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達爾效應==膠體嗎?

2021-02-15 高中化學

   膠體的概念是英國科學家格雷厄姆(Thomas Graham)在1861年提出的。1869年丁達爾(Tyndall)發現,若令一束可見光通過膠體,則從側面(即與光束垂直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條發光的光路,這就是丁達爾效應。

膠體產生丁達爾效應的本質原因是:膠體粒子的粒徑為1〜100nm,可見光波長範圍為390〜760nm。當可見光射入膠體時,由於膠體粒子的粒徑小於可見光的波長,因而發生光的散射作用(散射出來的光稱為散射光或乳光)而出現了丁達爾效應。

   濁液的粒子半徑大於可見光的波長,則主要產生光的反射或折射現象。

溶液雖然也能發生散射現象,但由於粒子半徑太小,丁達爾效應很弱,而難以觀察。

可見要產生較強的丁達爾現象與兩方面有關:光的波長和粒子粒徑的大小。所以其他的分散體系也可能會產生這種現象,只是遠不如膠體明顯。如,平時我們對沉澱過程中的泥水濁液進行照射。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分散系(如豆漿、牛奶、雲、霧、分散有灰塵的空氣等)都能產生丁達爾效應,但這些體系中分散質的粒子粒徑有1〜100nm之間的,也有大於100nm的,也有小於1nm的,其也能產生丁達爾效應,而這種分散系就不是膠體,所以丁達爾效應並非是膠體特有的性質。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的產生丁達爾效應的體系絕大多數屬於這一種情況。

