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通訊員 李平 唐星波 郴州報導
「自從修通了涉及4個村民小組500餘人的兩條斷頭水泥路後,讓我們這個即將消失的故鄉變成了回得來的故鄉,如今回鄉創業、建房的越來越多了,村裡的人氣越來越旺啦!」36歲的北湖區仰天湖瑤族鄉才口水村村主任劉錦程介紹道。
林林莽莽的浩瀚竹海、棟棟依山而建的新房、層層錯落有致的梯田、車來人往的喧囂、禾花魚品牌聲名遠播、民宿發展方興未艾……才口水村,這個昔日沉寂於竹鄉的小山村,正在煥發出了因路而興、因路而富、因路而美的生機和活力。
偏遠竹鄉出行難
才口水村,是一個海拔近800米的市級貧困村,下轄羅漢洞、瑤山裡、六桂樹下、半坳、老屋對門、花竹崎、窩背衝、上灣、紙廠背、龍家、肖家、下灣、老木衝、中灣、洞裡15個組21個自然村,現有586戶1711人。村民居住分散在層巒疊嶂的大山裡,自然村以及自然村之間不通公路,距離村委會最遠的自然村有6公裡,是一個典型的小、散、偏、弱、窮的山村。2015年被認定為郴州市級貧困村,有貧困戶47戶148人。
由於地處高寒山區,山勢陡峭,龐大的山體造就的艱難險阻,的自然地理環境,阻隔了當地村民走出山村的腳步——孩子就學出行難、村民就醫不便、運送農產品全靠馬駝肩挑、大片楠竹爛在山裡無人砍伐、一些稻田荒廢無人耕種、外出務工人員不願回來過節、脫貧致富舉步維艱……
沒有路,村民出行受阻,產業發展受制,脫貧致富受限……這些一道道事關村民最直接、最現實、最迫切的切身難題,猶如一縷縷揮之不散的愁雲籠罩在村支兩委班子心頭。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盤旋於竹山裡的山路彎彎曲曲,自上而下的梯田纏繞於山際,山這頭的村能望到了山那邊的村,有著「雞犬相聞」的咫尺距離,可卻要繞行山路才能抵達。一聲聲「行路難!」的感嘆,道出了才口水人盼望修路、期待通路的心聲。
「在沒有路好走的日子裡,歷屆村幹部付出了艱辛努力,四方奔走爭取,斷斷續續地組織村民在山裡修通了一些毛坯路,村民日夜盼路修路的眼神那可以用望眼欲穿、迫不及待來形容……」村支部書記劉鵬談及村民修路前的熱切,感受尤深。
一些土坯房長期無人打理,在風雨飄搖中日益破敗衰去。部分土地無人耕種,拋荒嚴重,雜草叢生。
村裡許多年輕人逃離了故鄉,長期在外出打工,加上路不通,由原來一年一次回鄉過年逐漸改為了幾年一次回家過年。也許在年輕一代人的心裡,對於那個曾經成長,叫做故鄉的小山村,沒有多少值得依戀的地方,都不願意回去,甚至待下去。
開山修路起宏圖
2017年正值新一屆的村支兩委換屆,經過村支兩委邀請和推薦、鄉黨委政府考察,出生於1988年的劉鵬、1984年出生的劉錦程兩個年輕人,自告奮勇地放棄了自己的事業,回到了村裡,分別當選為村支書、村主任,為才口水村的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這兩個「80後」年輕人的當選,成為當時北湖區最年輕的「村官」,一時成為佳話。
「沒有組織的召喚,沒有村民的信任,沒有一顆為家鄉奉獻之心,我也不會離開了深圳那片創業熱土!既然選擇了回鄉之路,我一定傳承好的作風,甘灑青春熱血,一心一意為全村人辦實事、謀發展、奔小康!」劉鵬在就職儀式上信心滿滿地立下了莊嚴的初心使命。
2017年底,「組組通水泥路」政策落地,劉鵬、劉錦程兩位當家人立即組織村支兩委召開會議研究,形成了爭取項目、籌集資金、開山修路的共識。從2018年、2020年兩年時間,才口水村支兩委通過多方籌資60餘萬元,先後分別實施了4條共7.27公裡的通組公路路基工程。
郴州路橋公司作為全市統一實施「組組通水泥路」工程建設的施工方,公司項目分部常務副經理陳雲,急群眾之所急,立馬組織力量開拔組織實施。
2019年,才口水村2條通組路拉開建設序幕,點燃了該村圓夢希望之光。岔路口至老屋對門0.77公裡,2019年6月9日進場,6月20日完工;小湖裡至山口山4.269公裡,2019年11月17日進場,12月16日完工。
2020年,才口水村又有2條通組路進入計劃籠子,進一步催生了全體村民的熱情。紙廠背至燒爐衝0.362公裡,8月7日進場,8月10日完工;灣裡至窩背衝1.869公裡,7月1日進場,7月22日完工。
