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哈佛MIT等美國多所高校陷入財政危機!卻拒絕接受救助

2021-01-11 明德立人美國留學

疫情之下,美多所頂尖高校面臨財務危機,包括世界上最有錢的大學——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因為從救助計劃中獲得近900萬元的資金而受到批評。

最新消息: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普林斯頓大學不接受救助款。

多所高校陷入財務危機

校長減薪、取消招聘、凍結工資、推遲項目……疫情之下,美國高校不得不積極應對財務危機。

01

麻省理工學院

4月13日,麻省理工學院校長Rafael Reif發表公開信,介紹該校面臨的財務狀況和後續措施。

學校應對措施包括:

為了保留資源以支持現有員工,暫停除必需人員外的招聘。重新編制2021財年預算,以減少開支,並計算因暫停招聘而節省下的額外資金。

暫停下學年的工資績效增長,從原本將在今年7月拿到的那部分開始。減少用於改善校園環境的預算資金。校長和教務長在未來12個月內減薪20%,節省下來的資金將用於支持麻省理工學院員工緊急困難基金,該基金可在員工遇到嚴重的突發財務困難時提供幫助。其他高級員工也選擇在此期間貢獻一部分薪水,支持學生、社區中需要幫助的其他人和研究團隊,以尋求更大危機的解決方案。

02

賓夕法尼亞大學

4月13日,賓夕法尼亞大學發表公開信表示,賓夕法尼亞大學正在採取一系列重大措施來減少開支,目標是降低持續成本、保住工作崗位並維持薪資的連續性。

學校措施包括:

凍結招聘:除學院或中心最高級別批准的資助職位外,全校所有職位,包括新職位和替換職位都將停止招聘。有限的績效提升計劃:底薪不超過70000美元的員工,2021財年將有一個有限的績效提升計劃。高於這一標準的人,包括官員、院長和副校長,2021財年將不增加年薪或津貼。臨時職位、代理費率、額外工資和加班的限制:不允許僱傭新的臨時員工、實習生、非工讀學生工或合作學生。未經院長、主任或副院長批准和人力資源部批准,不得提供新的代理費率或額外報酬。應盡最大可能減少加班,並加強監督加班情況。取消年中工資調整:2021財年不提供年中工資調整。削減對大學運營不重要的可支配開支;暫停各學院和中心正在審批的資本項目。

03

史丹福大學

4月14日,史丹福大學發表公開聲明,宣布了史丹福大學將採取的舉措。

目前,史丹福大學已經採取了一些初步措施,如限制招聘、限制薪酬和可自由支配開支,以控制開支。

史丹福大學承諾,將在6月15日前,支付史丹福大學所有正式員工(包括全職和兼職福利合格員工)的薪資,並將在6月15日之前維持合同公司員工的收入和福利。

史丹福大學正在制定新的補助計劃,以支持史丹福大學面臨經濟困難的員工,包括那些在某些臨時崗位員工。

對於在史丹福大學校園內租用場地經營業務的供應商,史丹福大學也將予以援助。

04

哈佛大學

根據《哈佛校報》報導,哈佛大學校長勞倫斯·巴考於4月13日發了一份電子郵件,近期哈佛大學的主要收入來源(包括學費、捐贈、行政及繼續教育費用、慈善捐贈、研究經費)都受到了影響,幫助學生遷出校園及補償被辭退的員工都超出了預算,新冠病毒大流行已使哈佛陷入財務危機,哈佛將動用捐贈基金來解決財務問題,但能力有限。

考慮財務狀況,校方將採取 4 點措施:

立即凍結全校所有薪水工的薪資,並停止招聘;自由支配的費用將被取消或延期;教務長和執行副校長將與系主任和其他副校長商討,確保採取合適的措施,評估薪資和招聘凍結以及可自由支配開支限制方面的例外情況;重新評估所有的基本工程項目(capital project),以決定哪些應該延期。

同時,三位高層還表示自願降薪 25%,以應對未來可能持續多月的經濟問題。

哈佛惹爭議

事情起因於川普在白宮疫情通報記者會上對哈佛的喊話。

疫情衝擊美國經濟,白宮撥3490億美元助力小企業。但部分資金流向出現異常,存在大企業冒領現象。川普在4月21日甚至聲稱哈佛大學也冒領資金,逼後者「吐錢」。

當地時間4月21日的白宮疫情發布會上,川普一開口就點名哈佛大學:「哈佛大學不應該拿這錢。所以你得還錢……還有好多呢,我就不點名了,但我看到哈佛大學,他們應該是全國拿捐贈基金最多的學校之一吧,所以他們得把這錢還回來。」

