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的建築室內設計大師,也逃不出這套底層邏輯!

2021-01-17 明源地產研究院

模式這個詞由來已久,宋人張邦基在其所著《墨莊漫錄》卷八中曾有云:「聞先生之藝久矣,願見筆法,以為模式。」 雖然歷經千年,但是文章中所說的模式實際上就是我們今天對模式所理解的含義,模式即標準。模式是當今社會生活中使用率非常高的詞彙,各行各業都有屬於自己的各式各樣的模式,國家有國家的發展模式,經濟有經濟的運行,同樣的,建築設計包括室內設計也有設計模式。讓我們再次回到我國的宋代,宋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李誡在兩浙工匠喻皓《木經》的基礎上編寫完成了中國古代建築史上著名的設計規範類叢書—《營造法式》。

《營造法式》

這是北宋官方頒布的一部建築設計、施工的規範書,也是設計走向模式化的開先河之作。法式的意思就是標準、格式的意思,也就是說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國已經對建築、結構的設計、造價定額、建造標準等進行了系統化的研究總結。《營造法式》的出現與當時的歷史背景和建築業發展有極大關係,北宋年間百餘年,國家大興土木,宮殿、衙署、廟宇、園囿的建造活動蓬勃興起,但是由於設計、建造的標準不統一 ,給政府造成了大量的經濟浪費,在實際工程建造過程中也產生了技術不交圈的問題,又由於當時的木建築多以手工操作為主,因此建設效率極為低下,在這種情況下建築的各種設計標準、規範和有關材料、施工定額、指標急待制定,以明確房屋建築的等級制度、建築的藝術形式及嚴格的料例功限就被提到議事日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將作監第一次編成《營造法式》,由皇帝下詔頒行,此書史曰《元祐法式》。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總有其相似之處,宋代的《營造法式》的產生背景和我們當今所面對的建築業工業體系發展以及房地產行業的發展確有某些相似之感。雖時代不同,卻都是面對建築產業規模化以及日益蓬勃的市場需求的相似局面。

模式本身是具有標準、格式含義的一個抽象名詞,而模式與語言兩個詞的組合則將抽象詞彙具象化、具體化。首先,語言是一種交流的工具,擔負著向受眾傳播、傳達信息的功能作用;其次,語言雖然是人們交流思想的媒介,但是作為廣義化的語言並不不局限於人們之間的語言交流,人與物之間以及人與環境之間同樣也存在信息感知與互動的情況,這種信息交流往往是被製造出來的產品或被建造而成的空間環境,通過自身所貯存的某種信息被接觸者所接收的過程;再次,人類社會不同的語言體系建立在不同文化、不同生活習慣以及自然環境的基礎之上,每一種語言傳達信息的流暢感和完整性依賴於語言的結構體系。語言有效交流的前提是交流雙方同屬一個語言體系,簡而言之是大家都用一種語言交流,否則就會造成信息傳達不暢,增加對方理解的困難。

「你好」一詞在不同語系下的不同說法

模式語言就是將模式進行類語言化組織,再通過某種結構向外界傳達。因此模式語言的構成框架應該是:模式是前提,語言是形式,只有掌握了模式內的各種組合方式,才可以進行自由的表達。《建築模式語言》是當代著名建築理論家亞歷山大及其合作者編寫的一套叢書中的一本,這套叢書以一系列新的觀點分析了建築和城鎮建立了關於規劃和建築的模式語言理論體系,其中《建築模式語言》提供了253個描述城鎮、鄰裡、住宅、花園、房間及西部構造的模式,是叢書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一本。實際上它們就是從大量的建築和規劃實踐中精心提煉出來的經驗。253個模式作為一個整體,作為一種語言,掌握了它們就可以隨心所欲的「寫文章」,創造出千變萬化的建築組合。

