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楊維清:利用相對介電常數實現高性能摩擦電納米發電機

2020-09-26 小材科研

隨著世界逐步進入物聯網時代,各種可穿戴生物電子產品也掀起了一場個性化醫療保健的革命。然而,這一快速發展的新興領域卻因為沒有一種較為普及的、可穿戴、可持續化的能量供給而受到限制。儘管摩擦納米發電機(TENG)的發明推動了這一領域的發展,但發電效率卻一直成為其應用推廣的障礙。並且現有的增強方式如表面物理修飾、化學修飾、陶瓷摻雜等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使得其無法廣泛、長久地應用在可穿戴電子器件中。

圖1. 活性炭摻雜在PVDF中提高其介電常數

針對這一問題,近日,西南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楊維清教授團隊提出一種新的增強方案,通過在聚偏氟乙烯(PVDF)中摻雜高比表面積的活性炭,從而控制其介電常數,進而增強TENG的輸出性能。經過測試,摻雜後的PVDF製備的TENG功率提高了9.8倍。並且其優異的性能無論是在能量收集方面還是作為傳感器監測人體動作,都表現出良好的結果。相關研究成果以「Manipulating Relative Permittivity for High-Performance Wearable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為題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Nano Letters(IF:11.238)上,並被選為封面論文。Nano Letters是世界納米材料公認的老牌頂級旗艦期刊。該工作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西南交通大學材料學院的大力支持。

圖2. 介電增強的PVDF薄膜在可穿戴TENG的應用及其製備過程

圖3. 介電增強TENG用於能量收集及人體運動檢測

團隊介紹:

楊維清,西南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導,四川省第十二屆政協委員,四川省傑出青年,2007和2011年分別獲得四川大學碩士和博士學位,2011-2014年先後在電子科技大學和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從事博士後, 2014年4月引進到西南交通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博導,主要從事納米能源材料與功能器件的應用基礎研究。近年來,在Adv. Mater.(IF: 27.398), ACS Nano (IF: 14.588),Nano Lett.(IF: 11.238), Adv. Funct. Mater. (IF: 16.836) 等國際著名刊物上發表SCI收錄論文共計160餘篇,其中影響因子IF>10論文40餘篇,ESI高被引論文11篇,引用5600餘次(Google Scholar)。主持國家自然基金、四川省傑出青年基金項目、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啟動基金項目等多項省部級項目,擔任科技部重大研發計劃項目會評專家和國家科技獎評審專家。申請專利40餘項(已授權18餘項)。所做的工作被美國知名網站美國國家自然基金委(NSF)、Newscientist,CCTV等近20家媒體專題報導,受到法國路透社,中國科學網、中國儲能網、中國網、新華網、人民網、鳳凰網等多家國內外媒體關注。也是Newscientists(科技媒體世界排名第一,見百度)首次報導西南交通大學的科研工作。相關科研成果在北京科技展和中關村科技展上,受到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中科院院長白春禮院士和中科院北京分院院長何巖院士的高度評價,受邀參加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名人坊節目專訪。

