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後人類將登陸火星,移民已成為可能,看看去火星難度有多大

2020-11-22 國際詳憶錄

隨著當今科技的發展,航空航天設備也愈發進步,人類的探索欲望已經不僅僅局限在了地球,目前有很多航天大國紛紛將自己的火星探測車發射升空,而美國、歐空局、俄羅斯與荷蘭的Mars One更是將載人登陸火星的時間表都安排在2030年前後。而我國自然也不甘落後,首次正式展開「探火任務」。很多人可能很疑惑,人類花費大量時間探索火星的原因是什麼呢?火星上面是有什麼秘密嗎?其實之所以探索火星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星際移民。那火星移民可以實現嗎?可行性有多高呢?

要知道地球的再強壯也有壽終正寢的一天,而環顧我們周邊的星球,目前最有可能到達並具備移民條件的,只有火星一顆。如果火星上真的存在液態水,從火星探測車拍出的照片兒可以看到,目前在火星上沒有看到液態水,但是卻發現了大量的水流痕跡,而火星的兩極被發現存在著大量的冰。如果初步符合移民條件的話,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有能力進行十億人數級的星際移民嗎?

其實這個想法很早之前就有,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CEO埃隆·馬斯克展出了他的火星移民船——「星船」。據馬斯克聲稱,「星船」可同時裝載100人去往火星。雖然專家表示,「星船」的技術參數還不足以實現載人星際跨越。但是也讓很多人意識到,火星移民似乎已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

回歸到現實,「登火」和「登月」雖然都是踏上一顆地外星球,但兩者的難度根本不在一個級別。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載人登火」都是一項世界難題。此前,美國的「洞察號」探測車成功著陸火星,用時半年之久,也就是說,就算現在的技術能登上火星,但是最少也需要半年的時間,這期間,對乘員的心理、身體都會帶去巨大的考驗。不說這半年時間人類的心理能否承受,僅僅是食物補給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並且長期處在封閉的環境中,很多人容易精神崩潰,甚至產生暴力傾向,從而導致衝突的發生。

所以星際移民這件事聽起來很難,做起來更加不易。但是理想總歸都要實現,但是在理想的旅途當中,每一步都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更需要我們鍥而不捨的堅持和努力。

