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5月底,全球大部分航空公司將倒閉?

2020-11-25 航鈦

最近的一個月裡,一直想寫點什麼,提筆了兩三次,都半途而廢。疫情之下,這個世界變化的太快,我的筆,甚至我的思考都已經追不上了。

從國內航班量銳減,外國暫停往來中國航班,外國恐慌中國人到歐美之間停航,我們開始恐慌外國人。

不可避免,航空業受到重創,我們不知道行業該怎樣自救,但是,我們知道要堅持,一定要堅持!

今天,CAPA發布了一篇文章,標題很悲觀,但是內容實際上是呼籲全球航空業儘快建立起新的體系和秩序,在這場疫情中,或許有公司會倒下,我們希望更多的人能夠攜起手來,陰霾總會過去。

CAPA原文翻譯如下,僅供大家參考。



到2020年5月底,世界上大多數航空公司將破產,如果要避免災難,現在需要政府和行業採取協調行動。

隨著冠狀病毒的影響和全球眾多政府針對旅行禁令,許多航空公司可能已經陷入技術性破產,或者至少實質上違反了債務公約。

隨著機隊停飛,現金儲備正在迅速耗盡,在運營的航班不足正常量的一半。

取消預訂遠遠超過了預先預訂,每次政府提出新建議時,都不鼓勵飛行。需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枯竭。常態尚未出現。

政府合作失敗

同時,儘管政府在應對新冠病毒的衛生挑戰,但顯然沒有合作的意願很小。信息是混雜的,並且經常是完全不同的。

每個國家都在採取最合適自己的解決方案,無論對與錯,並且並未考慮其鄰國或貿易夥伴。

例如,當美國川普總統強行宣布有效取消對大多說歐洲人的航班使用權時,他甚至沒有事先告知歐洲政府,更不用說與他們進行磋商了。

國家選擇自我利益而非合作,是對航空業發展的威脅

令人擔心的是,隨著航空系統的崩潰,類似的國家利己主義將會盛行。這很重要,因為航空業遠不只是航空公司的健康發展,而且對全球通訊和貿易至關重要。

正是由於航空業的中新作用,世界各國政府於1944年召集建立戰後航空業的多邊框架,那正是在二戰結束前的幾個月。人們認為,一個運轉良好的航空系統對未來世界的和平與繁榮至關重要,因此協作變得非常迫切。

當時,他們設法在國際民航組織的框架內建立了卓越的全球安全制度。但是,事實證明,政府不可能超越基本的保護主義,即使大家都對航空業在戰後世界中的角色持樂觀態度。最終形成的這個已經75年歷史的體系,仍然反映了古老的單邊主義。

因此,四分之三世紀以來,航空公司仍然不可能跨越國界合併。工會經常在一個高度工會化的行業中挑釁,強烈反對外國人擁有公司所有權,並且外國航空公司在另一個國家運營也被禁止。結果導致了分散化和極度不可獨立生存的航空業。儘管近期這種脆弱性已經帶來了一些有利可圖的變化,但是這種變化是非常微小的。

同時,這個世界已經從鍵盤遷移到了雲端。

如今,當我們正在進行一場針對新冠病毒的世界衛生大戰,政府已經有零散化的反應,並且正在國家範圍內通過有限的磋商來解決問題。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對航空公司的危機也可能採取溫和對策,並且同樣是分散的、以國家為基礎進行。它將主要包括救助選定的國家航空公司。

如果這就是「默認位置」,那麼擺脫危機將就像進入一個充滿傷亡的殘酷戰場一樣。

后冠狀病毒世界:新航空起航的獨特時機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後的混亂局面將為重組全球航空業的基礎提供獨特的機會。但是是否有把握這種潛力的意願?

