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大-顏威權團隊︱電極化調控壓電輔摩擦電納米發電機的性能

2021-02-08 科匠學術

近日,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能源化工學院助理教授顏威權團隊以電子云重疊理論為基礎,解釋了P(VDF-TrFE) (聚偏二氟乙烯-三氟乙烯) 的壓電特性對壓電輔摩擦電納米發電機的影響。相關研究發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 Chemistry A 上,第一作者為該院大四本科生郭順財(Jason Koay Soon Chye)

圖1. 新電子云重疊理論提出的兩個分子在碰撞前後的電子云和勢能示意圖。

本研究是第一次以電子云重疊理論來解釋P(VDF-TrFE) 的壓電極化方向對壓電輔摩擦電納米發電機的影響。研究更新了電子云重疊理論並成功指出了之前常用的表面狀態模型的不足之處:表面狀態模型無法有效地解釋聚合物與聚合物、尤其是壓電聚合物與摩擦電聚合物之間產生摩擦電的現象。

圖2. 壓電輔摩擦電納米發動機應用圖。

研究指出,P(VDF-TrFE) 的壓電極化方向主導了其表面電荷的產生,並同時產生了內置電場(Ep)。研究成果顯示:可以通過控制壓電極化方向來改變材料的分子軌道能量,實現對兩個表面之間電荷運輸的控制,為提高壓電輔摩擦電納米發電機的產電量提供了可靠的方案。

Authors: Jason Soon Chye Koay, Wee Chen Gan, Arn Er Soh, Jian Ye Cheong, Kean C. Aw, and Thamil Selvi Velayutham  

Title: An Overlapped Electron-Cloud Model for the Contact Electrification in Piezo-Assisted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 via Control of Piezoelectric Polarization

Published in: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doi: 10.1039/D0TA09506K.

本文轉載自廈門大學官網!

