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Nanoscale:鐵基納米顆粒用於MR成像指導的鐵死亡和光動力聯合治療

2021-02-26 奇物論

生物材料學術QQ群:1067866501

鐵死亡治療是利用鐵生物誘導物產生致死性脂質過氧化以誘導腫瘤細胞死亡,它也被認為是一種很有發展前景的癌症治療策略。然而,如何增加腫瘤微環境(TME)中活性氧(ROS)的積累以提高其抗腫瘤療效仍是一個研究挑戰。西南大學宋楊教授和朱小康副教授設計了一種包覆有PLGA,含有鐵氧化物(Fe3O4)和光敏劑Ce6的聚納米系統Fe3O4-PLGA-Ce6,並將其用於協同鐵死亡-光動力抗癌治療。

 

本文要點:

(1)Fe3O4-PLGA-Ce6納米系統能夠在酸性TME中解離並釋放亞鐵/鐵離子和Ce6。隨後,釋放的亞鐵/鐵離子會與細胞內過量的過氧化氫發生類芬頓反應以產生羥基自由基(•OH),誘發腫瘤細胞鐵死亡。與此同時,釋放的Ce6可以增加雷射照射下ROS的產生和積累以進行光動力治療,從而在4T1細胞中進一步增強鐵死亡效果。

(2)此外,磁性單分散的Fe3O4也具有優良的T2加權磁共振成像(MRI)性能。綜上所述,Fe3O4-PLGA-Ce6納米系統可以發揮光動力-鐵死亡抗腫瘤治療的協同作用,可以在MRI指導下產生具有高生物相容性的腫瘤抑制效果。

參考文獻

Qifang Chen. et al. Iron-Based Nanoparticles for MR Imaging-Guided Ferroptosis in Combination with Photodynamic Therapy to Enhance Cancer Treatment. Nanoscale. 2021

DOI: 10.1039/D0NR08757B

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1/nr/d0nr08757b#!divAbstract

