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釣黃河決堤衝出來的大窯場:鯽魚未動,青稍先行

2021-01-10 同行漁獵筆記

昨天小胡說約我去釣魚同時還誘惑我,說是我要是和他一起去釣魚他就再買一根竿。哈哈,開玩笑的。主要憋了這麼久,大家好久沒在一起釣魚了,老友相約我只要有時間一定奉陪,今天也不例外。

上了車打聽得知,小胡今天休息,難得有空能出來釣魚,順便也把孩子帶上。這大過年的一直在家憋壞了,何況這小傢伙還特別喜歡釣魚。

今天刮的是東北風,防疫需要,我和小胡打開了一定距離。雖然都在北岸,他居東,我居西,相距有二十來米的距離。因為帶著小孩子 ,估計今天也釣不了多長時間,所以沒有帶手竿,直接帶上拋竿輕鬆上陣。

一共帶了兩根拋竿,這是第二根。因為串鉤組有點亂套,乾脆把其他鉤子去掉,只留兩個鉤子作釣。這樣做的好處是線不容易纏繞,相對靈敏。同時因為串鉤主線變短還特別容易拋竿呢。

特意看了看表,整完兩根竿後,正好是北京時間上午十點三十分整。我打譜看看多長時間能上魚。

結果等了十多分鐘,我這邊沒動靜,小胡哪邊開始上魚了,第一竿就上了個雙尾,是兩尾青稍。

我好奇的過去看了眼,還沒等我回身,小胡的新竿開張了,而且是一竿上了三尾。我那邊不上魚,他這邊卻像開了掛一樣。思前想後,感覺還是下風口上魚好,乾脆提著竿子跑到了小胡東邊的一處空地。

到了東北角,打下去第一竿就中魚了,這次挪位算是挪對了。

上了幾尾青稍後,開始上鯽魚了,雖然個頭不算多大,可這是我們今天的目標魚啊,拍照留念。

小胡那邊上了幾尾紅眼和嘎牙,我這裡恰恰又上了尾魴魚,看這走勢,我們有望把這水裡的魚種釣全啊!

這魴魚著實不小,隔著一塊水面,小胡都看到了。他在大西邊衝我喊:「可不孬,這麼大啊!」。

萬能的白條也上鉤了。春暖花開,各種魚兒已經開始爭相逐食了。

魴魚、青稍、鯽魚、紅眼、嘎牙、白條在輪流攻擊我們的餌料。

這也是一尾大青稍,足足有半斤往上了,也是我今天釣到的單尾最重魚。

中午又來了四位釣友,其中一位年輕釣友剛買了一根海竿不會用,我簡單把操作方法告訴他,看樣子他很受用。雖然以前不熟悉也不是我的顧客,咱一樣幫人家,天下釣友一家親嘛。大家在一起釣,指不定誰會用到誰呢?

小胡父子倆玩嗨了,上圖小小胡正在從水裡挑上來一條碩大的魴魚。

下午風越來越大,以至於這鈴鐺被風吹得直響,風吹著風線,扯著桿頭亂點,這都是不利用觀察是否中魚的因素。

看了下手機,我們已經釣了三個小時了,癮也過了,擔心小傢伙被風吹壞了,我們決定提前收竿。我見好多釣友用完串鉤後因為嫌麻煩隨手就丟地上不要了。這樣多浪費啊,建議大家和我學學,用完串鉤後把它纏在一塊子線板上,下次還能重複利用的。

今天的小小魚獲,把幾個較大的魚留下,其他的全部放生。後來的幾位釣友用的是手竿,雖然我來得早些但是在人家身邊扔拋竿總感覺不太好意思,所以我默默地提前半小時收竿了。

總結:

1、今天作釣的這個地方雖然水面挺大,但水位普遍較淺,所以回溫較快。經過今天的試釣,我發現這裡的各種魚兒已經開口很好了。釣魚選位的時候也不要再像冬天那樣找避風處了,而是應該釣下風口了。