《建築模式語言》歸納了建築規劃設計中的253種模式語言以及不同的組合方式

一、設計模式語言的形成和發展

設計的模式語言是通過大量的設計經驗的積累,不斷地精簡提煉,最終獲得的一種核心元素的組合原則和搭建方式。在設計模式語言形成之前必須經過模式形成和語言形成兩個階段。

1.設計的原型

不管是建築設計師還是室內設計師,通常大家都會有某種「大師情懷」和各種 「設計追求」。這是因為一方面在專業學習的過程中,老師和課本上講的內容潛移默化地將「原創」思維深深烙印在每個學會的心底:所謂原創,一定是「前無古人,後人學我」的學術萬丈豪情。另一方面是社會上容易把設計師與藝術家這兩個不同行業混在一起(有時候設計師自己也願意承受藝術家的封號),以對藝術家的創作來看待設計工作,當設計作品「升華」為藝術作品的時候,設計就被貼上「原創」的標籤。再者就是 「原創」與「創新」這兩個詞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而很多人往往將二者混淆。「原創」是蛻變,具有非連續性和不可控的特點。因此作為建築或室內設計工作來說,如果一直期待著某種不可控的「靈感」能及時降臨,怕是一種奢望,結局一般也會以失望收場,而「創新」則是一種厚積薄發,是通過長期的實踐和經驗的積累,從量變到質變的某種突破。他們二者的主要區別在於一個是躲避原型,一個是在原型的基礎上開拓。

曾經盛行於歐洲大陸的古羅馬建築、拜佔庭式建築、哥德式建築以及文藝復興式建築等等不一而足。

古典柱式的基本形制與衍變

都成為稱霸各個歷史時期的建築設計、室內設計模式的濫觴,也成為後世建築設計的各種原型,可以說這種仿古建築一直不曾缺席。如上海外灘、舊租界區的各種歷史建築。

上海老建築

天津五大道各國風格的歷史建築。

天津老建築

都是按照某種歷史風格模式建造而成的。所謂「仿古」建築實際就是仿效古代建築模式設計建造的意思。歷史發展到二十世紀中葉,現代主義建築站到了歷史前臺。可以說現代主義風格的設計模式不僅開創了現代建築、室內設計模式語言的先河,而且對於當現代的設計走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勒·柯布西耶是20世紀初法國著名建築家,也是現代主義建築風格的開創者和代表人物,其作品對近現代的建築風格有著巨大影響。他早年的創作具有華麗的外表、複雜的外形,但是後期的作品卻以簡潔的造型著稱,尤其是敏銳的感知力對空間的洞察,使他走在了時代的前面。日本學者越後導研在對柯布西耶的設計作品進行了大量研究後,發現這位建築大師在建築創作中存在九個原型,並且這些原型不斷地發展、演變,並深深地影響了後代的建築、室內設計發展。

柯布西耶建築設計中的九個原型 選自

《勒·柯布西耶建築創作中的九個原型》,作者(日)越後導研

由此可見,設計的原型一直都在,只不過是每種原型的形成是不斷以迭代和微創新的模式逐步發展、形成繼而成熟起來的,因此原型也可以看做是模式的一種表現形式。模式一旦形成,即意味著大批量的建設就實現了有據可依。因此設計師不必糾結於是否原創,而應該認識到設計工作的本質以及設計行業的真正發展方向。

2.設計的創新

設計的創新與設計的模式本身是辯證統一的關係。設計模式的形成到迭代更新的過程可以看做是一個生命周期的過程,以發展的眼光來看設計模式並非鐵板一塊,不能改變,它也遵循著出現、形成、發展、更新甚至被替代的發展邏輯,創新是設計模式前進的引導力量,需求是設計模式的發展基礎。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模式也是創新的老師。就拿中國傳統書法來說,每個學過書法的人都知道,學習書法的第一步就是臨帖。

除了摹寫名家碑帖墨寶之外,還有為初學者提供的描紅。

描紅是我國傳統的習字法,通過在紅字上以重線標示運筆的過程,引導書寫者具體領會楷書的基本筆法和結體,通過描紅感悟範字的書寫要領,包括部首的比例,筆畫的長短粗細、穿插避讓,字形大小、位置等,即使是一個完全不認識漢字的外國人,通過認真描紅也能寫出規範化的漢字。由此可見,碑帖、描紅都是模式樣板,是模式化的形態,即使是藝術創作,也需要在初始階段按照模式樣板進行學習,這樣才能為日後自由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模式是一種規矩、是一種品質控制,也是一種學習的途徑。對於室內設計來說,不存在天馬行空的創新,每個創新的背後都有設計模式的支撐。

