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國這一領域的首位工程院院士,如今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020-07-03 天津科技大學招生辦

東漢時期,蔡倫改進造紙術,讓書寫變得便捷,他為傳承中華文明作出巨大貢獻的故事家喻戶曉。而在當今時代,也有一位傑出科技工作者,他試圖扭轉人們對造紙汙染環境的刻板印象,帶領科研團隊攻堅克難,圓了綠色造紙夢。他就是我國造紙行業的第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科技大學校友陳克復。

他是我國這一領域的首位工程院院士,如今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陳克復,製漿造紙工程專家, 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期從事輕工、製漿造紙工程的科研和教學工作。陳克復院士的團隊已擁有40多項發明專利,大部分已實現了工程化。他負責的&34;國家科技支撐重點項目及&34;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點項目及產業化示範工程,以企業為主,建立了產學研用科技平臺,均取得了優異的成果,實現了我國製漿造紙節能減排的跨越式發展,清潔生產技術水平達到國際領先,裝備技術進入先進行列,為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造紙溯源,圓恩師夙願

1942年日本侵佔廣東香港,陳克復在這極端困難的時候出生,幼時更是經歷了日寇侵略下的兵荒馬亂。他的父親為他起名為&34;,意在希望自己的兒子將來能克服一切艱難困苦,克服人生道路上的種種障礙,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

1961年,陳克復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復旦大學數學力學系,高中老師高興之餘,幫他把名字從&34;改成了&34;,意思是他們的中學第一次有學生&34;了復旦大學的校門。

畢業近4年後的一天,當時還在部隊農場勞作的陳克復突然接到了天津輕工學院(天津科技大學)的工作通知。&34;陳克復至今仍能記起接到通知時的興奮勁兒。也正是在那裡,他遇到了自己科研生涯中的領路人——我國著名造紙專家隆言泉。

彼時隆言泉的研究組需要一位懂流體力學的人,因此找到了學力學的陳克復。陳克復的辦公室裡至今仍掛著他與恩師隆言泉的合影。&34;老師的夙願陳克復一直銘記在心,&39;汙染&39;落後&34;

他是我國這一領域的首位工程院院士,如今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讓造紙不再與汙染畫等號

1994年發生的淮河流域水汙染事件,曾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視,全國&39;,造紙行業也被戴上&39;的帽子。然而造紙業是我國重要的基礎原材料產業,僅2011年,中國造紙業年產量就達到約1億噸,佔全球總產量的四分之一,居世界第一。但是,隨之而來的水汙染問題卻十分嚴重,當時廢水和COD排放量分別佔全國工業排放總量的1/5和1/4,高居榜首。

陳克復說,在這一年內,國家連續四次發文,明確提出專項整治造紙這一重點排汙行業。國家和行業所需,對長期從事製漿造紙工程和環境工程科研教學工作的陳克復,提出了不小的挑戰,但這也激發了他一定要解決環境汙染的決心和信心。

十年磨一劍,陳克復帶領團隊反覆攻關,成功研發了覆蓋製漿造紙所有工藝過程的清潔生產和水汙染控制10項關鍵技術和11項支撐技術,形成了5個方面的科技創新集成技術。&34;陳克復說。

他是我國這一領域的首位工程院院士,如今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將機械蒸汽再壓縮蒸發技術應用於化學機械製漿廢水的預蒸發,在結合多效蒸發器進一步濃縮後送鹼回收系統燃燒處理,實現水汙染物的資源化利用,陳克復團隊創新性地解決了COD濃度高、汙染負荷重、常規處理方式難以達標的問題。

研發連續水解蒸煮技術和協同深度脫木素技術,實現原料組分全利用、減少汙染,歷經無數次試驗,陳克復和團隊攻克了化學法製漿原料利用率低、汙染大的難題,使COD削減超過30%。