來源:西南交大

論文連結: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0c01987

相關焦點

  • 西南交大利用相對介電常數實現高性能摩擦電納米發電機
    儘管摩擦納米發電機(TENG)的發明推動了這一領域的發展,但發電效率卻一直成為其應用推廣的障礙。並且現有的增強方式如表面物理修飾、化學修飾、陶瓷摻雜等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使得其無法廣泛、長久地應用在可穿戴電子器件中。
  • 新型摩擦電納米發電機:可利用人體運動實現無線供電!
    導讀近日,美國克萊姆森大學的科研人員開發出摩擦電納米發電機的無線版本,也稱為「W-TENG」,離利用摩擦電這一綠色能源進行無線供電的目標又更近了一步。但是,摩擦電很難被收集和利用,因此它的價值往往被人們所忽視。不過,去年筆者曾介紹過中國科學院、重慶大學、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臺灣科技大學等科研機構的科研人員組成的團隊,在中華民族傳統的剪紙藝術啟發下,利用了摩擦電,開發出一種輕量的、剪紙式樣裝置,採集來自人體運動的能量。
  • 基於高性能球形摩擦納米發電機的多合一環境電源
    與化學電源相對應,環境電源根據周圍環境提供電能,對複雜環境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和環境友好性,能與周圍環境高度融合,實現電子設備的免維護部署。為了實現上述特點,研究團隊設計了一款高性能球形封裝摩擦納米發電機,通過環形邊緣結構,可以有效地同時捕獲風能和雨水能量,可以實現平均功率輸出5.63mW,並可以同時點亮1160盞LED燈。
  • AEnM:高功率旋轉泵浦摩擦納米發電機
    摩擦納米發電機(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TENG)基於摩擦起電和靜電感應,可將各種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在物聯網、可穿戴器件、自驅動傳感,生物醫學、藍色能源等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
  • 納米發電機:摩擦也能帶來「正能量」
    在不久前召開的以「納米能源與壓電(光)電子學發展前沿」為主題的第538次香山科學會議上,記者了解到,基於納米能源與壓電電子學理論而研發出來的摩擦納米發電機,讓摩擦發電不再是幻想。世上最小的發電機這種摩擦納米發電機,其機械能轉化效率是50%—80%,可以為微小電子器件、納米機器人提供電力,使之真正實現自驅動納米能源是指基於納米技術和納米材料的能源轉換與能源存儲技術。
  • 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摩擦納米發電機研究取得新成果 相關論文在《納米...
    基於接觸起電和靜電感應的摩擦納米發電機,可以有效地將環境中以各種運動形式存在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同時,通過調整摩擦電材料的組成,來實現不同的摩擦電性進而實現不同的電學輸出。海洋學院研究團隊經過持續的研究,新提出了一種基於海藻酸金屬絡合物的具有可調控輸出特性的摩擦納米發電機,可用做自驅動智能鍵盤傳感系統。
  • 第97集 神奇的摩擦納米發電機
    這一知識的發現還要追溯到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首先提出了電磁感應原理,並便利用這一原理髮明出了電磁發電機,利用動力發電。可以說,這是把水力、風力、火力、核能變成電能最根本的技術。聽過傳統發電機的電磁感應原理之後,我們想要把發電機和納米這兩個概念聯繫在一起,就更加困難了。
  • 【材料】利用磁性複合材料的非接觸摩擦納米發電機
    相比於傳統太陽能電池的複雜製備方式,基於摩擦生電原理而誕生的摩擦發電機具有製備簡單、高能源轉化率等優勢,能夠有效地將環境機械能轉換為電能。摩擦生電現象,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遍,比如秋冬季更換衣服,在衣物間產生的電火花;以及摩擦玻璃棒能夠吸附遂紙片,都屬於摩擦生電現象。如何收集摩擦產生的電能,並應用於實際生活,越來越吸引科研人員的關注。
  • 我國採用「摩擦納米發電機」激活電沉積製造三功能催化劑
    近日,我國科學家採用層狀摩擦納米發電機產生的高壓脈衝直流電作的方式,製備了性能優異的Pt-NiFe-LDH催化劑。該催化劑表現出對HER,ORR和OER的三功能催化活性,且可以用作燃料電池和可充電鋅-空氣電池的電極催化劑。
  • 新一代恆流摩擦納米發電機研究獲進展
