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蚯蚓需要掌握它的再生性,蚯蚓的生活周期和食性

2021-01-08 聰聰學養殖

大家好,我是不忘初心,今天和各位養殖朋友說說,養殖蚯蚓我們需要掌握和學習的知識,蚯蚓的再生性、蚯蚓的生活周期以及蚯蚓的食性規律。

1、蚯蚓的再生性,蚯蚓雖然屬於低等蠕蟲類動物,卻具有頑強的生命力,這不僅表現在它對惡劣環境的高度耐受力,還表現在它具有強大的再生功能。蚯蚓機體的一部分在受到損傷、脫落或截除後,又重新生長的過程稱為再生。再生性是蚯蚓的一種特殊生命現象,蚯蚓的再生分為生理性再生和損傷性再生。生理性再生是正常生命活動中不斷進行著的過程,而損傷性再生的能力因種類不同而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同時軀體後部的再生能力普遍高於軀體前部的再生能力,但蚯蚓再生後的體節一般不會超過原來未受傷時的體節。

再生後一般軀體前部的再生部分和軀體其餘部分一樣寬,而軀體後部的再生部分比軀體其他部分要細一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漸加寬。再生組織一般要2~3個月才能長滿色素蚯蚓的再生性與腹部神經索及腸表面線狀細胞有密切關係。當身體剛切斷時,未受傷部分的線狀細胞和體腔特殊的游離細胞將其中含有的糖原進行酵解,大量地轉移到受傷區域,作為維持再生的能源。人們試驗證明,損傷後10天,也就是再生進行了10天時,受傷部位的糖酵解要比正常組織高20%以上。如赤子愛勝蚓被切斷後,每克體重的糖原由未切斷時的5毫克,下降到切斷後的2.1毫克當再生開始時,糖原含量每克體重只有0.2毫克,直到再生組織完成後2個多月,才能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

同時,蚯蚓再生中受傷組織呼吸衰弱,但隨著再生的完成而慢慢恢復正常。人們用背暗異唇蚓做試驗,當蚯蚓局部切斷後,肌肉組織的平均呼吸速度每100毫克體重每小時吸收7微升氧氣,是正常時吸收氧氣14微升的一半。隨著再生組織的逐漸完善,其呼吸量逐漸增加,7天後可增加到11微升以後幾個星期才逐漸恢復到正常的功能標準。蚯蚓的再生和溫度也有密切關係,一般夏季的再生較快,最適宜的溫度為20℃左右。同時生長中幼蚓要比成蚓再生能力要快一些。但如果切去具有性器官的體節,一般不會再生。經過長期的試驗證明,如果將蚯蚓一部分移植到另一個蚯蚓體上是可行的,但尾與尾相連接要比頭與頭相連接成功率高得多。生殖器官的移植成功率也比較高。

2、蚯蚓的生活周期是指從蚓繭產下開始,經孵化、幼蚓成熟,直至出現環帶並開始產卵。通常為3~4個月。日本選育的養殖良種太平2號、北星2號,生活周期最短僅47 天,最長為128天。還有的品種長達140~180天,這與飼養溫度密切相關。蚯蚓的一生需經歷卵繭期、幼蚓期、若蚓期、成蚓期、衰老期共五個時期。

(1)卵繭期:蚓繭的孵化時間與環境溫度有關。太平號在不同溫度下的孵出時間為:10℃時,需85天;15℃時,需45天;20℃時,需25天;25℃時,需19天;28℃時,需13天。

(2)幼蚓期:幼蚓體態細小且軟弱,長度為5~15毫米。最初為白色絲絨狀,稍後變為與成蚓同樣的顏色。此期是飼養中的重要階段,直接關係到增重效果。幼蚓期長短與環境溫度有關。在20℃條件下,大平2號蚯蚓的幼蚓期為30~50天。

(3)若蚓期:若蚓期即青年蚓期。其個體已接近成蚓,但性器官尚未成熟(未出現環帶)。大平2號蚯蚓的若蚓期為20~30天。

(4)成蚓期:成蚓的明顯標誌為出現環帶,生殖器官成熟,進入繁殖階段。成蚓期是整個養殖過程中最重要的經濟收穫時期。這期間應創造適宜的溫度、溼度等條件,以促進高產、穩產,並延長種群壽命。此期歷時佔蚯蚓壽命的一半(5)衰老期:衰老的主要標誌為環帶消失,體重呈永久性減輕。此時,蚯蚓已失去經濟價值,應及時分離、淘汰。養殖狀態下,蚯蚓個體的壽命要遠遠長於野生蚯蚓蚯蚓各個種類的壽命長短有所差異。