如果有意願,找到正確的方向將需要領導力,並且認識到民族主義的態度在航空這個所有行業中最國際化的領域是沒有位置的。

可能的倖存者:航空政治對抗的公式

在這個過程中,會有一些倖存者是不言而喻的。中國的航空公司大多是政府支持的,因此至少大部分航空公司會保持償付能力,它們的股價反映了這一實際和事實上的承銷情況。其他許多主要國際航空公司的價格下跌了50%以上,而三大中國航空公司的股價僅下跌了10%多一點。

同樣,美國大航空公司在工會的支持下,將通過遊說權獲得政府補貼,他們已經在努力實現這一目標。

然後還有其他一些歐洲國家的政府,甚至可能還有歐盟,它們也將為其某些航空公司提供選擇性支持。海灣航空公司也很可能會得到其各自所有者的支持。但是,許多私營航空公司的前景並不總是那麼光明。

簡而言之,新型冠狀病毒後的環境將具有地緣政治僵局的所有特徵。

新型冠狀病毒後世界需要做的最後一件事是民族主義的航空政治對抗。

沿著民族主義路線的衝突將對整個航空供應鏈產生巨大影響,從機身到航空航天製造商,從租賃公司到金融方案提供商。它的規模將大大減小,並且對許多「衛星活動」將是災難性的。

也就是說,甚至航班減少之前,就已經破壞了旅遊業和旅行業,而旅遊業和旅遊業在全球提供了數億個工作崗位,並保障全球商業活動的展開。

政府間的協調至關重要。現在是建立新框架的時候了,而不是在灰燼中

不可避免的是,一旦我們退出隧道,世界將會完全變化,航空也不例外。

但是沒有比在航空領域更好的開始政府協調的地方了。各國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就認識到了這一點,國際民航組織實際上是在聯合國成立之前一年成立的,這是鮮為人知的事實,也是對國際航空的優先考慮。

確保一個健康的「冠狀病毒戰後」航空體制將有著巨大的共同利益。旅遊業已經開始依賴各種各樣的低票價和競爭,且參與者眾多,而這一行業近年來已佔所有新工作的20%,在發展中國家更為重要。

甚至在這場「健康攻擊」的最嚴重後果還未消散之前,就迫使國際民航力量,包括國際民航組織,歐盟,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地區航空協會和主要航空國家等,開始對話,以開展合作並建立21世紀的體系才能真正滿足世界社會和經濟需求。

