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行業科研成果再現新突破,自主創新彰顯中國力量

2020-11-23 太平洋家居網

    10月27日,由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主辦的中國建材行業新技術、新產品成果發布會在北京隆重召開,向世界展示「蒙娜麗莎3mm高強韌拋光巖板及透光巖板」兩款行業核心新技術成果。本次活動得到了行業專家、各界學者與新華社、中國新聞周刊等媒體的高度關注,共同參與到這一行業盛事。

    巖板領域裡的「高精尖」:3mm高強韌拋光巖板及透光巖板達國際先進水平

    27日上午,由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廣東省建築材料行業協會共同組織,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教授等組成的鑑定專家組對由蒙娜麗莎集團、陝西科技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共同完成的「高強韌超薄陶瓷巖板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技術進行成果鑑定,最終一致認定該項目成果總體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其中超薄陶瓷巖板的高強高韌特性處於國際領先,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

    3mm超薄高強韌巖板對坯體配方、成型、布料等提出更高的挑戰。蒙娜麗莎集團總裁、蒙娜麗莎研究院院長蕭禮標表示:「3mm高強韌巖板的成功研發,是通過產學研結合,在大規格陶瓷板、陶瓷巖板的基礎上,課題組全體研發技術人員通過兩年的時間進行技術攻關的成果,解決了在研發、生產、切割及應用過程中出現的大量技術難題,突破原有坯體配方、布料、乾燥、燒成、冷加工等關鍵工藝技術,研發出3mm厚超強韌陶瓷巖板並成功投產。」

    正是在高強韌陶瓷巖板研發成功的基礎上,蒙娜麗莎通過研究拋光模塊在拋光過程中對磚坯壓力和切削力分布方式,結合不同形狀、不同彈性的拋光模塊,提高了拋光鏡面效果,減少了破損率實現了3mm及以下厚度超薄陶瓷巖板單面及雙面拋光,填補了超薄陶瓷板拋光面的技術空白,成為該領域的先行者。

    與此同時,蒙娜麗莎在超薄巖板及全屋定製健康陶瓷板磚系統的基礎上,對第二代透光板進行配方升級,成功開發出兼具遠紅外發射和透光性能的陶瓷巖板,產品透光度達到2.65%,同時產品遠紅外輻射率達到0.879。該產品於2020年7月26日經過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鑑定,綜合技術指標為同類產品國際先進水平。

    向世界再次發聲:自主研發,是趕超國際水平創新密鑰

    27日下午,中國建材聯合協會就「蒙娜麗莎3mm高強韌拋光巖板及透光巖板」兩項國際先進水平技術成果舉行發布會,向世界展示中國建材行業的創新成果。

    3mm厚度陶瓷巖板是目前家居和定製行業使用較為廣泛的產品,也因此成為行業企業競相爭奪的重點領域。但由於技術限制,目前市面上所有的3mm陶瓷巖板,包括最早從國外進口的3mm產品,全部都是啞光面產品,拋光工藝對產品性能和技術有著較高的要求,在蒙娜麗莎之前,3mm超薄巖板拋光在世界範圍未有企業實現技術突破。

    蒙娜麗莎3mm高強韌巖板實現單面或雙面拋,不僅展現3mm超薄巖板的高強度、韌性好的物理性能,更是進一步補缺了中國巖板在薄巖板領域的短板,為中國的巖板史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副會長陳國慶表示:「這是中國陶瓷人用自己的配方、自己的技術、自己的裝備生產出來的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真正改寫了陶瓷板材的全球市場格局,讓陶瓷產業發達國家對我們刮目相看。」

    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會長繆斌指出:「3mm高強韌拋光巖板的推出,代表著中國建築衛生陶瓷行業在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同時也標誌著中國建築衛生陶瓷行業在陶瓷巖板領域的產業化水平邁上新的臺階。」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聯盟教授表示:「我們欣喜見證了我們行業在國際上陶瓷板材領域,

    我們的產品,我們的研發水平都正在駛入、趕超國際一流的快車道。」他希望蒙娜麗莎能繼續加強合作,將我們的材料學、力學等跨學科角度解決它的高性能化,支撐我們的新材料、新產品,滿足日益增長的生活質量需求。