3.設計模型的形成

設計模式的形成有兩個重要影響因素,一是行業發展,二是市場需求。首先,行業發展是推動設計模式形成的主導因素之一。翻開建築發展史,我們看到的各種風格的演變同時也是設計模式的演變歷程。古羅馬建築家維特魯威的《建築十書》清晰地約定了那個時代建築設計的一些標準做法,如建築比例尺度的要求,怎樣施工和建造等。在神廟設計中,約定了要分為柱式設計、平面設計以及朝向布局三部分內容,神廟的長度要是寬長的兩倍等詳細內容。而從這一時期的經典建築帕提農神廟,可以清晰反映出黃金分割比例這一建築設計標準化美學法則的運用,成為西方古典建築經典中的經典。《建築十書》的出現不是偶然的,而是在行業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建築行業發展到特定階段的產物,也是古羅馬規劃設計、建築設計、室內設計模式形成的重要標誌。設計模式一旦形成,意味著與設計相關工作的模式也已成熟。

《建築十書》規定了古羅馬時期的建築設計、建造的各項標準

市場需求也是催生設計模式化的重要因素。市場需求急迫,意味著供給必須加快速度,從而對規模的擴大產生要求。建設規模的擴大,就會將精雕細琢的設計追求推得越來越遠,因為市場的耐心有限,因此就需要成熟的設計模式進行批量化生產。

4.設計模型語言的構成

設計模式語言是將設計模式進行類語言化組織並將相關信息對外傳達。語言是一個完整的信息傳達與接收體系,它的基本功能是做到表達者與受眾能進行有效的交流。設計模式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構成設計模式的各個組成部分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應該是可以進行組合、搭配的,這種組合搭配必須有一個整合的原則,而整合完成的設計成果還承擔著與客戶進行「對話」的功能,要讓建築使用者或購買者能夠理解。

設計模式語言核心原則是模塊化產品設計概念的應用。模塊化產品設計的原理是,在對一定範圍內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規格的產品進行功能分析的基礎上,劃分並設計出一系列功能模塊,通過模塊的選擇和組合構成不同的顧客定製的產品,以滿足市場的不同需求。

樂高產品通過單一模塊的不同顏色組合成世界名畫

模塊化家具體系具有不同的靈活組合方式

對照語言體系,建築設計的模式語言的構成應具備以下幾個基本要素:

(1)單字——基本模塊。如同單字是語言體系中的最小模塊一樣,設計模式基本模塊是設計模式語言體系中的最小構成單位。如戶型設計就是住宅建築設計中的基本模塊,每一種戶型按照地理位置、生活習慣、自然氣候、規範要求等都會有所變化,但是作為區域來講這些要求又是相似的,從邏輯上是可以納入標準化工作的,因此戶型標準化就成為建築設計模式語言的基本模塊,也就構成了設計模式語言中的「單字」。

戶型基本模塊

(2)詞組——擴展模塊。如同單字組合成為詞組,以表達基本含義,擴展模塊是將基本模塊進行初步組合,形成設計模式語言中基本單元的固定搭配。基本戶型經過匹配、組合形成戶型組,這種組合就形成擴展模塊。擴展模塊具備了語言表達的基本條件和基本含義。

戶型模塊的擴展

(3)句式——組合模塊。一個句子必須按照一定的模式來組織,這個模式稱為句式。同樣的道理,設計模式語言也需要一個組織結構將詞組進行合理組織。基本戶型經過匹配形成戶型組,戶型組之間也需要更高層級的組織、框定。按照組合單元的邏輯,戶型擴展模塊進行再次適配,並按照政策規範、市場需求、經營計劃等限定條件組合成為完整的產品形態。

戶型模塊的組合

在完成單字、詞組、句式的基本單元固定和模塊之間的組織、匹配,就具備了設計模式語言的基礎框架,也就建立了設計模式語言「語系」。至於是否要書寫出華麗的詩篇,還是樸實簡潔的文章,這取決於住宅產品的定位和產品的「受眾」。

從單字到句式的形成

二、室內設計模式語言

室內設計模式語言與上述內容是一脈相承的,但其特點是更具有自身專業領域的特點。首先從行業自身來看,室內設計從業者對標準性、規範性的東西不太敏感,因此為數較多的室內設計師在看待設計的角度上,傾向於視覺的張力和爆點,或者追求美學的極致,「做點別人沒做過的東西」是很多室內設計師潛在的思維方式;其次,從開發商經營角度來講,希望通過有個性、有特點的室內設計提升產品溢價,以及促進銷售。

