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不是跟我一樣,有很多別人看起來很奇怪的小習慣:晚上睡覺之前必須要喝一口水,去一個陌生的環境一定要帶點熟悉的香味,正式寫稿之前要確認桌子上的所有物品都在該放的位置上,跟朋友聊天習慣做最後的收尾~
因為這些小怪癖沒少被身邊的朋友們善意嘲笑,所以前幾天看到BBC的一篇文章,我一瞬間被點亮了。這篇文章的核心觀點是:古怪的習慣,其實可以讓我們更聰明。
發明家、物理學家尼古拉特斯拉每天晚上都要反覆擠壓自己的腳趾,每隻腳100次。他說這有助於刺激他的腦細胞。
20世紀最高產的數學家保羅·埃爾多斯也有自己的刺激物:安非他命。一個朋友跟他打賭,說他不能停用安非他命一個月,他贏了,但同時抱怨「你讓數學倒退了一個月」。
牛頓一直在吹噓獨身的好處。在他去世的1727年,他永遠地扭轉了我們對自然界的認知、留下了1000萬字的筆記,同時所有人都說,他還是個處男之身。(哦對了,上面那個特斯拉也是獨身,儘管後來他宣稱他愛上了一隻鴿子。)
在人類歷史上,那些出色的頭腦好像都有點怪癖。從畢達哥拉斯拒絕豆類到班傑明·富蘭克林的裸體"空氣浴",通往偉大的道路被一些奇特的習慣鋪平。
這可不是玩笑: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日常習慣可以很大程度塑造大腦結構、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最近被證實的一個結論表明:成年後,在決定你是不是聰明的因素裡,環境因素佔了40%。
這麼看,」習慣決定命運「好像還真的有它的道理。
說起偉大的頭腦,愛因斯坦肯定逃不掉。他也是個怪癖多多的人:從吃飯到睡覺,甚至穿衣習慣。
那,對於我等凡人,能不能從愛因斯坦的怪癖裡,挖掘一點有助於開發自己腦力的習慣?
歡迎大家收看今天的《走近科學》和《生活小竅門》,跟著愛因斯坦,一起來探索讓大腦更聰明的秘密。
怪癖之一:每天睡10小時,中午還要再睡一會
愛因斯坦每天都要睡夠10小時,相當於美國人平均睡眠時間(6.8小時)的1.5倍。他還有午睡的習慣。傳說為了不讓自己睡過頭,他會在扶手椅上斜臥,手裡拿著勺子和一個金屬板。這樣等他睡熟了, 勺子就會從他的手上掉下來擊中盤子叫醒他。
所以,多睡覺真的會更聰明嗎?
大概率會的。尤其是當你有棘手的問題要處理時,多睡一會可能會讓你發揮更好。
早在2004年,德國呂貝克大學的科學家就用一個簡單的實驗來驗證這個想法。他們讓參加實驗的志願者玩數字遊戲。大部分人都能通過實踐來了解遊戲的規律,但提高遊戲能力的最快方法是發現一個隱藏的規則。8小時後,當學生再次接受測試時,那些被允許睡覺的人發現這個規則的機率是那些不睡覺的人的2倍。
我們的睡眠有兩個狀態:快速眼動睡眠(REM sleep )和非快速眼動睡眠(NREM)。一直以來,快速眼動睡眠被認為在學習和記憶中起主導作用。而非快速眼動睡眠對於大腦的作用很可能被低估了。
渥太華大學的神經學家斯圖爾特·福格爾(Stuart Fogel)說:非快速眼動睡眠(NREM)有點神秘,但我們大約 60% 的睡眠都是NREM。
非快速眼動睡眠的特點是非常集中的快速大腦活動,因為這時腦電圖上能觀測到主軸形的鋸齒形波,這也被稱為"主軸事件"。在一個正常的睡眠之夜,你的大腦可能會經歷數千個」主軸事件「,每次持續幾秒鐘。你睡得越多,主軸時間就更多。
有趣的是,那些擁有更多主軸事件的人往往擁有更大的"流體智能"——解決新問題、在新情況中使用邏輯和做出判斷的能力。
Fogel 說:"它們似乎與其他類型的智力無關,例如記憶事實和數據的能力,因此這些推理技能確實具有特殊性。讓人不由聯想到愛因斯坦對正統教育的蔑視和"永遠不要記住任何你能查到的東西"的建議。
2017年的一項研究還表明,智力的提升與主軸事件有關。女性在夜間的睡眠和男性在白天的睡眠可以提高他們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於主軸時間和邏輯推理能力的關係,目前還沒有更深入的研究。但 Fogel 認為它可能與激活的區域有關:「我們發現,產生主軸的相同區域——丘腦和皮層(大腦表面)——這些區域支持解決問題和在新情況中應用邏輯的能力。」
2021年,多睡一會覺吧。說不定那些2020年沒解決的事,睡著睡著就解決了呢。
怪癖之二:神聖的散步時間
愛因斯坦有一個「神聖的散步時間」。在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大學工作期間,他會步行一英裡半,然後往回走。達爾文也是個勤奮的步行者,他每天步行345分鐘。更近的例子是賈伯斯和扎克伯格,他們都喜歡步行開會。
所以,散步真的會讓你更聰明嗎?