2、今天寫文章前我已經把今天釣的青稍寫成翹嘴了,後來又對照資料對比了一下,發現今天的魚應該是青稍。青稍有兩個特徵,一是尾巴兩個叉一長一短。二是擁有無敵大駝背。翹嘴特徵有兩個,一是尾巴上下分叉一樣,二是背後沒有很明顯的隆起。今天收穫最多的是青稍了,鯽魚只收穫了幾尾的樣子,大部分是青稍和魴魚。

3、今天去釣魚走的是大路,不過要進村還是要經過檢查、登記的,特殊時期,建議大家找那種貼近大路的水面去釣魚,能不進莊的就儘量別給人家添麻煩了。

我是同行漁獵筆記,一位常年坐在水邊喜歡思考和分享的釣魚人。

相關焦點

  • 再釣黃河決堤衝出來的大灣:拋竿乏力,手竿魚滿簍,春釣灘是對的
    於是波子哥帶手竿,我帶拋竿,一起欣賞著黃河大堤上的美景向目的地進發。讓波子哥先選擇釣位。因為他選擇了西岸,為了不打擾他,我選擇了到東岸拋竿。第二根竿子還沒收拾好,第一根竿子的鈴鐺已經一陣大作,倒竿收線,一尾小鯉魚被提出水面。然後是白條和青稍就開始逐番攻擊鉤餌了,尤其是那些白條,拽的杆子直點頭卻往往提竿不中魚,難免讓人有點惱火。
  • 2019.11.1 釣魚筆記:初探水牛韓閘,青稍引爭執
    窩料:普通酒米加鯽王、原麝香兩三滴(天氣越冷,效果越佳)+鯽魚顆粒因為四點多要去學校接學生,今天只有二個來小時的作釣時間,估計一點到達,三點左右就得回來。所以提上簡單的裝備一騎絕塵而去。找了個最近的路,從小清河北岸直接向東,過一個橋就直接到達水牛韓閘口了。這裡人不少,其中有好多人還是我們的熱心顧客,還是鯽拉愛好者呢。
  • 鯉魚和鯽魚的區別
    鯉魚和鯽魚都是我們在生活常見的魚類,鯉魚別名鯉拐子、鯉子等,原產亞洲,後引進歐洲、北美以及其他地區。鯽魚別稱鯽瓜子、月鯽仔、土鯽等,在歐亞地區為常見淡水魚,很多人並不知道鯉魚和鯽魚的區別,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吧!
  • 【開封黃河故事】以水為兵:從未走遠的歷史
    但當金軍一來,杜充卻不敢與之交鋒,下令開決黃河大堤,使黃河水自泗水入淮,企圖以此阻擋身後追兵。杜充決河非但沒有阻止金國東路軍,還致使當地百姓被淹死20萬人以上,因流離失所和瘟疫造成的死亡人數更多。北宋最為富饒繁華的兩淮地區毀於一旦,近千萬人無家可歸,淪為難民。
  • 產業化未動,價格戰先行,燃料電池企業該如何應對?
    產業化未動,價格戰先行,燃料電池企業該如何應對?雖然價格戰是行業發展必經階段,但令人疑惑的是,當下產業化未動、價格戰先行趨勢,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企業該如何看待和應對價格戰?
  • 野釣鯽魚,選擇草洞做釣點,一年四季都不相同,不是有草就有魚!
    冬季釣鯽魚,要找魚窩再打窩,謹慎一些的一般都會試釣一下,然後再打窩。因為冬季的魚情導致了打窩在魚窩較遠的地方,這個窩點就很難發窩,所以找魚窩才是要點。凡是喜歡野釣鯽魚的釣友,都喜歡釣水草區域,因為鯽魚戀草,凡是有水草的地方釣鯽魚會容易很多。那冬季釣鯽魚,應該選擇什麼樣的草洞作為釣點呢?
