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子和原子核之間,還存在什麼物質?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2020-12-03 信仰早已被熄滅

在電子和原子核之間,還存在什麼物質?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人類的科技不斷在進步,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原子是有原子核組成的,而原子的內部除了原子核和電子以外,其它的百分之99.9999都是空的,可以舉一個不精確的例子,如果將一個原子比作一座100層的高樓,那麼原子核就是這座高樓之中一個電梯按鈕這麼大的物質,而電子在這座高樓中就像是漂浮的一粒塵埃一樣,在這麼大的空間中,除了原子核和電子,還有什麼東西呢?進入微觀世界,我們就不能夠以宏觀世界的眼光來看待它,通常我們都會認為,原子核和電子之間的關係就像地球和月亮一樣!

電子圍繞著原子核穩定的旋轉,但是事實卻不是如此,在微觀世界中,電子並不是穩定的圍繞原子核旋轉,而是在高速的,隨機的出現在原子的核外空間的任意位置,根據正統哥本哈根學派的描述,由於電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它會以概率波的形式彌散在整個原子裡,當有觀測者時,它就會在某個位置坍塌成一個點,通過對這些點所在的位置進行不斷的記錄,就可以發現電子的分布概率,這個分布概率圖被稱之為「電子云」。因此我們可以大概的理解為,在原子的核外空間裡,並不是一無所有,而是充斥著這種電子隨機運動所組成的電子云。

那麼在原子裡除了原子核和電子云之外,就真的沒有其它物質了嗎?科學家認為還有希格斯玻色子,希格斯玻色子又被稱為「上帝粒子」,在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中,基本粒子通過一種由希格斯玻色子構成的「希格斯場」獲得了質量,簡單的講正是因為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而使物質具有了質量,因此,希格斯玻色子是無處不在的,包括原子內部空間。還有光子,光子是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物質,光子是傳遞電磁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當原子處在電磁場中的時候!

光子就能夠進入原子內部空間,科學家通過實驗能夠觀測到光子幹擾電子的運行軌跡,還有中微子,中微子質量非常小,一般是電子的幾十萬分之一,速度非常的快,幾乎不和其它的物質發生相互作用,在現在生活中,每秒鐘都會有數以萬計的來自宇宙中的中微子穿過我們的身體,而我們卻沒有感覺,所以在原子的內部,中微子也是能夠自由穿行的,科學家認為還有一種粒子就是引力子,不過現在引力子還沒有被科學家證明,它是一種物理學假設的一種粒子!

這種理論認為引力子是萬有引力載體,如果它真的存在,那麼原子的內部空間肯定也有引力子的影子,除了這些物質之外,還有多出來的電子,當具有放射性的原子在衰變的時候,它的原子核會發射出電子或者是正電子,這些多出來的電子會在原子的內部空間中短暫的出現,所以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們已經知道了在原子和電子之間還存在這麼多的物質,宇宙真的是非常神奇的一種世界,科學家在不斷地研究宇宙中的奧秘,但是宇宙實在是太大了!

而且宇宙中有很多我們沒有辦法解開的奧秘,這些奧秘都是需要人類不斷地努力,這樣我們才能夠解開宇宙中的奧秘,科學家認為在宇宙中還有很多我們看不見的物質,這些物質在宇宙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雖然現在科學家還沒有發現這些物質,但是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相信我們一定能夠找到這些物質,人類探索宇宙已經有很多年了,而且人類已經對宇宙有了大概的了解,科學家認為宇宙是起源於宇宙大爆炸,而且宇宙大爆炸之後產生了恆星和行星!

宇宙從大爆炸開始就不斷地擴散,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停下來,而且科學家通過觀察發現,宇宙現在的膨脹速度比之前還要快很多,如果宇宙一直這樣膨脹下去,那麼人類就很難探索到宇宙的邊緣了,所以科學家一直都在研究超光速運動,雖然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有質量的物質是沒有辦法超越光速的,但是如果人類的科技達到一定的程度,我們還是有可能超過光速的,希望人類的科技能夠越來越發達,這樣我們就能夠有一天超越光速!

