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通信傳來捷報,比殲20服役更加激動人心,潘院士立下不世之功

2020-12-03 絕對觀察

近年來中國在武器裝備上的發展可以說是呈現「爆發」的增長態勢,國產第五代戰鬥機已經服役,國產航母不久後就將出海試航,此外,中國還在一系列的科技研發上取得了重要成果,甚至有些尖端科技處於「領跑」地位,如果說中國以前的科技發展是以美國為藍本的,而如今卻中國卻越來越多的處於自己開拓的狀態,量子通信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本月19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刊登了一篇封面論文,論文介紹道,中國與奧地利已經在去年9月成功實施了跨洲際的量子保密視頻通話,此次的通信距離達到了15000裡的距離,墨子號衛星在其中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

這是中國的首顆也是世界上的首顆量子衛星,其重要程度不亞於第五代戰鬥機甚至是航母,因為藉助量子通信的絕對保密性,其在國防領域中的應用前景十分廣泛,極大的提高了國防信息通訊的安全性。

而此次的量子保密通信在距離上更是刷新了此前的記錄,達到了驚人的15000裡,中國和奧地利科學院之間進行了一段長達1個多小時的視頻會議,傳輸的數據量達到2GB。

如果以傳統的光纖傳輸的方式,那麼其中的損耗會相當驚人,而藉助量子衛星,則可以實現地球上任意兩個點之間的傳輸,而且由於傳輸線路大部分處於真空,損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並且通信安全得到了保證,想要竊聽加密數據幾乎不可能。

中國在量子通信上取得的成就和潘建偉研究團隊的貢獻密不可分,他在量子光學方面屢次創新,解決了困擾當前量子通信的諸多難題,早在2017年的時候,潘建偉就獲得了中國第二屆未來科學大獎,獎金為100萬美元。

而在近日,潘建偉院士再次獲得國際雷射科學和量子光學領域的「蘭姆獎」,以表彰他在這一「能夠改變全球保密通信規則」技術上的突破,而美國軍事專家更是罕見稱讚潘建偉的量子通信已經走在美國前頭。

值得一提的是,國際權威期刊在發表了該篇論文後,論文的審稿專家表示,量子保密通信能夠成功實現是一項革命性的突破,要知道,任何不用量子衛星的方式想要達到這種效果必須等上10年之久。

