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爾本大學綜述冷凍凝膠《JMCB》晶體生長大孔凝膠

2020-12-05 Macromolecule

水凝膠可模擬細胞外基質(ECM)的凝膠狀性質,因而可作為哺乳動物細胞生長和增殖的支持材料。冷凍凝膠(Cryogels)由於固有的相互連接的大孔結構和易於形成的特性,在組織工程和體外細胞培養領域引起了極大的興趣。它們不僅為細胞的三維(3D)組織和開孔形態提供必要的結構,以允許營養供應和廢物代謝產物的去除,最重要的是,相互連通的大孔允許細胞遷移和增殖,有利於血液血管向內生長。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Andrea J. O'Connor團隊綜述可用於合成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學相關冷凍凝膠技術和最新進展,介紹物理化學表徵技術,並討論了冷凍凝膠應用的新興趨勢,特別是作為用於細胞培養和組織工程的三維ECM模擬支架。文章以「Cryogel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為題發表於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

1.低溫固化常規方法生產大孔凝膠

最常見製造大孔水凝膠的方法是依靠水凝膠形成溶液中的物理中斷,中斷在膠凝後去除(圖2a)。物理中斷(稱為致孔劑或成孔單元)在膠凝後被濾出,以形成所需的孔。致孔劑包括鹽,糖,活細菌,二氧化矽和明膠球。這種方法的困難在於去除致孔劑和互連水平不足。用於除去致孔劑的溶劑可能保留在支架內,具有細胞毒性,需要進行大量洗滌以防止或減少對細胞的有害作用。此外,保留在支架中的任何致孔劑都將影響互連,互連是血管向內生長和細胞浸潤的重要考慮因素。因此,需優先使用無毒且易於去除的致孔劑

低溫法圖2b)避免了致孔劑,方法簡單。溶劑晶體作為互連的致孔劑可避免諸如細胞毒性之類的問題,將冷凍凝膠簡單地放在高於溶劑凝固點的溫度可實現去除成孔劑。通常,將凝膠溶液冷卻至-5至-20°C。此時很大一部分溶劑會結晶,但一部分凝膠溶液仍保持液態。當溶劑結晶時,水凝膠成分會濃縮在液體微相中,而不是保留在結晶的大相中。在適當的凝膠化時間後,將冷凍凝膠恢復到室溫。隨著溶劑晶體熔化,形成相互連接的大孔水凝膠。當完全水合時,由於在液/孔壁界面處的表面張力,儘管形成凝膠的溶劑晶體是鋒利的,但凝膠的孔變得圓潤。在溶劑結晶過程中,溶劑晶體會一直生長直至前沿與另一個晶體前沿接觸,從而形成高度互連的多孔凝膠

圖2 (a)經典的大孔水凝膠形成與(b)冷凍凝膠的對比。

2.冷凍凝膠物理性質

冷凍凝膠的物理性質由許多變量決定,包括交聯的程度和類型,凝膠溶液的組成,凝膠化溫度,在該溫度下保持的時間以及冷凍速率。

交聯:低溫凝膠的物理交聯與化學交聯的低溫凝膠略有不同。儘管在給定溫度(例如-20°C)下在溶液存儲期間發生化學交聯,但在解凍階段卻發生了聚合物(例如PVA)的物理交聯。因此,物理冰晶中的交聯度由除霜過程決定,從而更快的融化會導致相對較弱的凝膠。交聯不僅影響凝膠的硬度,而且影響溶脹程度,進而影響凝膠的彈性和機械性能以及水合孔徑。

溫度:在較低溫度下,溶劑結晶更快,導致大量較小的溶劑晶體成核。43由於溶劑結晶的增加,液相微相變得更加濃縮,從而導致孔壁變薄和緻密。膠凝溫度和孔徑之間存在線性關係。

聚合物含量:凝膠的最終孔徑也受聚合物的百分比和分子量的影響。與較大分子量聚合物的凝膠溶液相比,濃度相同的較低分子量聚合物的凝膠溶液導致較大的孔。這些觀察結果與Mark–Kuhn–Houwink方程有關,較高分子量聚合物的溶液由於可結晶的溶液中游離水的含量相對較低而將產生較小的孔。較高聚合物濃度的溶液導致較小的平均孔徑。可以通過增加可交聯基團的使用量、增加交聯和減少游離水的使用量的累積效應來解釋這一現象。與常規水凝膠形成一樣,聚合物含量的增加會增加冷凍凝膠的硬度。

