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英語水平有限,但也很少出現看完文章(指電梯專業文章)後出現一頭霧水的情況,這篇文章就是其中之一!這是《電梯世界》中一篇介紹自動扶梯安全標識的文章,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講目前的安全標識及安全宣傳其實沒有起到太大作用,而要做好自動扶梯安全應該引入Heuristic以及Nudge理論以改變人們的乘梯行為。
自動扶梯是目前最安全的運輸方式,但前提是人們能夠正確乘坐。事故統計表明自動扶梯事故僅有5%與自動扶梯本身有關,其它95%與人們的不安全乘坐行為有關。比如某地的統計顯示智慧型手機的出現扶梯事故提高了20%,為什麼呢?人們在乘坐扶梯時看手機分散了注意力。
既然自動扶梯95%的事故與人們的不安全乘坐行為有關,那麼提升自動扶梯安全水平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改變人們不安全的乘梯行為?如何做到這一點呢?本文的作者認為我們目前的各種標識是過時的、所謂的安全宣傳也收效甚微。Heuristic以及Nudge才是未來的出路,今天就從網上收集了一些這兩個詞的介紹供大家參考:
1. Heuristic
Heuristic啟發式指的是一種心理捷徑,它可以幫助人們快速有效地做出判斷。在一般情況下,啟發式是高效且有用的,但是在某些場合下它也有可能導致認知偏差。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諾貝爾獎獲得者心理學家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提出了「有限理性」的概念。他提出,儘管人類正努力追求最大化的理性,但是可惜的是人類的理性永遠受制於認知的限制。為了節省認知資源,人類發展出了一套高效率的認知結構,而這套認知結構就是啟發式。而為什麼我們要有啟發式?因為我們懶。毫無疑問,啟發式比起謹慎的理性分析而言更加便捷,雖然啟發式也會犯錯誤,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它依然可以保持良好的準確性。人類的認知能力並非無限的,啟發式作為一種認知惰性,可以幫助節省認知資源,使得人們可以將精力傾注到更應該注意的問題上面。
2. Nudge Theory
助推理論(Nudge Theory)由著名經濟學家、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察·塞勒(Richard Thaler)和著名法學家凱斯·桑斯坦(Cass R. Sunstein)2008年合著的著作《助推》(Nudge)中提出,顧名思義,助推是「幫助推動」的意思,策略設計者(政府或企業或家長……)可以使用隱形和巧妙的策略來助推對象(公眾或顧客或孩子……)達成特定選擇,整個過程就像是「用胳膊肘輕推一下」。塞勒認為,「助推能顯著改變人類任何的行為,助推的幹預過程必須簡單快捷。」
助推既不同於自由放任政策,也不同於一刀切政策,它把對象引導到某個方向,但對象仍可以自由選擇他們自己的路線。
塞勒最早提出「助推」的概念,助推的原意(nudge),是用肘輕推的意思,與推動(push)有截然不同的寓意。塞勒指出人們在進行抉擇時,可以通過「助推」而不是強制的方式來影響其決策的制定。
由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察·塞勒提出的「助推」(Nudging)理論,注重微觀個體行為的精細化促進方案,有助於提高公共政策的有效性。
Heuristic以及Nudge都獲得諾貝爾獎,牛不牛?
特別要向各位壇友匯報的是:為了學好助推理論,我特意在網上買了助推理論作者的書以及一本介紹助推理論應用的書。英文版看起來比較難,我買了中文翻譯版,也花了不少錢,看來半這個電梯安全論壇,不僅得出力還得出錢啊!哈哈!
時間有點晚了,明天還要出差,就寫到這裡吧!
感謝今天晚上聚會的兄弟姐妹,我愛你們!一切盡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