但是,隨著住宅工業化時代的到來,市場、行業都在悄悄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樣板間「所見即所得」的要求、對裝飾材料、部品配置標準的透明化要求等等實際上已經出現在很多城市的相關條文中了,室內設計模式語言的建立和規範化就成為房地產行業中樣板間以及批量精裝工作的重要指標。

1. 室內設計模式語言的本質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本文所論述的室內設計模式語言並不是個人風格的模式化,作為地產企業來說,它應該是一種可以被企業用來配合產品開發的標準化工具。室內設計模式語言的本質是一種模塊化設計語言,所謂的模塊化設計,簡單地說就是將產品的某些要素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個具有特定功能的子系統,將這個子系統作為通用性的模塊與其他產品要素進行多種組合,構成新的系統,產生多種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的系列產品。室內設計模式語言就是利用這種模塊化概念,將各項基礎元素通過一定規則進行匹配、組合形成滿足市場需求、符合地域特色,並經過模塊化安裝、施工而成的精裝產品。

室內空間的模塊化設計

2. 室內設計模式語言與設計標準化

室內設計模式語言與室內設計標準化具有內在的邏輯聯繫。室內設計標準化是對設計全過程各階段的具體標準動作、成果要求,而室內設計模式語言是建立在設計標準化基礎之上,達到自由表達、與消費者無障礙溝通的境界。它是設計標準化進入自由王國的象徵。

室內設計模式語言的建立從某種角度說是設計標準化的高級階段,是將設計標準化的要求轉化為靈活表達的方式,實現了對設計標準及規定的語言化。

三、室內設計模式語言的構成

1.室內設模式語言的環境

室內設計模式語言中重要的一環是「語境」的搭建。眾所周知,室內設計是在建築內部空間進行的空間優化、氣氛營造的設計工作,場景營造是室內設計的核心工作之一。室內場景既要滿足必要的、合理的功能需求,也要帶給客戶歸屬感和滿足客戶對場景的視覺化體驗。室內設計模式語言的最終表達的內容,就是要讓客戶順利地接收到這種信息。

設計語境的打造不依賴於設計師腦中天馬行空的靈感,而是建立在設計模式語言構建的合理性、準確性以及匹配度上。設計語境的搭建,關鍵在於基礎模塊的設定以及匹配規則,這決定了在某種設計語境下信息傳遞的準確性、通順性、邏輯性以及帶給人們的感染力。

2.室內設計模式語言的構成

(1)設計單字——基本模塊

按照前文所述,將設計模式與語言體系的單字進行類比。住宅產品室內設計模式語言的基礎模塊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① 風格基礎單元

風格基礎單元是由各種主導風格構成,並由支撐各種風格的基本元素組成。以新中式風格為例,構成這種設計風格的主要元素有:

軟裝模塊:軟裝元素是風格基礎單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承擔了很大一部分室內設計模式語言的語境的營造。軟裝元素的基本模塊可根據產品定位形成幾個系列,用以匹配不同硬裝風格。

材料模塊:材料模塊是風格基礎單元中的基礎,材料的種類和搭配使用方式對於設計模式語言的形成具有決定性影響因素。首先材料選擇種類不能過多,應集中設計成熟、工藝成熟、成本明確的材料形成材料基礎模塊庫,以供使用。

造型模塊:造型模塊不宜複雜多變,應符合健康精裝要求並對符合要求的造型元素進行基本形式的固化,形成風格適當、工藝成熟、成本明確的造型基礎模塊庫。

色彩模塊:色彩模塊不宜反差過大及多變,主體色彩應不多於三種,且控制在一個色系中。色彩元素主要是由材料元素以及軟裝元素決定的,作為一個整體,它們在風格基礎單元中互相牽制、互相影響、互相作用。

照明模塊:照明模塊應符合節能、健康的要求,並針對功能照明、氛圍照明進行集中固化,並與燈具品牌、規格型號、照明參數以及智能化屬性進行綜合,形成風格基礎單元的照明模塊庫。

② 功能基礎單元

「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功能基礎單元是室內精裝設計的前提,是解決室內空間如何「用」的問題。因此,作為室內設計模式語言的功能單元就顯得尤為重要。

收納模塊:根據戶型構成、營銷定位、成本控制等因素,將收納功能進行固化,並根據實際項目情況對各空間進行收納模塊的匹配、組合。收納功能模塊要注意經濟性與功能合理性的平衡。

