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疫情之下,做博後好難!化學人最慘,68%表示受影響,比例最高

2020-09-11 高分子科學前沿

做科學家是很多人小時候的夢想,而博士後工作是這條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環。他們要花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接二連三地籤短期合同,最能體會處於職業生涯的不穩定狀態是什麼感覺。而COVID-19的大流行使博士後研究人員的處境更加糟糕。Nature的調查顯示,疫情增加了博士後的痛苦。目前這一代人可能面臨著迄今為止最嚴重的職業和健康危機。

Nature面向博士後群體進行了一項調查,詢問疫情是如何影響他們目前和未來的職業規劃、健康和福祉以及是否感覺得到導師的支持。該調查在6月和7月進行,共有來自19個學科7600多人參與了調查。該樣本是一個自我選擇的群體,分布在93個國家,並不是完全具有全球代表性,因為絕大多數受訪者在歐洲和北美。但這幅圖景無疑令人擔憂。與COVID‑19回復相關的數據發布於go.nature.com/34wrre1。完整的結果目前正在分析中,將於11月公布。

1、灰暗的就業前景

1%的受訪者被診斷為COVID-19,9%的人懷疑自己有過感染,但從未進行過檢測。令人擔憂的遠不止病毒的存在或不存在。約61%的受訪者認為疫情對職業前景產生了負面影響,另有25%的受訪者認為疫情對職業生涯的累積影響仍不確定。

對職業前途的擔憂在南美尤其普遍。巴西的一位生物化學家指出,在巴西,博士後合同通常只有一年或兩年,而且延長期限也很難保證。生活的現實是,博士們需要賣菜維持自己的經濟,因為大多數人無法獲得獎學金或工作。

物理學家Julieth Caro說,她擔心巴西政府可能會縮短她的獎學金期限,以削減開支。她說:「這次大流行讓我記住,科學對政府來說並不重要。」

認為疫情已經對職業前景造成負面影響的看法在北美和中美洲 (68%),大洋洲(68%)、亞洲(61%)、非洲(59%)和歐洲(54%)也很普遍。在中國,54%的受訪者說他們的職業生涯已經受到影響,25%的人表示不確定。在其他領域,略少於一半的計算機科學和數學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的職業前景受到影響,而在化學領域,這一比例高達68%,在生態和進化領域,這一比例為67%,在生物醫學領域,這一比例為60%。

疫情的影響現在已成為博士後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在被問及職業發展面臨的三個主要挑戰時,40%的受訪者指出了COVID-19的經濟影響,近三分之二(64%)的受訪者指出了資金競爭,45%的受訪者指出了他們所在領域的工作崗位缺乏。

2、被疫情毀掉的工作

2020年疫情還帶來了大規模招聘凍結。德國的一位生物工程師分享了他的處境:我收到了多所大學的口頭教學邀請。但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他們幾乎全部凍結了招聘。美國一名愛滋病研究人員今年開始尋找終身教職,他評論說,這一流行病可能是一個突破點。我們不能低估COVID-19對職業的影響,我想留在學術界,但這可能不再可能了。

13%的受訪者表示,由於疫情,他們已經失去了一份博士後工作或一份工作的錄用通知,21%的人懷疑病毒已經毀掉了一份工作。南美洲超過三分之一的研究人員已經失業,歐洲的比例為11%,北美和中美洲的比例為12%。

60%的答覆者目前在國外工作,這種情況只會放大疫情的潛在影響。除此之外,許多人擔心疫情會影響他們的籤證,影響他們留在新國家的進程。一位來自印度,目前在美國的生物化學家寫道:「我的籤證將於2021年1月到期。因為封鎖措施,我失去了三個月的工作。所以我可能不得不離開實驗室,離開這個國家。」

這些故事反映了一個事實,即由於疫情而面臨財政壓力的大學正在廣泛凍結招聘和裁減職位。

3、來自資金方面的壓力

Nature將調查結果提交給澳大利亞、歐洲和美國的幾個主要資助組織,詢問他們幫助這些博後研究人員的措施。他們提到延長項目期限。隨著大多數國家的經濟陷入衰退,這些小措施本身並不足以挽救許多學術科學生涯。學術界面臨失去下一代的風險。

