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水汙染總體狀況:局部有所好轉 整體形勢依然嚴峻

2020-12-04 中國政府網

我國水汙染總體狀況:局部有所好轉 整體形勢依然嚴峻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9-29 13:06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14年9月29日(星期一)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請水利部副部長李國英介紹中國節水灌溉狀況,並答記者問。

    陳明忠: 我國水汙染問題是影響當前國家水安全的一個重要因素,全社會都廣泛關注。黨中央、國務院也高度重視,下大力氣來推進水汙染治理工作。應該說,這幾年,通過各方面的努力,整個水汙染的狀況有所改善,局部水環境有所好轉。但是總體來看,水環境、水汙染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尤其有一些湖庫富營養化問題仍然嚴重。有一組2013年我們剛剛監測出來的數據,借這個機會跟大家通報一下。

    在河流方面,我們開展了20.8萬公裡重要江河河段的監測,Ⅰ-Ⅲ類水河長比例佔了68.6%,比2012年提高了1.6個百分點,就是好水的比例比去年有所改善。但是,Ⅴ類和劣Ⅴ類水的比例仍然很高,佔了20%左右。從湖泊來看,我們監測的120個開發利用程度比較高、面積比較大的湖泊當中,總體水質滿足Ⅰ-Ⅲ類標準的只有39個,只有32.5%的湖泊水質是優於Ⅰ-Ⅲ類的。在水庫方面,我們監測了667座水庫,水質Ⅰ-Ⅲ類的佔了80.7%。在我們開展評價的5134個水功能區當中,滿足水域功能目標的佔49.4%。

    剛才說的這組數據,是一個大的概念,在我們國家整個水體裡面,水庫水質是最好的,河流水質次之,比水庫稍微差一點,但是相對還是比較好的。河流受很多因素影響,有不穩定的狀況。湖泊是比較封閉的狀態,湖泊的水質是最差的。在河流上,我們支流要比幹流差;在區域方面,東部地區要比西部地區差;在城鄉方面,城鎮的河段比鄉村的河段要差;開發利用區和排汙控制區比其他水功能區要差。這是我們國家水汙染的總體狀況,局部有所好轉,整體形勢依然嚴峻。

    水汙染的情況對農業灌溉到底有多大影響,我想這裡面有兩個層次,給大家介紹一下。一是我們國家專門發布了農業灌溉水質標準,規定了16個基本的、11個選擇性的水質控制指標要求,所以我們在發展農業灌溉的時候,在搞水利灌溉規劃和發展灌溉面積的時候,嚴格按照國家的農業灌溉水質標準進行發展,堅決反對用不達標的水進行農業灌溉。二是2011年國務院發布了全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劃,把重要江河胡泊分為一級功能區、二級功能區4493個,有飲用水的、有工業用水的、有農業灌溉用水的,其中含625個農業用水區,涉及河長3.2萬公裡。我們要按照農業灌溉用水的標準進行嚴格管理。目前我們水利部正在會同環保部、發改委等有關部門制定水功能區的監督管理辦法,對每類水功能區分別提出不同的管理制度要求,只要我們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嚴格按照水功能區的管理要求進行管理,水汙染的形勢會逐步好轉,對農業灌溉不會有很大的影響。