正因為如此,美國也曾要求中國應該大度分享量子通信相關技術,要向美國「分享GPS全球定位導航系統一樣」共同促進全人類的進步。

相關焦點

  • 美國量子領域開始發力,欲與中國一較高低,潘院士立下不世之功
    在1993年,美國IBM公司中的六位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小組在一次實驗中證實了量子通信技術的可行性,在隨後的幾年中,其他科學家已經在各種系統中實驗性地展示了傳送,包括單光子,相干光場,核自旋和被捕獲的離子。
  • 中國院士霸氣官宣,量子領域再次傳來捷報,谷歌量子霸權成笑柄
    如今,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量子技術,其中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最近,來自我國科學技術大學再次傳來了捷報,量子關鍵領域終於取得了重大突破。據了解,由知名院士潘建偉帶領團隊,和德國、義大利等科學家進行合作,終於開發了專用量子計算機,擁有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後來,這項研究成果還被刊登在了《自然》雜誌上。
  • 中科大傳來捷報,實現量子保密通信最遠距離,步入深化應用
    終於中科大傳來捷報,實現量子保密通信最遠距離,告別大數據裸奔成為現實,這是他們繼首次驗證遠距離雙場量子密鑰分發可行性以後的好消息,中科大這一次的捷報就是實現了509公裡真實環境光纖的雙場量子密鑰分發,這次的研究成果是量子技術的又一重大突破。
  • 潘建偉院士:未來預期構建天地一體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技術體系
    和許多求知若渴的物理學家一樣,潘院士對量子力學的鑽研,始於對經典與量子力學背後物理內涵的深入思考。基於可信中繼的遠距離量子通信技術,於2017年建立了總長2000餘公裡的城際光纖量子通信幹線「京滬幹線」。
  • 中國電科14所立大功:量子雷達技術獲大突破,殲20總師預言成真
    自國產新航母即將進行二次海試之際,中國軍工又傳來一好消息。日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宣布,基於單光子檢測的量子雷達系統在中國電科14所研製成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量子雷達是個什麼東西?它又比傳統雷達好在哪裡?傳統雷達自誕生以來,暴露了許多缺點。
  • 殲20服役意味著什麼?F35不是對手,東亞制空權爭奪塵埃落定
    作者:毅品文團隊大水牛,無授權禁轉  殲20早已在2016年量產服役,同年進入訓練和逐漸形成戰力階段。非常巧合,同樣在2016年,美國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給日本航空自衛隊製造的F35戰鬥機也剛好出廠起飛。日本人首批訂購了42架F35戰鬥機,但不是一次性交付,而是數年交付。
  • ​世界第一顆量子衛星為啥叫「墨子號」? 「超期服役」的TA還好...
    ​世界第一顆量子衛星為啥叫「墨子號」? 「超期服役」的TA還好嗎?「大約兩千五百年前,我們的學者墨翟——墨子和他的學生,做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倒像的實驗,是對光直線傳播的第一次科學解釋,」 王建宇院士說,「在光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條原理,為量子通信的發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超期服役的「墨子號」狀態良好
  • 中國實現全球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院士:不怕量子黑客攻擊
    圖文|科技故人「19世紀屬於英國,20世紀屬於美國,21世紀則是屬於中國的」,這是美國著名的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在2000年左右的一句名言,當時外界或多或少對此有些質疑不過如今快20年過去了,人們越來越發現,羅傑斯確實很有前瞻性,以科技領域為例,中國的進步堪稱神速曾經兩手空空的我們,如今已經有世界最領先的5G通信技術,中國北鬥首創的衛星短消息功能連美國
  • 美國量子領域緊急追趕,不料潘院士再出新成果,美方:難以超越!
    美國量子領域緊急追趕,不料潘院士再出新成果,美方:難以超越!如今,中國的經濟領域、軍事領域等多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新中國的崛起也令美國開始產生危機感。現如今,中國正在大力發展量子技術領域,美國也開始重視起來。
  • 外媒評價殲20:一個神秘又可怕的對手,德國公開表示羨慕不已
