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業復甦之路漫長艱難

2020-08-29 看航空

中國航空報訊:全球航空業正在與有史以來最大的危機作鬥爭。儘管還有部分國家情況仍不容樂觀,但航空業正積極採取措施恢復業務,由於疫情的深遠影響,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航空運輸量才能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經濟景氣時期,航空公司有足夠的財力來應對一些表現欠佳的市場。然而現在,航空運輸業在復甦的道路上正面臨著可能出現的最糟糕的狀況:在運力、定價和航線網絡重建方面,已經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錯誤押注;需求何時、何地以及如何回歸的不確定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大。

商業航空的未來發展道路首先取決於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那就是運輸量的恢復。當運輸量恢復後,航空公司就有能力支付維修費和零配件費、機場費和空中交通管制費,並能使飛行員和乘務員從短期工作計劃中恢復過來。如果運輸量恢復進展順利,航空公司甚至可能會考慮更多地接收飛機。

在有新冠肺炎疫苗之前,旅行需求的抑制因素之一是旅客對航空旅行風險的感知。讓乘客對安全旅行放心至少與價格是同等重要的。在發展中國家和美國部分地區,新冠肺炎病例的數量增長很快。雖然企業普遍預計經濟將出現V型復甦,但這並不能像平時一樣,轉化為航空出行需求的同比例反彈。出於規避風險考慮,企業對旅行仍然非常謹慎,而且疫情期間工作方式的徹底改變也抑制了近期部分商務旅行的需求。與商業信心相比,一些地區的消費者信心仍然很低。旅客的出行意願將影響航空業復甦的進程。

目前的復甦基本上都來自國內旅行,尤其是在中國國內。在美國,國際旅行量遠遠落後於國內,美國西南航空等專注於國內航線網絡的航空公司與擁有大量國際航線網絡的競爭對手相比具有明顯優勢。在病毒大流行之前,西南航空在國際航線部署的運力約佔總運力的5%,而正常情況下,全服務航空公司在國際航線上投放的運力約為40%。西南航空正在積極利用國內航線網絡和低成本運營模式的優勢,預計年底的運力水平基本與去年持平。達美航空計劃在9月份之前將國內航班慢慢增長至去年同期55~60%的水平。儘管如此,由於商務旅行和國際運輸量恢復存在著非常多的不確定性,大型航空公司很可能會在2021年春季之前運力都處於負增長狀態。

由於航空旅行需求與國家的經濟形勢密切相關,航空公司也將不得不在盈利能力和至關重要的輔助收入方面做出巨大讓步,以低價來吸引謹慎的消費者。這是地區性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已經牢記的準則。易捷航空在計劃部分航班恢復之際,推出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夏季促銷活動,起價29.99英鎊,突顯出該公司及其同行面臨的巨大定價壓力。易捷航空曾表示,預計在截至9月底的財年第四季度,其運營能力將達到病毒流行前水平的30%左右。漢莎航空計劃在9月前恢復90%的國內航線和歐洲航線,以及70%的遠程航線,由於運力投放只為危機前的40%,因此航線的航班頻率都要較之前低很多。

除了旅客的經濟水平和心理因素影響外,航空公司還面臨著經營和財務的風險。為了適應需求的變化和疲軟的中期前景,航空公司不得不考慮飛機、員工及業務規模等的調整問題,以度過這一場可能持續到2023~2024年的危機。在亞太地區,國內市場一直在反彈,內部限制也有所放鬆,增長最強勁的往往是在控制流行病毒方面最成功的國家。在缺乏國際運輸量的情況下,國內市場的快速復甦可能會為航空公司帶來一些安慰。

影響國際運輸復甦快慢的關鍵因素是跨境限制和檢疫要求放鬆的速度。一些國家已經建立了旅行走廊,或者說是他們之間的快速通道,這樣方便一些必要的旅行。韓國和新加坡都與中國有這樣的方案。後續可能會出現更多這樣的情況,首先是在雙邊基礎上,然後是在多邊基礎上。再下一步將是允許非必要的旅行幾乎不受限制。

低成本航司專注於國內休閒市場和低成本運營模式將使他們的恢復速度遠快於全服務航司。這讓人想起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幾年,當時低成本航空公司快速擴張,而全服務航空公司則必須遵守嚴格的運力規則。隨著部分休閒旅遊地區隔離政策逐步放寬,長期居家隔離的人們受到抑制的旅遊需求渴望釋放,這為運營點對點短途航線的低成本航空公司提供了恢復先機。Allegiant航空公司和Spirit航空公司的目標是年底前運力與去年基本持平,而Frontier航空公司的目標是運力恢復至80~90%。