廚房空間的收納模塊

空間模塊:空間功能要根據不同地區、不同用戶的不同生活習慣進行研究並分類沉澱。功能空間的名稱也許各地較統一,但是空間功能在使用上確並不一致。空間功能模塊要進行精細的功能分區、功能分組,並形成屬地化功能模塊庫。

設備模塊:設備模塊主要是指住宅中的機電設備。設備功能模塊要根據成本控制、營銷需求進行組織,並與各種設備品牌、規格型號以及智能化屬性進行綜合,形成功能基礎單元中的設備模塊庫。

智能化設備模塊

健康模塊:室內設計中的健康因素是一個系統化的問題,其中健康功能是指具有主動性地提供健康體驗和提高人體健康等級的功能性設施以及健康空間劃分等。要結合成本控制以及營銷需求對健康功能進行落地實施沉澱,並形成功能基礎單元中的健康功能模塊。

健康模塊的構成

③配置基礎單元

精裝部品配置標準與成本線條、營銷線條關係密切相關,配置標準作為精裝交付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形成與產品線定位契合的配置模塊體系,並與各種部品相關的品牌、規格型號、戰採價格以及智能化屬性等進行綜合評估,形成功能基礎單元中的配置部品模塊庫。部品配置應包含廚房、衛生間、陽臺以及智能設備、健康設備等。

廚房配置模塊:廚房部品配置主要包括煙機、灶具、水槽等。

廚房配置模塊

衛生間配置模塊:衛生間部品配置主要包括衛生潔具、五金及淋浴屏等。

衛生間配置模塊

智能配置模塊:主要包括全屋智能控制系統、智能安防等。

健康配置模塊:主要包括適老、適童配置、舒適性配置、生理節律配置等。

④裝配基礎單元

精裝的設計與施工關係極為密切,近年來已形成設計、施工一體化的發展趨勢。因此,作為模塊化設計語言的體系構建,有必要將模塊化施工概念,即裝配式裝修納入其中,形成完整的精裝模式語言系統。

裝配部品模塊:相對於傳統裝修來說,部品化裝修逐漸成為新的趨勢。部品工廠定製,現場裝配施工的設計施工一體化流程將傳統裝修過程轉變為工業產品的設計加工流水線生產過程,並形成可追溯體系。

裝配工藝模塊:裝配式裝修按照室內部品生產、安裝工藝工法 進行系統分類,並對相關的工程做法進行固化,形成裝配式工藝模塊以匹配對應的裝配部品的安裝及施工。

裝配工藝模塊

⑵設計詞組——擴展模塊

按照前文所述,將設計模式與語言體系的詞組進行類比。住宅產品室內設計模式語言的擴展模塊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① 風格擴展模塊

室內設計的風格一般沒有絕對的單一表達,可以根據基礎單元的情況進行初步匹配,形成模式語言中的詞組。需要注意的是在一個語言體系中如果只有單字,是無法形成表達含義的,而詞組不僅賦予單字的組合方式,同時也成為基本信息載體。作為風格擴展單元,它起到的作用與詞組在語言體系中的作用是相當的。詞組的意義表達準確性是建立在單字基本信息準確性的基礎之上的,因此,室內設計模式語言的重要條件是基本單元的選擇和確定。

風格擴展模塊是對基礎模塊中的四項元素進行適當的匹配,形成帶有語義的模式詞組。如造型單元與其他單元的組合方式:

造型模塊+色彩模塊

造型模塊+材料模塊

造型模塊+軟裝模塊

造型模塊+照明模塊

② 功能擴展模塊

功能擴展模塊是將功能基本單元進行的功能匹配。由於室內設計是在建築戶型設計的前提下完成,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會發現,建築戶型有的時候並不能完全適應目標客群的生活習慣、空間使用方式,因此室內設計師需要對建築戶型進行一定範圍內的優化。這種優化工作可以對功能基本模塊進行適當匹配,形成帶有語義,能讓客戶理解和接受的模式詞組。如:

空間功能模塊+收納功能模塊

空間功能模塊+設備功能模塊

空間功能模塊+健康功能模塊

③ 配置擴展模塊

配置擴展模塊是將配置基本單元進行的匹配。不同的產品定位有對應的配置標準,對配置基礎單元按照成本要求、營銷要需求進行合理組合,達成配置擴展模塊。配置標準對於一個完整的住宅精裝產品來說至關重要。配置擴展單元應該要充分考慮客戶需求與成本控制之間的平衡,如果說產品線定位是一桿秤的定盤星,那麼配置擴展模塊就是起平衡作用的砝碼,砝碼的增減、輕重搭配要兼顧客群需求、市場情況以及成本控制指標。