搶抓黃金施工季節,大幹快上,儘快讓村民走上水泥路。郴州路橋人克服山區施工難度大等困難,精心組織,以連續作戰、甘於吃苦的頑強作風,優質高效高速地完成了施工任務。
通組水泥路建設一告罄,當地村民喜笑顏開,奔走相告,「泥腿子」終於圓了走上水泥路的夢想。這4條通組水泥路的實施,不僅連通了2條斷頭路,打通了該村微循環路網,而且解決了才口水村的6個自然村村民小組170戶500餘人的出行問題。
東風浩蕩滿眼春
才口水村地處山區,緊靠仰天湖旅遊風景區,境內竹海連綿,竹林資源極其豐富,是國家優質山泉水--天湖山泉的發源地。全村總面積11.8平方公裡,耕地面積57.8公頃,林業用地面積15334.5畝,生態公益林15283.5畝,退耕還林60.9畝。其中3萬餘畝楠竹,佔全村總土地面積的85%,是一座取之不竭、用之不盡、永續發展的「綠色金礦」。
如今通上了水泥路,車子可以開到山裡拖運竹材方便多了,曾經楠竹爛在山上的歷史一去不復返。村民們紛紛走出家門,跑上自己的竹林,採取有計劃的間伐措施,不僅解決了楠竹生長過密而難以生長的問題,而且有了春筍、玉蘭片、冬筍等季節性收穫,讓村民腰包鼓了起來,脫貧致富更有奔頭了。與此同時,該村擁有上百年傳統的古法造紙技藝,成為了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裡群山環抱,山清水秀,環境優雅,沒有企業,沒有汙染。水稻等農作物一年一熟,生長周期在185天左右,比低海拔的稻田收割期要晚一些。「叮叮咚咚」的純淨無汙染山泉水,一路沿著高山上的層層錯落有致的梯田汩汩而下,灌溉著968畝稻田,加之陽光雨水充足,光照時間長,極其適合稻穀生長,不僅孕育出了溫潤柔香、晶瑩剔透、黏度適中、香甜柔韌、營養健康的原生態、無汙染的高山冷水米,而且還有著自唐宋年以來利用梯田和冷泉養殖禾花魚的傳統歷史,高山禾花魚因採食落水的禾花,有魚肉具有禾花香味、細嫩鮮香、清甜可口、魚鱗細膩可食、骨骼較軟、無泥土腥味的特色,成為了該村除了放養小腳黃牛之外的一大特色產業。2017年4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正式批准了對包括才口水村在內的一批「郴州高山禾花魚」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路通之後,這裡的高山冷水米、禾花魚、高山蔬菜、高山牛肉、幹牛巴、土臘肉等農產品成為了直供城市的「香餑餑」。成立於2019年11月的村扶貧車間,主要承擔來料加工業務。原材料從廣州市發來,他們加工成箱包成品後再發往廣州,最後通過廣州外貿商品交易市場將箱包發往東南亞各國。目前,安置了村民30餘人就業,帶動6名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口,每月每人可增收2000元以上。
如今水泥路通到了家門口,村裡的村村寨寨又熱鬧了起來。據村支書劉鵬介紹,僅今年下半年,返回建房的村民有10餘戶;很多在外打工多年的年輕人,都願意回家了,有的甚至還打算回鄉創業;現在全村原來的拋荒的部分稻田又恢復了耕種,高山冷水米、禾花魚產業正在逐漸壯大發展。
一方神奇山水,喚醒多少人的夢裡田園;一曲鄉村風情,勾起多少人的美麗鄉愁。才口水村因地處仰天湖風景區轄區內,以其峰巒疊嶂,森林茂密,山泉甘冽,空氣清新,風光綺麗,四季景美,成為眾多遊客慕名嚮往之地。特別是在才口水村的天湖草原,20餘畝的仰天湖與周圍14平方公裡的草原朝暉相映,成為「仰天湖十景」之一的明珠,以其湖光山色、如詩如畫的盛景,享有「江南的內蒙」之稱。明代郴籍吏部侍郎何孟春曾賦詩讚之:「潮井春深垂螮,仰天秋淨浴芙蓉。」
山清水秀、天藍地綠,作為距離粵港澳最近的大草原,仰天湖這一生態文明高地聲名鵲起,讓人心嚮往之,被譽為「一個上觀藍天、北望塞外距離最近的地方」。水天一色與秀麗風光構成了一幅純美的自然畫卷,讓遠近各路遊客趨之若鶩,紛至沓來,由此帶動了鄉村休閒旅遊迅速發展。才口水村得其地理區位優勢,在通組又通景的水泥公路拉動下,近年來民宿發展異軍突起,全村有30餘戶村民辦起了民宿或將房屋、田地租賃給外地人做民宿產業。
才口水村,一個曾經偏遠閉塞、交通落後的山村,如今隨著通組水泥路項目的實施,甩掉了「貧困村」的帽子,走上了生態發展致富奔小康的路子,正在成為外出村民回得來、留得住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