相關焦點

  • 摩擦電納米發電機起電材料
    自2012年以來,摩擦電納米發電機(TENG)由於其普遍適用性強,成本低,效率高逐漸成為機械能量收集和分布式微能源領域的主流技術。TENG的發展可以服務於物聯網的信息採集技術、智能監控系統以及靜電驅動、靜電除塵等高電壓應用領域。
  • 調控BaTiO3納米帶氧空位優化機械力驅動的壓電催化性能
    BaTiO3納米帶的氧空位濃度,發現其壓電催化降解有機汙染物的性能與氧空位濃度呈現「火線型趨勢」的構效關係。通過實驗和理論計算結果表明,氧空位的引入可以增強BaTiO3納米帶表面對氧分子吸附和活化,進而提高其壓電催化降解汙染物的性能。然而,氧空位的引入導致BaTiO3納米帶的壓電響應能力的下降,使得合適的氧空位濃度對於優化壓電催化性能也是非常關鍵的。
  • 我國採用「摩擦納米發電機」激活電沉積製造三功能催化劑
    近日,我國科學家採用層狀摩擦納米發電機產生的高壓脈衝直流電作的方式,製備了性能優異的Pt-NiFe-LDH催化劑。該催化劑表現出對HER,ORR和OER的三功能催化活性,且可以用作燃料電池和可充電鋅-空氣電池的電極催化劑。
  • 納米發電機:摩擦也能帶來「正能量」
    在不久前召開的以「納米能源與壓電(光)電子學發展前沿」為主題的第538次香山科學會議上,記者了解到,基於納米能源與壓電電子學理論而研發出來的摩擦納米發電機,讓摩擦發電不再是幻想。王中林當時研製的這個世界上最小的發電機,巧妙地利用了納米線的半導體性能和壓電效應: 通過外界環境震動,無論是超聲波,還是人的行走、潮汐的運動,甚至心臟跳動(如果被植入人體內部的話),使得納米線因機械運動所產生的動能傳導,而產生微小的共振、擺動、變形,從而在表面積累起電荷,再由納米線所附著的電極板輸出電流。據測算,當時這種納米發電機的發電效率可以達到17%—30%。
  • 第97集 神奇的摩擦納米發電機
    當電場去掉後,電介質的變形也會隨之消失,這種現象被稱為逆壓電效應。依據電介質壓電效應研製的一類傳感器稱為壓電傳感器,像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次性塑料打火機,就有相當一部分是根據壓電效應製作的壓電陶瓷器件來進行打火的。
  • 超高摩擦電荷密度刷新摩擦納米發電機性能紀錄
    最近發明的摩擦納米發電機具有質量輕、價格低廉,甚至在低工作頻率下仍然高效等先天優勢,已經被證實是一個具有深遠意義的解決方案。通過收集環境中的機械能——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卻被浪費掉的能量,摩擦納米發電機在自驅動傳感網絡和大規模可再生藍色能源領域均有很好的應用前景。作為一種能量收集器件,摩擦納米發電機的應用及商業化強烈地依賴於它的功率密度,而功率密度又與摩擦電荷密度成二次方關係。
  • 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摩擦納米發電機研究取得新成果 相關論文在《納米...
    基於接觸起電和靜電感應的摩擦納米發電機,可以有效地將環境中以各種運動形式存在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同時,通過調整摩擦電材料的組成,來實現不同的摩擦電性進而實現不同的電學輸出。海洋學院研究團隊經過持續的研究,新提出了一種基於海藻酸金屬絡合物的具有可調控輸出特性的摩擦納米發電機,可用做自驅動智能鍵盤傳感系統。
  • 全新摩擦起電納米發電機在手指彎曲處產生電力
    該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小型金屬標籤形式的摩擦起電納米發電機,可通過簡單的身體運動(如手指彎曲)產生電力。 該金屬標籤利用摩擦起電效應,這種效應可以利用一些容易起電的兩種材料進行相互摩擦而產生電荷。
  • 摩擦納米發電機的電源管理策略與電力摩擦電子學研究獲進展
    該電源管理策略中還首次提出了摩擦電子學能量提取器,這種新的摩擦電子學器件不同於之前由摩擦電來調控載流子輸運的器件,而是由自主式電子開關最大化地提取和傳遞了摩擦納米發電機的能量,展現了電子器件對摩擦電的管理與能源利用,是摩擦電與半導體一種新的耦合方式,由此拓展出摩擦電子學一個新的分支——電力摩擦電子學(Power-Tribotronics
  • 新型摩擦電納米發電機:可利用人體運動實現無線供電!
    導讀近日,美國克萊姆森大學的科研人員開發出摩擦電納米發電機的無線版本,也稱為「W-TENG」,離利用摩擦電這一綠色能源進行無線供電的目標又更近了一步。但是,摩擦電很難被收集和利用,因此它的價值往往被人們所忽視。不過,去年筆者曾介紹過中國科學院、重慶大學、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臺灣科技大學等科研機構的科研人員組成的團隊,在中華民族傳統的剪紙藝術啟發下,利用了摩擦電,開發出一種輕量的、剪紙式樣裝置,採集來自人體運動的能量。
  • 新一代恆流摩擦納米發電機研究獲進展
    但通常情況下,摩擦納米發電機工作在大氣壓環境下,因此這裡大部分電荷密度通過空氣擊穿釋放掉了,如果將這部分空氣擊穿的能量收集起來,不僅可以提高摩擦納米發電機的輸出性能,而且也是對摩擦納米發電機的重新認識,對於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摩擦納米發電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傳統的摩擦納米發電機具有兩個與生俱來的特點:交流電輸出和脈衝特性。
  • AEnM:高功率旋轉泵浦摩擦納米發電機
    摩擦納米發電機(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TENG)基於摩擦起電和靜電感應,可將各種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在物聯網、可穿戴器件、自驅動傳感,生物醫學、藍色能源等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
  • 基於摩擦納米發電機和介電彈性體的可刷新盲文顯示系統
    有望成為可刷新,靈活且可移植的下一代盲文書籍,由摩擦電納米發生器致動的安全的介電彈性體盲文設備。它易於製造,便宜且安全,對盲人沒有任何潛在危害。對於摩擦電納米發電機,兩個薄膜之間的摩擦可以產生3 kV以上的電壓,而電流僅為2 µA,從而可以改變介電彈性體膜的形狀。同時,在腔室中加壓空氣的支撐下,膜將被抬起成為可觸摸的盲文點。
  • 摩擦就可以發電?新型納米發電機問世
    基於摩擦起電和靜電感應引發的能源革命預期比肩法拉第電磁感應發電機的巨大應用前景——王中林:《摩擦納米發電機》生活中存在著種種摩擦,連續的剎車會造成剎車失靈,就是因為無論是鼓式剎車還是盤式均要靠摩擦力,產生巨大的熱量造成材料性能的熱衰減。還有汽車行駛中的阻力,造成機械磨損的罪魁禍首,都是摩擦力。如果我們能將這些能量儲存起來,那將是一種儲量很可觀的新能源。
  • 納米能源所:基於電荷累積策略的可持續高電壓輸出摩擦納米發電機
    摩擦電納米發電機(TENGs)作為各種能源採集技術中的佼佼者,能將機械能瞬間轉化為電能,具有極高的能量轉換效率。同時TENG的材料選擇和結構設計也非常靈活,具有重量輕、成本低、通用性強等前所未有的優勢。TENG的主要應用可分為四個領域:微納電源、自供電傳感器、大規模藍色能源和直接高壓電源。
  • 綜述:納米發電機助力自供電氣體傳感
    2006年,王中林教授團隊首次將自供電體系引入納米領域,提出「納米發電機」的全新概念,包括壓電納米發電機和摩擦納米發電機等,即將摩擦機械能轉化為電能輸出。   因此,將半導體材料的壓電或摩擦生電性能與其氣敏特性結合起來,應運而生出自供電氣體傳感這一全新的研究領域。
  • 蘭大團隊在微型電源研究領域獲突破!有力推動納米發電機的發展
    2月26日,記者從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獲得喜訊,該學院秦勇教授團隊在推動納米發電機的發展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我國研發「脈衝式摩擦納米發電機」可將微小機械能轉為電能
    發電機是指將其他形式的能源轉換成電能的機械設備,它由水輪機、汽輪機、柴油機或其他動力機械驅動,將水流,氣流,燃料燃燒或原子核裂變產生的能量轉化為機械能傳給發電機,再由發電機轉換為電能。發電機通常由定子、轉子、端蓋及軸承等部件構成。
  • 新型摩擦納米發電機問世:「旗形」構造,高效採「風」
    同時,摩擦層與空氣直接接觸,導致在溼度較大的條件下其發電性能會被嚴重削弱。」王巖告訴《中國科學報》。針對上述問題,徐敏義團隊受到風吹旗子擺動這一常見現象的啟發,提出了一種旗子形態的「抗溼」摩擦納米發電機(flag-type TENG),用以高效採集風能。特別設計 任性採「能」研究人員對旗形摩擦納米發電機進行了特別的設計。
  • 【納米】運用近紅外雷射遠程高效自修復摩擦納米發電機
    ‍‍‍近年來,隨著納米能源技術的不斷發展,摩擦納米發電機(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簡稱TENG)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