低溫濃縮:冷凍濃度可降低凝膠化所需的臨界濃度,這使得具有低單體含量的凝膠溶液可以在室溫下不會凝固。冷凍濃縮還可以加快膠凝速度,從而在物理和化學交聯凝膠的最佳溫度下,使冷凍凝膠更有效。圖4中表明丙烯醯胺的凝膠聚合的凝膠化時間最短為-20°C,這是由於溶劑的快速結晶和液相微相中凝膠成分的濃縮所致。

圖4 聚丙烯醯胺凝膠形成的時間環境溫度的關係。實線和點表示與在環境溫度與在低溫條件形成的凝膠。

冷卻速度:為了製造均勻的大孔水凝膠,交聯的速度必須慢於溶劑結晶的速度,否則聚合反應將在沒有溶劑致孔劑的情況下發生,並產生非大孔凝膠。可通過減慢交聯速度以形成晶體和生長來形成較大的孔。最佳的冷凍條件可由給定聚合物溶液的初始溶劑結晶溫度和凝固點溫度來得知。

3.物理表徵

冷凍凝膠組織支架的物理特性(包括局部凝膠力學,孔徑和互連性)會影響培養中的細胞。然而,由於冷凍凝膠的高度水合性質,難以確定結晶的溶劑的體積,進而確定孔壁的最終聚合物組成變得困難,其冷凍凝膠表徵可能會成問題。

孔隙率:冷凍凝膠的孔隙率是通過從溶脹的凝膠中擠出多餘的水,並將其重量(m壓縮的凝膠)與溶脹的凝膠(m溶脹的凝膠)的重量進行比較來確定的。孔隙率≈m溶脹凝膠-m擠壓凝膠/m溶脹凝膠。表徵冰晶凝膠孔隙率的其他技術包括共聚焦顯微鏡,X射線微計算機斷層掃描(μCT),壓汞法,SEM和聚焦離子束(FIB)等。

圖5 (a)用FIB / SEM對多孔明膠水凝膠樣品進行切片和成像,(b)對多孔水凝膠樣品進行3D重建

機械性能:通過分析穿過樣品的低振幅剪切波,微磁共振彈性成像技術(μMRE)可評估局部損耗和彈性模量的潛力。

4.在組織工程和細胞培養中的應用

表1 列舉用於冷凍凝膠形成的材料和交聯方法

表2 列舉冷凍水凝膠的應用

參考文獻:

doi.org/10.1039/C3TB20280A

版權聲明:「高分子材料科學」是由專業博士(後)創辦的非贏利性學術公眾號,旨在分享學習交流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學的研究進展。上述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且作者水平有限,如有科學不妥之處,請予以下方留言更正。如有侵權或引文不當請聯繫作者修正。商業轉載請聯繫編輯或頂端註明出處。感謝各位關注!

