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大國都在探火,俄羅斯卻要探木衛四,欲打造核飛船為移民開路

2021-02-15 零號觀察

在太陽系中,行星雖然只有8顆,但是衛星卻有200多個,地球是太陽系中第5大行星,但地球只有一顆衛星,那就是月球,不過月球的體積和質量都相當大,在太陽系的所有衛星中,月球可以排名第五,僅次於木衛三,土衛六、木衛四、木衛一。其中木衛四的體積幾乎和水星這顆行星一樣大,而木衛三和土衛六都比水星的體積更大。

在上述衛星中,木衛四雖然是太陽系第三大衛星,但並不受人們關注,這個衛星也並不著名,木衛二和海衛一都比它更有名氣。但是近日卻有俄羅斯媒體傳出消息說,俄羅斯航天部門把星際移民的目光投向了木衛四,這讓人頗感意外。

俄通社稱俄羅斯航天未來計劃和科研項目執行總監亞歷山大·布洛申科表示正考慮將木星的衛星木衛四作為一個可能的人類居住地,稱「木衛四是繼月球和火星之後最適宜建造人類居住地的星球。」

如今世界各航天大國都傾向於對月球和火星的探測,因為月球距離地球非常近,而火星又是太陽系中和地球表面環境最為相似的行星,相對而言,這兩個星球都更容易進行星際移民。而木衛四隻是木星的衛星,距離也要比。月球和火星遠得多,俄羅斯航天部門為什麼會青睞這個星球呢?

木衛四的直徑約4820公裡,體積比月球要大上一倍,這個星球上有著非常多的水冰(冰凍狀態的水),另外還有冰凍狀態的氨等,科學家認為木衛四。表層有著厚達50~200公裡的冰層(表層結構並不全是冰層,部分是巖層),冰層下面有著深達200~300公裡的海洋(推測認為並不全是海洋,也可能有巖體),這個結構跟木衛二很相似,但是比木衛二更大。

除了不缺水之外,木衛四還有十分稀薄的大氣,主要由二氧化碳構成,但也有少量的氧氣,其外圍還有一層活躍的電離層,因此宇宙背景輻射程度較低,他又是母親,它又是四顆伽利略衛星最外面的一顆星,離木星較遠,受木星磁場影響也相對較小,因此有部分科學家認為木衛四也是一個理想的星際移民地。俄羅斯航天部門還宣布其籤署了一項關於研發核動力太空飛船的計劃,它將被用於執行木星任務,執行時間為2030年,屆時將會選擇木衛四登陸。

不單是俄羅斯有這方面的打算,其實早在俄羅斯宣布2030年的土星軌道任務之前,美國宇航局(NASA)也曾宣布有在2040年實施木衛四載人飛行任務的計劃,可見木衛四也真是一個理想的人類未來移民地啊。