通過研發近中性脫墨技術和造紙廢水梯級循環回用技術實現提質,陳克復團隊的研究成果使廢紙製漿過程中製漿水重複利用率大於95%,造紙水重複利用率大於90%。

&34;讓陳克復倍感欣慰的是,根據有關部門兩年多前發布的環境年報,造紙業已摘掉&34;的帽子。

他是我國這一領域的首位工程院院士,如今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34;的突破與雙倍速度

對於造紙裝備,陳克復在2007年向科技部提出科技支撐課題&34;,並聯合幾家造紙企業及研究單位共同研發。以企業創新為主,在2012年實現了國產高速造紙機&34;的突破,通過了科技部的驗收。讓原本最高每分鐘700到800米的運行車速,達到了每分鐘1400米,提高了近兩倍。

&34;,談及於此,陳克復挺有感觸地說道:&34;

他表示,目前我國造紙行業人員正在努力要讓造紙行業做到與環境友好,造紙裝備逐步實現智能化,真正實現造紙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而且紙業人有信心實現這一目標。

&34;的延續,未來可期

他是我國這一領域的首位工程院院士,如今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以陳克復院士為第一完成人的項目——&34;,獲得了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面對等身的榮譽,陳克復說得最多的仍是造紙行業未來的發展。&34;陳克復說出了他的造紙夢。

&34;對於與造紙汙染&34;40餘年、已年過七旬的陳克復而言,他的眼光仍在瞄向未來。

他是我國這一領域的首位工程院院士,如今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頭條號:天津科技大學招生辦