相關焦點

  • 十年後人類將登陸火星,移民已成為可能,看看去火星難度有多大
    隨著當今科技的發展,航空航天設備也愈發進步,人類的探索欲望已經不僅僅局限在了地球,目前有很多航天大國紛紛將自己的火星探測車發射升空,而美國、歐空局、俄羅斯與荷蘭的Mars One更是將載人登陸火星的時間表都安排在2030年前後。而我國自然也不甘落後,首次正式展開「探火任務」。很多人可能很疑惑,人類花費大量時間探索火星的原因是什麼呢?火星上面是有什麼秘密嗎?
  • 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去火星難度有多大
    前不久,趁著「探火」發射窗口期來臨,航天大國紛紛將自己的火星探測車發射升空,而我國也首次正式展開「探火任務」,實在是可喜可賀。那麼,站在科學的角度講,人類為何要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探索火星呢?火星上究竟有什麼秘密在吸引科學家們呢?其實答案只有一個——星際移民。
  • 中國將於2020年登陸火星,我們離火星移民還有多遠?
    曾幾何時,探索火星似乎還是很尖端的科學技術,甚至屬於"科幻"範疇。但最近幾年,這事兒似乎悄無聲息的即將成為可能了。火星適合人類居住嗎陽光,空氣和水,是人類生存的三大基本條件。無論哪一顆星球,只要滿足這三點,就有成為人類下一個家園的潛力。
  • 登陸火星難度有多大?目前只有18次成功,「死寂」般的星球
    宇宙深不可測,遨遊在太空中是多少人此生的夢想,冥王星的發現者克萊德·威廉·湯博的骨灰成功在太空中遨遊,但是生命已經不存在,處在太陽系的我們目前載人只登陸過月球,第二個目標將會是火星。但是登陸火星的難度有多大?目前只有18次成功,它就是「死寂」般的星球!
  • 美國開始火星登陸模擬訓練 計劃十年後登陸火星
    【環球軍事報導】美國太空網8日報導稱,從7日起,7名航天員將在美國猶他州漢克斯維爾鎮附近的火星沙漠研究站進行為期2周的模擬登陸火星演練。這一經歷將幫助他們在大約十年後發起對火星的真正遠徵。報導稱,這些航天員是「火星一號」項目的候選人,該項目旨在於2024年將4名航天員送往火星,作為開發人類永久性居住地的先驅。
  • 火星探測器紛紛上天,人類離移民火星還遠嗎?
    而美國的「毅力號」也在經歷多次延期後,也終於在7月30日成功發射升空。這次「毅力號」的亮點是帶了一架名為「機智」(Ingenuity)的無人直升機,首次挑戰在火星的自動飛行。就在「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後,有媒體詢問馬斯克:「你覺得中國有沒有可能先你一步把人類送上火星?」而馬斯克淡定的回應:「那就比賽開始吧。到時候來火星後一起喝一杯。」
  • 人類登陸火星是單程票?科學家指出,人類在火星上只能活68天!
    可是如今地球的資源已經越來越枯竭了,在資源短缺的狀況下,人類恐怕難以生存發展,如果任由這種趨勢發展下去的話,那麼地球在未來很有可能將不再是人類的唯一家園。霍金在2017年就表示,隨著地球人口增長,能源消耗將會增加,地球將變成一個「熊熊燃燒的火球」。霍金認為,要擺脫這場災難,只能去尋找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
  • 人類登陸火星是單程票?科學家指出,人類在火星上只能活68天!
    霍金在2017年就表示,隨著地球人口增長,能源消耗將會增加,地球將變成一個「熊熊燃燒的火球」。霍金認為,要擺脫這場災難,只能去尋找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為了拯救人類,讓人類能夠更長遠的發展下去,科學家提出了移民太空的計劃。
  • 高中女生將成為登陸火星第一人?
    近些年來,人類登陸火星的暢想變得更加熱烈,美國宇航局已經在切實推行「登陸火星計劃」,研究火星的一切,為未來人類移民火星做好準備。表面看起來,艾麗莎和一般的美國高中生沒什麼區別,但實際上,她已經在美國宇航局訓練很多年了,被美國宇航局視為「登陸火星計劃」的核心成員。艾麗莎之所以能夠得到美國宇航局的重視和培養,部分原因要歸功於她父親的引導。艾麗莎的父親是美國宇航局的一位工作人員,頗具探索太空的激情,他將這種激情傳給了艾麗莎。早在3歲的時候,艾麗莎就接觸了很多太空動畫片和畫冊,那時她曾問父親,人類有沒有登上過火星?
  • 登陸火星:火星載人登陸困難重重!科學家認為火星是人類的希望!
    「火星!」是人類一直嚮往探索的一個未知而又充滿神秘的星球,而如今,我們人類擁有了先進科學技術為何不能從容得去探索這個充滿神秘面紗的星球呢?接下來和大家一起暢談這個話題「火星為何難以接受我們人類去發掘它的另一面?」大家一起討論個人看法以及個人觀點。