例如,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已經延長了項目的最後期限,並指示大學繼續支付由NSF資助的博士後的薪水,但研究不得不被擱置。目前還不清楚是誰在為這些加薪提供資金。

不能指望大學承擔這額外的費用。疫情已經嚴重考驗了它們的財務狀況,尤其是那些依賴國際學生學費收入的院校。在接下來的學年裡,全球學生流動將比往常少得多。在那些研究由學費收入交叉補貼的地方,像博士後這樣的合同制研究工作者最容易失去工作——在許多領域,這將不成比例地影響到婦女和少數群體,這些人在博士後勞動力中所佔比例相對較高。

這種不確定性增加了博士後的壓力,他們擔心被關閉的實驗和未完成的手稿會阻礙他們尋求資助和工作。民意調查結果顯示,許多人現在希望離開他們的職位,因為預計更糟糕的情況還會出現。研究和大學的領導者必須想出創新的方法支持那些剛進入職場的同事。

4、影響實驗開展

80%的受訪者說,疫情妨礙了他們推進實驗。英國班戈大學的一名光子工程師本打算今年早些時候去法國完成實驗。他說:「由於冠狀病毒的出現,一切都陷入了困境。導師已經獲得了兩套設備,可以提高實驗的準確性,但周圍沒有人啟動和運行這些設備。科學地說,冠狀病毒確實影響了我」他哀嘆道。

在疫情期間,實驗並不是唯一會受到影響的科學活動。59%的受訪者說,他們與導師或同事討論想法時遇到了更多的困難,57%的人說,疫情使分享研究成果變得更加困難。一位美國的分子生物學家評論道,「因為冠狀病毒,我還沒有見過我的同事。我正處在研究生涯的一個重要時刻,但我並不像我希望的那樣有競爭力。」

儘管疫情造成了廣泛的延誤,但略低於1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已獲得延長的研究金或工作合同。近三分之二(63%)的人表示,他們的期限沒有變化,19%的人目前還不確定。Melania Zauri是癌症生物學家,她在西班牙國家癌症研究中心獲得了瑪麗·居裡獎學金。雖然得到了無薪休假的機會,但工作合同並未延期。Zauri指出,西班牙正在延長政府資助的許多研究人員的合同,但享有聲望的外部獎學金的研究人員被排除在外。

5、與導師間的緊張關係以及越發嚴重的焦慮

調查還包括了有關導師的問題,在疫情期間,導師的角色尤為重要。超過一半(54%)的受訪者說,導師在疫情期間提供了明確的指導,但三分之一(32%)的受訪者說,他們沒有從導師那裡得到這種支持。29%的受訪者否認他們的導師在疫情期間盡其所能支持他們。女性受訪者(28%)比男性受訪者(25%)更有可能認為自己的導師很差勁。調查的自由評論部分強調了疫情是如何使一些導師和博士後關係緊張的。美國的一名分子微生物學家對疫情爆發期間的安全規程表示擔憂:在COVID-19隔離期間,我的首席研究員假裝什麼都沒有發生,要求所有人繼續工作,他拒絕戴口罩,直到學校強制規定。同樣在美國的一名真菌學家說:「實驗室成員被迫在缺乏安全措施的情況下繼續工作。」

此外,2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曾因工作引起的焦慮或抑鬱尋求過幫助,另有26%的受訪者希望得到此類幫助,但尚未尋求過。

同樣令人擔憂的是,在最近的調查中,51%的受訪者因為與工作相關的心理健康問題,考慮過放棄研究。可悲的是,這麼多研究人員都處於這樣的困境中。如果這麼多人得出在科學上沒有未來的結論,這將給知識、發現和發明帶來麻煩。

6、苦中作樂及對未來的展望

雖然負面影響較多,但一些博士後在這場疫情中找到了些許安慰。雖然超過四分之一(26%)的受訪者表示,疫情在某種程度上或顯著地降低他們的論文寫作能力,但43%的受訪者表示,寫作變得容易了。Wardill說:「停工讓我可以專注於寫作。」但她仍認為這次疫情給她的工作和事業踩了剎車。隨著3月份旅行擔憂的加劇,她被迫離開了正在進行的研究項目,從荷蘭返回澳大利亞。她本希望這個項目的研究結果和論文能在她未來申請資金時帶來優勢,但現在這些實驗都被擱置了。Wardill希望資助者在評估研究產出和申請者的生產力時將疫情考慮在內,這是影響每個人的事情。