相關焦點

  • 北海道大學龔建平團隊:反覆冷凍製備強雙/三網絡超大孔隙凝膠
    超大型雙網絡(DN)冷凍膠凝體也可拉伸,延伸功達38 kJ m-3,比SN冷凍膠凝體大1至2個數量級。高剛度和可拉伸性使它們與其他類型的冰凍膠區別。低溫凝膠化涉及在存在作為致孔劑的溶劑晶體(通常是冰)的情況下進行的交聯聚合反應,形成具有高度互連的孔的海綿狀凝膠。在低於溶劑凝固點的某些溫度下,凝膠前體溶液的溶劑形成晶體,而濃縮在溶劑晶體之間的間隙中的凝膠前體通過凝膠化形成凝膠。冰晶膠的孔逕取決於幾個因素,例如冷凍溫度和速率,凝膠前體和引發劑的濃度(如果有)以及樣品模具的大小和形狀。
  • 北海道大學龔建平團隊:反覆冷凍製備堅韌雙/三網絡超大孔隙凝膠
    它們還顯示出高達約100 kPa的壓縮模量,比相應的超大型單網絡(SN)凝膠的壓縮模量高2至4倍,在80%壓縮率下的壓縮強度高達1 MPa。超大型雙網絡(DN)冷凍膠凝體也可拉伸,延伸功達38 kJ m-3,比SN冷凍膠凝體大1至2個數量級。高剛度和可拉伸性使它們與其他類型的冰凍膠區別。
  • 德州農工大學:骨界面組織再生的空間控制模板化水凝膠大孔支架
    最近,美國德州農工大學Melissa A. Grunlan教授團隊在《ACS Macro Letter》上發表了題為Spatially Controlled Templated Hydrogels for Orthopedic Interfacial Tissue Regeneration一文。他們生產了具有空間可調的排列和化學結構(SSTAC)的水凝膠支架。
  • 《ACS Nano》綜述:用於組織工程的磁性納米複合水凝膠
    磁性納米顆粒的固有性質使其能夠用作磁機械遠程致動器,以在外部磁場的作用下控制封裝在水凝膠中的細胞的行為。最近,葡萄牙米尼奧大學Rui M. A. Domingues和 Manuela E.他們結合了製備顯示出可控性能的磁性納米粒子的主要策略的詳細摘要,以及將其摻入水凝膠的不同方法的分析。還綜述了磁響應納米複合水凝膠在不同組織工程中的應用。
  • 如何讓水凝膠不畏嚴寒?《Mater. Horiz.》綜述:在寒冷環境中保持軟溼材料活性的仿生防凍聚合物水凝膠
    為了確保基於水凝膠的裝置在零度以下的穩定運行,迫切需要穩健的防凍功能水凝膠策略。近日,中科院寧波材料所陳濤、張佳瑋和深圳大學周學昌等詳細綜述了近年來防凍水凝膠的研究進展。首先介紹了防凍水凝膠的製備方法,並簡要討論了它們的防凍機理和性能。
  • 復旦大學王兵傑/彭慧勝《先進功能材料》:一種水凝膠冷凍切片機
    11月,復旦大學纖維電子學研究中心王兵傑副教授和彭慧勝(傑青)教授團隊通過模仿包含低模量肌肉和高模量骨骼的多組分生物組織的冷凍切片過程,首次採用水凝膠冷凍切片法,基於溶膠-固體-凝膠轉變連續製造軟電子設備提出了機制。
  • 浙大楊衛院士/哈佛大學鎖志剛院士《NSR》綜述:功能性水凝膠塗層
    水凝膠是在水中溶脹的天然或合成聚合物網絡,可以機械,化學和電學方法與活組織相容。自從1960年發明水凝膠隱形眼鏡以來,一直在進行醫療用水凝膠的深入研究和開發。最近,已經在各種基材上實現了具有受控厚度和堅韌性的功能性水凝膠塗層。
  • 浙大楊衛院士哈佛大學鎖志剛院士NSR綜述:功能性水凝膠塗層
    自從1960年發明水凝膠隱形眼鏡以來,一直在進行醫療用水凝膠的深入研究和開發。最近,已經在各種基材上實現了具有受控厚度和堅韌性的功能性水凝膠塗層。水凝膠塗覆的基材將水凝膠的優點(如潤滑性,生物相容性和抗生物結垢特性)與基材的優點(如剛度,韌性和強度)結合在一起。
  • 碳電極大孔反比小孔好?《AFM》離子凝膠超級電容器研究發現新現象
    離子液體(ILs)或凝固的離子液體(離子凝膠)由於其比水性和有機電解質具有更優異的電化學穩定性,已被廣泛地用於超級電容器(SCs)中。但最初在SC中使用IL和離子凝膠的努力並不成功,因為大而移動緩慢的離子無法有效進入常規微孔碳的孔中。為了克服這個限制,碳電極的設計原則已轉向創造介孔或大孔,增強離子遷移並同時保持發達的微孔。
  • 南京大學胡一橋/吳錦慧綜述:水凝膠在Cancer的研究進展
    智能水凝膠可以響應環境中的刺激(例如,熱,pH,光和超聲),以此實現原位凝膠化或drug delivery,這對於提高drug輸送的便利性和效率有顯著效果。南京大學胡一橋/吳錦慧教授團隊總結了用於cancer therapy的水凝膠的尺寸大小對遞送途徑的影響,討論了刺激響應水凝膠的設計策略,並回顧了過去幾年中有關智能水凝膠的研究。