「他們必須還錢,我不喜歡這樣。這是為工人準備的。它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機構之一,遠遠超出了學校的範疇,他們必須還錢,我要他們還錢!」

對於川普在線要錢,哈佛大學最開始的回應很簡單:不還。

哈佛大學回應說,該校拿的不是小企業的錢,他們接受的是聯邦高等教育緊急救援基金(federal Higher Education Emergency Relief Fund)對其撥款的860萬美元。哈佛表示,這些錢都是用於對學生的經濟資助,100%用於援助因新冠病毒大流行而面臨資金困難的學生。

高等教育緊急救濟基金是國會撥出140億美元,以解決大學以及學生因疫情受到的影響,這並不屬於聯邦政府用於小企業紓困的3490億貸款。

當然,哈佛大學並不是唯一一個從高等教育緊急救濟基金中獲得大筆資金的高校。在其他常春藤盟校中,達特茅斯學院獲得了340萬美元的撥款,布朗大學獲得480萬美元,耶魯大學獲得了680萬美元。

輿論攻擊和政策動向之下,哈佛最終「認慫」:這錢我們不要了。

22日晚些時候哈佛大學又在官網發表聲明,這一次他們表示將不會接受這筆將近900萬美元的高等教育緊急救援基金。

哈佛大學在所發布的聲明中表示,雖然疫情大流行對學校在資金方面確實產生了影響,但鑑於政治人物和社會其他人士對哈佛「高度關注」,哈佛方面決定不接受這筆款項。

「我們已將決定告知美國教育部,希望教育部能迅速採取行動,將原本計劃分配給哈佛的資源重新分配給最需要學校,特別是能夠重點考慮麻薩諸塞州內各院校的困難學生。」哈佛大學最後表示,將會一如既往地繼續向本校學生提供財政支持。

目前,史丹福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也已作出和哈佛大學同樣的決定,不接受高等教育緊急救援基金的救助款。22日晚間,川普感謝了這些學校:「我要特別感謝哈佛、斯坦福還有其他幾所學校,我很高興他們將不會拿走這筆錢。」

斯坦福表自己和許多學校一樣面臨危機,但同時也意識到,這場危機對許多小型學院和大學構成了生存威脅,而這些學院是美國高等教育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堅信保持這些機構生存的重要性,以便為儘可能多的學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它們才應該是優先事項。因此,星期一早上,我們聯繫了教育部,要求取消史丹福大學在CARES法案的「高等教育緊急救濟金」部分下的救濟金申請。

普林斯頓大學一位發言人周三表示:「普林斯頓大學沒有要求這些資金,我們研究了是否能已符合國會意圖和教育部提供的指導的方式使用它們。我們已採取步驟,以滿足新冠疫情引發的額外資金需求,並將在整個危機期間繼續尋找這樣做的機會。「