失敗的協調將導致貿易保護主義和更少的競爭

替代方法不用考慮。沒有組織結構和民族主義的結果將不是優勝劣汰的結果。

它主要由最大和最受其政府支持的航空公司組成。該體系將具有民族主義色彩。

而且它將無法滿足21世紀世界的需求。

任何負責任的政府都不準備考慮這一點。

相關焦點

  • 全球超20家航空公司倒閉,以色列航班持續停飛,貨發不出怎麼辦?
    20多家航空公司倒閉。以色列航空公司也於近日宣布,由於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公司將其航班停飛時間延長至8月底。這時候,賣家們需要的可能是一個海外倉。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球範圍內實施的國際旅行限制已導致全球超過20家航空公司倒閉,其中包括英國弗萊比航空公司、維珍澳大利亞航空公司、加拿大喬治亞航空公司、義大利航空公司、南非航空公司、美國邁阿密國際航空公司等。
  • 今年全球已有40多家航空公司倒閉,而且還會有更多
    ,但未來幾個月還是會有更多的航空公司倒閉。旅遊數據公司 Cirium 發現,自今年1月以來,已有43家商業航空公司倒閉,而對比2019年全年為46家,2018年全年為56家。根據 Cirium 的定義,倒閉的航空公司是指完全停止或暫停運營的航空公司。
  • 新冠疫苗終於見到曙光 許多航空公司卻將倒在黎明之前
    今年全球已經有大約42家航空公司倒閉或進入破產程序,航空公司將會盡一切努力堅持到復活節,但資金在這之前就可能耗盡。到目前為止,有三種冠狀病毒疫苗正在加緊爭取獲得監管機構批准的過程中。然而,對於很多航空公司來說,它們或許已經等不到疫苗普及的那一天。
  • 全球已倒閉43家,中國航空公司為何依然堅挺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陰霾下,全球出行與旅遊市場需求降至冰點,航空企業已經成為破產法院的「常客」。據旅遊數據公司Cirium統計,自今年1月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已有43家商業航司申請破產或倒閉,範圍覆蓋全球各大洲。更多的航司仍在困境中苦苦掙扎,試圖通過節省開支,縮減經營來維持運營。
  • 全球航空公司普遍削減運力,超過30家停飛
    記者:陳曉雙受疫情影響,至少30個國家和地區採取了入境限制措施,加之客運需求銳減,航空公司不得不縮減運力,許多航空公司甚至停飛航班。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預計,2020年全球航空公司客運收入損失高達1130億美元。
  • 疫情已導致全球43家航空公司破產
    旅遊數據公司Cirium的統計顯示,由於新冠疫情引發的航空旅行需求暴跌,今年迄今為止全球已有43家商業航空公司破產,接近2019年全年的46家,預計未來幾個月將有更多公司破產。Cirium所說的破產是指完全停止或暫停運營,而非破產重組。
  • 疫情重挫旅行需求,今年全球已有43家航空公司破產
    中新經緯客戶端10月8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8日報導,旅遊數據公司Cirium統計數據顯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航空旅行需求暴跌,今年迄今為止全球已有43家商業航空公司破產,接近2019年全年的46家,預計未來幾個月將有更多公司破產。Cirium所指的破產,是完全停止或暫停運營,而非破產重組。
  • 悲慘的全球航空業:年內已有43家航空公司停止運營
    相比之下,2019年全年停止運營的航空公司為46家,2018年為56家。儘管各國政府已經積極出臺救助政策以防止航空公司破產,但慘澹的航空業仍未見好轉,年初至今已有43家航空公司停止運營,而未來將出現更多公司倒閉。
  • 境外航司紛紛倒閉,中國航司為何依然堅挺?
    黑天鵝、灰犀牛過境之後,全球航司一片狼籍,但值得稱奇的是,在這一輪輪航司倒閉浪潮中,中國航司堪稱一股清流,不僅無一破產倒閉,反而在暑期的諸多航線班班爆滿,同是航司,卻呈現出一副截然不同的狀態。背後的原因,不僅僅是疫情因素這麼簡單。
  • 在疫情影響下,中國航空公司如何破局?
    在現代社會航空出行已經變成了人們工作、旅遊出行的方式之一,但在今年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大部分的航空公司的發展都步履維艱,甚至有些航空公司都倒閉了,為了改善這種狀況,中國各大航空公司在這樣局勢下開始進行花式自救,用「隨心飛」系類套餐破新冠陰雲,一方面讓受到疫情重創的航空旅行市場重新煥發活力,還讓人們對於經濟的復甦有了更好的期待和信心。