政府的支持程度決定了哪些航空公司能從疫情危機中脫穎而出。例如,新航150億新元(110億美元)的國家支持的融資方案給它帶來了優勢。而泰國政府決定將泰國航空公司送上破產法庭進行重組,這表明政府向財務記錄不佳的航空公司提供資金的意願降低。一些國家仍在考慮航空公司的救助方案。許多航空公司已經啟動了重組計劃,但可能會更進一步進行新的審查,涉及勞動力、機隊和航線網絡等,以精簡業務。

可能會有一些航空公司無法在危機中倖存下來。亞太地區的許多旗艦航空公司此前被認為太大而不會倒閉,但疫情期間所需的巨額政府財政支持可能會挑戰這一假設。目前,規模較小的航空公司似乎更加脆弱,尤其是那些沒有從旗艦航空公司獲得的國家救助中受益的公司。由於遠程低成本航空公司依賴國際航線和寬體飛機,可能面臨更大的風險。

相關焦點

  • 全球航空業緩慢復甦(國際視點)
    核心閱讀 全球航空業近期繼續緩慢復甦,多國國內客運市場恢復速度明顯快於國際市場,整體貨運業務收入出現逆勢增長。國際航協預計,航空業復甦之路依然漫長,客運量最早要到2024年才能恢復至2019年水平。
  • 國際機場的艱難復甦之路
    復甦之路「航空業一致認為,在旅行前對乘客進行廣泛的檢測,作為隔離限制的替代措施,將是培養公眾對航空旅行信心的重要方式,必須實行。」ACI正在與國際民用航空組織(民航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一致呼籲進行有效的標準化測試,但最終將由各國負責制定協調一致的方法。
  • 旅遊業巨虧3000億美元,重創之下航空業何時才能復甦?
    預測的收入損失水平從2520升至3140、再升至4190億美元,不僅顯示航空業如今遭受到的衝擊之大,也暗示著回歸正常運營水平的道路將極為艱難。國際航協理事長兼執行長亞歷山大·德·朱尼亞克說:「2020年將是航空史上最糟糕的一年,平均每天損失2.3億美元。」
  • ...經濟復甦之路艱難坎坷。分析人士認為,美國經濟復甦或呈「K型...
    未來,經濟復甦之路艱難坎坷。分析人士認為,美國經濟復甦或呈「K型」曲線,財富分化和社會割裂加劇;③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佔比連續兩季下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周四發布的數據顯示,三季度美元在向IMF報告的外匯儲備中所佔比重從二季度的61.2%降至60.4%,連續第二個季度下降。
  • 航空業的2019年:我們回不去了
    根據IATA的預計,航空業完全復甦需要2023-2025年。有的人甚至精確地指出,2024年恢復至平均水平。然而,這些討論往往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影響——即便數據回到2019年,航空業也已經發生了結構性變化。也就是說,我們將面臨一個變革之後的航空業。
  • 全球航空業出現復甦跡象,全球航司各顯神通
    以下文章來源於公眾號:民航簡報■ 後疫情時代 隨著航線的恢復、運輸量的回升,全球航空業也表露出復甦的跡象但不可忽視的是,全球航空業仍面臨重重危機,如航線管制、營收銳減、裁員、合併、破產。對於一些本就經營不善的航空公司,新冠疫情將該問題更加放大,要麼關門,要麼停飛,一些實力較強的航空公司則暫時縮減規模。由於航空旅行未能像預期的那樣迅速從疫情危機中恢復,空客日前就加大了強制裁員的警告力度。
  • 別看現在鬧得歡,猜一猜印度航空業能否迅速復甦?
    前段時間,印度的航空業復甦乏力,國內運力增長緩慢,國際航班也「百廢待興」。但是,有跡象表明,即使是在每日病例持續增長的情況下,人們對航空業依舊保持樂觀,樂觀的關鍵在於其堅信疫苗會在年底前生產出來。那麼,問題來了,印度的航空業能否迅速復甦?
  • 助力粵港澳大灣區航空業復甦 百名專家建言獻策
    民航資源網2020年9月20日消息:粵港澳大灣區航空交流協會(灣區航協)主辦的在線專家研討會「疫情過後如何助力灣區航空業復甦」活動於本月16日舉行,澳門旅遊學院,香港航空業協會,飛友科技,GOODTECH等單位參與並支持了是次活動,約百專家學者齊聚在線,探討交流,圍繞主題分享後疫情時代民航旅運業面臨的現狀與挑戰,應對措施與前景預測,為航空復甦建言獻策。
  • 全球航空業自救,新加坡推「假裝出國」航班
    新冠疫情給航空業帶來了史無前例的衝擊,截至7月底,全球已有23家航空公司倒閉。而存活下來的航空公司,只能積極尋找自救良策。艱難求生新加坡航空一直以服務的舒適性聞名。此前,在2019世界最受歡迎航空公司榜單中,新航位列榜首。然而,在新冠疫情和油價大跌的雙重夾擊之下,這家航空公步履維艱。
  • 美媒:中國為全球航空業的暫時性復甦發揮著重大作用
    中國為提振航空業發揮大作用隨著國內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國內客運航班相對平穩有序運行。各大航司也相繼推出了各種花式「隨心飛」促銷模式,以重新振興旅客出行的信心與欲望。圖片源自:彭博社Bloomberg除了國內客運航班逐步回歸正常化,中國也為提振全球航空業發揮著重大作用。