環毛蚓屬壽命大多為1 年,如普通環毛蚓、希珍環毛蚓,受精卵在土中的蚓繭內越冬,於翌年3~4月孵化,6~7月長為成蚓,9~10月交配,Ⅱ1月間死亡。異毛環毛蚓、湖北環毛蚓、巨環毛蚓則系多年生種類,壽命超過1年,以成體狀態越各,翌年春季產卵,屬于越年生蚯蚓。異唇屬、正蚓屬蚯蚓壽命較長,赤子愛勝蚓可存活4年多,陸正蚓長達6年,長異唇蚓在實驗室良好的飼育條件下,可存活5~10年。

3、食性蚯蚓是雜食動物,以泥土、垃圾、糞便、枯葉、枯草瓜菜、木屑、廢紙、原生物和微生物屍體為食物。蚯蚓天的攝食量與自己的體重大致相等,其中有一半作為蚓糞排出。生產1噸鮮蚯蚓,需攝食70~80噸有機垃圾。

相關焦點

  • 蚯蚓養殖技術,蚯蚓養殖周期
    蚯蚓俗稱曲蟮,中藥稱地龍,其經濟價值很高。此外,蚯蚓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具有解熱、鎮痙、平喘、降壓、利尿和通經絡的功能。所以蚯蚓養殖得以發展,那麼蚯蚓養殖周期是多少呢?以下做個介紹。蚯蚓養殖周期蚯蚓的生活周期是指從蚓繭產下開始,經孵化、幼蚓成熟,直至出現環帶並開始產卵。通常為3~4個月。日本選育的養殖良種太平2號、北星2號,生活周期最短僅47天,最長為128天。還有的品種長達140~180天,這與飼養溫度密切相關。蚯蚓的一生需經歷卵繭期、幼蚓期、若蚓期、成蚓期、衰老期共五個時期。
  • 想要養殖蚯蚓,先來了解一下蚯蚓的種類和選種過程
    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不多見的養殖領域—蚯蚓養殖,蚯蚓養殖已成為當代世界上的一項新興事業,目前我們國家已發展成工廠化養殖和商品化生產。我國從事蚯蚓養殖及其利用研究工作的單位已有不少,並分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為推動蚯蚓養殖及其利用的研究和成為一項新的生產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 農民伯伯的好朋友,蚯蚓的養殖方法,養殖蚯蚓需要注意這幾點
    蚯蚓是一種比較厲害的物種它不僅可以當做飼料,而且還可以孕育我們的土地,很多人在釣魚的時候也是非常的喜歡用蚯蚓,蚯蚓的排洩物在土地裡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化肥在農村蚯蚓是大家都非常喜歡的東西,但是蚯蚓到底該怎麼養殖呢?
  • 三農:蚯蚓養殖效益和前景分析
    蚯蚓養殖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養殖產業,用禽畜糞便、廚房垃圾等養殖蚯蚓,養出的蚯蚓是高蛋白產品,可作飼料,也可作釣餌;蚯蚓的糞便也是很好的有機肥料,還可直接飼餵雞鴨,真正是變廢為寶。可以說蚯蚓養殖非常符合現在的低碳、環保理念。和其他養殖種類一樣,要做到科學、高效地養殖,首先要選好適養的蚯蚓種類,然後根據其習性進行養殖。現對蚯蚓高效養殖技術及其養殖效益進行總結與分析。
  • 蚯蚓養殖場地的選擇,根據蚯蚓的生活習性和生長要求
    我是聰聰學養殖,今天和養殖朋友們說說蚯蚓養殖場地的選擇,根據蚯蚓的生活習性和生長要求,養殖場應選擇在僻靜、溫暖、潮溼、植物茂盛、天然食物豐富、沒有汙染等接近自然環境的地方。養殖地形最好是稍向東南方向傾斜,以便接受更多的陽光照射。水源注意建在排灌方便、不易造成旱澇災害的地方。土質要選擇柔軟、鬆散並富含豐富的腐殖質的土壤為好。
  • 大棚蚯蚓養殖技術
