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小微企業想成立黨組織不知道找誰,成立黨組織以後不知道誰來管,發揮不了作用。這次街道辦事處成立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綜合黨委,定期給我們指導,還可以和轄區的企事業單位、社區等廣泛開展共建活動,感覺黨建工作充實多了。」1月1日,寧夏榮基偉業工程有限公司的一位黨員說。
為充分激發轄區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積極性,更好整合資源,銀川市興慶區新華街街道黨工委在轄區率先成立了街道層面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綜合黨委,統籌管理指導轄區20多家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通過定期召開黨建聯席會、開展結對共建、互觀互學互比等,尤其在2020年的疫情防控、整改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脫貧攻堅等中心工作中,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興慶區新華街街道黨工委書記張玲說。
2020年以來,銀川市通過抓基礎、強保障、富載體、拓思路,巧解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方程式」。做好「加法」和「乘法」,目前,全市26個街道成立了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綜合黨委(黨總支),兜底管理轄區內商圈、樓宇、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成立銀川市社會組織綜合黨委,統籌負責市民政局主管和無業務主管單位的市屬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健全完善園區黨建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深入開展黨員、黨組織、黨務工作者「三孵化」工作,配備園區專職副書記5名、專職黨務工作者6名,新組建黨組織12個,發展黨員62名。全覆蓋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1181名,重點指導園區、市場、樓宇等領域,住建、律師、網際網路等行業完善組織體系,為紮實推進黨建工作奠定了基礎。
做足「減法」和「除法」,減掉務虛因素,健全完善財政預算、稅前列支、黨費返還、自身投入「四位一體」黨建工作經費保障機制。2020年,市委列支撥付市直黨(工)委117萬元黨建工作經費,列支200萬元黨建項目經費,支持15個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通過項目化方式創新工作機制。全面落實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書記津貼制度,為269名評定為二星級以上的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書記發放津貼44.64萬元。倍增黨組織活力,集合市屬15個綜合黨群活動中心、各縣(市)區所屬11個行業黨群活動中心,以及17個首批銀川市紅色文化資源共43處黨員教育陣地,繪製「銀川市黨建活動地圖」,將全市所有開放式黨建陣地串點成線、連線成面,實現線上發布、全域覆蓋,通過發布陣地資源、策劃開展黨建活動、建立網上黨課師資庫等,打造線上線下結合、需求精準對接、資源互通共享的黨建「紅色陣地」。
銀川市還成立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學院,在辦學方向上突出政治性,在課程設置上突出針對性,在組織管理上突出嚴密性,把「黨建強、發展強」作為總要求,規範管理隊伍和師資隊伍,努力把學院辦成凝聚黨員、職工思想的新平臺,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新高地,推動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創新發展的新動力。(記者 徐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