高級研究員如果希望看到有前途的年輕同事在學術界找到長期職業生涯,就必須想辦法讓他們留下來。重要的是有才華的人能在科學領域找到令人滿意的職業。

現在也是暫停或放慢研究評估步伐的時候了。甚至在疫情之前,職業早期的研究人員就面臨著持續評估的壓力,以及比他們的前輩更有競爭力、更不安全的工作環境。疫情使這種情況惡化。對於一個需要今天的博士後成為未來學術界、工業界、政府和非營利性領域研究領導者的系統來說,一場對個人來說毀滅性的、緊急的危機現在可能變成一場存在危機。我們不能允許疫情毀掉這些聰明的年輕人的職業生涯——他們中的許多人可能會為找到解決辦法作出貢獻。

Nature對全球博士後研究人員的調查中發表的部分自由評論:

•在封鎖期間我的正常工作已經停止了。不過,我已經能夠獨立於我的實驗室或研究所,以資深作者的身份領導一個研究COVID-19的項目。細胞生物學家,英國。

•博士後有很多亮點……但缺乏工作保障、生活穩定性和就業前景,尤其是在COVID-19經濟衰退即將到來的情況下,使整體平衡嚴重偏負。食品可持續性研究員,美國。

•我有免疫抑制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這使我處於COVID-19高風險狀態。在博士後的剩餘時間裡,我必須繼續在家裡工作。我已經失去了建立人脈和為教職員工就業市場做準備的機會。社會心理學家,加拿大。

•COVID-19對我與同事的互動和職業發展機會產生了積極影響。現在我能更多地接觸網上提供的機會。生態學家,美國。

•流行病直接改變了我的職業規劃。我原打算去美國讀博士後,但現在我被困在了中國。生物醫學科學家,中國。

•我希望PI能給我更多關於職業前景的培訓……由於COVID-19危機,學術界的形勢可能非常嚴峻。我不願意為一個教職職位等兩年多。遺傳學家,美國。

•由於COVID-19,由於美國政府「僱傭美國人優先」的態度,我目前的博士後生涯可能會不情願地結束。籤證可能不會被續籤,在我的祖國(加拿大)也沒有機會,尤其是在疫情期間。農業科學家,美國。

•由於COVID-19的旅行限制,我無法加入國外提供的博士後職位。現在我找不到新工作。幾乎沒有人願意僱傭外國專家。工程師,印度。

•我熱愛我的工作,我很幸運並且很執著。但COVID-19不允許我有我想要的調查時間。海洋生物學家,阿根廷。

•再多的縮放會議或WebEX電話都無法取代走進實驗室環境與同事一起進行研究的感覺。COVID-19並沒有改變我的研究目標和職業夢想,但現在我覺得這些夢想遙不可及。神經科學家,美國。

•疫情下,就業形勢嚴峻。生物醫學科學家,中國。

原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2548-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2541-9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投稿模板:

單篇報導:上海交通大學周涵、範同祥《PNAS》:薄膜一貼,從此降溫不用電!