相關焦點

  • 哈佛校長夫婦何以感染?美國各大學在疫情中掙扎
    消息傳出後,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的中國校友陳佼莉對《財經》記者說,大家都在轉學校的那封信,大家都感到意外和擔心。早在幾天前,巴科在通知學生撤離校園的郵件結尾說:沒有人能夠預知在後面幾個星期,我們即將面臨的是什麼,但每個人都明白COVID-19將考驗我們的危機時刻所顯示超脫於自我的善良和慷慨。
  • 哈佛大學遭遇有史以來最大危機
    在繁榮年代,沒有人敢懷疑哈佛的財力,直到上個財政年,其捐助金收入依然高達369 億美元。但如今,哈佛不僅入不敷出,財政緊縮,而且到處是裁員、抗議和無人清理的垃圾箱,處在一片混亂中。   經濟不好,美國名校的日子也不好過。
  • 餘鵬鯤|西方高校瀕臨破產:教育產業化是主因,反智主義是助力
    此外,所有澳大利亞大學幾乎都在今年放鬆了對國際留學生的學業要求,希望能夠賺留學生的錢,緩解目前嚴峻的財政危機。相比之下,美國的大學更多,因此出現財政危機的絕對數量也比澳大利亞要大得多。根據筆者初步的統計,疫情至少摧毀了近40所美國大學,其中就包括已經存在了174年的麥克莫瑞學院。
  • 疫情衝擊 美國航司擬關閉國內航班 阿聯三大航司全線停航
    民航資源網2020年3月25日消息:3月25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再次更新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對全球航空運輸業的收入影響的分析。鑑於旅行限制的嚴峻性和預期的全球經濟衰退,航空業客運收入預計暴跌2520億美元,同比2019年下降44%。  疫情黑天鵝給全球航空業蒙上了一層陰影,受到衝擊的不僅僅是大幅削減航線的航空公司,與航司息息相關的飛機製造業也難以獨善其身。
  • 美國大學春季學期學費調整,UIUC打7折,JHU折扣竟然撤回了?
    2020秋季學期,多所美國大學考慮到疫情影響,為陷入困難的學生提供各種學費優惠。 半年後,春季學期即將到來,各高校面對學費優惠政策卻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 一些學校表示:「孩子不容易,我們要打折!」
  • ...據諮詢公司NEPC所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疫情造成了全球金融危機...
    【為緩解財政壓力?多所美國大學計劃春季學期重開面對面教學】當地時間12月30日,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報導,儘管疫情在美國持續蔓延,許多大學仍計劃於春季學期重新開放面對面教學。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許多教職員工表示反對恢復面對面教學,但該校仍宣布計劃在春季學期重新開放。
  • 李迅雷:本輪危機與1929大蕭條比較
    回顧一下美國前兩次危機,2000年是網際網路泡沫破滅所觸發的危機,2008年是房地產泡沫破滅的金融危機,前兩次危機發生時,利率水平都較高。而此次危機,則是低利率下股市泡沫破滅所觸發的危機。這說明:不管是高利率還是低利率,都難以避免危機,危機的根本原因是扭曲的經濟結構逐步固化,在經濟增速持續放緩、政府逆周期政策失效的情況下,早晚都會爆發危機,疫情只是催化劑。
  • 全球風暴,歐盟的最大危機來了!
    他是為數不多的在2008年次貸危機前發出警告的投資者之一。剛克拉認為,BBB級債券沒有太多回報,但遭下調至垃圾級的風險很大,一旦遭到評級下調,其定價將會受到影響。目前,美聯儲的回購政策,其實只是在推遲違約潮的發生。但若真的爆發,信貸市場的崩潰比2008年金融危機的後果「嚴重得多」。
  • 在疫情衝擊下,美國農業屋漏偏逢連夜雨,中國農業卻欣欣向榮?
    在疫情衝擊下,美國不僅經濟陷入衰退泥潭,糧荒危機也越來越嚴重。根據美國國內救濟組織公布的數據,2020年約有5400萬美國人缺乏足夠的食物,相比2019年增加了45%,約佔美國總人口的六分之一。其實從去年夏天開始,美國各州就出現了民眾排著長隊領取救濟食物的現象,在這些人中,不僅有無家可歸的流浪漢,也有很多經濟條件優越的人,所以也能看到美國人「開著寶馬領救濟糧」。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是因為美國為了轉移財政壓力,加印美元,導致國內物價急劇上漲,讓很多中產階級家庭也入不敷出,所以申請領取救濟糧。
  • ...應對新冠疫情引致的公共衛生危機以及對供需兩端同時帶來的衝擊...
    美國經濟遭遇「休克式打擊」 下半年走勢仍難樂觀;① 「美國疫情防控的不確定性和全球經濟探底復甦形態的不確定性,共同給美國經濟前景帶來高度的風險與不確定性。」華興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師龐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應對新冠疫情引致的公共衛生危機以及對供需兩端同時帶來的衝擊,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存在相當的局限性,美國主要財經官員一再強調直接的財政支持與財政刺激有望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由於美國國內防疫抗疫不力,未能及時壓平疫情曲線,直接將美國經濟拖入了重啟和恢復經濟、保持健康的財政狀況、控制疫情的「三元悖論困境」;② 那麼,美國經濟何時能夠復甦