肯定地回答:會的。散步對激發創造力尤其有幫助,如果你也在從事創造性工作,多起來走走會給你意外的收穫。
2014年,史丹福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研究生瑪麗利·奧佩佐和同校的教育研究生院教授丹尼爾·施瓦茨設計了一組實驗,研究走路對創造性思維的影響。在實驗中,他們先給參與者一把椅子,進行坐式訓練,然後進行兩項關於創造力的檢測:測量創造性發散思維的吉爾福德替代用途(GAU)測試和評估聚合思維的複合遠程聯想(CRA)測試;接著再給他們一個跑步機,讓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步行速度。
結果表明,跟坐著相比,大多數參與者會在步行中收益。不管你是在室內還是室外,在步行之後,創造性產出的平均增幅約為60%。走一會之後坐下來,你的創造力也會比那些一直坐著的人高。
至於為什麼散步會提升創造力,原因是很複雜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散步可以促進積極情緒,而積極情緒的提升可以增加創造性思維(Bar,2009;Chermahini & Hommel ,2012)。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散步可以讓你的思維從「執行」轉移到「聯想」,執行思維關注的往往是規則和可行性,而聯想思維則更擅長捕捉新想法,哪怕它看上去是不靠譜的。這些不靠譜的點子往往是創意的來源。
怪癖之三:論義大利麵對相對論的貢獻
愛因斯坦酷愛義大利麵。他曾經開玩笑說,他最喜歡義大利的兩件東西:義大利麵和 Levi-Civita(一個數學家)。
所以,義大利麵(說白了就是碳水)真的能激發科研靈感嗎?
答案是:適度的碳水是大腦必需的,但不是越多越好。
碳水的攝入量對情緒和認知能力有很大影響。大腦可能是最消耗能量的身體部位:它只佔體重的2%,卻要消耗身體20%的能量。它的口味還很挑剔:跟其他器官不同,它只想要葡萄糖。
更麻煩的是,大腦大腦能儲存的能量非常少,神經元需要被連續供應葡萄糖,實在沒有葡萄糖才能勉強接受其他的能量來源。所以當血糖水平下降時,我們的腦力很快就會耗盡。
這解釋了為什麼我們減肥時不吃碳水,就會出現頭暈、腦子不夠用的情況。一項研究發現,那些只吃很少碳水化合物的人反應會較慢,空間記憶力也會降低——儘管這只是短期的(幾周後,大腦將適應從蛋白質等其它能量源獲取能量)。
葡萄糖確實能讓大腦發揮得更好, 但不幸的是,並不是吃的越多越好。羅漢普頓大學心理學和生理學講師利·吉布森(Leigh Gibson)說:一般情況下,大約25克碳水化合物是有益的(大約是37股義大利麵條)。過多的碳水實際上可能會損害你的思考能力。
所以結論就是:不要不吃碳水,但也別吃太多。一般來說,午飯吃自己一個拳頭的量就夠了,大概就是外賣裡一半米飯的量。
怪癖之四:離不開的菸斗
愛因斯坦是個老煙槍,他以喜歡吸菸出名,認為吸菸"有助於在所有人類事務中做出某種冷靜和客觀的判斷"。他甚至會在街上撿菸頭, 把剩下的菸草塞到菸斗裡。
所以,抽菸會讓人更聰明嗎?
當然不!
雖然現在吸菸有害健康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但直到愛因斯坦去世7年之後的1962年,菸草才被公開說明跟肺癌和其他疾病有關。
吸菸對大腦也有損傷:它會阻止腦細胞的形成,使大腦皮層變薄(負責意識的皺紋外層),使大腦失去氧氣。
所以,愛因斯坦喜歡抽菸但仍然很聰明,真的只是因為他是愛因斯坦!請大家不要盲目模仿。
但詭異的是,確實有研究說明聰明人會更喜歡抽菸。一項對美國2萬名青少年的分析表明,無論年齡、種族或教育,更聰明的孩子長大後吸菸的頻率都比其他人高。但這並不總是真的:在英國,吸菸者的 IQ 往往較低。
怪癖之五:不穿襪子
愛因斯坦從來不穿襪子。他在給表兄的一封信裡寫:我發現襪子的大拇指總會穿出一個洞,所以我不打算穿襪子了。晚年,當他找不到自己的涼鞋時,會穿妻子艾爾莎的吊帶。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科學家研究不穿襪子對智力的影響。但著裝確實會影響你各方面的表現。2015年發布在《社會心理與人格科學》雜誌的一項研究表明,跟休閒服裝相比,穿正裝會增加你的行為認知水平,尤其是抽象思維能力;而休閒服會讓你更關注具體事務。
那麼這是為什麼呢?一個原因是正式的服裝會暗示你這不是個親密放鬆的環境,這增加了你跟其他人的社會距離,這種距離感會讓抽象思維增強。
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穿正式服裝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新奇的體驗,這種新奇感激發了抽象思維能力。(如果是這樣,買一頂紅色的假髮套可能會激發我的寫作靈感?)
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衣服會影響我們對身體的感覺,從而會影響我們的思考方式和感受。在實驗中,他們給參與者穿上一件實驗室工作服,並研究它對工作的影響。結果表明,穿工作服的人確實會在工作中更細緻。
衣服對認知的影響,也跟你對衣服的認知有關。管理倫理學和決策學教授亞當·加林斯基(Adam Galinsky)說:同樣的一件迷你裙,如果你覺得這衣服不夠「聰明」,穿上它可能會讓你的細心程度下降;但如果你覺得這衣服很拉風,穿上它會讓你更自信。
你希望2021年自己的狀態是怎樣的?明天去買件跟這個狀態契合的衣服吧!
最後,關於怎麼才能有個聰明的頭腦,引用一句愛因斯坦本人的話:重要的是不要停止質疑,好奇心有其存在的原因。
馬上就要邁入2021年了,新的一年,希望我們都能好好吃飯、好好睡覺,保持懷疑、保持古怪、保持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編譯連結:
What you can learn from Einstein’s quirky habits - BBC Future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