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科學家首創新型無毒超低溫細胞保存技術

2021-01-09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天津10月21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胡春豔 通訊員 焦德芳 全莉)近日,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團隊成功研發新型細胞超低溫保存術,首次實現低成本無毒副作用超低溫保存人類軟骨細胞,有望成為細胞治療領域的重大突破,為血液病、癌症患者等人群帶來福音。該成果現已發表於美國化學會權威期刊《生物大分子》。

細胞治療是指將細胞在體外培養後移植到患者體內,以修復或替換人體受損的組織或細胞,從而達到治癒目的。將細胞超低溫冷凍保存用於未來「喚醒」與治療,被稱人類醫學發展史上最具想像力的「後悔藥」。其原理是在-80℃或-196℃下使細胞新陳代謝完全停止而處於「假死」或「休眠」的狀態,從而實現長期保存細胞的活性和功能。

目前相關技術存在嚴重「瓶頸」:降溫過程中形成生長的冰晶會給細胞造成致命的冷凍損傷。為使細胞在低溫冷凍時不受傷害,目前最主流的方法是添加有機保護溶劑——二甲基亞碸(DMSO)。這類保護劑本身具有毒性,細胞冷凍復甦後必須經過複雜的「洗毒」程序才能培養擴增或注入病人體內。「洗毒」後復甦的細胞仍會引發病人諸多副作用,如噁心嘔吐、支氣管痙攣、腎功能衰竭和心臟驟停等。此外,我國臨床應用一直依賴國外進口的此類凍存保護液產品,價格十分昂貴。

天津大學青年教師楊靜在研究中創造性地選取天然兩性離子甜菜鹼作為細胞內凍存保護劑,成功實現了人體軟骨細胞的超低溫保存,細胞復甦成活率可達90%以上,從而創造了新型超低溫細胞保存技術。根據實驗結果顯示,這種新技術對軟骨細胞活性與功能都無明顯損傷,可高效冷凍保存軟骨細胞,並有望實現細胞復甦後直接用於臨床治療,無需保護劑洗脫的複雜程序。

目前,該項成果已經成功獲批國家專利並申請國際PCT專利。「我們正在針對其他種類人體細胞進行實驗」,楊靜表示,「用我們的新技術研發的細胞超低溫保護劑不僅對細胞完全無毒無害,也可望替代進口產品,大幅度降低科學研究和臨床成本,為需要細胞治療的患者帶來福音。」