相關焦點

  • 在電子和原子核之間,會有什麼東西存在呢?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而原子的內部除了原子核和電子,其他的99.9999%都是空的,可以舉一個不精確的例子,如果將一個原子想像成一座100層的高樓大廈,那麼原子核就只有這座高樓裡的電梯的一個按鈕那麼大,而電子只是這座高樓裡飄浮的一粒塵埃這不禁讓人產生一個疑問,在這麼大的空間裡,
  • 原子核和電子之間是真空嗎?真空未必真空,它充滿了反物質
    在一百多年前,大部分的科學家認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的質量越大,其外圍就會籠絡越多的電子。可是當時的科學家卻認為,電子繞原子核的運動就像是行星繞恆星那樣規矩。這種觀點認為,原子核和電子之間有很大的真空。有人計算過,如果原子核直徑是1米,那麼電子大約就在原子核100公裡開外的位置上運動。形象地比喻,原子核如果是一個在北京的成年人,那麼遠在天津就有一群小屁孩圍繞著他在運動著。
  • 原子核和電子僅佔據原子的0.0001%,其他空間還存在什麼微粒?
    我們都知道,電子和原子核組成了原子,其中原子核幾乎佔據了整個原子的質量,原子核和電子僅佔據了原子的0.0001%,可以舉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在一片很大的魚塘中,原子核就只有魚飼料那麼大,電子卻連水面上漂浮的塵埃都算不上,可想而知,原子的空間中還有多少「空隙」,於是我們就會納悶,那麼大的空間裡不可能什麼都沒有吧,那麼,除了電子和原子核之外,還存在什麼物質呢?
  • 在原子裡面電子和原子核之間是絕對真空嗎?為什麼?
    那接下來,我們說一說原子內電子和原子核之間的是不是存在絕對的真空。一般來說,我們看到的原子模型都是這樣的:不過,後來隨著量子力學的發展,科學家發現核外的電子並沒有所謂的預定軌道,它並不像行星和太陽系之間的關係,電子在原子核外是呈現電子云的狀態,意思是,電子的位置是隨機的,連它自己都不知道下一刻會出現在哪,我們只能用概率來描述電子出現的可能性。
  • 在原子裡面,原子核和電子之間是絕對真空嗎?為什麼?
    先說答案,在原子裡面電子和原子核之間不是絕對真空。因為宇宙中壓根沒有絕對真空。人們認為宇宙是有限的,常常說宇宙外面什麼也沒有,有很多人就把空間理解為「什麼也沒有」――絕對真空,把什麼也沒有的宇宙之外理解為就是空間,認為宇宙存在於空間中,空間是一種先驗地幾何存在。這當然是錯誤的:空間的「空」不是什麼也沒有,而恰恰是物質的一種表現,是一種物質形式。宇宙之外的「什麼也沒有」,意思就是連「空」也沒有,是真正地沒有,而空間不是如此。
  • 將原子核拆開,你將會看到什麼?科學家:或能找到反物質
    我們都知道原子彈威力巨大,二戰期間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的兩顆原子彈,險些將這兩座城市夷為平地。原子彈如此厲害,你是否好奇其內部到底是由什麼組成呢?很多人或許會認為原子彈內部主要是由炮彈和炸藥組成,而事實並沒有這麼簡單。
  • 暗物質、暗能量為什麼看不見摸不著,但科學家說它的的確確存在?
    物質&反物質在我們這個宇宙當中,存在著時間、空間和物質。所謂的物質就是各種天體,包括人和動物在內。物質是由粒子構成的,粒子中包括了分子、原子等等。原子並不是物質的最小構成單位,因為原子還可以繼續再分成原子核和電子。
  • 世界的物質是由什麼構成的?電子、質子和中子是怎麼被發現的?
    關於分子很重要的一點是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能夠獨立存在的。而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單質分子由相同元素的原子構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構成。化學變化的實質就是不同物質的分子中各種原子進行重新結合。原子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微粒,但是原子並不是構成物質的最小粒子,原子是由什麼構成的呢?
  • 天狼星一立方釐米物質重百斤,科學家:還存在密度更大的物質
    在上個世紀,人們發現天狼星A的運行軌跡很奇怪,它和一般的星體做弧形運動不一樣,它大致是呈S形在運行。後來,人們發現了它的伴星天狼星B對其的強大引力作用後,這個謎團才得以解開。但又一個謎團呈現在廣大科學家面前。為什麼一顆和地球差不多體積的恆星,可以對龐大的天狼星A的運行軌跡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呢?
  • x17粒子和暗物質有關?科學家:我們可能存在第五種基本力