    蚯蚓雖然容易養殖,但如果技術沒有掌握好,那麼養殖的情況也不甚理想,現農村致富網的編輯給大家介紹一種大棚蚯蚓養殖技術,能有效提高蚯蚓養殖產量:生物學特性①生活習性。蚯蚓繁殖的高峰期8個月左右,1―1?5年後開始衰老死亡。蚯蚓場建造蚯蚓養殖場址宜選擇在畜禽糞便豐富、排水方便、有水源的地方,小規模飼養可充分利用一些空閒的場地。養殖面積大時要安裝水管或自動噴水器,另外需建造1―2只貯糞池、蓄水池(或深井)以及堆糞場地。養殖蚯蚓的大棚類似於蔬菜大棚,棚寬一般為5米,棚長30―60米,中間走道0?7米左右,如用翻鬥車送料,則寬度為1米。
  • 蚯蚓的由來和價值。
    相傳,它是由一種很特別的蝸牛變成的.這種蝸牛的身子特別長,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蝸牛背上馱著的蝸牛殼也特別沉,所以把殼扔掉了,慢慢就形成了蚯蚓。當然了這只是傳說。蚯蚓又名地龍,是環節動物門寡毛綱的陸棲無脊椎動物。
  • 養殖蚯蚓的時候,怎樣選擇養殖地?土壤對養殖有哪些重要性?
    如果想要獲得比較優質的養殖效果,在準備進行蚯蚓養殖之前,必須要為這種生物挑選恰當的養殖地,那麼,怎樣選擇蚯蚓的養殖地呢?土壤對這種生物有哪些重要的影響?對於我們養殖者來說,在選擇蚯蚓作為養殖對象的時候,必須要事先對這種生物在土層中的分布規律進行了解,這樣才能更好的為其選擇恰當的養殖地。我們都知道這種生物它沒有特殊的專門呼吸器官,在呼吸的時候是藉助於皮膚進行的。
  • 蚯蚓養殖,市場前景廣
    養殖技術蚯蚓是喜溫、喜溼、喜安靜、喜黑暗的穴居動物,一生均在土壤中度過。以腐爛的有機質廢物為食,喜食帶有酸甜味的食物,目前人工養殖蚯蚓主要採用牛糞,也有的利用糖渣、豬糞、雞糞、農作物秸稈及生活垃圾等。場地的選擇根據蚯蚓的生活習性和生長要求,選擇離豬場較近、地勢平坦、溫暖、潮溼、植物茂盛、天然食物豐富、僻靜、沒有汙染、接近自然環境、水源方便、土壤柔軟,富含腐植物、能灌能排、日光照射充足(避免陽光直射)的地方。
  • 化肥減量和重建土壤生態系統 急需蚯蚓和蚯蚓糞回歸
    「蚯蚓及其糞便含有植物所需的生長素,促進作物生長。它還攜帶大量的有機質、菌群,能幫土壤重建生態系統,也能讓作物更健康地生長」。蚯蚓糞具有植保功能, 能減少作物土傳病蟲 ,提升農產品品質。蚯蚓糞在發達國家應用非常普遍,相關產業也比較壯大,產業鏈也比較完整、多元。在發達國家有很多小規模的農場、莊園,既養殖蚯蚓,又用蚯蚓糞作肥料種植植物,用蚯蚓作飼料養殖動物,再用植物腐殖物和動物糞便養殖蚯蚓。形成生態循環農業的完整模式,成為農業觀光的景點、科普教育的示範點。
  • 最簡單的蚯蚓養殖辦法
    本屬蚯蚓喜歡在爛草、堆肥、牛馬糞及腐爛的枯枝落葉、爛菜、瓜果,以及造紙、纖維、食品加工廠的廢渣中和生活垃圾中生活,當然上述有機物、垃圾或馬牛糞先要經堆積發酵,待溫度下降後,才能作為養蚯蚓的基料。把基料裝入木箱、竹筐、瓷盆或磚池中,然後放人蚯蚓即可養殖,養殖期間經常噴水保持溼度60~70%,並用草蓆、草簾和舊麻袋覆蓋遮光,在氣溫13~28℃都能正常生長。
  • 蚯蚓養殖技術及應用匯總
    達爾文曾稱讚蚯蚓為「地球上最早的耕耘者」那麼小編就帶你一起了解一下這位「耕耘者」一、養殖地的選定養殖的地點,對於蚯蚓養殖來說是最重要的問題。室外的場所最適於養殖蚯蚓,在這種環境下,蚯蚓生活能力強,繁殖得快。室內一般適合小規模的養殖,或剛孵化出來的小蚯蚓的養殖,因為剛孵化出的幼蚓體型小,活動範圍不大。
  • 安龍:蚯蚓養殖促進農業生態循環