生物醫學與工程微信群

加微信群方式:添加編輯微信 18965840059,備註:姓名-單位-研究方向(無備註請恕不通過),由編輯審核後邀請入群。

相關焦點

  • 陳小元/陳洪敏AM:配位聚合物納米點用於MR/螢光成像引導放射/光動力學治療
    近年來,基於納米藥物的聯合治療在腫瘤學領域取得了巨大的進展,提供了比單一療法更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設計由已經批准的顯像劑和治療劑組成的治療藥物是至關重要的。在此,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等人報導了釓(Gd)- 孟加拉玫瑰紅配位聚合物納米點(GRDs),用於成像引導的腫瘤治療。
  • 單一波長雷射觸發的近紅外二區螢光/光聲雙模態成像指導的腫瘤光熱...
    首先設計合成了新型有機小分子染料 DPP-BT,該有機小分子染料不僅可以作為近紅外二區(NIR-II)螢光/光聲(PA)雙模態成像造影劑,同時還可以作為光熱(PTT)/光動力(PDT)聯合治療試劑;其次利用有機相轉變材料實現有機小分子染料 DPP-BT 及化療藥物 DOX 的負載製備得到具有熱敏性質的 All-in-One 光學納米診療粒子 P(DPP-BT/DOX) NPs。
  • AFM:鐵蛋白納米顆粒介導的FAP靶向光動力療法
    腫瘤相關成纖維細胞(CAFs)廣泛存在於多種腫瘤中,在腫瘤進展和免疫抑制中起著關鍵作用。成纖維細胞激活蛋白(FAP)在CAFs上過表達,已被認為是一個普遍的腫瘤靶點。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美國喬治亞大學Jin Xie、Wei Tang等人開發了一種基於ZnF16Pc負載和FAP特異性單鏈可變片段(scFv)偶聯去鐵鐵蛋白納米顆粒(αFAP-Z@FRT)的光動力療法。
  • 文獻分享 | ACS Nano | 雜化納米球通過克服腫瘤缺氧和固有氧化耐受增強光動力治療
    本文報導了一種配位驅動的聚集誘導發光(AIE)光敏劑和Bcl-2抑制劑自組裝納米平臺,用於緩解腫瘤缺氧和克服光動力治療耐受性。本文的通訊作者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劉斌教授,研究興趣為共軛聚合物發光材料、聚集誘導發光材料在生物醫學中的應用。
  • 亞鐵與多硫協同誘發細菌鐵死亡及抗菌應用
    鐵死亡是一種鐵依賴的氧化性細胞死亡,區別於傳統的細胞凋亡、壞死和自噬,其特徵是在鐵或脂質氧化酶作用下催化細胞膜發生脂質過氧化,同時耗竭GSH;鐵死亡也會導致線粒體變小,膜密度增高。目前發現鐵死亡與神經系統疾病、腫瘤、心臟疾病等密切相關,研究鐵死亡有助於深入認識這些疾病的發生發展機制並為藥物研發提供指導。
  • |亞治療性光動力治療促進了腫瘤納米藥物的傳遞,克服了組織增生
    |亞治療性光動力治療促進了腫瘤納米藥物的傳遞,克服了組織增生大家好,今天給大家推薦一篇發表在Nano Letters上的文章,通訊作者是Gang Zheng。有限的腫瘤納米顆粒積累仍然是癌症納米醫學的主要挑戰之一。
  • 生物物理所發現亞鐵與多硫協同誘發細菌鐵死亡
    他們發現亞鐵與多硫協同誘發細菌發生鐵死亡的機制並將該機制用於抗菌治療。 鐵死亡是一種鐵依賴的氧化性細胞死亡,區別於傳統的細胞凋亡、壞死和自噬,其特徵是在鐵或脂質氧化酶作用下催化細胞膜發生脂質過氧化,同時耗竭GSH;鐵死亡也會導致線粒體變小,膜密度增高。目前發現鐵死亡與神經系統疾病、腫瘤、心臟疾病等密切相關,研究鐵死亡有助於深入認識這些疾病的發生發展機制並為藥物研發提供指導。
  • 原位礦化組裝無定形含鐵碳酸鈣納米藥物協同誘導腫瘤細胞鐵死亡和...
    最近的研究表明鐵死亡在腫瘤的發生和發展進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望發展成為一種新的癌症治療策略。然而,如何針對腫瘤細胞實施特異性靶向鐵死亡誘導仍然是一項需迫切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團隊與重慶大學教授羅忠課題組合作,發現原位礦化組裝單分散無定形含鐵碳酸鈣納米藥物組裝體(碳酸鈣基Fe2+-阿黴素複合配合物,ACC@DOX.Fe2+-CaSi-PAMAM-FA/mPEG)能協同誘導腫瘤細胞鐵死亡和凋亡,研究成果以Tumor microenvironment-activatable Fe-doxorubicin preloaded amorphous
  • 【科技前沿】鐵與金的生死博弈,浙江大學王福俤團隊等在鐵死亡領域...
    為了尋找老藥新用,在王福俤和閔軍霞教授指導下,研究人員利用人源細胞體系功能篩選了640種FDA批准的臨床藥物,發現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藥物金諾芬能夠顯著上調Hepcidin的基因表達,且與濃度和作用時間呈現較好的量效關係;進一步體內外實驗揭示了金諾芬通過激活NF-κB/IL-6/JAK-STAT信號通路上調Hepcidin表達的分子機制。
  • 研究發現亞鐵與多硫協同誘發細菌鐵死亡