    科技創新要敢於向高精尖的「空白領域」發起挑戰,蒙娜麗莎這樣一做就是二十八年。為了打破陶瓷板材國外技術封鎖,蒙娜麗莎歷經數年探索研發,在2007年推出國內首款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5.5mm陶瓷薄板,推動建築陶瓷行業由「磚」到「板」時代跨越。其後,蒙娜麗莎再接再厲,不斷在陶瓷板材領域取得一個又一個突破,2016年2400×1200(mm)陶瓷大板、2019年3600×1600(mm)陶瓷巖板等相繼推出,標誌中國陶瓷大板、巖板逐步走向獨立的自主研發生產的局面,也逐步將巖板從規格的變化提升到裝飾及功能的變化上,通過不同規格、不同功能、不同飾面的特質,讓巖板的適用範圍能無限延展。2020年,3mm高強韌拋光陶瓷巖板和透光陶瓷巖板從原材料、配方工藝、生產過程控制等全流程都由蒙娜麗莎獨立自主完成,這是中國陶瓷行業自主研發的又一次重要成果,也是中國陶瓷對外同行在技術上的一次超越。

     「誰掌握了核心技術,誰就能掌握主動權和話語權。」蒙娜麗莎深諳此道,一直以來堅持自主研發的腳步從不停歇,並一步步建立起成熟的創新研發體系,令蒙娜麗莎成為建築陶瓷創新驅動者。無論是「引領世界建陶技術創新,做陶瓷大板的國際領跑者」理念的提出,還是投建高性能陶瓷板材綠色化、智能化技術改造項目、巖板高定戰略的發布、成立蒙娜麗莎研究院,以及3毫米高強韌拋光巖板及透光巖板新產品推出等一系列的連續舉措,都展現蒙娜麗莎發展邏輯的優化與蛻變。技術創新讓蒙娜麗莎贏得一次又一次的行業矚目,也是基於創新的力量,蒙娜麗莎將中國的高端製造帶入了更高的水平,成為行業核心科技的持握者。

    打破邊界:巖板應用版圖再次拓寬,延伸至更為廣闊的泛家居領域

    對於建築陶瓷行業來講,自主創新是快速適應消費市場變化的密鑰,是推進行業技術升級的動力,更是為人民群眾創造美好生活的保障。作為風口產品,巖板越來越被市場看好,而蒙娜麗莎3mm高強韌巖板和透光巖板的推出也將會成為泛家居行業以及終端市場的關注焦點。

    蕭禮標在發布會上指出:「建築陶瓷,作為一種美化人類建築與生活空間的裝飾材料,消費者對其材料屬性追求也在日益提升。」他表示,陶瓷薄板、陶瓷大板、巖板恰恰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藍海市場,伴隨著產業鏈的不斷成熟和完善,建陶產品正迅速從牆地面裝飾領域邁向家居定製領域。

    會上,蒙娜麗莎集團總工程師潘利敏就新產品核心技術進行詳細解讀。他表示,以零甲醛、高強度、優異的耐高溫、耐腐蝕、耐汙染和良好的深加工性能,為其在家居櫃面、電器面板等領域的應用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作為多維應用的材料巖板,3mm超薄拋光巖板的出現,大大增加了巖板在泛家居領域應用的可能,可廣泛用於櫥櫃、衣櫃、天花吊頂等家居的門板和面板、整體衛浴、背景牆;可與其它材料複合用於多種用途,製成具有特殊材性的製品;更具有普通陶瓷所不具備的韌性,適用於曲面外牆,隧道等異形牆面鋪貼。而3mm透光巖板推出也將陶瓷的裝飾功能提升到新境界,更預示著巖板在照明裝飾領域的涉足,為照明設計提供更為豐富的材料和更為廣闊的市場。

    在建材行業產品創新論壇上,各位專家就「生態巖板·美化生活」主題從不同的維度對建築材料以及巖板這款新型材料的發展趨勢做了宏觀的剖析,並從現代巖板市場的角度出發,對巖板行業技術突破和應用創新給出了指導方向和建議,肯定了蒙娜麗莎在科研創新和巖板發展領域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從家居裝飾領域邁向全屋定製領域,這必將是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和潮流。蒙娜麗莎集團將以「大瓷磚、大建材、大家居」為發展戰略,做強做大陶瓷主業,以「打造百年蒙娜麗莎」為目標,在更高的平臺,更廣闊的領域,引領行業發展的趨勢和潮流,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關焦點