  •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加快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2020年4月28日,省市主要領導到先行區調研,2020年7月23日,濟南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提出北起戰略,2020年8月31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出臺,明確提出「支持濟南建設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先行區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發展機遇。2021年,先行區將聚焦落實黃河戰略,加快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 為什麼是黃河?
    圖/視覺中國1855年的夏天,黃河流域多地突降特大暴雨,黃河水位暴漲,多處經過長期淤積的河道,正處於崩潰的邊緣。一旦黃河決堤,與其匯於淮安府的京杭大運河,隨時面臨著運輸癱瘓的風險,很有可能阻斷南方錢糧物資進入北京。但擺在江河日下的清政府面前的,是比黃河決堤更為棘手的問題——太平天國。
  • 春季路亞釣青稍注意這幾點,讓你釣到手軟!
    今天來說說路亞青稍,春天所有的魚類都開始活躍起來了,當然青稍也不例外,那它在春天具體應該怎麼釣呢?習性青稍和翹嘴的習性有所不同,青稍生性更為膽小,天生沒有翹嘴兇猛,多以小蝦為食,當然也會攻擊個體比較小的小魚!
  • 「三號洪水」衝沙入河,黃河能否承受,未來渤海會被填平嗎?
    感謝提問,題主所說的「黃河三號洪水」實際上指的就是受降雨及上遊來水的影響,9月17日位於黃河中遊潼關水文站監測的黃河實時流量為每秒5060立方米,達到了5000立方米/秒的警戒流量。為了應對洪峰的到來,黃河下遊各河段積極準備,例如濟南就暫時拆除了位於天橋區的濼口浮橋。
  • 仲春野釣鯽魚:深度分析,4種風向3種天氣,尋找最佳出釣時機
    1:東風、東南風,對仲春作釣鯽魚的影響,及最佳出釣時間東風幾乎是春季特有的,它可是說是春季的標誌,有時候它也會夾雜著東南風。刮這兩種風的時候,風從海面吹來,空氣溼度大,一天中的氣溫差稍小一些。同時這兩種風形成的氣壓偏高,空氣和水域中的含氧量較高。稍小的溫差導致一天中水層溫差不會很大,對於鯽魚的生存比較適宜,同時因水域含氧量較高,鯽魚的活躍度較好,覓食相對較積極。
  • 黃河為什麼「幾」字形繞開陝西?
    黃河下遊根據地勢,我國可以分為第一階梯,第二階梯以及第三階梯,由於前兩個階梯有大量的山脈以及地勢較高,所以黃河很難改道,但在第三階梯,黃河經常改道。黃河下遊地區地勢非常平坦,因此這裡的流速緩慢,黃河挾裹著的大量泥沙容易在這裡沉澱,抬高黃河的水位,使黃河形成地上河。
  • 感覺黃河經常改道,那麼長江為什麼不改道呢?
    同樣都是河流,為什麼黃河就經常改道,而長江卻不容易改道呢?然而,我國的黃土高原也坐落在第二階梯,且黃河會流經此地,此時黃河會攜帶大量泥沙,但由於第二階梯地勢落差較大,所以水流會挾裹著沙子衝向下遊。,甚至會超過當地的海拔高度,當河床高度接近堤壩高度時,此時黃河就會決堤,引發洪澇災害。
  • 黃河水變清了,可魚的種類和數量反而減少了,這是為什麼?
    黃河是我們國家的母親河,和長江一起孕育出來了偉大的中華文明,但是我們也要知道,黃河雖然養育著中華民族,但是它的脾氣卻也並不太好,尤其是在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下的古代,一旦遇到了黃河泛濫決堤,人們往往都沒有比較好的應對方式,自從宋朝以來,黃河也漸漸的成為了中原地區最大的危害,讓很多的人都流離失所。