文章素材來源:中國紙頁網、中國造紙雜誌社 、中華紙業傳媒 、梅隴網、南方都市報

相關焦點

  • ...中國工程院院士範維澄教授—— 榮獲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
    【安徽科技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創建者、中國工程院院士範維澄教授—— 榮獲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傑出貢獻獎」 本報合肥訊11
  • 湖南大學一學院先後產生6位中國工程院院士
    先後榮獲貴州省勞動模範「五一」獎章(1994年、1999年)、全國勞動模範及「五一」獎章(1999年)稱號,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6項。2013年獲中國建築學會「突擊貢獻獎」,2014年獲中國鋼協「終身成就獎」。  200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環境相關領域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名單(附簡歷)
    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特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5項;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24項;第一作者出版學術著作17部、主編圖集3部;發表學術論文245篇。201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擔任國家環境基準業務化應用技術負責人,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和國家自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排名第一)、省部級一等獎3項;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國際環境毒理與環境化學學會政府服務獎、國家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發表SCI論文200多篇,發明專利授權20多項,出版學術專著6部。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 泰州靖江籍教授一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仲明供圖   在近日舉行的2015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靖江籍教授邵新宇帶領團隊研發的「汽車製造中的高質高效雷射焊接、切割關鍵工藝及成套裝備」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968年出生的邵新宇是靖江市東興鎮人,現任華中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
  • 吳以嶺院士領銜科研團隊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月10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領銜團隊完成的「中醫脈絡學說構建及其指導微血管病變防治」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 祝賀吳以嶺院士領導的團隊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月10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對獲得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的項目和人員進行了表彰。河北省共有16項項目獲得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不含專項項目),其中河北以嶺醫藥研究院吳以嶺院士團隊主持完成的「中醫脈絡學說構建及其指導微血管病變防治」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喜訊】南大一附院科技成果榮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9月2日,江西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表彰2019年度為我省科技事業和現代化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加快推進全省科技事業發展和創新型省份建設。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奇出席會議,省長易煉紅講話,省領導劉強、殷美根、趙力平、吳忠瓊、馬志武、湯建人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顏龍安,中國科學院院士黃路生、江風益出席。
  • 衡陽縣老鄉、中國工程院院士聶建國當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近日日本工程院第35次理事會通過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土木系教授衡陽縣金蘭鎮人聶建國當選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是此次增選中唯一一位外籍院士成立於1987年的日本工程院(The EngineeringAcademy of Japan),由大學、產業界以及國家機關中在工程及科學技術相關領域作出卓越貢獻並具有重要領導和指導地位的人士組成。
  • 聶建國當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清華新聞網11月24日電 11月13日,日本工程院第35次理事會通過,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土木系教授聶建國當選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聶建國是此次增選中唯一一位外籍院士,並收到日本工程院小林喜光院長的祝賀。
  • 罕見的「帽子戲法」:南理工82歲教授三獲國家級科技一等獎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學82歲教授王澤山在足球比賽中,「帽子戲法」通常是一名球員單場比賽內攻入三球的別稱。在科技界的最高「賽場」,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學82歲教授王澤山,便罕見地上演了「帽子戲法」。2017年1月9日,2016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
  • 質量領域又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溫度單位重大變革關鍵技術研究」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月8日,黨中央、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並向獲獎代表頒獎。由總局提名的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張金濤研究員牽頭完成的「溫度單位重大變革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參與完成的「光電成像系統參數測試與校準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 中國工程院新增67位院士 四川大學王琪教授當選
    1984年7月至今,王琪在四川大學高分子研究所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是我國高分子材料學科首位長江學者,曾任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1998-2009),四川大學「985工程」高分子與特種功能材料科技創新平臺首席科學家(2004-2014)等。
  • 水利科技成果連續三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水利科技成果連續三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澎湃新聞記者 呂新文 2017-01-26 16:49 來源:澎湃新聞
  • 清華大學聶建國教授當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11月13日,日本工程院第35次理事會通過,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土木系教授聶建國當選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聶建國是此次增選中唯一一位外籍院士,並收到日本工程院小林喜光院長的祝賀。聶建國院士成立於1987年的日本工程院(The Engineering Academy of Japan),由大學、產業界以及國家機關中在工程及科學技術相關領域作出卓越貢獻並具有重要領導和指導地位的人士組成。在此之前,共有16位國際知名專家教授入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 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空空飛彈專家樊會濤鄭大作主題講座
    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空空飛彈專家樊會濤教授受邀為師生們帶來「回顧航空百年,展望航空強國」的主題講座。鄭州大學和力學與安全工程學院有關負責人以及部分師生出席了線下活動。樊會濤,男,1962年10月18日出生於河南省洛陽市,中國工程院院士(2013年),空空飛彈專家,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俄羅斯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樊會濤一直從事空空飛彈型號研製和預先研究工作。 2020年5月,獲得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
  • 在90年代放棄企業12萬年薪,他毅然投身科研,如今成功當選院士!
    在中國阻燃材料研究這個高精尖領域,青島大學1978級校友王玉忠是唯一的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阻燃技術是將阻燃劑引入到材料中,能使材料在遇火時,不易被點燃、離火自行熄滅,或可以實現延緩火場轟燃發生的時間,為人逃離火場避免危險爭取時間。
  • 中國航天科工魏毅寅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航天科工魏毅寅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19年新當選院士名單,中國工程院選舉產生了75名院士和29名外籍院士。此次增選院士名單中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魏毅寅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魏毅寅,男,1962年9月生,工學博士,研究員。
  • 範維澄院士榮獲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傑出貢獻獎」
    11月13日,2020年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學術年會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燃燒項目進展交流會在廈門開幕,在會議開幕式上,我校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創建者和現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範維澄教授榮獲2020年度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傑出貢獻獎」。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紅光研究員為範維澄教授頒發榮譽證書。
  • 中國工程院公布2019院士名單,靖江籍專家邵新宇當選!
    中國工程院公布2019院士名單,靖江籍專家邵新宇當選!靖江籍機械工程專家、華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邵新宇成功當選為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院士。截至目前,靖江已先後有9人當選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
  • 5位院士校友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南京大學在這項榜單中雄踞全國第一!
    1956年,國家自然科學獎首次設立。作為中國五個國家級科學技術獎之一,極具含金量。近日,第三方機構發布了&34;榜單。據統計,一等獎設立64年來南京大學共有5位校友獲得榮譽,居國內高校第一。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是中國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旨在獎勵那些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闡明自然現象、特徵和規律,作出重大科學貢獻的中國公民。1956年第一次頒發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