因此,在已知其中一種是溶液另一種是膠體的前提下,可以用丁達爾效應鑑別,但不能通過是否產生丁達爾效應,將膠體與其他分散系區別開來。

另外可見光是各種不同波長的光的綜合體,遇到有顏色的溶液(或分散系),還可能發生吸收現象,也會影響丁達爾現象的產生。

可見光波長分布和吸收互補色

綠色雷射筆產生的丁達爾現象


相關焦點

  • 膠體粒子對光線散射而形成丁達爾效應,放電影也屬於丁達爾效應
    膠體粒子對光線散射而形成丁達爾效應,放電影也屬於丁達爾效應丁達爾效應因英國物理學家丁達爾於1869年發現而得名。當光束通過膠體時,看到的光柱是被膠體粒子散射的現象,並不是膠體粒子本身發光。可見的波長在400~700nm之間,膠體粒子的直徑在1~100nm之間,小於可見光的波長,能使光波發生散射;溶液也發生光的散射,但由於溶液中粒子的直徑小於1nm,散射極其微弱。所以,當光束通過膠體時可觀察到丁達爾效應,而通過溶液時則觀察不到這種現象。這條光亮的「通路」是由於膠體粒子對光線散射(光波偏離原來方向而分散傳播)形成的,叫做「丁達爾效應」。
  • 丁達爾效應
    1869年,丁達爾發現,若令一束匯聚的光通過溶膠,則從側面(即與光束垂直的方向)可以看到一個發光的圓錐體,這就是丁達爾效應。
  • 化學試講 | 高中《丁達爾效應》試講稿+答辯
    《丁達爾效應》試講稿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高中化學組的***號考生,我試講的題目是《丁達爾效應》,下面開始我的試講。一、新課導入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分散系和它的幾種分類,誰能回憶一下上節課的內容? 你來說下!
  • 「丁達爾效應」
    丁達爾現象是由英國物理學家約翰·丁達爾1869年在實驗中首先發現並定義的:當一束光線透過溶膠體,從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觀察到膠體裡出現的一條光亮的「通路」,這種現象叫丁達爾現象。如下圖所示:光線穿過膠體?光線我們都懂!那麼什麼叫做膠體?膠體又稱膠狀分散體,是化學範疇內的概念。一般有固體、液體、氣體溶膠之分。如氣溶膠是指粒徑在納米尺度的固體或液體顆粒漂浮在氣體中,形成的分散體系。如霧靄就是一種氣溶膠,是由直徑很小的固態納米顆粒漂浮在空氣中形成的。
  • PS模擬神秘丁達爾效應
    生活中我們偶爾會看到這樣的現象這些現象就是是丁達爾效應,是不是很神秘呢~「丁達爾效應」原理丁達爾效應 ,當一束光線透過膠體,從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觀察到膠體裡出現的一條光亮的「通路」,這種現象叫丁達爾現象,也叫丁達爾效應
  • 美輪美奐 瀘州敘永現「丁達爾效應」景觀
    瀘州市敘永縣水潦彝族鄉「雞鳴三省」大峽谷一帶出現「丁達爾效應」景觀。蘇忠國 攝人民網成都6月18日電 6月16日,瀘州市敘永縣水潦彝族鄉「雞鳴三省」大峽谷一帶出現「丁達爾效應」景觀,陽光透過雲層灑下,美輪美奐,吸引遊客駐足觀賞拍照。
  • 如夢似幻 四川敘永驚現「丁達爾效應」景觀
    人民網成都9月3日電 8月28日,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水尾鎮上空出現絢麗的「丁達爾效應」景觀,這一景觀持續了約50分鐘,絢麗多姿的景觀吸引了不少村民仰天觀賞。 據悉,丁達爾效應是英國科學家丁達爾於1869年發現的。
  • 用PS模擬丁達爾效應,美到你無法想像!
    何為丁達爾現象呢?當一束光線透過膠體從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觀察到膠體裡出現的一條光亮的「通路」>這種現象就叫丁達爾現象也叫丁達爾效應但是這種現象>不是我們想看見就能看見的更加不是我們想拍就能拍的那如果我們自己也想擁有這麼唯美的照片就沒有辦法了嗎
  • 光線效果,用Photoshop簡單又快速製作丁達爾效應
    當一束光線透過膠體,從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觀察到膠體裡出現的一條光亮的「通路」,這種現象叫丁達爾現象,其原理是光被懸浮的膠體粒子散射,也叫丁達爾效應(Tyndall effect)或者丁鐸爾現象、丁澤爾效應、廷得耳效應。丁達爾效應得名自物理學家約翰·丁達爾。
  • 【乾貨分享】好看的丁達爾效應!是怎麼做到的呢?
    丁達爾效應就是光的散射現象或稱乳光現象。由於真溶液粒子直徑一般不超過1 nm,膠體粒子介於溶液中溶質粒子和濁液粒子之間,其半徑在1~100 nm。小於可見光波長(400 nm~700 nm),因此,當可見光透過膠體時會產生明顯的散射作用。而對於真溶液,雖然分子或離子更小,但因散射光的強度隨散射粒子體積的減小而明顯減弱。因此,真溶液對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
