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救助資金耗盡,國際航空業可能出現大規模倒閉或重組

2020-10-11 全球財經talk



在可怕的第三季度,政府救濟金耗盡,以及看不到疫情的結束,國際航空公司的情況只會變得更糟。

歷史上,國際航空行業通常僅在第三季度就能賺取約40%的利潤,因為旅行量的激增讓航空公司終於有機會以能夠支付工資、燃料和債務帳單的價格裝滿飛機。

前段時間曾有一種願望,認為到9月的三個月可能會從冠狀病毒的封鎖中看到足夠的復甦,以保持航空公司的財務健康。全球航空股指數在8月份提高了18%,這是該指數自20年前首次編制以來的最佳表現。

隨著冬季第一股寒流的到來,越來越明顯的是,航空業與以往一樣深陷困境。

EasyJet Plc是其中一家生存條件較好的航空公司,得益於其低成本結構和強大的資產負債表。儘管如此,在今年早些時候獲得6億英鎊(7.75億美元)的國家擔保貸款後,它正在與英國政府商討第二筆國家支持。總部位於菲律賓的宿霧航空(Cebu Air Inc.)在政府排除接管陷入困境的航空公司後,正在籌集5億美元的債券和優先股。

總部位於馬來西亞的折扣競爭對手亞洲航空集團有限公司(AirAsia Group Bhd.)本周宣布重組其長途關聯公司亞航X有限公司(AirAsia X Bhd.),同時停止其日本航空公司的業務。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它還結束了對亞航印度有限公司的資助。據馬來西亞航空監管機構稱,其國內競爭對手--國有的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alaysia Airlines Bhd.)正在與債權人商討重組事宜,馬來西亞的一家或另一家航空公司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倒閉。

在美國,自國會3月通過救助法案以來,該行業一直處於生命支持狀態,政府的救助資金現在已經用完了。第二輪支持的前景已經搖搖欲墜,而此時很多其他行業也在遭受苦難,在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將其與更廣泛的刺激法案的討論聯繫在一起後,在選舉前的立法日程表上更是岌岌可危。

歐洲和北美航空公司已經將12月季度的國內旅行時間表削減了45%,任何關於該流行病瀕臨消失的希望在這一點上似乎是徒勞的。疫情死亡人數,在8月初以來呈下降趨勢後,最近幾周又開始回升。世界衛生組織周四報告的338779例新病例,更是創下了日增量的紀錄。

嚴峻的事實是,航空業最糟糕的時期可能還沒出現。幾個月來,航空公司一直在依靠現有的銀行餘額、從政府和投資者那裡獲得的早期幾輪救助資金,以及相對容易地削減節省下來的燃油和維修成本以及航線和著陸費等成本。儘管迄今為止採取的行動都很激烈--裁員、削減航線、飛蛾撲火--但真正的挑戰將在未來幾個月到來,因為航空公司必須在現金減少到零之前做出艱難的選擇。

根據分析,航空公司在6月份的季度中燒掉了510億美元,並將在截至12月的6個月中進一步吃掉770億美元的現金。這大約佔了他們已經收到的1620億美元救市資金的80%,而航空公司要到2024年才能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流量水平。根據數據,在2021年期間,他們每個月仍要通過50億到60億美元的現金。

那些一直橫眉冷對,認為航空業在沒有國家大規模幹預的情況下能夠生存下來的官員和高管們,需要開始面對現實。

即使客流量一夜之間恢復,航空公司也必須想辦法償還今年的巨額債務。最顯而易見的辦法是提高票價,但這有可能會在乘客需要重新上機的時候把他們趕走。如果不進行戲劇性的改變,全球幾乎所有的航空公司都將面臨著收入疲軟、服務不佳、利息支付過高以及與印度航空有限公司(Air India Ltd.)和義大利航空有限公司(Alitalia SpA)等硬化的國有航空公司相關的不可重複的債務的螺旋式上升。