    ferrous polysulfide coordinates ferroptosis-like death in bacteria for anti-infection therapy為題在Nano Today上發表研究論文稱,他們發現亞鐵與多硫協同誘發細菌發生鐵死亡的機制並將該機制用於抗菌治療。
  • 聚焦化療耐藥性凋亡和鐵死亡協同增強缺氧惡性腫瘤療效——上海...
    缺氧與腫瘤的血管生成、轉移和耐藥性密切相關。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骨科郝永強教授研究團隊針對惡性實體腫瘤易復發、對放化療不敏感等制約臨床療效的關鍵「瓶頸」問題,自主研發了一種高釋氧的納米複合材料體系,為改善腫瘤的缺氧微環境並提高耐藥性實體瘤的化療療效提供了一種嶄新途徑。化療主要誘導Caspase依賴性細胞凋亡。
  • Small:對細胞內鐵含量進行光學成像和高精度定量
    生物材料學術QQ群:1067866501精確量化細胞內的鐵含量對於推動磁性納米顆粒的生物醫學應用來說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對鐵進行量化的方法往往依賴於專門的儀器,並且這能對足夠多細胞的平均鐵含量進行定量分析。東南大學顧寧教授和南方科技大學韋齊和教授設計了一種簡單而有力的方法以將數字光學顯微鏡與Beer-Lambert定律相結合,並證明該方法可以在單個細胞中對鐵含量進行光學成像和高精度定量研究。
  • 上海矽酸鹽所在多糖基響應型藥物遞送系統及其腫瘤聯合治療研究中...
    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陳航榕團隊前期基於葡聚糖的縮醛化改性,製備出一種具有腫瘤微環境弱酸性響應的多糖基經皮藥物遞送系統。利用乳液/溶劑蒸發過程,同時裝載親水性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aCTLA4抗體及疏水性的光敏劑ZnPc,自組裝形成粒徑在150nm左右的納米顆粒,並進一步集成到透明質酸基質中,構建智能響應型微針經皮遞送系統。
  • 上海矽酸鹽所在多糖基響應型藥物遞送系統及其腫瘤聯合治療研究中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陳航榕團隊前期基於葡聚糖的縮醛化改性,製備出一種具有腫瘤微環境弱酸性響應的多糖基經皮藥物遞送系統。利用乳液/溶劑蒸發過程,同時裝載親水性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aCTLA4抗體及疏水性的光敏劑ZnPc,自組裝形成粒徑在150nm左右的納米顆粒,並進一步集成到透明質酸基質中,構建智能響應型微針經皮遞送系統。在動物模型實驗中,微針可直接插入皮下腫瘤附近區域,利用透明質酸的溶脹能力將納米顆粒擴散至腫瘤組織中。
  • 浙江大學王福俤團隊誠聘博士後或研究員—主攻「鐵死亡」
    王福俤(Fudi Wang)團隊在浙江大學世界頂尖大學戰略合作計劃資助下,現招收博士後2人;博士後將圍繞「鐵死亡(Ferroptosis)」開展深入研究。
  • 鐵死亡與神經系統疾病
    研究發現鐵死亡在很多方面與傳統的細胞死亡有所不同:在細胞結構上鐵死亡與所有已知的細胞死亡方式均不同,凋亡的染色質固縮和邊緣化,細胞自噬中的雙層膜結構的自噬小泡,細胞器的腫脹,核膜和細胞膜的溶解均沒有出現。發生鐵死亡的細胞形態學上表現為比正常稍小的線粒體,以及稍增厚,密度稍增加的線粒體膜。
  • 新仿生配體增強納米顆粒生物相容性和穩定性
    鑑於納米材料在生物醫學上的重要應用,如何製備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好的納米顆粒一直是科學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 老藥新方法-ReS2納米粒子用於活體CT成像和光熱治療
    天津醫科大學醫學影像學院孫少凱博士、張雪寧教授課題組最近報導了老藥新用新方法-ReS2納米粒子用於活體能譜CT成像和光熱治療。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放射科碩士生王笑一和天津醫科大學醫學影像學院碩士生王嬌嬌為共同第一作者,天津醫科大學醫學影像學院孫少凱博士和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放射科張雪寧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能譜CT是一種先進的CT成像技術,在精準醫療中具有很高的臨床價值及應用前景。
  • 多倫多大學鄭志和《JACS》:DNA控制蛋白質納米顆粒小分子封裝
    【科研摘要】納米顆粒可以容納多種類型的治療劑和顯像劑,用於疾病的治療和診斷。然而,控制分子在納米顆粒中的存儲是具有挑戰性的,因為非特異性分子間相互作用被用於封裝。最近,多倫多大學陳志和教授團隊使用特定的DNA相互作用將分子存儲在納米顆粒中。製作了包含DNA錨的納米顆粒,以捕獲與DNA結合的小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