責任編輯: 宋巖

相關焦點

  • 中國水汙染問題的「臨床診斷」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水汙染控制成效明顯總體形勢依然嚴峻「十二五」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擺上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以大氣、水、土壤汙染治理為重點,堅決向汙染宣戰,環境保護取得積極進展。
  • 工業廢水多「疑難雜症」 水汙染治理仍存在缺口,廢水處理,工業汙水...
    【中國環保在線 汙水處理】我國對於治水、保水的力度不斷加大,施策多管齊下的成效是顯著的。然而,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道路依舊坎坷,總體形勢依然嚴峻,湖泊、河流、地下水、飲用水水源等領域的汙染情況還是不容樂觀。
  • 全國環境狀況掃描
    公報說,去年我國大部分海域環境質量基本保持良好狀態。與上年相比,劣四類水質海域面積有所減少,但近岸海域局部汙染仍然較重。(完)我國已採取五大措施確保三峽庫區水質達標 新華網北京6月6日電(記者張景勇 鄒聲文)三峽水庫水質變化情況,備受社會關注。
  • 《2019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 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顯示,去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環境空氣品質改善成果進一步鞏固,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海洋環境狀況穩中向好,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生態系統格局整體穩定,核與輻射安全有效保障。
  • 盤點:2013上半年重大水汙染事件
    水汙染防治一直是國家重點關注的領域,2012年,國家批覆《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2011-2015年)》,積極開展水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前不久,《華北平原地下水汙染防治工作方案》發布,標誌著我國地下水汙染治理工作邁出了重要一步。然而,當前我國水汙染的整體形勢仍未扭轉,多起水汙染事件的接連上演,一幕幕依然觸目驚心。
  • 北京:仍有零星病例確診 首都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
    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通報,當前首都疫情總體可控,但我們仍要清醒的認識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繼續蔓延加劇,病毒變異和傳播不斷增加,國內多地出現局部聚集性疫情,北京仍有零星病例確診,首都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防疫工作容不得半點鬆懈。
  • 省環保廳發布2018年7月水環境質量狀況 總體水質輕度汙染
    8月14日,陝西省環境保護廳發布2018年7月全省水環境質量狀況,全省河流總體水質輕度汙染,與上年同期的輕度汙染相比,水質穩中向好;與6月份的良好相比,水質有所下降。  黃河幹流陝西段水質輕度汙染  4個湖庫中,瀛湖水質優,石門水庫、王瑤水庫水質良好,紅鹼淖重度汙染。
  • 生態環保顯著成績另一面:水汙染形勢嚴峻,治水思路舉措亟需改善
    不過,成績之外,生態環保問題依然需予以更多重視和努力,比如水汙染及其治理方面。環保部原總工程師、國家環境諮詢委員會委員萬本太認為,中國水汙染較重,形勢嚴峻。比如地表水。萬本太透露,全國地表水監測的斷面1940個,滿足3類水的斷面比例為68%,劣5類水的比例為9%。
  • 我國海洋汙染形勢嚴峻 入海汙染物排放標準亟須調整
    《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我國海洋汙染形勢嚴峻,一些地方陸源汙染超標排放仍突出。由於入海汙染物排放標準低於陸地汙染物排放標準,不少沿海地區「排海工程」浩大。新一輪海洋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時隔20年後再度拉開大幕,部分流域水汙染物排海總量控制試點也將開啟。在專家和業內人士看來,在此過程中,須儘快調整海洋汙水排放標準,才能讓海洋治汙取得更大實效。
  • 未來一周晴好天氣稀少 貴州省秋收形勢依然嚴峻
    央廣網貴陽9月21日消息(記者孟海 通訊員鄭奕)據貴州氣候中心消息,本周(9月21日-27日)貴州省有兩次較強降水天氣過程,晴好天氣較少,貴州省秋收形勢依然嚴峻。降雨過程預計發生在周一至周二,以及周五至周六。農氣專家建議農民朋友做好稻田的開溝排水,並抓住降雨間隙搶晴收割,及時攤晾。