  • 「硬著陸」後,全球航空業何時「啟航」?
    【財經】(財經天下)「硬著陸」後,全球航空業何時「啟航」?中新社北京10月8日電 (劉亮)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之下,全球航空業損失慘重,多家全球知名航空公司營收大幅縮水,降薪潮、裁員潮正暗流湧動。在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硬著陸」之後,業界估計,全球航空業至少需要四年以上時間才能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疫情對全球航空業造成了歷史罕見的嚴峻衝擊。
  • 美聯航CEO:航空業復甦要等新冠疫苗分發,預計在明年底
    澎湃新聞記者 姚曉嵐 綜合報導美聯航CEO預測航空業將於明年年底復甦。當地時間9月13日,美聯航CEO斯科特·柯比(Scott Kirby)在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Face the Nation」節目採訪時表示,航空業的復甦將不得不等到新冠疫苗獲得批准並廣泛使用之後,復甦的時間點預計是到2021年底。「我希望早一點發生,但是我們的猜測是明年年底。」
  • 疫情下,民航業的艱難前行之路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預測,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航空業2020年預期損失將達840億美元(約合5932億元人民幣)。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面對這場影響空前的危機,無論航空巨頭,還是中小航空公司,普遍難以自保。根據財報,2020年一季度,南方航空、中國國航、東方航空分別虧損53億元、48億元和39億元。
  • 運輸行業的復甦之路,曙光乍現卻依然坎坷艱難
    沉重漫長的煎熬從一個冬天接上又一個冬天,運輸行業的復甦之路,曙光乍現卻依然坎坷艱難。2020年給了國人難以磨滅的悲喜記憶,無數素昧平生的人用自己的拼搏與他人的命運產生了共振,特別是運輸行業在危機之中的出色表現讓我們驕傲、自信,充滿希望,但危機之後的持續低迷也讓我們困頓、無助,頗感沮喪。
  • 目前全球航空業的現狀——慘
    全球的航空公司、機場、旅行社和其他旅遊和航空業組織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艱難生存。全球航空業正處於嚴重危機之中,可能需要數年才能恢復。在危機期間,一些航空公司可能會倒閉。其他公司則不得不重新考慮他們的業務,以適應未來的發展。目前,航空公司只能執行最初計劃的一半航班。
  • 2021年度預算法案艱難落地 法國經濟明年料將緩慢復甦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2021年度預算法案艱難落地——法國經濟明年料將緩慢復甦12月16日,在法國巴黎拉丁區一處新冠病毒抗體快速檢測點,工作人員在回答人們的問題。法國總理卡斯泰16日宣布,法國將於12月最後一周開始新冠疫苗第一階段接種工作。
  • 全球航空業展開「花式自救」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資料圖片後疫情時代,隨著航線的恢復、運輸量的回升,全球航空業也表露出復甦的跡象。但不可忽視的是,全球航空業仍面臨重重危機,如航線管制、營收銳減、裁員、合併、破產。對於一些本就經營不善的航空公司,新冠疫情將該問題更加放大,要麼關門,要麼停飛,一些實力較強的航空公司則暫時縮減規模。由於航空旅行未能像預期的那樣迅速從疫情危機中恢復,空客日前就加大了強制裁員的警告力度。新加坡航空集團近日也宣布將削減其所有航空公司約4300個職位。
  • 漢莎航空CEO:亞洲國家的入境限制將拖慢航空業的復甦
    Spohr認為亞洲國家的入境限制將拖慢航空業的復甦。Spohr表示,要渡過此次危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可能一蹴而就,航空旅行需求要恢復至2019年的水平,至少要到2024年。
  • 疫情期間的世界航空業救星:隨心飛
    最近東航的周末隨心飛產品著實火了一把,如一把火炬點亮這個航空業寒夜,引來各形各色的人關注。產品雖然有限制性,但是無法掩蓋住自身的魅力,就連平常飛行需求不高的旅客都「蠢蠢欲動」,思考是否該入手,可見隨心飛產品真的走進了許多旅客的內心。這是一款有溫度有感情的產品,正如它照亮了復甦中的航空業,同時也如傳遞火炬一般傳給了下一個火炬手—海航。眾所周知,海航更需要也更有能力接任下一位火炬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