    殲20從宣布開始研製起,就一次次的吸引著世界的目光。從最初的不屑一顧,因為宣布五代機計劃的國家很多,但是都以失敗告終。到首飛時的驚訝,再到現在服役時的羨慕,殲20已經實實在在的立於世界。殲20儘管在外行上與F22有相似之處,然而從細節來看,這是兩款完全不同的戰機。
  • 殲20獲嶄新皮膚!超材料實現彎道超車:減輕50%隱身結構重量
    當下,在世界軍事航空領域,中國研製的兩款五代機殲20與殲31備受各方關注。特別是在新型材料的應用上,已經正式服役的殲20不斷迎來新突破。特別是近日,繼此前我國在深圳成功建設世界首條超材料生產線之後,中國軍工科研團隊再傳捷報,即將進入量產的新型超材料將被應用成為殲20的新隱身蒙皮,在帶給機體重量減輕50%的同時,殲20的隱身性能將在全球眾多戰機中獨領風騷。與此同時,隨著超材料技術的深度研發,其在未來軍工領域的眾多應用,也將全面提升中國國防科技的領先水平。
  • 「量子之父」潘建偉:十年左右量子通信「飛」入千萬家
    量子通信優勢  ◎量子通信每秒可以送五個G。應用作量子計算機,大數據分析時0.01秒就可以算完。  ◎量子保密通信的終端機未來可能降至萬元以下,進入家庭完全有可能,市場廣闊。  ◎量子密鑰具有不可克隆特質,如果密鑰在傳輸過程中遭遇竊聽,收發雙方就會知道。
  • 潘建偉院士等創辦,量子通信第一股來了?
    7月9日,由中科院院士潘建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員彭承志等創辦的「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盾量子)正式登陸科創板,由此成為國內外首個獨立上市的量子通信科技公司。其中,科大控股為最大股東,持股18%(發行前);潘建偉為第一大自然人股東,持股11.01%(發行前)。
  • 第一顆量子衛星為啥叫「墨子號」?「超期服役」TA還好嗎?
    上海科普大講壇第157講聚焦當下熱議的「量子科技」話題,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王建宇,與觀眾一起探秘神秘的量子世界。小布從會上獲悉,「墨子號」已發射四年,超出其預期兩年的壽命,科學家制訂了後續拓展實驗計劃——構建由高、中、低軌道衛星組成的量子星座,建立覆蓋全球的量子通信網絡。為什麼叫「墨子號」?
  • 提出美國都沒敢想的量子通信的潘建偉,最近怎麼無聲無息了
    潘建偉是中科院的院士,是國內通信領域的巨擘人物,本不應該是我們隨意可以用來在網上隨意評論的嚴肅的科學家。他提出的量子通信毫無疑問是一項我們普通人聽不懂的超前科學探索,但是目前沒有足夠的成果去支撐,也就導致我們並沒有過多聽到有關他的報導。
  • 秦嶺曾傳出一聲巨響,我國再次傳來捷報,外媒:中國又成功了?
    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中國實力的展現,秦嶺曾傳出一聲巨響,我國再次傳來捷報,外媒:中國又成功了?不管是國際空間站,還是北鬥導航系統,都是我國航天領域的成功,而這次我國傳來的一陣巨響,再一次證明我國航天領域的實力。
  • 中國殲20再創輝煌:劃時代隱身技術已上馬 楊院士頭功當之無愧
    殲20戰機不僅僅是一架五代機這麼簡單,通過這個項目,更多可以達成試驗平臺的一個作用,所以殲20也是在小批多次生產,不停進行改進,試驗新的技術。與其說殲20是多年來我國軍事航空尖端領域的結晶,倒不如說,殲20是一個開始:是我國真正向世界航空領域的頂峰衝擊的開端。
  •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與金華大有淵源
    浙江在線8月17日訊 昨天1時40分,我國自主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開啟了量子保密通信的新紀元。從此,我國量子通信技術將引領世界,探索量子世界的奧秘。  記者聯繫到了潘建偉院士的首席弟子陸朝陽,他幫助記者向潘建偉轉達了家鄉人對潘院士及團隊的祝賀。
  • 殲20剛服役就被印度戰機發現?這個背後透露出更大的一個好消息
    據媒體報導,印度空軍司令阿倫·沙阿表示,印度空軍裝備的俄蘇30戰機的機載雷達發現了中國的殲20戰機。印軍司令的這番話可以說一石激起千層浪,印度引進的蘇30戰機真的有這麼強大嗎?而中國的殲20戰機,真的還沒有全面形成戰鬥力,就已經被撕破了隱身優勢了嗎?
  • 量子力學之稱的潘建偉院士可能得諾貝爾獎嗎?
    大家認為量子力學之父潘建偉院士兩年之內會得諾貝爾獎嗎?首先我們要了解一點的是潘建偉並不能稱之為「量子力學之父"或者"量子之父"!如果非得要給他加上一個的話,或許"量子加密應用之父"倒是名副其實!不加以區分的話,這並不是一種褒獎反而是捧殺,當然潘院士的貢獻並不是各位一個捧殺的名號所能抹殺的,但容易被小人抓住這一點反覆嘮叨,而最近某科普大神的批判文章中60%的篇幅居然在爭論「之父」之稱!實在有些無語!一、誰才是真正的「量子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