互的感受,它會讓受眾產生一種權屬感——某個人對著我特意說了一句話,經過設計、思考、調整好語氣和狀態,單獨為了我,完成了那一分鐘的聲音推送。從這個角度去看,人們肯定更願意花一些錢去聽到一個明星、偶像和具備爆點的人和自己聊一句更加私密、有趣、勁爆的話,而不是向普通人問一個隨手可以在網際網路其他任何平臺上都可以查詢到的問題。所以,當一眾明星被邀請到分答之後,註定會佔據食物鏈的頂端。這種邀請和推薦方式,把分答變成了一門「資源密集型」生意,其他領域的成功者註定可以在這裡變現和通吃。
娛樂明星,自然不必多說,但是因為他們曝光過度,而且人們也清楚,他們也註定不會吐露什麼真正有料的內容,所以,相較於他們,反倒是那些同時具備網際網路娛樂精神和神秘色彩的人們,更易於成為火爆的答主,比如王思聰和木子美,因為人們更樂於提問那些具有挑逗性和惡趣味的話題——有關錢與性。
誰都知道,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分享,最好的承載形式就是文字,然後是圖表,因為知識的傳遞和講解,需要一定的篇幅,它要的是邏輯、專業,這些都註定不是一句話能解決的東西。60秒的時間長度,和「傳遞知識」這件事本質上相悖,它更適合用來承載機智的段子,不為人知的八卦,以及某些打情罵俏。所以,60秒與知識無關。
更重要的是,因為它是個極短時間的速問速答,人們會本能地把它當做一種填補碎片時間的消遣行為,有多少人真的會把一個60秒的答案當做能夠解答自己職業困惑,人性困境,以及專業知識的法寶?那不過是消遣娛樂。這樣一來就排除了很多普通人成為塔尖答主的可能性。因為處於各行各業的普通人,不具備娛樂性。所以,你既然不會根據一個腫瘤醫生60秒的語音去判定自己是否具備早期癌症的徵兆,那麼我們還不如去問王思聰有什麼買不起,或者木子美喜歡什麼姿勢的啪啪啪。
其實,真正意義上的諮詢行業是極其無聊的。它需要的是資深的從業者和研究者用數據、調研和邏輯說話,而不是像現在的那些偽諮詢業一樣,寫了兩本職場成功學,就敢於畫一堆手帳式的樹狀圖,給各個企業和個人講解職場發展。諮詢業就像律師和醫生,本身很難網際網路化。
在依靠內容聚眾、知識分享和興趣經濟的領域內,分答其實和公號、知乎與豆瓣都是全然不同的東西。後者三種,其實仍然販賣的是內容,而創作那些內容的人的原生身份並不重要,所以,那些原本草根的人,可以依靠優秀的內容締造大號,成為知乎大v和豆瓣紅人。這些領地是靠產品結果說話的,而分答仍然是依靠答主身份說話。
有些時候,專業和大眾、專業和有趣,就是不可兼得的東西,你要專業的行家為你做諮詢解答,就註定無法成為刷屏的態勢,如果你想要看到每個人都如痴如醉地參與,就只能看著自己的產品娛樂化。選定方向,認可代價就是了。
有些人覺得,分答會成為一種長久的風潮,替代一些熟知的知識和興趣分享社區。但以目前的形態看起來,它更像是個新潮但無法長久把玩的玩具,人們的熱情很快就會耗盡。因為對於普通人來說,它不具備真的參與感和投入性,他們在這裡,只能在幾個熟人之間,無聊地互問互答,過家家。而至於對王思聰和其他明星的八卦,人們的好奇心也是有限的。那些明星自身的資源可以更優化地尋找用途,而不可能永久消耗在這些瑣碎的60秒上。
分答完成了完美的爆炸性宣傳,但不太可能成為一款基本款的網際網路產品。作為普通人,想依靠60秒語音賺錢,本質上和想著依靠在群裡搶紅包實現財務自由一樣是個笑話。其實,對於這一切,分答官方說得很清楚,他們說,「請認清60秒的局限,它代替不了專業服務。」所以,玩具的新鮮感基本上到此為止,你看,今天還有多少人在朋友圈分享那賺取到的幾毛錢?
【來源/百度百家 作者/楊時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