  • 政府救助資金耗盡,國際航空業可能出現大規模倒閉或重組
    歷史上,國際航空行業通常僅在第三季度就能賺取約40%的利潤,因為旅行量的激增讓航空公司終於有機會以能夠支付工資、燃料和債務帳單的價格裝滿飛機。前段時間曾有一種願望,認為到9月的三個月可能會從冠狀病毒的封鎖中看到足夠的復甦,以保持航空公司的財務健康。全球航空股指數在8月份提高了18%,這是該指數自20年前首次編制以來的最佳表現。
  • 中、美互相阻止客運航空公司進出,雙方航班受影響分析
    圖為3月底國際航空公司的飛機停靠在北京首都機場(照片版權屬于格雷格·貝克)這樣一來,中美兩國客運民航徹底斷航圖為機場正在起落的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的航班2-3月底中國飛美國航班:【4月份】中國飛美國航班:國航每周一班6日,美聯航考慮恢復從舊金山到上海之間的航班。它是飛往中國最大的美國航空公司。達美航空和美國航空也只有貨運航班飛往中國。【5月份】中國航空公司計劃大幅度增加中美航班。美達美航空和聯合航空公司希望從6月開始恢復飛往中國的航班,兩家航空公司於2日均向中國民航總局提出了申請,但未得到回應。
  • 航空公司竟然也到街邊賣油條
    2020年因為一場疫情,導致全球23個航空公司破產,其實包括企業規模巨大的澳洲維珍航空、南非航空和近百年歷史的哥倫比亞航空,以及著名廉價航空公司-老虎航空。這些航空公司在全球客戶心中都極受歡迎,也留下了不錯的口碑,但沒想到的是,在這場疫情中卻無一能夠倖免。
  • 全球43家航司破產倒閉 航空業與旅遊業未來怎麼辦
    據旅遊數據公司Cirium統計,自今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已有43家商業航司申請破產或倒閉,範圍覆蓋全球各大洲。更多的航司仍在困境中苦苦掙扎,試圖通過節省開支,縮減經營來維持運營。日前,在文旅部主辦的中國-亞非旅遊航空論壇上,各路專家齊聚上海,為航空和旅遊業的未來出謀劃策。中國是目前全球航空、旅遊業恢復最快的國家。「中國經驗」在論壇上受到各國專家的廣泛關注。
  • 用數據和推理做預測——航空公司的春天即將來臨
    對於航空運輸行業,這次疫情醞釀了巨大的機遇,扛過這次衝擊後,航空運輸行業將迎來更大的發展。但是,從全球航空業來看,至今已有至少13家大型航司申請破產保護。其中不乏區域龍頭航司LATAM, 泰國航空,英國航空公司Flybe,義大利航空以及剛剛完成重組的維珍澳大利亞。另外為減少維護成本,航空公司將停飛的老舊飛機提前退役。以上這些情況,對航空運力造成不小的損失,待客流恢復,行業競爭減少,活下來的航空公司可以趁機擴大規模,搶佔新的市場,這是航空公司面臨的第一個好機會。
  • 渴望「回血」的航空公司
    而在此之前,悲觀的人預測說,航空旅行可能要等到2024年才能恢復到疫前水平,畢竟現在全世界每周都有一家航空公司裁掉數千名員工。數據超去年,心情仍沉重有人將今年的國慶雙節稱作是「遲到的春節」,從出行上來看似乎有點道理。
  • 「世界最大航空公司」宣布大裁員
    這是一項極為有效的立法,通過向航空公司提供支付我們團隊成員大部分薪水和福利的資金,它確保了商業航空業在航空需求非常低的情況下繼續飛行,所有市場都繼續獲得安全高效的商業航空服務。不過,該法規的唯一問題是,該法規於3月頒布時,被認為到9月30日該病毒將得到控制,航空旅行的需求也將恢復。
  • 全球最牛的航空公司折翼背後
    10月21日,國泰航空集團(以下簡稱「國泰」)正式披露企業重組方案,其中包括:集團旗下子公司港龍將自即時起停止營運,而港龍的大部分航線擬由國泰及同屬於該集團的香港快運航空營運。 同日,國泰還召開了網絡發布會,該集團主席賀以禮宣布港龍將結束其35年的歷史,同時集團現有3.5萬名員工將削減8500個、24%的職位,並降低駐港機艙服務員及機師的工資和補貼,對集團管理層實施減薪安排。
  • 全球航空業自救,新加坡推「假裝出國」航班
    新冠疫情給航空業帶來了史無前例的衝擊,截至7月底,全球已有23家航空公司倒閉。而存活下來的航空公司,只能積極尋找自救良策。艱難求生新加坡航空一直以服務的舒適性聞名。此前,在2019世界最受歡迎航空公司榜單中,新航位列榜首。然而,在新冠疫情和油價大跌的雙重夾擊之下,這家航空公步履維艱。
  • 疫情中的航空公司,為了自救真拼盡腦洞了
    ,各行各業都受到了相當大的衝擊,遭受損失最嚴重的,莫過於全球的航空業。自從新冠疫情爆發,從今年4月開始,全球大部分國家都出臺了類似的規定:不允許一般人員乘飛機跨城市流動,無論國際還是國內航班,乘客都無法坐飛機從一個城市飛去另一個城市。這樣的規定讓航空業大受打擊,不讓坐飛機遷移了,那還靠什麼賺錢?!樹挪死,人挪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