相關焦點

  • 航天大國都在探火,俄羅斯卻要探木衛四,欲打造核飛船為移民開路
    但是近日卻有俄羅斯媒體傳出消息說,俄羅斯航天部門把星際移民的目光投向了木衛四,這讓人頗感意外。如今世界各航天大國都傾向於對月球和火星的探測,因為月球距離地球非常近,而火星又是太陽系中和地球表面環境最為相似的行星
  • 各國都在探索木衛二,俄羅斯卻探索木衛四,還準備往那裡移民
    如今世界上擁有探索地外星球能力的國家寥寥可數,而且大多數航天機構的探索目標集中在火星和月球之間,比較少有航天機構將其他行星的衛星作為探索目標。然而根據外媒報導,前段時間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布了接下來的太空探索計劃,他們竟然以木星的第四顆衛星為探索重點,這讓除了俄羅斯科學家之外其他國家的科學家感到疑惑。
  • 木衛四也可能存在生命!俄羅斯計劃在木衛四建基地,為移民做準備
    當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火星、木衛二這些熱門星球上的時候,俄羅斯的航天發展總是不走尋常路,近日,來自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公司,未來計劃和科研項目的執行總監,亞歷山大·布洛申科,對外發表公告稱:俄羅斯計劃未來將
  • 各國曲折探火路執著為哪般 21世紀將屬於火星
    然而,所有這些也都只是停留在用眼睛去觀察而已。17世紀初,天文望遠鏡在歐洲開始出現之後,人們可以更加清晰地觀察這顆行星,並隨之出現了各種美好的遐想和發自內心的恐懼。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開啟了人類的航天時代。自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全球各國已經累計執行了43次火星探測任務。
  • 「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公司在考慮將木星的自然衛星木衛四作為一個可能的居住地
    「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公司在考慮將木星的自然衛星木衛四作為一個可能的居住地(© CC BY-SA 2.0 / KevinGill from Los Angeles / Callisto)(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談到在地球之外建造人類居住地,人們往往會想到月球和火星。
  • 移民嗎,去火星那種?「天問一號」替你探探路!
    科學界一般認為,從人類未來星際移民前景來看,火星是太陽系中最值得研究的一顆行星。國家航天局近日宣布,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將擇機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發射升空。昨天(20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與任務各系統進行了聯調聯試,做好發射前的各項準備。起飛!目的地:火星!
  • 各國都在探測火星,為何俄羅斯背道而馳,選擇了不起眼的木衛四?
    萬事如意各國都在探測火星,為何俄羅斯背道而馳,選擇了不起眼的木衛四?目前航天領域成為了各國發展的重點,誰能奪得頭籌,誰就能在國際上佔據更多的話語權。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火星脫穎而出,它極有可能會成為人類的下一個家園,因為在這顆星球上,擁有與地球極為相似的環境。
  • 美國為航天強國排名:俄羅斯僅排第四,中國升至第二
    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各國越來越重視對太空領域的探索,航天工業成為了各大強國重點發展方向,目前世界具備發射人造衛星能力的國家已經超過十個,包括美國、中國、俄羅斯、印度在內的多個國家都推出了新一輪的探月計劃,在這些國家中誰的航天實力更強?
  • 他國在探索木衛二,俄羅斯另闢蹊徑,計劃到木衛四上建基地
    然而前段時間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的星際探索項目負責人公開表示,俄羅斯將會在未來對木衛四進行探索。這一消息引起了公眾的關注,人們都想知道為什麼俄羅斯會去探索一顆默默無聞的衛星?難道木衛四的自然條件要比木衛二好嗎?
  • 俄羅斯公布未來10年航天計劃,欲打造超獵鷹火箭,目的重返金星
    人類的航天事業發展到了史無前例的水平,除了美國、俄羅斯這些老牌航天強國之外,中國、印度、以色列這些新興的航天大國也備受注目。就在這個夏天,中國和以色列分別發射了「天問一號」和「希望號」,緊接著七月底美國的「毅力號」也成功升空了。對此有網友會好奇,今年夏天是發射火星探測器的窗口期,為什麼俄羅斯沒有動靜呢?
  • 一萬億打造超重型火箭,俄羅斯為登月也是拼了,發射場都得造大的
