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是由什麼構成的?火星上可以種土豆嗎?人類對於火星的探索歷程都經歷了什麼?我們對火星的研究成果有哪些?火星上是否存在其他生命?中國「天問一號」的任務又是什麼?這些問題引起了廣大市民特別是中小學生對對火星及深空探測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12月27日上午,「你好,火星」主題科普講座在東莞市科學技術博物館舉辦。「你好,火星」科普講座由東莞市科學技術博物館主辦,東莞市科普教育協會承辦,採用線上直播和線下互動相結合的模式進行,近200名市民參加了現場互動,大量市民通過網絡直播同步收看。
廣東天文學會科普教育中心主任梁浚旻說:「人類對火星的探索,已成為人類文化的永恆印記,它也必然會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世界,了解何為人類正確的發展之路。」 火星是地球上人類可以探索的距離較近的行星之一,火星探測不僅僅是一項單純科學技術活動,它承載了多重使命和意義,不但在對保護地球的氣候條件、合理開發火星資源上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對科學技術的發展、國家綜合實力的增強乃至人類文明的進步都會產生積極影響。
講座現場,梁浚旻從古代探索火星開始分享,向市民們講解了從古至今人類堅持不懈地對火星進行探索的歷程。他介紹了義大利、法國、美國等國家針對火星的位置、軌道運動、運行軌跡以及火星的地形地貌等問題而對火星進行觀測的記錄分析。同時,分享了世界各國發射火星探測器對火星進行探測的歷史以及通過觀測數據分析得出的研究成果。
講座之後,科技館還準備了一場太陽能火星車DIY活動。青少年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動手組裝火星車,大家分工協作,體驗了科普教育中動手操作的樂趣。
「此次科普講座讓孩子們了解了很多關於火星及火星探索的知識,對培養青少年的科學熱情、探索精神和科學夢想具有重要的意義。」 市科技館相關工作人員表示。
文字:唐卓 通訊員:周京文
攝影:唐卓 周京文
編輯:賈慶森
【來源:東莞日報社i東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