3. 室內設計模式語言的表達

室內設計模式語言的表達在經過基礎模塊的建立到擴展模塊的匹配後,就可以根據市場的發展按照財務和營銷計劃進行產品形態的搭建。這個時候的設計模式語言對外所傳達的信息就會完成與市場對接,也更有利於開發企業的經營。

作為語言來說,大家都需要在同一語言體系下溝通和交流,如果一個人同時用不同國家的幾種語言和人交談,可以想像這種談話方式肯定是無法進行下去的。室內設計模式語言的表達也是如此,一種設計模式語言應該也必須統一基本單字、詞彙以及詞句之間的搭配;另外一種情況就像是一個剛學漢語的人在用漢語交談時會出現很多用詞不當的問題。

我們通過上下文的理解可能可以猜測出他(她)的真實用意,但是肯定也免不了對一些詞句含義的誤判,因此室內設計模式語言既要對基礎單元的建立精益求精,同時在擴展單元的匹配過程中,也必須謹慎。

四、室內設計模式語言與精裝產品設計

室內設計模式語言是精裝設計標準化的高階形式。如同語言的表達是自由的,遣詞造句是靈活的,但是信息的傳達一定要是清晰準確的。室內設計模式語言將設計標準化提升到一個自由王國的境界,標準化內容成為設計模式語言的一個基礎與共識,而設計模式語言將賦予產品一雙翅膀,去任何想要去的地方。

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室內設計模式語言絕不是個人的設計語言,也不是這種語言的模式化或套路化,它是建立在對市場發展、成本優化、專業走向、營銷定位、客群需求等多維度、綜合的、長期的深入研究以及科學實踐基礎之上的語言體系,是產品體系的重要輸出成果。

室內設計模式語言必須要經歷一個從無法到有法再到無法的過程。清代著名書畫家石濤曾經在他的著作《畫語錄·變化章第三》中這樣說:「『至人無法』.非無法也,無法而法,乃為至法。」意思是藝術家不為現成傳統方法所束縛,而又處處合乎藝術規律地進行創作,則其藝術活動便進入身心自由的狀態,從而達到審美活動的至高境界。他在《苦瓜和尚畫語錄·山川》一文中曾說道:「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脫胎於予也,予脫胎於山川也。搜盡奇峰打草稿也。一搜盡奇峰。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也,所以終歸之於大滌也。」石濤主張畫家創作山水畫,應該多直面客觀的山川景物,通過主觀的感受、理解、熔鑄,把自然山川變為胸中丘壑,即達到「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的境界,從而創作出源於自然而又高於自然的優秀作品來。室內設計模式語言也秉承此理,按照現代的說法是要對模式語言進行大數據研究,再轉化為一種工具。

室內設計模式語言的搭建和完善不應囿於設計專業,這種語言必須具有通用性的特徵,也就是說與室內設計有關的條線都應通曉。因為設計不是獨立的,它和營銷、成本、施工、物業等專業都息息相關,共建共享才是室內設計語言發揮其強大作用的關鍵所在。此外,室內設計模式語言並非空洞辭藻的堆砌,而是要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精裝產品。因此設計語言必須與工程技術有機結合,從設計施工一體化角度來看,這種結合實際上也打通了設計專業與施工專業之間的藩籬,另外通過裝配式裝修本身就具備模塊化理念的工程技術和模塊化設計語言二者之間具有相通的邏輯性,由此可見,室內設計模式語言是一種兼顧工程技術、營銷與客戶感知的三位一體的語言。

五、結語

搭建好、用好室內設計模式語言將對精裝產品力的提升發揮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也是打通客戶與精裝產品之間的藩籬、加強溝通與互動的重要方式。