系統報導:加拿大最年輕的兩院院士陳忠偉團隊能源領域成果集錦

相關焦點

  • 過半博後考慮退出,Nature呼籲不能因疫情失去科學的下一代
    該調查覆蓋 93 個國家和地區,涉及 19 個學科,旨在評估疫情給博士後群體帶來的影響。其中,80% 的受訪者表示,疫情阻礙了他們的實驗;2/3 的受訪者認為,疫情給職業前景帶來了負面影響;1/4 的人認為,上司沒有做足夠的工作來支持他們。
  • 受疫情影響,一些貧困地區農產品遭遇銷售難——
    受疫情影響,近期部分地區重要農產品流通受阻,一些地區蔬菜、水果滯銷賣難。解決農產品滯銷和賣難是增加貧困戶收入的重要途徑,各地要把加強農產品產銷對接作為當前的大事要事,要把保地產與外部調運相結合,把常規渠道與應急保障相結合,把傳統流通與新興業態相結合,努力把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受疫情影響,不少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的農產品遭遇滯銷賣難。
  • 疫情之下,平臺商戶之難何解?
    此外,為防範疫情,各企業還推遲了復工時間,現金流受阻,同時還要面臨著房租、人力成本等支出。巨壓之下,很多企業正面臨著生存考驗。日前,賈國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2萬多西貝員工目前在家待業,倘若疫情在短時間內得不到有效控制,西貝帳上的現金撐不過三個月。」大型連鎖餐飲企業西貝尚如此,中小企微業更不用多說。此時正是最需要國家、企業、個人乃至社會的幫助的時候。
  • 在美國做博後的中國學者,居然發郵件給全校師生,就疫情道歉!
    我國的疫情狀況已經基本穩定,反觀國外,疫情的形式越來越嚴重,然而,有一些外國人卻試圖抹黑我國,將這次病毒命名為"中國病毒"。近期一位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做博後研究的中國學者奇葩的向全校的美國教師和同學發了一封郵件,郵件中居然以肯定的語氣認為「新冠病毒源於中國,並因此代表中國向美國的老師和同學道歉」!
  • Nature首次「博士後」前景調查:計算機、數學學者最樂觀
    而計算機科學、數學研究人員有11%的人「非常樂觀」,這是所有領域中比例最高的。學者們認為工作前景不好,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時機問題」。只有7%的人表示,他們的工作前景要比早期的科學家要好一些, 1%的學者認為,要比他們好得多。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非洲,有23%的人認為他們的前景要比前幾代更好。除了「時機問題」之外,還有「缺乏資金」、「缺乏工作」等因素被列入個人職業發展的最大挑戰。
  • @所有化學人,節日快樂!
    但是,今天對於我們每位化學人來說,卻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作為表示物質量的單位,摩爾在化學中被廣泛使用。所以,從上世紀90年代起,一些美國和加拿大的中學就在10月23日這天來紀念阿伏伽德羅、慶祝摩爾日,以作為激發學生對於化學興趣的一種方式。
  • 疫情之下,天氣預報也會受影響?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擴散和蔓延,截至2020年4月20日22時左右,全球累計確診病例已經超過了240萬。為了防控疫情,各國紛紛減少了航班數量,3月底就已經有近60家航空公司停飛所有航班,使得很多人的出行受到了影響。
  • 疫情之下,「老賴」組團成「反催收聯盟」
    文件要求,合理調整逾期信用記錄報送,對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療或隔離人員、疫情防控需要隔離觀察人員和參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員,因疫情影響未能及時還款的,經接入機構認定,相關逾期貸款可不作逾期記錄報送,已報送的予以調整。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個人和企業,可依調整後的還款安排,報送信用記錄。
  • 進口厄瓜多紅玫瑰68元一支,今年七夕節鮮花行情好於2月情人節...
    在南京西路一家花店,各種玫瑰(實為月季)花束佔據了C位,其中近兩年流行的厄瓜多進口玫瑰頗為搶眼,花大飽滿,價格自然不便宜,68元一支。業內人士說,今年受疫情影響,2月情人節時「愁雲慘澹」,相較之下,這次七夕節行情看好。
  • 疫情影響報告:需求不足仍是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
