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個月裡,一直想寫點什麼,提筆了兩三次,都半途而廢。疫情之下,這個世界變化的太快,我的筆,甚至我的思考都已經追不上了。
從國內航班量銳減,外國暫停往來中國航班,外國恐慌中國人到歐美之間停航,我們開始恐慌外國人。
不可避免,航空業受到重創,我們不知道行業該怎樣自救,但是,我們知道要堅持,一定要堅持!
今天,CAPA發布了一篇文章,標題很悲觀,但是內容實際上是呼籲全球航空業儘快建立起新的體系和秩序,在這場疫情中,或許有公司會倒下,我們希望更多的人能夠攜起手來,陰霾總會過去。
CAPA原文翻譯如下,僅供大家參考。
到2020年5月底,世界上大多數航空公司將破產,如果要避免災難,現在需要政府和行業採取協調行動。
隨著冠狀病毒的影響和全球眾多政府針對旅行禁令,許多航空公司可能已經陷入技術性破產,或者至少實質上違反了債務公約。
隨著機隊停飛,現金儲備正在迅速耗盡,在運營的航班不足正常量的一半。
取消預訂遠遠超過了預先預訂,每次政府提出新建議時,都不鼓勵飛行。需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枯竭。常態尚未出現。
政府合作失敗
同時,儘管政府在應對新冠病毒的衛生挑戰,但顯然沒有合作的意願很小。信息是混雜的,並且經常是完全不同的。
每個國家都在採取最合適自己的解決方案,無論對與錯,並且並未考慮其鄰國或貿易夥伴。
例如,當美國川普總統強行宣布有效取消對大多說歐洲人的航班使用權時,他甚至沒有事先告知歐洲政府,更不用說與他們進行磋商了。
國家選擇自我利益而非合作,是對航空業發展的威脅
令人擔心的是,隨著航空系統的崩潰,類似的國家利己主義將會盛行。這很重要,因為航空業遠不只是航空公司的健康發展,而且對全球通訊和貿易至關重要。
正是由於航空業的中新作用,世界各國政府於1944年召集建立戰後航空業的多邊框架,那正是在二戰結束前的幾個月。人們認為,一個運轉良好的航空系統對未來世界的和平與繁榮至關重要,因此協作變得非常迫切。
當時,他們設法在國際民航組織的框架內建立了卓越的全球安全制度。但是,事實證明,政府不可能超越基本的保護主義,即使大家都對航空業在戰後世界中的角色持樂觀態度。最終形成的這個已經75年歷史的體系,仍然反映了古老的單邊主義。
因此,四分之三世紀以來,航空公司仍然不可能跨越國界合併。工會經常在一個高度工會化的行業中挑釁,強烈反對外國人擁有公司所有權,並且外國航空公司在另一個國家運營也被禁止。結果導致了分散化和極度不可獨立生存的航空業。儘管近期這種脆弱性已經帶來了一些有利可圖的變化,但是這種變化是非常微小的。
同時,這個世界已經從鍵盤遷移到了雲端。
如今,當我們正在進行一場針對新冠病毒的世界衛生大戰,政府已經有零散化的反應,並且正在國家範圍內通過有限的磋商來解決問題。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對航空公司的危機也可能採取溫和對策,並且同樣是分散的、以國家為基礎進行。它將主要包括救助選定的國家航空公司。
如果這就是「默認位置」,那麼擺脫危機將就像進入一個充滿傷亡的殘酷戰場一樣。
后冠狀病毒世界:新航空起航的獨特時機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後的混亂局面將為重組全球航空業的基礎提供獨特的機會。但是是否有把握這種潛力的意願?
如果有意願,找到正確的方向將需要領導力,並且認識到民族主義的態度在航空這個所有行業中最國際化的領域是沒有位置的。
可能的倖存者:航空政治對抗的公式
在這個過程中,會有一些倖存者是不言而喻的。中國的航空公司大多是政府支持的,因此至少大部分航空公司會保持償付能力,它們的股價反映了這一實際和事實上的承銷情況。其他許多主要國際航空公司的價格下跌了50%以上,而三大中國航空公司的股價僅下跌了10%多一點。
同樣,美國大航空公司在工會的支持下,將通過遊說權獲得政府補貼,他們已經在努力實現這一目標。
然後還有其他一些歐洲國家的政府,甚至可能還有歐盟,它們也將為其某些航空公司提供選擇性支持。海灣航空公司也很可能會得到其各自所有者的支持。但是,許多私營航空公司的前景並不總是那麼光明。
簡而言之,新型冠狀病毒後的環境將具有地緣政治僵局的所有特徵。
新型冠狀病毒後世界需要做的最後一件事是民族主義的航空政治對抗。
沿著民族主義路線的衝突將對整個航空供應鏈產生巨大影響,從機身到航空航天製造商,從租賃公司到金融方案提供商。它的規模將大大減小,並且對許多「衛星活動」將是災難性的。
也就是說,甚至航班減少之前,就已經破壞了旅遊業和旅行業,而旅遊業和旅遊業在全球提供了數億個工作崗位,並保障全球商業活動的展開。
政府間的協調至關重要。現在是建立新框架的時候了,而不是在灰燼中
不可避免的是,一旦我們退出隧道,世界將會完全變化,航空也不例外。
但是沒有比在航空領域更好的開始政府協調的地方了。各國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就認識到了這一點,國際民航組織實際上是在聯合國成立之前一年成立的,這是鮮為人知的事實,也是對國際航空的優先考慮。
確保一個健康的「冠狀病毒戰後」航空體制將有著巨大的共同利益。旅遊業已經開始依賴各種各樣的低票價和競爭,且參與者眾多,而這一行業近年來已佔所有新工作的20%,在發展中國家更為重要。
甚至在這場「健康攻擊」的最嚴重後果還未消散之前,就迫使國際民航力量,包括國際民航組織,歐盟,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地區航空協會和主要航空國家等,開始對話,以開展合作並建立21世紀的體系才能真正滿足世界社會和經濟需求。
失敗的協調將導致貿易保護主義和更少的競爭
替代方法不用考慮。沒有組織結構和民族主義的結果將不是優勝劣汰的結果。
它主要由最大和最受其政府支持的航空公司組成。該體系將具有民族主義色彩。
而且它將無法滿足21世紀世界的需求。
任何負責任的政府都不準備考慮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