  • 光芒四射如夢似幻 瀘州敘永現「丁達爾效應」景觀(圖組)
    敘永現丁達爾效應景觀四川新聞網瀘州8月31日訊(蘇忠國 姜永寧 記者 嶽東)日前,瀘州市敘永縣水尾鎮上空出現一縷縷金色的陽光形成光柱透過雲層間隙,光芒四射如夢似幻,讓村民仰天觀賞,紛紛轉發朋友圈求問這是什麼現象。8月31日,記者了解到這是「丁達爾效應」景觀。
  • 自製丁達爾效應詳盡教程
    所謂丁達爾效應,就是當一束光線透過膠體,從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觀察到膠體裡出現的一條光亮的「通路」,常見於迷霧中的森林清晨。這種場景可遇而不可求,不過如果遇不到也沒關係,可以幫你自製丁達爾效果。
  • 長沙銀星灣公園:美麗月見草,丁達爾效應,長沙市內僅此一處
    丁達爾效應當一束光線透過膠體,從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觀察到膠體裡出現的一條光亮的「通路」,這種現象叫丁達爾現象,也叫丁達爾效應。清晨或者傍晚,在茂密的樹林中,常常可以看到從枝葉間透過的一道道光柱,類似於這種自然界現象,也是丁達爾現象。
  • 瀘沽湖驚現丁達爾光!
    丁達爾效應百度百科 | 來源當一束光線透過膠體,從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觀察到膠體裡出現的一條光亮的「通路」,這種現象叫丁達爾現象,也叫丁達爾效應(Tyndall effect)或者丁鐸爾現象、丁澤爾效應、廷得耳效應。
  • 破解「丁達爾現象」消失之謎
    ,丁達爾現象是用來區分膠體和溶液的物理方法。   我的發現:「丁達爾現象」消失了   在初三的一次化學課上,我第一次接觸「丁達爾現象」這個新名詞,當時老師只是告訴我們丁達爾現象是區分膠體和溶液的一種手段。但我總覺得丁達爾效應的產生應該是有條件的,比如當我用一束白光照射牛奶時,就不會有很明顯的丁達爾現象。我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答,直到後來我有機會走進實驗室。
  • 膠體和溶液的區別 !
    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在另一種(或多種)物質中所形成的體系稱為分散系,比如我說氯化鈉溶液,就是氯化鈉分散在水裡,我們稱氯化鈉為分散質【被分散的物質】稱水為分散劑【分散氯化鈉的物質】整個分散系的性質會隨著分散質粒子大小的改變而改變,我們現階段了解的分散系有三種:濁液,膠體,溶液。
  • 膠體全知道!
    (如Fe(OH)3膠體)固溶膠——以固體作為分散劑的分散體系。其分散質可以是氣態、液態或固態。(如有色玻璃、煙水晶)按分散質的不同可分為:粒子膠體、分子膠體。如:煙,雲,霧是氣溶膠,煙水晶,有色玻璃、水晶是固溶膠,蛋白溶液,澱粉溶液是液溶膠;澱粉膠體,蛋白質膠體是分子膠體,土壤是粒子膠體。
  • 柯南漫畫1053話解讀:柯南化身高中老師,教你丁達爾效應
    請告訴我哪裡有隕石,我也要去~4、元太真的是記吃不記打啊……圖書館事件的教訓忘了嗎?!津川館長的眼睛都忘了嗎?!5、為何元太大大的腦袋裡只想著吃與喝……(捂臉)6、我覺得若狹老師摔個幾跤,地板就能給她錘壞所謂世上本沒有門,摔的人多了,也便跌出了入口7、飛田(劃掉,風見),你真的上過高中麼……怎麼還不知道丁達爾效應
  • 膠體
    >、膠體的性質 1、丁達爾效應——在暗室中,讓一束平行光通過一肉眼看來完全透明的溶液,從垂直於光束的方向,可以觀察到有一條光亮的「通路」,該現象稱為「丁達爾效應」。丁達爾效應是粒子對光散射作用的結果,是一種物理現象。由於在各種分散系中只有膠體才有丁達爾現象,所以丁達爾效應常用於鑑別膠體和其他分散系。2、布朗運動——在膠體中,由於質點在各個方向所受的力不能相互平衡而產生的無規則的運動,稱為布朗運動。它是膠體穩定的原因之一。 3、電泳——在外加電場的作用下,膠體的微粒在分散劑裡向陰極(或陽極)作定向移動的現象,叫做電泳。
  • 膠體的性質與應用
    學習反思:(更正:7:食鹽改為其他液體)同學們,學完膠體,你有什麼感想?裡面關於膠體的性質背後的原因,用圖的形式闡釋得相對清楚。不過現在2019年的人教版教材,已經僅僅壓縮為製備膠體,沒有對膠體性質和應用展開闡述。不過人教版的教學用書卻要求:通過對Fe(OH)3膠體性質的討論,能從微觀粒子尺度和宏觀性質相結合的角度,解釋相關自然現象。這是令人捉急的地方。我只好翻出其他教材來補充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