    需要說明的是,在做分析時,為保證期與期之間數據的可比性,我們針對企業類型做了加權處理。同時為保證數據的時效性,我們對數據按問卷回收時間「遠輕近重」原則做了權重調整。本次調查數據表明,企業經營狀況與上期相比,進一步向好的方向發展。疫情對企業的衝擊面已經縮窄到50%,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已經平均恢復到正常水平的91%,企業對2020年全年經營結果的預期較上期也有微幅上升。
  • 時尚,在疫情之下
    時尚行業,在歲月靜好的和平時光裡是錦上添花的存在,而在這陰霾籠罩之下的非常時期,它又能給我們帶來些什麼呢? 時尚,在歲月靜好的和平時光裡是錦上添花的存在,而在這陰霾籠罩之下的非常時期,它也能成為那劃破黑暗夜空的一道光線。
  • 疫情之下,大陸黨的留學申請究竟會受到什麼影響?
    疫情之下,大陸黨的留學申請究竟會受到什麼影響?誠然,由於疫情導致的籤證和入境影響,檢驗的機會確實減少了,考位緊張了,但檢驗的機會減少了不代表檢驗出來的水平會下降。考試機會減少了,影響最直接的是在這次考試的時間節點需要達到「特殊目的」的考生,比如10月份的考試要用來趕ED。不過這種情況在3、5、6月份存在的可能性不大,有的話就是申請夏校要用。
  • 疫情之下的春節出行和節後返工研究報告
    本次疫情最嚴重地區湖北省遷入量位居第九,佔比4.9%。遷入城市分布中,重慶市、周口市(河南省)和茂名市(廣東省)位居前三。行業滲透率下滑放緩 在春節假期結束後,受疫情在家隔離辦公影響,網約車app行業滲透率出現下滑,隨著復工工作的有序推進,下滑趨勢放緩。
  • 科興製藥科創板IPO 受疫情影響前三季淨利微降
    受疫情影響,2020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為8.91億元,同比增長3.36%;淨利潤為1.17億元,同比下降-1.51%。 此外,據招股書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科興製藥的銷售費用分別為3.28億、4.68億和6.47億,佔營收的比例分別為53.20%、52.56%和54.35%。
  • 疫情之下,美國做不到的事情中國又做到了
    新冠肺炎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隨著疫情在全球的大爆發,目前世界各國的重心都放在了對抗疫情之上。然而疫情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情,疫情帶來的不僅僅是無數的人遭受病毒的侵襲,還有很多的人就此而付出生命,更為糟糕的是疫情帶來的一系列連鎖衝擊。
  • 後疫情時代的思考:語言行業受何影響?
    由於所有行業的活動和會議都被推遲或取消,目前現場口譯員受此次疫情的影響最大。「即便各國政府出臺相應舉措,隨著全球局勢的惡化,客戶會想盡各種理由避免活動取消帶來的損失。」Troublesome Terps公司,Alexander Gansmeier說道。
  • 盤點2020年受疫情影響最大的十大行業與十大職業!
    PART 1穹頂之下,受疫情影響最大的10大行業黑夜給了我們黑色的眼睛,我們卻要用它來尋找光明疫情的傳染性越強,人的活動半徑受到的衝擊就越大,與之相關的行業承受的壓力也越大。更糟的是,許多原定的婚宴和商務往來也被取消,大量餐廳飯館停止營業,一層層傳導之下,餐飲行業受到的衝擊,可想而知。第3個受影響的行業:交通運輸行業03年的非典,雖然也受影響,但卻沒有大規模的隔離防控。眼下,為了避免自身感染,降低與傳染源接觸的概率,各地紛紛對人口流動實施嚴格控制。
  • 物理防曬劑二氧化鈦被警示,防曬品將成疫情之下首個犧牲品?
    除了「國內法規跟進還需要時間」,也有資深人士表示,「歐盟的規定也不一定都適用,國內相對保守,可能還需要觀望某些規定的實施效果」。 廣州麥穗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博表示,進口防曬品目前暫時不會受到影響。他表示,「還是要看防曬產品的出產國,根據出廠國的法律要求,是否需要明確的進行標識,目前還沒有影響,但是會持續關注。」
  • 《奧特曼》:被貫穿身體的小夢為何還不是最慘的?他表示都靠邊站
    今天小槽就跟各位小夥伴來討論一下那些慘敗的奧特曼,看看他們究竟慘成什麼樣子。夢比優斯《夢比優斯·奧特曼》是圓谷為了慶祝奧特曼系列誕生四十周年的紀念作,深受大家的喜愛。裡面的夢比優斯是宇宙警備的新人,一直希望自己能成為奧特兄弟其中的一員。
  • 疫情之下,數據的 100 種表達
    對此,一些機構做了有趣的記錄:南都大數據研究院:30省份170份疫情通報誰最高冷?這些地方病例越多信息量越粗、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公開60天全記錄帝都繪:疫情爆發後的一個月裡,你的城市做了什麼?數字背後,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他們的每一次發聲,都值得被記錄。比如,他們曾經在社交媒體上發出的「求助」。RUC新聞坊:1183位求助者的數據畫像:不是弱者,而是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