  • 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大疫情持續衝擊下的世界金融大動蕩
    3月23日,美聯儲出臺了所謂無上限寬鬆7000億美元購債計劃,同時對小企業出臺了3000億美金的信貸計劃,從這一天開始,美國股市出現明顯上揚。階段4、3月24日-4月15日是基本盤財富階段。這一階段由於之前市場陷入流動性恐慌,資產價格持續下挫,導致了流動性危機的爆發。
  • 英媒:川普所選外交官的荒唐行為令美國外交陷入危機
    參考消息網7月30日報導英國《衛報》網站7月28日刊載題為《不可接受:川普所選外交官的荒唐行為凸顯美國的外交危機》的報導。報導稱,在美國總統川普對駐外大使的人事任命中,政治化任命的比例創下紀錄,這些任命大多是對高額捐款者的回報。他任命的人選常常因缺乏資歷和才能而引人注目。
  • 哈佛大學校長夫婦確認感染,美國日新增一萬可能成為全球疫情震中
    美國的疫情可能嚴重得讓人難以想像,3月24日美國媒體報導,美國哈佛大學校長勞倫斯-巴克和妻子已經被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報導稱勞倫斯在致哈弗校職工的一封信中說到,他們夫婦在3月22日出現咳嗽等症狀,23日接受新型冠狀病毒檢測,24日下午便得到感染的結果。
  • 二戰期間的美國高校
    美國是是二戰中最重要的參戰國之一,貢獻極大,而比較為史學界稱道的就是美國作為戰爭機器的工業所具有的極大的生產潛力和動員能力。正如史達林在德黑蘭會議上所說:「沒有美國的生產,聯合國家決不能贏得這場戰爭。」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說道:「不管敵對雙方的政治要求多麼低,不管使用的手段多麼少,也不管政治要求戰爭行為規定的目標多麼小,軍事行動會有片刻的停頓嗎?
  • 紫荊宏觀:美金融危機已至?這場新機遇強力助推全球國際貨幣新格局
    疫情持續時間越久,對經濟衝擊將會直線大角度上升,這就是為什麼資本市場在出臺刺激政策後,只是短期的報復性反彈,而後繼續調頭向下深幅震蕩。疫情持續時間越久,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能否同步不斷的加大力度快速落地?顯然國會的效率遠遠低於病毒對經濟衝擊的效率。那麼金融危機是如何傳導的呢?
  • 中國可以對財政赤字貨幣化說不——新結構金融學最理想的自然實驗
    在2007-2009年金融危機中,各國都採取了非常規的貨幣政策,所依據的理論認為央行不僅是貨幣的發行者,還是金融穩定的管理者。新冠疫情對中國和全世界都造成了重大的影響。這會產生什麼樣的經濟理論革命?會產生什麼樣的經濟政策創新?
  • 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聯名:美移民局留學生新規...
    留學生政策不講理,美國頂尖高校坐不住了。 美東時間 7 月 8 日,麻省理工學院(MIT)聯合哈佛大學,在麻薩諸塞州美國地方法院正式對川普政府提起訴訟,被告是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和美國國土安全部(DHS),訴求是撤銷 7 月 6 號的一項新規定。
  • 疫情反彈下 英國財政和貨幣政策面臨雙重挑戰
    在脫歐風險與新冠肺炎疫情猛烈反彈的共同打擊下,本就疲弱的英國經濟前景更添陰霾。  當前,整個歐洲大陸都面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二次衝擊。法國、西班牙、德國、義大利以及英國等地新冠肺炎疫情反彈洶湧而至。其中,英國自9月秋季學期開始以來,已有多所高校出現學生集中感染新冠病毒的情況,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也持續處於高位水平。
  • 美國死亡人數或超20萬!疫情傷害堪比金融危機,經濟恐迎10年大蕭條
    最近氣勢如虹的美國金融市場,又又由「撲街」了。 在3月經歷了史無前例的四次大熔斷後,美股從4月開始走出了一波漂亮的反彈,納指在6月10日創下歷史新高,標普500指數距離歷史高點也僅差不到5%的漲幅。資本市場從疫情所受的創傷似乎迅速恢復,V形反彈指日可待。
  • 美國疫情蔓延凸顯種族不平等問題(深度觀察)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近日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說:「對低收入工人、女性、非洲裔美國人和拉美裔美國人來說,失業率的上升尤其嚴重。」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少數族裔家庭生活從疫情衝擊中復甦極為緩慢。《紐約時報》分析說,「疫情對非洲裔等少數族裔人群的打擊更為嚴重」。長期以來,非洲裔和拉美裔的就業前景一直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包括受教育水平、更高的入獄率,以及僱主的歧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