  • 液氮噴霧冷凍MTGase交聯魚糜凝膠的理化性質變化
    華中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國家大宗淡水魚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武漢)的Luo Xiaoying等研究在不同溫度和交聯度下進行液氮噴霧冷凍的微生物轉穀氨醯胺酶
  • 南京大學胡一橋/吳錦慧綜述:水凝膠在治療癌症的研究進展
    南京大學團隊總結了用於癌症治療的水凝膠的尺寸大小對遞送途徑的影響,討論了刺激響應水凝膠的設計策略,並回顧了過去幾年中有關智能水凝膠的研究。相關綜述「Hydrogel-Based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for Cancer Treatment: AReview「於今年發表於 ACS Mol. Pharmaceutics.
  • 《Matter綜述文摘》3D金屬氣凝膠路線圖:材料設計和應用
    2021年1月6日,同濟大學/香港大學Ran Du教授團隊在《Matter》期刊發表了A Roadmap for 3D Metal Aerogels: Materials Design and Application Attempts一文。
  • 復旦王兵傑/彭慧勝《AFM》PVA凝膠冷凍切片製造軟電子設備
    11月,復旦大學纖維電子學研究中心王兵傑副教授和彭慧勝(傑青)教授團隊通過模仿包含低模量肌肉和高模量骨骼的多組分生物組織的冷凍切片過程,首次採用水凝膠冷凍切片法,基於溶膠-固體-凝膠轉變連續製造軟電子設備提出了機制
  • 《軟物質》最新綜述:導電/聚合物/肽水凝膠前沿進展
    討論了具有聚合物,納米顆粒,核苷酸,富勒烯等的基於肽的雜合水凝膠的特性,特別關注了藥物的輸送,細胞培養,生物傳感和生物成像特性。因此,本綜述簡述了在過去幾年中製備的不同聚合物和肽水凝膠的製備,性質和應用。
  • Rev.》貽貝水凝膠最新綜述
    【科研摘要】最近,香港城市大學王鑽開教授團隊在5月發表了《Chemical Society Reviews》題為「Mussel-inspired hydrogels: from design principles to promising applications」的綜述。
  • 康奈爾大學馬明林《化學.綜述》1型糖尿病新興技術中的水凝膠
    歲末12月29日,美國常春藤名校康奈爾大學馬明林助理教授協同Qingsheng Liu研究員團隊在《Chemical Reviews》綜述了關於』』Hydrogels in Emerging Technologies for Type 1 Diabetes』』一文,作者總結了水凝膠用於胰島素輸送和用於1型糖尿病管理的胰島素產生細胞療法的最新發展。
  • 基於導電水凝膠的柔性儲能系統
    導電水凝膠結合了導電高分子的電化學性能與水凝膠的柔軟特性,具有大比表面積,出色的電子傳輸與離子傳輸能力,是構築柔性電極的理想材料。近日,東南大學材料學院的章煒副教授(一作,共同通訊)、馮攀博士、陳堅教授(共同通訊)、孫正明教授(共同通訊)與加拿大滑鐵盧大學趙博欣教授合作在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
  • 《ACS Nano》超低密度納米纖維氣凝膠,超強的空氣/汙水淨化能力
    氣凝膠的性質主要取決於前體的濃度和形式以及所用交聯的類型。具有超低密度的氣凝膠必須滿足以下幾個標準:(i)溶液中的前驅物濃度低;(ii)建立3D網絡的多孔結構;(iii)流體去除過程中的穩定性而不破壞結構;(iv)前體之間的交聯。由交聯分子前體組成的氣凝膠在基質中保持孔結構具有挑戰性。
  • 《ACS Nano》:超低密度納米纖維氣凝膠,超強的空氣/汙水淨化能力
    由其他材料(粘土、石墨烯、碳納米管以及這些材料與二氧化矽的複合材料)製備的氣凝膠正在研究中,並有望在未來使用。相比之下,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尤其是天然生物材料)製備的氣凝膠由於其性能(可持續性、無毒性、表面易變性、組織再生性)以及在食品、空氣/水淨化中的潛在應用而受到關注。然而,天然生物材料氣凝膠的製造面臨挑戰,如,由纖維素製備的氣凝膠具有相對較低的機械強度,涉及有機溶劑和有毒化學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