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冥王星被踢出太陽系的行星家族之後,9大行星,就被降級為妥妥的八大行星。但2016年的1月20日開始,陸續也有科學家們,用模型數學演算,宣布我們太陽系應該潛藏著「第九行星」。哪怕我們現在並沒有看(觀測)到它,甚至連它的質量都粗略估算出來了——約相當於10個地球的巨大行星,它的軌道距離太陽大約是海王星的20倍。
他們為此也羅列了一大堆證據,論證自己的理論模型。其中最有說服力的證據就是:若一顆質量比地球大10倍的行星存在,並位於海王星之外圍繞太陽運行。它必將會影響到附近天體的軌道,而研究人員認為,如今五個已知的物體,已精確地符合了他們所預測的軌道。
而藝術家們,則紛紛蹭熱,就連這個奇怪巨大世界,連影子都看不到的時候,就已經用自己畫筆+想像力,繪製出這「第9大行星」。
而在最近,在這個研究領域又有最新的進展,天文學家們,利用新技術、新方法,想到了搜尋第9行星的辦法。這是一種叫「移動和堆疊」技術,這種新觀測技術,有可能會幫助天文學家們,去尋找假定的世界。對於太陽系的第九行星,很多研究人員都認為:這個假定的世界,會潛伏在遠離冥王星軌道的遠,圍繞太陽運轉的外星天體(trans-Neptunian objects,簡稱TNOs)。
作為這項新技術與新方法的支撐者——耶魯大學天文學博士生瑪蓮娜 · 賴斯Malena Rice,是個說幹就幹的幹練女漢子,她一手促成了資源的調動,讓NASA的TESS天文臺全力支持她們的項目。利用新技術移動和堆疊了,TESS所捕捉到的圖像。
一開始,他們就先用這個技術做一個「樣本」測試,探測到了海王星外,三個已知的外星天體(TNOs)所發出的微弱信號。初步論證了這種方法的實用性,然後在兩片更遙遠的天空去撒網式搜尋,還真沒想到,讓他們發現了17個新的 TNOs候選星。
對此,博士生賴斯感慨道:如果這些候選天體中,哪怕只有一個是真實存在的,這將有助於我們了解外太陽系的動態,和第九行星的可能特性。
不得不說,這一次卻是令人興奮不已的新消息!當然,對於科研人員,如今最迫切的事情就是,鎖定這些位置,然後儘可能用地面望遠鏡或太空望遠鏡,去捕捉它們的真實圖像,確認這17個候選的 TNOs的正確性。
而這一切,都是人們在通往尋覓第九行星之路的起點而已,他們此方法的有效性,很大程度是在博弈假設理論的正確性,假設世界是真實存在的。若一切都是空的話,那他們的搜尋行動,最終也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而這次的17個 TNOs的發現,這個結論,也並非得到所有天文學家的認可。至少有科學家認為:TNOs 的奇怪聚集是由它們許多微小鄰居的引力共同作用造成的,而不是單一的大物體。
但不管誰對誰錯,科學領域的PK,和不斷探索之路,也是我們科學進步的巨大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