作者:楊蔚然;來源:遠洋設計匯(ID:Sinooceanland-Design);轉載已獲授權,對原作者表示感謝。

相關焦點

  • 建築大師的工作室,會怎麼設計?
    我們感嘆大師們創造的驚豔建築時,可否好奇過建築師們工作的場所,那些經典建築的誕生地。工作室最顯著的特徵是有一個高達五層的採光中庭,它將各層的開放工作區連為一體,辦公空間交通空間圍繞著中庭展開,而安藤的辦公區就位於中庭的底層。
  • 天津建築室內設計培訓班
    天津室內設計培訓中心 室內設計包含很多方面,不只是個人居住的房子設計,還有很多公共區域的設計和裝飾,都算在裡面的,不同的室內設計對從業人員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所以明確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才好做出充足的準備,才能針對性學習,天津室內設計培訓中心,火星時代為學員提供了室內設計培訓課程
  • 三角形-被廣泛應用在建築與室內設計中的幾何圖形!
    三角形是一種很簡單的幾何圖形,在同一平面內,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點順次連接後就構成了三角形。看似簡單卻富含美感和很強的張力,三角形的穩定性使其不像四邊形那樣易於變形,有著穩定、堅固、耐壓等特點,給人以均衡並穩定的整體印象,並被應用到建築、室內、平面等諸多設計領域中。
  • 閱盡千帆的香港建築大師,在大陸默默建造了這麼多優秀的建築!
    建造出了吸引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到訪下榻,張國榮和郭富城最愛的半島酒店加建工程造型奇特卻又莊重無比的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總部維多利亞港的標誌性建築——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大廈以及花旗銀行廣場香港理工大學教學酒店綜合大樓 (唯港薈), 香港中文大學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香港兆基創意書院,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大樓,東九龍文化中心等多個享譽世界的香港地標
  • 繪畫大師的靈感來自哪裡?2個底層邏輯,告訴你不為人知的秘密
    本文在深入分析世界級繪畫大師作品基礎上,找尋那些神秘的靈感來源。以期達到向大師學習,深挖其精髓的目的。說到繪畫大師,我們不得不提到畢卡索,他是當今西方世界最具創造力的藝術大師。在其一生中,繪畫手法不斷變化,極其豐富多樣。
  • 大師作品翻車現場?賴特、柯布、赫爾佐格,統統逃不過這些難題!
    來自:建道築格ArchiDogs(ID:ArchiDogs_AD)本文已獲得授權 建築大師們影響著無數建築學子 然而大師作品也有翻車時刻!
  • 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 南京這座博物館由貝氏家族設計
    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南京這座博物館由貝氏家族設計新華社快訊:據美國媒體16日報導,華人建築師貝聿銘去世,享年102歲。貝聿銘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曾獲得世界建築界最高獎項——普利茲克獎。貝聿銘著名作品包括香港中銀大廈、法國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等。
  • 建築大師麥可·格雷夫斯眼中的設計生活
    溫州市市委書記陳一新會見格雷夫斯溫州市市委書記陳一新會見格雷夫斯溫州肯恩大學理事長林衛平(左)為格雷夫斯介紹校園大衛.莫尼參加格雷夫斯媒體見面會【環球網綜合報導】80歲高齡的建築大師麥可·格雷夫斯從美國遠道而來,專程指導溫州肯恩大學設計與建築學院的組建,並帶來他親自手繪的設計與建築學院大樓的圖紙
  • 揭秘建築形式背後的數學邏輯!
    外表方正、內部分隔出閱覽、藏書、中庭三層結構。中庭的牆面上挖了4個巨型圓洞,人與巨型圓洞在尺度上形成鮮明對比,顯示出人的渺小。閱覽區的三角形獨立座位,劃分出靜謐的私人空間。方形、圓形、三角形在這部作品裡的運用,營造出一種靜態的空間氛圍,非常符合圖書館空間的設計需求。
  • 光線主導設計 |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之父,用建築徵服全世界!
    「最美的建築,應該是建築在時間之上的,時間會給出一切答案」。——貝聿銘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貝聿銘,這位享譽全球的著名建築師,將一生奉獻給了建築,但卻在前不久,一代華人巨星的貝聿銘就此隕落,享年102歲。