  • 宏觀解讀|中國建材家居行業現狀及不足
    當前,我國的環境承載能力已接近上限,必須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以更大的力度推廣應用綠色建材,把它作為建材行業結構調整、轉型發展的著力點。再次:產業集中度不高,市場環境待改善隨著人造石英石臺面的走俏,人造石英石行業也面臨同樣嚴峻的市場混戰。再次: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新興產業發展不快
  • 11人、154項成果獲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彰顯北京科技創新風向標
    這些獲獎成果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支撐北京高質量發展,為北京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積蓄了新動能。突出貢獻中關村獎獲得者薛其坤多年如一日刻苦科研攻關,潛心紮根基礎領域,在物理世界不斷探索、不斷突破,攀登一座又一座高峰,為科學發展貢獻了力量。薛其坤是公認的傑出的實驗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任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副校長。
  • 自主創新是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隨著歷史的發展,成為世界科技活動中心的國家的一些共性特點日益明顯,如擁有世界級科技大師,擁有世界一流的科研機構、研究型大學、創新型企業,能夠源源不斷地持續產生重大原創性科技成果等。凡成為「中心」者,無不得益於擁有世界領先的自主創新能力,而「中心」的轉出,則多是由於原有「中心」出現了不利於自主創新的諸多因素,或是在世界上出現了自主創新能力更強的國家或地區,並取代原有的「中心」。
  • 創新攻堅 獻禮國慶——中國建材展廳再添新材料!
    >中國建材作為一家具有改革和創新精神的中央企業,砥礪奮進,創新發展,推進水泥產業升級優化,解決材料領域「卡脖子」技術,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已經形成基礎建材、新材料、工程技術服務三足鼎立的業務格局在今年的國慶節,再將我們的最新材料成果整理分享。我們正在用科技、用材料,改變和影響著世界,相信你會看到一個孕育著新機和活力的中國建材!水泥基材料水工大壩用特種水泥(中國建材總院)水工大壩用特種水泥為低熱矽酸鹽水泥,是中國建材總院歷時數年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為解決水工大壩「溫度裂縫」世界性難題開闢了新技術途徑。
  • 大角鹿當選「新國貨」代表品牌,實力彰顯中國品牌自信力量!
    摘要:大角鹿實現技術再突破,「超耐磨」技術再升級,企業版圖迅速擴張,以絕對的硬實力當選「新國貨」代表品牌。近年來,我國綜合實力不斷提高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也越來越得到世界的認同與尊重,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國貨品牌逐漸在國際市場中佔得一席之地。巨龍甦醒,中國力量不容小覷。大角鹿瓷磚作為「新國貨」的代表,也走出了國門,向世界發起挑戰!
  • 泉工股份董事長傅炳煌出席第七屆建材機械行業...
    與會領導發表致辭本次大會以「新時代、新徵程、新發展」為主題,旨在選舉產生新一屆理事會的同時,布局和謀劃建材機械製造強國發展藍圖,探討傳統建材機械企業轉型升級及行業變革之路,推進建材機械行業創新發展。泉工股份被評為「中國建材機械行業科技創新示範企業」;泉工股份「移動式免託板砌塊成型機」榮獲「第十三屆全國建材機械行業技術革新獎」一等獎;公司董事長傅炳煌榮膺「中國建材機械行業優秀企業家」。
  • 首頒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彰顯北京科技創新風向標
    一、標杆人才閃耀京華,匯聚科技創新磅礴力量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旨在獎勵在科學研究中取得重大發現,推動科學發展和社會進步,或者在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中取得重大突破,創造巨大經濟社會效益或生態環境效益的個人。突出貢獻中關村獎獲得者薛其坤多年如一日刻苦科研攻關,潛心紮根基礎領域,在物理世界不斷探索、不斷突破,攀登一座又一座高峰,為科學發展貢獻了力量。薛其坤是公認的傑出的實驗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任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副校長。
  • 上海交大毛軍發與吳林晟團隊突破性科研成果助力中國射頻領域自主發展
    但射頻EDA具有技術門檻高、難度大、成果積累時間長、用戶慣性大、見效周期慢的特點。射頻EDA領域中國外企業起步較早,目前佔據著中國市場九成以上份額。目前僅芯和半導體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一家國產成套射頻EDA軟體供應商。
  • 自主創新是中國核工業之魂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核集團及所屬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等科研單位大力推進核聚變科研攻關,相繼建成了中國環流器一號(HL-1)、中國環流器新一號(HL-1M)、中國環流器二號A(HL-2A)等重大科研裝置,目前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裝置正在進行總體安裝,磁約束受控核聚變研究取得了一批自主創新的科研成果。
  • 【創新秀場】迎接建材企業的「大創新時代」 ——2014中國綠色創新產品&設計發布會嘉賓發言摘要