  • 移民火星,人類能活下來嗎?
    火星會成為地球的接班人,成為人類另一個家園嗎?移民火星,這些「大拿」早有計劃早在2012年年底,荷蘭一家私人公司「火星一號」啟動「有去無回登陸火星計劃」。他們預計於2018年將無人駕駛汽車發送到火星上,在2024年將首批4名火星太空人發射升空,並於2025年初步完成火星永久殖民地建設,此後每兩年都將輸送4名太空人到火星,並最終達到有40人定居火星的目標。
  • 人類有沒有改造火星,移民火星的可能?這本書讓我們認識火星
    影片中不僅花了很大的功夫去模擬火星的地貌,也展現了探測、登陸、改造火星等科幻之旅,喚起了我們對火星的嚮往和好奇。在這個遙遠而神秘的星球,藻類真的能擁有生存的機會嗎?火星上的生存環境到底是怎樣的?人類有沒有改造火星並且移民其中的可能?而這些問題,在同名科普書籍《紅色星球》中就得到了解答。
  • 人類會移民火星嗎?十問首次火星探測
    如果有大量液態水存在,就表明人類有可能在上面居住。判斷一個行星對於人類是否宜居,第一個標準就是表面必須有大量的液態水流動,即河流海洋。其次,是大氣裡必須有氧氣,即使大氣裡沒有氧氣,只要有水,可以用水製造出氧氣。現在已基本知道,在過去幾十億年裡,火星表面的液態水逃逸到行星際空間去了。所以我國的火星探測,一個非常核心的問題是水是怎麼通過大氣層逃逸的?
  • 人類星際移民計劃能否實現?火星會成為人類第二家園嗎?有點難!
    目前以人類的力量來說,人類只能把希望給寄托在火星上,儘管曾經科學家發現了「超級地球」,但是這些星球距離我們實在太遠,人類目前連太陽系都無法飛出去,所以人類要想實現星際移民,難度還是很大的。不過好在太陽系中的火星距離並不算太遠,而且火星也是一顆類地行星,它的環境與地球有很多相似之處,火星的自轉傾角、自轉周期均與地球相近,而且火星上也有四季變化,因此火星成為了人類星際移民的目標。
  • 人類移民火星的願望能成真嗎?火星會成為第二個地球嗎?
    央廣網北京7月23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火星,至今仍是人類尚未涉足之地。火星在文學作品中登場的機會不計其數,更是無數科幻電影中的主場地。老舍筆下,火星被貓國人統治;電影《火星救援》裡,主人公靠自種土豆獨自在火星上生存了四年。無論天馬行空的無限想像,還是基於科學的超前推測,人們對火星寄予厚望。人類移民火星的願望能成真嗎?火星會成為第二個地球嗎?
  • 人類即將登陸火星?火星有什麼不同?為什麼選擇移民火星?
    最近幾年科學家還發現了火星上有水的條件,2018年7月25日,義大利航天局宣布,在火星冰蓋之下發現一個直徑20公裡的冰下湖。這是太空科學家在火星上探測到的首個大型液態水體,這也是後來為什麼大家都對火星產生了移民信心的原因!水是生命之源嘛!
  • 人類有多少可能移民火星?
    如果說把1000年的事兒當做笑話尚在情理之中,那麼,媒體不斷質疑各種「火星計劃」的真實性就有點悲哀了,就更不要提有打假鬥士羅列「美國人登月」造假的證據了。 筆者希望,面對火星,中國人也應該以科學的角度積極探索,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積極投入到航天事業中,用一種「務實」的態度來促進「人類移民火星」的進程,莫說1000年,就算是5000年,我們也應著手研究了。
  • 中國2021年或登陸火星,目的竟然是移民
    消息一出,立刻成為各方關注的熱點。那麼我們為什麼要登火星?登上火星與登陸月球又有哪些不同?但對火箭的發射運載能力方面卻有較大需求。從火星任務的發射運載能力要求上也要比長徵5號的採樣返回相當的運載能力。因此必須等長徵5號火箭證明了是成熟可靠的運載火箭後,才能發射這樣探測器。楊宇光說,儘管火星的登陸和月球的登陸較為相近,但還是有很大的區別。
  • 想移民去火星?留心宇宙輻射
    又一個火星發射窗口來臨,阿聯、中國與美國的3艘火星探測器將相繼啟程,去往這個我們探測了60年的紅色星球。短期登陸火星何時能夠照進現實,尚無明確時間表,但作為太陽系中與地球環境最接近的行星,在火星建立新的棲息地已是不少人的憧憬與幻想——移民火星,你想去嗎?移民火星,這一出現於科幻作品中的橋段,如今距離照進現實似乎越來越近。
  • 人類是否可以移民火星?首先,我們要在火星上找到生命
    中,曾提到地球生命可能是乘著「火星開往地球的隕石列車」來到地球的,這意味著我們人類可能是「火星人」。而當下人類文明發展快速,認知度已遠超地球範圍。那麼,就生存角度而言,人類可能脫離地球,跑到火星上居住嗎?即便是地球上最惡劣部分的環境,也比火星好一萬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