    每個航天大國都有載人登月和登火(登陸火星)的夢想,就連50年前就已經登上月球的美國,如今仍然夢想著重返月球,為此還打造了比當年「阿波羅登月計劃」時所用的土星五號超重型運載火箭更強大的「太空發射系統(SLS)」,該型火箭高度約117米,重量約3000噸,推力約4100噸,其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約
  • 美國為航天強國排名:日本名列第三,中國快速崛起
    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各國越來越重視對太空領域的探索,航天工業成為了各大強國重點發展方向,目前世界具備發射人造衛星能力的國家已經超過十個,包括美國、中國、俄羅斯、印度在內的多個國家都推出了新一輪的探月計劃,在這些國家中誰的航天實力更強?
  • 美國太空擴軍箭在弦上,俄急欲打造月球基地,還要拉上中國一起?
    據環球時報7月16日報導,俄羅斯航天部門表示,中俄兩國日前已就共同建立月球基地一事進行了討論交流。俄羅斯在航天領域一直都是雄心勃勃,其目前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在2029年前後實現載人登月。此外,俄羅斯還有打造月球基地的想法。但與其雄心壯志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俄羅斯並沒有實現這些計劃所必須的資源。因此如今來找中國商量合作事宜,在某種程度上也算是俄羅斯的無奈之舉。
  • 十年後人類將登陸火星,移民已成為可能,看看去火星難度有多大
    隨著當今科技的發展,航空航天設備也愈發進步,人類的探索欲望已經不僅僅局限在了地球,目前有很多航天大國紛紛將自己的火星探測車發射升空,而美國、歐空局、俄羅斯與荷蘭的Mars One更是將載人登陸火星的時間表都安排在2030年前後。而我國自然也不甘落後,首次正式展開「探火任務」。
  • 十年後人類將登陸火星,移民已成為可能,看看去火星難度有多大
    隨著當今科技的發展,航空航天設備也愈發進步,人類的探索欲望已經不僅僅局限在了地球,目前有很多航天大國紛紛將自己的火星探測車發射升空,而美國、歐空局、俄羅斯與荷蘭的Mars One更是將載人登陸火星的時間表都安排在2030年前後。而我國自然也不甘落後,首次正式展開「探火任務」。很多人可能很疑惑,人類花費大量時間探索火星的原因是什麼呢?火星上面是有什麼秘密嗎?
  • 俄羅斯為登月,花一萬億打造超重型火箭!真是拼了
    每個中國航天技術大國發展都有一個載人成功登月和登火(登陸進行火星)的夢想,就連50年前就已經開始登上這個月球的美國,如今我們仍然沒有夢想著重返月球,為此還打造了比當年「阿波羅登月項目計劃」時所用的土星五號超重型運載火箭更強大的「太空環境發射信息系統(SLS)」,該型火箭需要高度約117米
  • 各大國紛紛發探測器,中方也參與其中
    據俄羅斯塔斯社7月18日的報導,經過長達9年的準備,中國正準備用長徵5號發射「天問」1號火星探測器,目前「天問」1號已經抵達了文昌航天發射中心,如無意外,將於本月27日準時升空。為了這一天,中國航天人整整準備了長達9年時間,2011年中國就曾經向火星發射過1枚名為「螢火」1號的火星探測器,當時還是搭乘俄羅斯的火箭,但最終「螢火」1號卻沒能抵達火星軌道,探火計劃為此推遲了9年。無獨有偶,據外媒的報導,日本也打算在最近發射1枚火星探測器,目前該探測器已經被送到了種子島的太空中心,而據推測,日本的發射日期似乎比中國還要早幾天。
  • 「探火」的朋友圈在擴大 專家詳解各國探火計劃
    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深空探測總體部部長耿言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說,由於2020年正值地球發射火星探測器的窗口期,美國、中國、阿聯3個國家將在火星地表採樣、區域巡視性探測、熱大氣層測量等方面執行探測任務,從而為生命起源及演變、探索人類新家園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支撐。
  • 述評:「天問」探火,解惑「熒惑」
    中新社北京7月23日電 題:「天問」探火 解惑「熒惑」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23日中午從南海邊的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啟程,奔向宇宙「星辰大海」中的火星,中國行星探測也由此邁出第一步。火星由於其肉眼可見的火紅顏色以及不斷變化的亮度和位置,在中國古代稱之為「熒惑」,被視為戰星、兇星。
  • 探火因窮理而不凡
    儘管7個月、最遠4億公裡的長途布滿荊棘,但任何險阻都無法阻擋我們對未知的渴求。人類文明屢因斷惑而進步,天問探火將因窮理而不凡。孔孟之道,首求斷惑。然欲斷惑,則必先證得大宇宙之唯一真實。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周,華夏祖先就曾提出有關火星的猜想,而後,幾乎歷代王朝都設有專司天象的官方機構。先秦時期,著名詩人屈原在《楚辭》中寫下「日月安屬?列星安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