    本報記者 畢德鵬 創新意識是推動建材工業發展的源動力,自改革開放以來,市場、資本與國際流通因素打破了科研體制的傳統格局,金融、貿易、法律、培訓與教育體系的全面調整,加上大量以創新為根基的建材企業的不斷出現,使得中國建材工業創新主體與創新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轉變,導致原有的大型建材企業引領、中小建材企業附庸的格局發生變化,讓正處於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建材工業逐步向「多極化」發展。
  • 蘇州市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優劣勢研究
    這為蘇州市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有利的政策背景和宏觀環境,再加上蘇州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所積聚的技術資源、人才資源、資金資源等,均為自主創新能力培養提供了優良的條件,蘇州市自主創新能力的發展正逢絕佳機遇。自主創新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和一定水平以後尋求新突破和新發展所必須跨越的關鍵臺階,從自主創新的三大要素――創新主體、創新動力和創新成果分析,蘇州市優勢與劣勢並存,機遇與挑戰同在。
  • 奏響中國創新最強音——從國家科技大獎看創新走向
    ——從國家科技大獎看創新走向    王澤山、侯雲德兩院士摘取2017年度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雙響」,基礎原創「多點開花」;科技獎勵「年度大戲」彰顯時代意義,中國力量再攀高峰……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8日在京舉行。
  • 第二屆中國科學儀器設備自主創新峰會即將開幕!
    中國文化影響下,科研儀器如何進行自主創新?隨著科研需求日益增長,如何抓緊建設國際化產創融合研究院和商業化加速器?這些問題在第二屆中國科學儀器設備自主創新峰會你都可以找到答案為進一步提升中國科研儀器設備自主創新能力,精準掌握「卡脖子」關鍵部件和整機情況
  • 以中國創新自信擁抱「新量子革命」
    千公裡級無中繼量子通信取得新突破……近期,我國在量子領域取得多項國際前沿的重大成果。在量子理論誕生120周年之際,在「第二次量子革命」逐漸揭幕的今天,日益走近世界科技舞臺中央的中國,有能力更有自信為人類量子科技作出更大貢獻。量子力學理論發軔於1900年,隨後引發的「第一次量子革命」催生出半導體、雷射、計算機等改變人類文明進程的重大成果。進入新世紀以來,量子領域新發現、新理論、新技術密集湧現,預示著「第二次量子革命」已進入加速期、起跑期。
  • 首頒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突出貢獻中關村獎 彰顯北京科技創新風向標
    突出貢獻中關村獎獲得者薛其坤多年如一日刻苦科研攻關,潛心紮根基礎領域,在物理世界不斷探索、不斷突破,攀登一座又一座高峰,為科學發展貢獻了力量。薛其坤是公認的傑出的實驗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任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副校長。
  • 第二屆中國科學儀器設備自主創新峰會今日舉行!
    大會以「中國科學儀器設備自主創新研發痛點分析和市場化銷售機制新突破」為主題,旨在進一步提升中國科研儀器設備自主創新能力,精準掌握「卡脖子」關鍵部件和整機情況,搭建「研發企業-重點用戶-管理專家」協作機制新模式,從而全面推動中國科學儀器的整體發展。
  • 中國航天自主創新的重大突破
    本報特約評論員今日社評從「嫦娥」奔月到「天問」探火,從「北鬥」造福人類到空間站開門納客,中國航天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在一些前沿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甚至「領跑」的跨越。嫦娥五號一次次精準入微的操作,創造了我國深空探測任務領域新的技術高度,標誌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跨入了世界先進行列,並在一些尖端科學領域取得了領先優勢。
  • 這一年,這些突破彰顯中國實力
    科技日報記者 劉垠最新進展 C919迎來「6機4地」試飛C919大型客機科研又有新進展。這標誌著,我國高速磁浮研發取得重要新突破。視覺中國此次發布的銀河麒麟作業系統V10,被認為是中國電子40年來在作業系統自主創新徵程中的階段性、代表性成果。
  • 中國重型汽車集團:自主創新打造的重卡行業領袖
    從「比著葫蘆畫瓢」做起    在自主創新方面,中國重汽有過很慘痛的教訓。1985年第一輛斯太爾重型汽車在中國重汽下線,這是我國第一個全面引進的國際先進重卡技術項目。此後17年裡,重汽對引進的斯太爾技術一直停留在消化吸收上,沒有開發出一款新車。
  • 2015年創新創業成果:超高純鈦煉「中國純度」
    12月,世界頂級物理雜誌、英國物理學會下屬的《物理世界》公布了2015年度國際物理學領域的十項重大突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陸朝陽等人的研究成果「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榮登榜首。評審委員會說,潘建偉、陸朝陽的科研團隊獲獎是因為他們的實驗首次實現了「一個基本粒子的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他們的研究成果縮小了一些未來新技術——譬如安全性能牢不可破的通信設備、運算速度比今天快幾萬億倍的計算機——和現實之間的距離。發現世界首個「光碟機動」新材料不用攜帶燃料,只靠光的驅動力進行宇宙飛行,這是航空航天界多年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