各國政府可能很快就不得不選擇是重組、國有化還是清算一波倒閉的航空公司,否則就得放鬆其珍視的所有權限制,因為迄今為止,這些限制阻礙了真正的跨洲巨頭的誕生。自上世紀80年代初以來,相對自由放任的航空業給乘客帶來了良好的收益。不過,在當前的危機中,很少有私營公司能夠強大到能夠獨立生存。

相關焦點

  • 航空業復甦之路漫長艱難
    中國航空報訊:全球航空業正在與有史以來最大的危機作鬥爭。儘管還有部分國家情況仍不容樂觀,但航空業正積極採取措施恢復業務,由於疫情的深遠影響,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航空運輸量才能回到疫情前的水平。經濟景氣時期,航空公司有足夠的財力來應對一些表現欠佳的市場。
  • 悲慘的全球航空業:年內已有43家航空公司停止運營
    儘管各國政府已經積極出臺救助政策以防止航空公司破產,但慘澹的航空業仍未見好轉,年初至今已有43家航空公司停止運營,而未來將出現更多公司倒閉。根據旅行數據公司Cirium的數據,自年初以來,已有43家商業航空公司停止運營,2019年全年共有46家,2018年共有56家。
  • 全球航空業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至少需要四年
    受航班運輸量嚴重萎縮的影響,國際各大航空公司面臨著飛機停飛、訂單減少等挑戰,營收也大幅下滑。據旅遊數據公司CIRIUM統計,自2020年1月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全球已有43家商業航空公司破產,而2019年全年僅有46家,2018年全年僅有56家。CIRIUM所說的破產是指完全停止或暫停運營,而非破產重組。此外,規模較大的航空公司也未能在此次疫情下倖免於難。
  • 旅遊業巨虧3000億美元,重創之下航空業何時才能復甦?
    因此,航空業在疫情期間成為美國政府的重點「幫扶對象」。包括美國航空公司在內的多家航空公司3月獲得總額250億美元的聯邦政府援助,用以支付員工薪酬,避免員工在疫情期間遭解僱,但這一救助預計將於9月到期。與全年收入損失相比,聯邦政府的援助其實只是杯水車薪,各大航空公司只能靠自己度過難關。
  • 全球航空業緩慢復甦(國際視點)
    核心閱讀 全球航空業近期繼續緩慢復甦,多國國內客運市場恢復速度明顯快於國際市場,整體貨運業務收入出現逆勢增長。國際航協預計,航空業復甦之路依然漫長,客運量最早要到2024年才能恢復至2019年水平。
  • 今年全球已有40多家航空公司倒閉,而且還會有更多
    「如果沒有政府干預和支持,在這場危機的頭6個月,我們可能會發生大規模破產。相反,這次危機期間航空業面對的困難還算是可控的,」 Sobie Aviation 獨立分析師 Brendan Sobie 表示。
  • 到5月底,全球大部分航空公司將倒閉?
    隨著機隊停飛,現金儲備正在迅速耗盡,在運營的航班不足正常量的一半。取消預訂遠遠超過了預先預訂,每次政府提出新建議時,都不鼓勵飛行。需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枯竭。常態尚未出現。當時,他們設法在國際民航組織的框架內建立了卓越的全球安全制度。但是,事實證明,政府不可能超越基本的保護主義,即使大家都對航空業在戰後世界中的角色持樂觀態度。最終形成的這個已經75年歷史的體系,仍然反映了古老的單邊主義。因此,四分之三世紀以來,航空公司仍然不可能跨越國界合併。
  • 境外航司紛紛倒閉,中國航司為何依然堅挺?
    比如,義大利政府3月下旬已經發布行政命令,提出計劃將破產的義大利航空公司重新收歸國有。再比如,走投無路的維珍航空向澳洲聯邦政府請求一筆14億澳元的注資,不過,政府卻不願接過這個燙手山芋,最終拒絕了這項貸款申請。儘管多國政府陸續出臺政策救助航空業,但行業人士預期,這場有史以來航空業面臨的危機可能將持續至2021年。
  • 美聯航CEO:航空業復甦要等新冠疫苗分發,預計在明年底
    斯科特·柯比表示,除非有新的聯邦救助法案,不然在3月份的聯邦救助資金枯竭後,美聯航將被迫在最早下個月解僱16000名工人,公司將持續與工會合作。「現實是,如果沒有政府對整個經濟的更多支持,將會有更多的裁員。」「我們的收入在第三季度將下降85%,公司每天持續燒錢2500萬美元,這一危機對於航空業或幾乎任何與此相關的行業來說都是不可持續的。」