  • 從0到1建立數據分析指標體系的底層邏輯
    似乎,不同業務要分析的」東西「完全不一樣,到底一致性在哪裡?引出第二條底層邏輯:邏輯二:業務場景關鍵元素分類門店經營成交的場景 「 我在門店付錢給售貨員,他收錢給我商品 」。思考到這裡,引申出第四條底層邏輯:邏輯四:梳理業務邏輯關係(強關聯,弱關聯,互斥關係)先有訪問才會下訂單,訪問和訂單是強關聯。網頁不需登錄可以瀏覽商品,登錄和瀏覽是弱關聯。投訴的次數越多,復購的概率越低,復購量和投訴量是互斥關係。
  • 用能量守恆定律,刷新人生底層邏輯
    這就是人生底層邏輯從「變」到「不變」的徹底轉換。—1 —宏觀層面什麼是宏觀層面上的「不變」?比如:四季交替、白夜更替、潮汐變化、耕種和收割、生與死、動物遷徙、股票的價格、經濟衰退、建築和房地產、利率以及政治、經濟的周期變化。巴菲特的投資之所以無往而不利,原因之一就是洞悉了周期的變化之道。他是掌握周期性變化的大師,所以他說:「在別人貪婪時要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要貪婪。」
  • 潛意識的底層邏輯
    其實不然,任何選擇,都受到潛意識中貪和嗔這兩種底層邏輯的支配。5. 所以啊,不要過於執著於自己選擇,而要認清它的底層邏輯。
  • 建築大師格雷夫斯 為溫州肯恩大學設計教學樓
    建築大師格雷夫斯 為溫州肯恩大學設計教學樓 2014/06/25 03:47 來源:溫州商報 瀏覽:3912
  • 牛年主題彩票挾"牛"勢而來 國畫大師贈「牛」圖
    國畫大師贈「牛」圖提升彩票藝術性  2009年新年伊始,北京許多彩民在當地福彩投注站裡看到了一種新的即開型刮刮樂彩票——票面為印刷精美的、國畫大師所繪製的各種憨態可掬的牛,這種製作精良、又應了「牛」景的彩票,迅速得到了彩民們的喜愛。  周先生便是這種彩票的擁躉者,「國畫與牛的搭配,既好看又有文化內涵,我們都特別喜歡。
  • 徵服賈伯斯,建築大師貝聿銘:最極致的靈魂,是一生只做一件事
    回首他的建築人生,法國羅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仍如寶石般璀璨,故鄉的蘇州博物館展現出古典和現代融合的氣質。 正如他對於最美建築的評判標準一樣:「最美的建築,應該是建築在時間之上的,時間會給出一切答案」。他的成名作之一,法國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建築,設計後的鳥瞰圖是這樣的——但最初貝聿銘給出的設計方案,估計沒有幾個人能看懂——(貝聿銘為金字塔四周空間畫的早期草圖)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的項目成功將貝聿銘推到建築界大師的地位上。
  • 「底層的耗子」背後的邏輯
    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許可馨辱華言論上了熱搜,有的網友曬出了她的微信聊天記錄,其中有幾句耐人尋味,比如:「我被一些底層的耗子沾住了,我懶得鳥他們……」我真驚訝這位美國留學生的語言藝術,出了國之後還不到一年時間,竟然把自己的母語忘了,不會說人話了,把輿論她的網民成為「底層的耗子」,
  • 浪漫中一抹心驚嫣紅 專訪:大涵室內企劃 趙東洲
    從建築領域決然跨進室內領域,趙總監說:「或許天性中勇於挑戰與眾不同,以及對具像化思維邏輯的堅持,我不想一輩子都在建築固有的框架裡打轉妥協,我期盼可以在生活中與藝術對話,具體的呈現出對美感的悸動,更喜歡富有情感與觸覺的事物,這些元素都有別於建築----室內設計是一個與視覺與空間對話的雙向交流,更是藝術與生活的共融,於是我決定轉入室內設計的領域。」
  • SaaS創業路線圖(廿七):哲學思維與底層商業邏輯
    李教授的「低端顛覆式創新邏輯圖」非常美,用一張簡單的線條圖就說清楚一個重大的商業邏輯。這個我不展開,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混沌大學」App裡找相關系列課程聽。更有趣的是善友教授對黃錚、王興這兩位創始人的研究。眾所周知,這兩位都是思維能力遠超常人的「異類」,無論背後有沒有段永平這樣的高人指點,他們有這樣的三個特點:熱愛讀書。
  • 認識20世紀法國設計大師(一)
    藝廊在巴黎展廳的面積為300平方米,由2008年普利茲克獎得主、法國當代著名建築大師Jean Nouvel(讓·努維爾)設計,裡面布滿了眾多20世紀法國設計大師的藝術品,其中包括:Jean Prouvé(讓·普魯維)、Pierre Jeanneret(皮埃爾·讓納雷)、Jean Royère(讓·羅耶爾)、Charlotte Perriand(夏洛特·貝裡安)、Le Corbusier(勒·柯布西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