  • 新時期我國環境保護形勢與對策
    全國城市空氣中二氧化硫和顆粒物汙染整體上有所減輕。  酸雨範圍和強度有所減輕,但近年有較大反覆。全國出現酸雨的城市和降水年均pH值小於5.6的城市比例,1998~2002年呈現下降趨勢,而2003~2004年又有所上升。  地表水汙染呈減輕趨勢,但各水系發展不平衡。
  • ...震中」的加利福尼亞州、佛羅裡達州和德克薩斯州形勢依然嚴峻。
    目前被認為是疫情「震中」的加利福尼亞州、佛羅裡達州和德克薩斯州形勢依然嚴峻。目前被認為是疫情「震中」的加利福尼亞州、佛羅裡達州和德克薩斯州形勢依然嚴峻。
  • 廣東北江水資源保護形勢嚴峻
    目前,北江流域幹支流汙染源數量多、成因複雜,北江水質日趨呈現惡化態勢,水資源保護形勢十分嚴峻。為了不讓「清香溢遠」成為我們的回憶,全面展開北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刻不容緩!北江流域範圍廣,幹支流環保形勢嚴峻,給現有的水資源保護體系帶來了嚴峻挑戰。作為北江流域最重要的水利樞紐,飛來峽水利樞紐地處北江中遊,其庫區上遊的環保壓力不容忽視。據悉,飛來峽上遊的韶關市、英德市分布著眾多冶煉、水泥等環保風險較高的工業,沿岸數十萬居民的生產生活汙水難以得到有效處理,部分江段還存在著網箱養殖等現象,這些上遊的輸入性汙染直接影響到北江水質。
  • 貴州未來一周晴好天氣稀少 秋收形勢依然嚴峻
    貴陽網訊 據省氣象臺監測顯示,未來一周貴州省有兩次較強降水天氣過程,晴好天氣較少,秋收形勢依然嚴峻。氣溫起伏波動大,市民請注意添衣保暖。預報顯示,降雨過程預計發生在21—22日,以及25—26日。從21日夜間開始至22日,貴州省的中部及以北以西地區,有中到大雨,局部有暴雨;到了25—26日,貴州省的東部和南部地區有中到大雨,局部有暴雨。其它時段貴州省大部分地區以陰天為主,有零星小雨。氣溫方面,短短一周就要經歷升溫、降溫兩輪波動,20日至21日氣溫是繼續回升,22日至23日氣溫下降,24日至25日氣溫再次回升,26日至27日又再次下降。
  • 如何看待當前及未來生態環境保護形勢?
    生態環境質量實現總體改善,美麗中國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三大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生態環境總體改善。據《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9年,細顆粒物(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年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23.1%。
  • ...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我國近岸局部海域汙染嚴重,陸源入海汙染居...
    這只是我國海洋環境汙染的一個縮影。日前,國家海洋局發布《2015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結果顯示,2015年我國海域共計發現赤潮35次,累計面積2809平方公裡,我國近岸局部海域汙染嚴重,陸源入海汙染居高不下,海洋環境災害仍然突出。 海洋生態基本穩定 「2015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基本穩定。」《公報》稱。
  • 2020年第2號洪水已形成,湖北正經歷第九輪降雨,防汛形勢依然嚴峻
    主雨帶位於鄂西南、江漢平原至鄂東北一帶,上述地區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其他地區中到大雨、局部暴雨。中東部地區陣風4~5級,局部短時大風可達8~10級。自6月8日入梅以來,截至7月17日8時,湖北省梅雨天數已達到39天,超過平均值13天。累計平均降雨量580毫米,超過1998年491毫米、2016年528毫米,僅次於1954年810毫米,居歷史梅雨量第二位。
  • 我國水土汙染防治形勢與對策
    按照安排,我向各位領導介紹我國水和土壤汙染防治的形勢、國內外經驗和對策建議三方面內容。一、水、土汙染防治形勢(一)環境狀況水環境質量總體持續改善。多年來我國地表水以有機物汙染為主,代表性指標如高錳酸鹽指數從1990年的10.5mg/L改善到2016年的3.5mg/L,氨氮濃度從1.9mg/L改善到0.7mg/L。
  • 江蘇:爭取10年根治太湖水汙染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省長羅志軍說,江蘇將更加積極實施環保優先方針,加大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力度,爭取用10年左右的時間從根本上解決太湖水汙染問題。   羅志軍說,太湖藍藻事件發生後,江蘇省委、省政府確定了「應急治藻、鐵腕治汙、科學治水、徹底治太」的整體思路和治理方案,及時採取了狠抓截汙控汙、嚴密監測預警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