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在《養生經》當中說道:上壽百二十,中壽百年,下壽八十,《莊子·盜蹠》當中也提到上中下壽命,百歲在上古時期已經非常常見,60歲只能算是小壽。
湖北鍾祥市有一個「長壽之鄉」,該市平均壽命為75.8歲,80歲以上的老人達到了10627名,90歲以上的人達到了766人,100歲以上也有48人,關於如何長壽不少的科學家都試圖用科學的辦法去解答。
美國加利福尼亞學院的科學家就發現,百歲以上的老人都存在著一種「基因突變」,他們認為這種突變會減緩人體衰老,法國生物學家巴豐就指出人類的壽命在100~175年之間,俄羅斯海洋學家通過人體體質換算人體壽命極限在167歲,那麼這種突變真的存在嗎?
阿麗米罕·色依提出生於1886年6月25日(光緒12年),那會慈禧還在垂簾聽政,能夠經歷三個世紀的人實在少見,阿麗米罕不僅僅經歷了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同時還見證了新中國一路走來的70周年。
阿麗米罕除了正常的衰老之後,並沒有生什麼疾病,1903年,他跟陳同鄉的圖爾迪結婚,婚後沒有生育,收養了一兒一女,雖然沒有生育但絲毫沒有影響她的幸福,如今她的孫輩已經達到了三四十人之多,五世同堂,共享天倫。
阿麗米罕如此高壽,也打破了吉尼斯記錄,這讓她小有名氣,不少的人都前來拜訪,想要討教長壽的方法,但是阿麗米罕並沒有太過於講究養生,只是保持著一顆樂觀、熱愛生活的心。
在討教無果之後,他們就開始觀察阿麗米罕的日常飲食,阿麗米罕的日常起居十分有規律,早上5點6點就起床了,8點左右開始吃一點泡饢之類的簡單早餐,午餐常吃拉麵,晚餐也簡單的很。
阿麗米罕最喜歡就是拉麵和肉食,有時一頓可以吃掉10多個肉包子,從飲食實現長壽,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了,在一些菜譜當中就有:「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一說。
但阿麗米罕幾乎什麼都吃,幾乎毫不忌諱大魚大肉,那麼是否是美國科學家所說的基因突變呢,這點難以得知,不過老人最喜歡吃一種酸酸的青杏,特別是那種酸澀常人難以入口的小小的青杏。
從阿麗米罕身上不難看出,長壽這種東西,基因確實佔據了一些比例,但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同樣是長壽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