    但通常情況下,摩擦納米發電機工作在大氣壓環境下,因此這裡大部分電荷密度通過空氣擊穿釋放掉了,如果將這部分空氣擊穿的能量收集起來,不僅可以提高摩擦納米發電機的輸出性能,而且也是對摩擦納米發電機的重新認識,對於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摩擦納米發電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傳統的摩擦納米發電機具有兩個與生俱來的特點:交流電輸出和脈衝特性。
  • 深圳先進院等研發出一種摩擦納米發電機的可編程策略
    今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微納系統與仿生醫學研究中心王昊副研究員團隊提出了一種對於納米摩擦發電機器件進行可編程操作的策略,實現了不依賴於摩擦界面材料的改進,單純通過設定的操作程序實現電荷在器件內循環累積實現超高電壓輸出。
  • 空氣的介電常數常見物質的介電常數表查詢
    空氣的介電常數是多少 常見物質的介電常數表查詢   空氣的相對介電常數為1,幹空氣是良好的電介質,並被用在可變電容器以及某些類型的傳輸線。   最小的,一般近似等於真空的介電常數,近似值為1,其他都大於1。   什麼是介電常數,介電常數單位是什麼?
  • 摩擦納米發電機的電源管理策略與電力摩擦電子學研究獲進展
    在環境機械能收集方面,用於收集踩踏、風、振動、海浪和雨滴等能量的摩擦納米發電機,通過該模塊可實現即時式或短時間歇式的無線傳感信號發射,有望在分布式無線傳感器網絡中,完全實現利用周圍環境為網絡節點供能,為自驅動系統提供完整的微能源解決方案。
  • 介電常數定義是什麼_介電常數單位是什麼
    介電常數是相對介電常數與真空中絕對介電常數乘積。如果有高介電常數的材料放在電場中,電場的強度會在電介質內有可觀的下降。理想導體的相對介電常數為無窮大。 根據物質的介電常數可以判別高分子材料的極性大小。通常,相對介電常數大於3.6的物質為極性物質;相對介電常數在2.8~3.6範圍內的物質為弱極性物質;相對介電常數小於2.8為非極性物質。
  • 電介質在受潮或受汙染後,其相對介電常數將怎麼變化
    在準備國家電網考試的時候相信電工類的同學都會遇到這道單選題【問題】電介質在受潮或受汙染後,其相對介電常數將()【選項】A變大 B變小 C不變 D不確定【答案】A變大【思路】這道題,首先要明確,相對介電常數是電介質極化程度的表徵參量,極化程度越大,相對介電常數越大,因此關鍵是要分析受潮對電介質極化的影響。
  • 柔性隨機波浪摩擦納米發電機
    打開APP 柔性隨機波浪摩擦納米發電機 胡薇 發表於 2018-05-15 15:30:22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朱光研究團隊提出了基於固/液界面摩擦起電和二維陣列電極發電集成的柔性隨機波浪摩擦納米發電機,高效率地收集轉換波浪能並用於驅動無線傳感電路定時發射無線信號。該工作利用二維陣列電極整流晶片集成結構設計將二維多方向運動的隨機波浪機械能收集轉換為電能輸出,在多種隨機波浪情況下均能高效率地收集和轉換波浪機械能。
  • 廈大-顏威權團隊︱電極化調控壓電輔摩擦電納米發電機的性能
    近日,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能源化工學院助理教授顏威權團隊以電子云重疊理論為基礎,解釋了P(VDF-TrFE) (聚偏二氟乙烯-三氟乙烯) 的壓電特性對壓電輔摩擦電納米發電機的影響
  • 超高摩擦電荷密度刷新摩擦納米發電機性能紀錄
    因此,人們一直致力於通過改善材料、結構優化和表面修飾等方法來提高摩擦電荷的密度,但此前所有研究中的可利用摩擦電荷密度都受到空氣擊穿現象的困擾。近日,在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喬治亞理工學院校董教授王中林的指導下,王傑、吳昌盛和戴葉婧等首次利用真空環境和鐵電材料將可輸出摩擦電荷密度提高了一個數量級、最大輸出功率密度提高了兩個數量級。
  • 王中林院士Nano Energy綜述:摩擦納米發電機網絡構築藍色能源夢
    在此基礎上,該研究團隊於2012年又成功研製出基於摩擦起電和靜電感應的摩擦納米發電機(TENG)。此後,各種類型的摩擦納米發電機接連被研製出來,不斷革新著人們對能量收集的傳統概念。經過結構改進與優化,當前摩擦納米發電機單個器件的最大輸出功率已達到500 W/m2,瞬時能量轉化效率已達70%,已滿足很多小型電子設備的供電需求。
  • 浙大:靜電紡絲PVDF/石墨烯納米纖維用於高性能摩擦納米發電機
    到目前為止,電池仍是這些電子設備的常用電源,但它存在壽命有限、定期維護和環境汙染等缺點,而利用可再生太陽能、熱能和機械能等可持續能源,將其收集利用,是一類理想的替代方案。摩擦發電納米發電機(TENG)作為一種新興的能量收集技術,基於摩擦帶電與靜電感應的耦合作用,可以將無所不在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在能量轉換效率、功率輸出、可靠性和環境友好等方面都具有顯著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