  • 鯽魚是釣魚人的最愛,野生鯽魚和養殖鯽魚的區別
    土鯽魚和人工養殖的鯽魚有哪些區別?土鯽魚也被稱作野生鯽魚,棒奔霸作為一個釣魚迷對於野生鯽魚,有著十分痴迷的熱愛,野生鯽魚中魚後拉力強勁,手感十足,是垂釣人群最喜愛的魚種之一。野生鯽魚肉質緊密鮮嫩,很有質感,是養殖鯽魚無法比擬的,雖然從營養上野生鯽魚和養殖鯽魚並無太大差別,但口感味道上比較,還是有差距的。野生鯽魚,體態勻稱健壯,離水後彈跳力十足,俗話「比較有勁」,體格較大的野生鯽魚顏色發黃,魚體特別寬闊壯碩,十分漂亮,顏色和體態是識別野生鯽魚做大的特點,養殖的鯽魚活力遠遠沒有野生鯽魚活潑健壯,顏色發白、發黑居多,很少有在自然水域生長成的黃色模樣。
  • 黃河泥沙堆積如山,下遊成為「地上河」,為何不挖深一點?
    黃河的泥沙問題,在世界範圍內都非常罕見。作為地球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之一,黃河一直在塑造著下遊的面貌。現在的華北平原,絕大部分都是黃河經過數百萬年的泥沙衝積而形成的,現在黃河泥沙還在源源不斷地填充著渤海。有學者認為,如果再這樣繼續下去,最多200年後,渤海就將被徹底填平。
  • 淡水中的小霸王青稍鮊魚
    青稍,也就是青梢紅鮊,與翹嘴紅鮊一樣,都是屬於鯉科紅鮊屬的一種魚,都是食肉類兇猛的水中小霸王。青梢紅鮊,屬於活動在淡水的中上層魚類。鮊魚從幼魚開始,就以淡水中的浮遊動物為主要食物,到了成魚後,主要依靠捕食蝦類和小魚以及水生昆蟲和甲殼類水生動物為食。鮊魚的嘴朝上撅起,故稱撅嘴鰱子(北京城六區叫法)、翹嘴。目前,本人見過的最大個體的鮊魚達到了十九斤重。
  • 70噸重黃河鐵牛被挖出後,為何露天放置不管?專家:不敢動
    青銅器可以歷經幾千年的風雨仍然保存完好,曾在黃河流域挖出70噸重的鐵牛,之後一直露天放置,有人問為何不管呢,專家表示說不敢動,這是為什麼?在上個世紀80年代,人們在山西的黃河流域打撈發現了4個巨型鐵疙瘩,震驚世人。專家檢測發現這4個鐵疙瘩並不是真正的純粹鐵製物品,而是鍛造成牛形的鐵器,而鍛造時間大約在唐朝時期,距今兩千多年,因此這鐵牛也被稱為唐代鐵牛。
  • 黃河的河床都比地面高,形成了「地上河」,為什麼不挖低一些呢?
    黃河的河床都比地面高,形成了「地上河」,為什麼不挖低一些呢?黃河的存在,我們中國已經知道多少年了,自從伴隨著我們中華民族誕生以來,它就成為了我們的母親河,從上古文明開始,有了人類的時候,它就存在了。但是從歷史記載來,黃河這條河並不平凡,因為它經過了20多次改道不計其數的。送我們建國以來黃河附近的居民,深受黃河的危害。為什麼黃河會屢次的改道或者決堤呢?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來自黃河上遊的泥沙堡,這片區域的河床抬得太高。我們首先要談一下,為什麼黃河裡面這麼多泥沙的來源,假如無法控制這些來源,我們就無法阻止慢慢變高的河床。
  • 黃河是不是太任性了,想決口就決口?不,遊牧民族南下時決口最少
    >一、東漢之前的黃河黃河自古以來就是多泥沙的河流,先秦時古人習慣將黃河稱為「濁河」。大致在新石器時期開始,黃河就一直從今天的河北平原注入大海,因為當時兩岸未建設堤防,所以河道的流向極不穩定,一般稱之為漫流。由於河道的不穩定,經常導致河流決堤,並淹沒周邊的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