    X17粒子是一種神秘物質,可以幫助探究暗物質的奧秘,據說這種粒子佔了宇宙中大量物質的比重。它們之間的相互可能是物理學標準模型中所解釋的四個以外的「第五力量」。至於弱相互作用力則負責粒子之間的轉換,常見的就是衰變,沒有它,你是測不出文物的出土年代和地外隕石的來源的,而且你也不會感受到太陽的溫暖(太陽都核聚變利用的就是這種「弱力」)。
  • 原子既然不是行星模型,那麼是什麼力使電子與原子核不離不棄?
    這個問題我一直想弄清,電子與原子核之間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力在起作用。我們已經知道了,這個世界現在已知的有4種相互作用力存在,即引力、電磁力、強力、弱力。引力是我們最常見的力,凡有質量的物體都受這種力的約束。
  • 物質除了氣態、固態、液態之外,還存在什麼形態
    等離子體和普通氣體在性質上更是存在本質的區別:首先,等離子體是一種導電流體,但是又能在與氣體體積相比擬的宏觀尺度內維持電中性;其次,氣體分子間不存在淨電磁力,而等離子體中的帶電粒子之間存在庫侖力;再者,作為一個帶電粒子體系,等離子體的運動行為會受到電磁場的影響和支配。因此,等離子體是完全不同於普通氣體的一種新的物質聚集態。
  • 在原子內的空間裡,除了原子核和電子之外,還有其他東西嗎?
    由此可知,原子內的空間大得離譜,我們說原子內99.9999%都是空的,都不足以說明原子內部的空曠程度,事實上,我們還應該在小數點後面加上更多的「9」才行。那麼問題就來了,在這麼大的空間裡會存在什麼東西呢?
  • 再認識電子、中微子、µ子、原子核和原子的結構
    需要研究的是,正負µ子相互結合又會生成什麼呢?可能會是3對正負電子對的結合體,還是全部轉變為零散的正負電子對結合體(即中微子)呢?或者更多一點正負電子結合的µ子是否會形成更複雜更大一點質量的粒子呢?我認為這些情況都可能存在,但衰變為中微子和電子的情況最大,電子和中微子也是游離性粒子中最為穩定的結構。
  • 電子帶負電,原子核帶正電,電子為什麼不會掉入原子核內?
    一個就是一般情況下電子為什麼不會進入原子核,另外一個就是電子在什麼情況下會進入原子核。電子為什麼不會進入原子核首先,我這裡指的是在正常狀態下,電子之所以不被原子核吸入。本質上是和「懶」有關。為什麼這麼說呢?
  • 電子為什麼不會落入原子核中
    1808年,英國科學家道爾頓提出了原子是物質最小單元的概念,認為物質都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原子是一個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實心球體;同一類原子性質相同。④當電子與原子核在靜電引力作用下沿著直線相互靠近時,電子會通過&34;放出光子獲得反衝從而增大繞核速度,保證其不落入原子核中;電子在遠離原子核時又會迅速吸收光子增加質量為下一次&34;做好物質儲備。⑤雖然電子可以吸收光子增大質量,但是電子存在&34;,大於&34;的電子都是極不穩定的,將在極短時間內裂變放出光子並重新生成能夠穩定存在的質量較小的電子。
  • 發生在中子星的爆炸,如何讓原子核產生?原子核內部發生了什麼?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由麻薩諸塞州洛厄爾大學核物理學家領導的一項發現,可能會改變科學家對原子的理解,並有助於解釋外層空間的極端現象。這一突破揭示了存在於原子核中的對稱性,並不像科學家認為的那樣基本。這一發現揭示了原子核內的作用力,為更好地理解宇宙打開了大門,其研究發現發表在《自然》期刊上。
  • 在雙黑洞周圍發現的奇怪電子物體,或有助於揭示暗物質和時空本質
    近日,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物體,該物體可能存在於一對黑洞周圍。 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揭示暗物質的身份,並揭示時空的本質。新的研究發現,這種特殊粒子可以以類似於電子在一對氫原子周圍存在的方式,存在於雙黑洞周圍。這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有望解釋所謂的「引力分子」的存在。在雙黑洞周圍發現的奇怪電子物體,或有助於揭示暗物質和時空本質。
  • 電子帶負電,原子核帶正電,兩者互相吸引,為什麼還未墜入原子核
    中學的時候老師就告訴我們電子圍繞著原子核運行,也告訴我們原子核電荷是+,電子電荷是-,也許當時有很多同學都想到了一個問題,正負電荷會在庫侖力的作用下相互吸引,最後中和,可能這個念頭一閃而過,但肯定有很多朋友提出問題來了,不知道各位的是老師怎麼回答的,有沒有給出令人信服的答案,我們今天來簡短討論一下!
  • 物質是可以無限分割的嗎?原子,原子核,夸克,還有什麼?
    那麼物質是可以無限分割,還是由基本不可分的粒子構成的呢? 早在戰國時期,就有了這樣的爭論,當然分為兩派,其中墨家和儒家主張的是物質不可無限分割論,墨子的《墨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