  • 全球43家航司破產倒閉 航空業與旅遊業未來怎麼辦
    文旅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副局長封立濤介紹,「中國經驗」的最主要部分就是「政府支持」。我國文旅部疫情後採取積極舉措:一是分階段、分步驟恢復旅遊活動。四是著眼後疫情時代行業復甦,開展大規模線上培訓,打造新的旅遊產品和線路。封立濤提出倡議,在中國-亞非國家航空公司、旅遊公司間建立一個常態化合作機制,搭建信息共享的平臺,為疫後遊客雙向往來提供便利。此外,他建議航空和旅遊業者之間加強協作,航空業可以主動參與旅遊市場的開放、推廣;旅遊業則積極促進航空公司開通新的航線、增加航班航點。
  • 內幕故事:疫情下悲慘的全球航空業(下)
    在較短航線的飛行中,他們可能會考慮投入由電池以及燃料雙驅動的混合動力飛機。 隨後,在下一個十年中期,「我們預計歐洲將會出現一架氫動力飛機。」範凡補充道。氫動力飛機是整個航空業一直以來的夢想,它就好比無人駕駛汽車一樣。 然而,本報記者也了解幾位持質疑態度的人士,他們不僅對CORSIA計劃表示質疑,更是對整個綠色科技前景表示質疑。
  • 真的涼了,行業巨頭突然宣布,資金告急,1.6萬員工將被迫停薪
    ,而美國政府也沒有再一次提供資金支持,美聯航將會對公司的20%左右的員工進行長期無薪休假處理。不過「時勢逼人」,現在的航空業不是一般的涼,就算是航空業巨頭也是撐不住。在10月之前,美聯航還可以靠著美國政府的資金支持撐一撐,美國各大航空公司此前獲得了250億美元薪資援助,美國政府的援助法案到10月1日就到期了。現在美國所有的航空公司都期待美國聯邦政府延長救助法案,或者是頒布新的救助方案。
  • 全球航空業出現復甦跡象,全球航司各顯神通
    但各家都有難念的經,航司一邊要面臨著多重客觀困難,一邊是要尋求資金,無論是拋售業務、融資、接受政府補助或貸款,各家都積極地開展了花式自救……據彭博社9月17日報導,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正在籌集90億美元資金,這將是航空史上最大的一筆商業融資。
  • 國際航協:2020年全球航空業將損失4190億美元 一文看懂我國航空業現狀
    中商情報網訊: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為全球航空業造成史無前例的打擊。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以下簡稱「國際航協」)的預測,2020年全球航空業將損失4190億美元,而全球的航空公司們損失的利潤也將達到843億美元;另外,全球將有3200個跟航空相關的崗位將被裁掉,到目前為止全球已有23家航空公司倒閉。
  • 全球超20家航空公司倒閉,以色列航班持續停飛,貨發不出怎麼辦?
    2020年,全球已有20多家航空公司倒閉這時候,賣家們需要的可能是一個海外倉。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球範圍內實施的國際旅行限制已導致全球超過20家航空公司倒閉,其中包括英國弗萊比航空公司、維珍澳大利亞航空公司、加拿大喬治亞航空公司、義大利航空公司、南非航空公司、美國邁阿密國際航空公司等。
  • 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再現倒閉事件 問題出在哪兒?
    【中國經營網綜合報導】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再次發生倒閉事件。江蘇省徐州市賈汪鎮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一名社員日前反映,去年5月,賈汪鎮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突然倒閉,至今仍無法返還本金和利息,涉及金額達千萬。值得一提的是,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倒閉事件並非個例,這與其背離互助本質、缺乏金融監管不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