    蚯蚓俗稱地龍,又名曲鱔,是環節動物門寡毛綱的代表性動物,具有適應性強,繁殖快,抗病力強,養殖方法簡單,周期短,經濟效益好等特點。發展經果林下養殖蚯蚓,利用家畜(牛、羊、豬、馬等)糞便結合農業廢棄物(如瓜果蔬菜、農作物秸稈、草皮修剪物等)經過簡單堆積發酵就可以直接養殖,且蚯蚓糞具有乾淨、衛生、無異味、通風透氣性好,保水、保肥性好,肥力持續時間長、促進農作物生長發育快、無汙染環境等特點,是種植瓜果和蔬菜最理想的生物有機肥。養殖蚯蚓不但有很高的經濟效益,同時還有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 農村養殖越來越新奇,蚯蚓也能夠養殖
    提要:小小蚯蚓也能夠養殖,養殖業越來越新奇蚯蚓富含豐富的蛋白質,可以作為家禽和水產養殖業的飼料,又具有解熱、活絡、平喘、利尿的中藥功效,而蚯蚓的糞便又可以疏鬆土壤、提高肥力,是高級園藝肥料,蚯蚓還能處理城市的有機垃圾,變廢為肥,被達爾文稱之為「地球上最有價值的動物」。
  • 蚯蚓養殖技術分享,蚯蚓糞便的清除和適時分群,你會麼?
    在養殖蚯蚓的過程中,我們會不斷增補和添加新的飼料,每添加一次,蚯蚓的棲居場所就往上移動1層,所以在補料幾次以後,小編提醒大家一定要清除蚓糞,這樣能夠保證蚯蚓的生活環境不受或少受汙染,又加強了飼養床的通氣,這個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還可以將補添新料、清除蚓糞與收穫成蚓三項工作互相結合起來進行。
  • 蚯蚓家庭式養殖方法與注意事項
    養殖時先在盆內裝1/3菜園土,再加入1千克腐熟的牲畜糞,拌均勻,澆水後,放入種蚓500條,經常澆水保持溼潤,水分含量為60%左右,上面可用花盆倒過來蓋在上面,大約兩個月左右,蚯蚓就產卵,孵化出大量幼蚓後,即可分盆養殖,每2個月根據需要可分盆1次。2.箱養這也是個人或家庭等滿足少量需求常採用的一種養殖方法。原種復壯也多採用箱養。
  • 蚯蚓作為常用餌,所以我都是自己養,聊聊我的多種蚯蚓養殖方法吧
    能讓蚯蚓更快的繁殖,給我們出釣帶來方便,不要經常去漁具店買,而且夏天有些漁具店還沒有賣的。下面聊聊我的個人見解!一,蚯蚓的生活習性!首先不管我們養殖什麼,都得先懂得它的生活習性,只有了解清楚我們才能去進行養殖。蚯蚓大多生活在潮溼的環境中,以腐爛的物質,動物的糞便堆積產生的物質都是蚯蚓喜食的。
  • 小小的蚯蚓,不起眼的小生物,養殖也不是太簡單
    說起創業致富的方法有不少,但只要做好了,都會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或許有人會選擇食品生意,有人會選擇服務業生意等等。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養殖業的一種—蚯蚓的養殖。說起養殖業,也許很多人會想到豬的養殖,牛羊的養殖。由於蚯蚓比較特殊,這就很容易被很多想要從事養殖業的人們所忽視。
  • 人工養殖蚯蚓方法的選擇小知識
    本文導語:人工養殖蚯蚓方法的選擇小知識(一)養殖方式的選擇蚯蚓的人工養殖方式多種多樣。常根據養殖場地、養殖容器、管理水平等的差異分成不同的方法,歸納起來可概括為簡易養殖法、田間養殖法和室內養殖,各地採用哪種方法要根據養殖目的和條件而定,規模可大可小,方法可土可洋,工藝可簡可繁,總的原則是為蚯蚓提供適宜的生態條件,使蚯蚓能更好地生長發育和繁殖。
  • 蚯蚓養殖入門易 大賺巨虧有奧秘(圖)
    馮先生說,他養殖的是日本「大平二號」蚯蚓,從在養殖基床裡播下蚯蚓種子到收穫,整個周期約25天。  走上養殖之路容易,到達成功之巔艱遠。馮先生說,因受去年7月的颱風「韋森特」影響,他的蚯蚓棚被掀翻,大量蚯蚓被衝走,損失慘重。「去年我一共出售了7批蚯蚓,總共2400多斤,收款兩萬多元。」這是馮先生去年的收成情況。雖然不盡如人意,但馮先生安慰自己,這只是開始,來年會翻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