相關焦點

  • 天津大學科學家首創新型無毒超低溫細胞保存技術
    天津大學科學家首創新型無毒超低溫細胞保存技術 2019-10-2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張燕玲     新型無毒超低溫細胞保存技術原理示意圖
  • 中國青年報:天大科學家首創新型無毒超低溫細胞保存技術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天津10月21日電(記者 胡春豔 通訊員 焦德芳 全莉)近日,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團隊成功研發新型細胞超低溫保存術,首次實現低成本無毒副作用超低溫保存人類軟骨細胞,有望成為細胞治療領域的重大突破,為血液病、癌症患者等人群帶來福音。該成果現已發表於美國化學會權威期刊《生物大分子》。
  • 5萬年前蠕蟲被科學家復活,低溫保存復活技術再次掀起科學界轟動
    根據俄羅斯科學家團隊與普林斯頓大學合作開展的一項新研究,古代線蟲在實驗室培養皿中恢復生機。該研究的作者寫道:「 我們已經獲得了第一個數據,證明了多細胞生物在北極多年凍土沉積物中長期冷凍的能力。」
  • 喜報|天津大學化工學院仰大勇教授世界首創新型細胞培養變色水凝膠
    蚯蚓切成兩半可以再生,壁虎尾巴斷後可以重新生長,與動物神奇的再生能力不同,人體組織和器官的損傷修復離不開組織工程技術的發展,其技術核心是構建細胞培養基質材料
  • 科學家發明「零損傷」復甦冷凍人體細胞技術,器官短缺將得到改善
    近日,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新型納米磁加熱技術,可以零損傷地復甦冷凍的人體細胞組織。冷凍人體,是指利用凝冰保藏(Cryopreservation)把組織長時間保存在液氮(-160°C)中,而在需要的時候,再把組織加熱復甦的一種技術。把冷凍的組織加熱復甦而不產生損傷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這不但需要保證加熱均勻,而且需要保持一定的加熱速度。
  • 科學院院士何祚庥:我國首創新型太陽爐生產多晶矽技術
    6月1日,國家發改委多晶矽項目考察組領導和專家到落戶武威的甘肅電投用新型太陽爐生產多晶矽項目建設現場指導工作,這一新技術已在武威試產成功。在現場考察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祚庥說,利用新型太陽爐生產多晶矽新技術是世界首創。
  • 深耕千億級重症肝病市場,微知卓生物全球首創細胞重編程技術
    投資界近期接觸的微知卓公司提供了一套全新的「解題思路」:原創Hepacure生物人工肝,即體外肝功能支持系統,使用細胞重編程及世界首創的「直接轉分化「技術,將人體自身的成纖維細胞轉分化為類肝臟細胞(hiHep),清除體內毒素,改善內環境,促進肝衰竭患者自體肝功能恢復。
  • 天大科學家成功研發一種全球首創新型技術,網友:能造變形金剛
    不過在將來,恐怕這個說法要變了,因為我國科學家實現了從物理層面上將「硬體」變「軟體」。而為何這種技術叫做「印刷術」?是因為就像將墨印刷在紙張上一樣,柔性電子印刷術就是將一些電子器件或電路印刷在柔性底板上,同時讓設備實現可彎曲與摺疊。
  • 耐普泵業與中國中車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共同研發超低溫永磁電機
    2020年11月30日,耐普泵業與中國中車在湖南省株洲市田心高科技園內籤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研發超低溫永磁電機,該技術系國內首創。  中國中車在永磁電機領域具備領先的技術優勢,耐普泵業在泵行業沉澱了豐富的實戰經驗。此次,耐普泵業與中國中車強強聯手、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開發,必將引領超低溫永磁電機技術新方向,開創超低溫永磁潛水泵新產品,為國家高效節能綠色環保產品添磚加瓦。
  • 根據融合時細胞的完整程度,原生質體融合可分為兩大類
    狄義的概念是指植物離體培養中產生的胚狀體(包括體細胞胚和性細胞胚),包裹在含有養分和具有保護功能的物質中,並在適宜條件下能夠發芽出苗的顆粒體。胚狀體是由非合子細胞分化形成的類似於胚的結構物,在一定的條件下,其可以通過胚胎發育程序形成植株。人工種子是在胚狀組織 (項芽、腋芽 官(小鱗莖等) 2要的營養2胚乳) 後,用具有牲而無毒的材料將其包裹起來,形成的與天然種子相似的顆粒體。
  • Nature Methods:看清活細胞內任何活動的新型成像技術
    生物谷報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今天宣布說,運用類似X光CT掃描的方法,他們開發出一種新型成像技術,可在不用螢光標記或其他外加對比試劑的情況下展現活細胞內的任何活動。該技術使人類首次能夠對活體細胞在自然狀態下的各種功能加以研究。
  • 科學家在維蘇威火山噴發受害者身上發現保存完好的玻璃質腦細胞
    科學家從一名在公元79年臭名昭著的維蘇威火山噴發期間受害死亡的年輕男子身上發現了保存下來的腦細胞。研究人員表示,在他的頭骨內發現的一種黑色玻璃狀物質中,腦細胞的結構依然清晰可見。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確定玻璃狀物質是否是該男子大腦的一部分,而細胞結構的發現證實了這一判斷。
  • 海爾突破超低溫製冷核心技術 呵護疫苗安全
    作為全球領先的物聯網生物安全科技生態品牌,海爾生物醫療率先突破超低溫製冷核心技術,實現-196℃至8℃全溫域全場景疫苗安全方案的全覆蓋,不僅實現常溫、低溫疫苗存儲服務,還能為新冠疫苗-70℃超低溫存儲提供專屬方案,呵護全球全溫域疫苗安全。
  • 科學家觀察到超低溫條件下的液態水
    原標題:科學家觀察到超低溫條件下的液態水  新華網維也納10月7日電(記者劉鋼)奧地利和德國科學家日前報告說,他們發現在零下157攝氏度的超低溫環境下,水也能夠呈現液態。這一發現或將為科學家探索宇宙有機分子甚至生命的形成打開新思路。
  • 這種新型農藥可以養魚 完全無毒無害 效果卻非常好
    ,不但可以抵禦病害侵襲,還可以抵抗寒冷,最重要的還是完全無毒無害,那是一種什麼樣的農藥呢?科學家們經過多年的研究,研製出一種叫做「氨基寡糖素」的新型農藥,它並不能直接殺死害蟲,而是跟動物疫苗一樣,植物在吸收之後,能夠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使得植株更加健壯,從而應付溫度的變化和各種病害的侵襲。
  • 安全無毒!科學家成功開發出「分子工廠」,有望打造細胞「流水線」
    安全無毒!科學家成功開發出「分子工廠」,有望打造細胞「流水線」  Winnie Lee • 2020-01-10 15:03:58 來源:前瞻網 E1025G0
  • 精創股份為疫苗超低溫冷鏈運輸提供智慧可視化監控方案
    11月23日,世衛組織首席科學家蘇米婭·斯瓦米納坦表示,已有多種候選疫苗取得研發進展,未來可能有不同種類的新冠疫苗可供使用。疫情研發的突破,以及BioNTech、輝瑞研製等疫苗需要-70℃的超低溫保存條件,一時之間,超低溫冷鏈運輸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
  • Nat Methods解讀:科學家開發出新型成像技術 或能揭示細胞骨架蛋白...
    2020年8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當骨骼幫助機體移動時,細胞中骨架樣的細絲同樣能夠幫助細胞結構移動,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Methods上題為「Actin chromobody imaging reveals sub-organellar actin dynamic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索爾克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成像方法
  • Cell Rep:科學家首次揭示胚胎細胞早期發育階段的奧秘
    2019年3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瑞典卡羅琳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對早期小鼠胚胎中的單一細胞進行基因分析,發現了胎兒從受精卵發育到生命階段的關鍵階段,而這一階段是科學家們此前並不清楚的,相關研究結果刊登於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
  • 可消滅實體腫瘤細胞!985高校專家提出納米抗癌新策略,成果已公開發表!
    作為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天津大學始終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世界科技發展前沿,今年以來,學校在腫瘤研究領域不斷取得新成果,為人民生命健康貢獻"天大"力量。天大設計新型納米武器精準打擊癌細胞傳統癌症化療在靶向性、耐藥性、副作用、轉移復發等方面存在一系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