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公路暢通,百業興旺丨綏陽縣黃楊鎮公路建設指揮部...

2021-01-15 天眼新聞

水電路,是一個地方脫貧致富的基礎。一個水電路都不通的地方,脫貧致富根本就無從談起。 我叫方義翔,是一名土生土長的黃楊人,也是一名在黃楊紮下了根的鄉鎮幹部。從2007年開始,我便擔任綏陽縣黃楊鎮公路建設指揮部的負責人,開始負責黃楊鎮水電路建設中的公路修建,成為一名築路人。

山高坡陡,水陸相間是黃楊的基本地形地貌。這樣的地形地貌給黃楊的公路修建增加了不少的難度。同樣一段裡程的公路,使得我們必須比別人付出更多的艱辛和努力才有可能完成。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聯通清溪村河壩組與坎上組的那條過河路。

一條清溪河,把清溪村坎上組和河壩組分隔開來。河壩組的村民們被攔在了河對面。村民要想出村、出鎮就必須跨過河,經過坎上組才能往外走。而在2018年以前,那條河的河面是無橋無路的。村民們無論是出行還是運送物資都只能趟河而過。夏天,水流湍急;冬天,冰冷刺骨。過路危險不便不說,運輸物資的費用更是成倍增加,加重了村民們的經濟負擔。

萬明海是清溪村河壩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患有重病需要定期到醫院治療,家裡的住房屬於危房需要拆除重建。因為路不通,他家的這兩項需求要想實現都變得異常困難。於是,打通這條路,不僅是像萬明海這樣的河壩組村民們的願望,也是黃楊鎮黨委政府和清溪村委會還有我們公路建設指揮部的共同願望。

為此,黃楊鎮黨委政府委派我多次向上級爭取項目修橋通路。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無數次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在2016年獲得了上級的項目支持。經過論證,用建滾水壩的方式來聯通河兩岸比建橋更經濟適用。拿到項目支持後,我們便馬不停蹄地開始推進項目建設,召開群眾會協調土地、聯繫施工隊等等。

最終,在我們公路建設指揮部與清溪村村委會及駐村工作隊的密切配合下,於2018年底完成滾水壩修建,聯通了河兩岸。2019年6月底完成全路段5.76公裡路面硬化。徹底打通了這條斷頭路。路通,則一通百通。路通之前,河對岸9戶像萬明海一樣的貧困戶的老舊住房整治成為難題,上級匹配的整治資金有限,材料二次轉運無形中增加了整治成本。路通之後,材料運輸不再是問題,河對岸的9戶貧困戶的老舊住房整治得以順利實施。

現在,萬明海出門看病不再是難題,他家的住房拆除重建也在幫扶幹部綏陽縣人民法院院長張隆敏及駐村工作隊和清溪村委會的幫助下通過老舊住房整治項目得以完成。這條路成為清溪村甚至是我們黃楊鎮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加速器。路通之後,貨物的運輸不再是問題。加之清溪河獨特的水資源優勢,一家預估年產值1200萬元的中華鱘養殖基地成功落戶該地。這條路也成為了清溪村甚至黃楊鎮產業發展的助推器。這條路只是黃楊鎮近年來建成的無數條公路中的一條,是我們鎮大力搶抓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個縮影。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黃楊鎮黨委政府將公路、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納入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內容。通過多種渠道爭取項目、籌資資金,調集人力物力來推進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截止目前,黃楊鎮共完成各類公路修建85條,總裡程達348公裡,全鎮六村一居149個村民組,除了少數幾個實施整體易地扶貧搬遷的村民組外,全部實現了組組通公路。而這一切,我都是參與者、親歷者、見證者。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謝國歡

編輯 潘樹濤

編審 陳富強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要當好「指揮員」和「戰鬥員」丨綏陽縣茅埡鎮...
    我叫方鍵,從2018年8月開始擔任遵義市綏陽縣茅埡鎮黨委書記。不管白天黑夜,還是晴天雨天,我都帶領全鎮黨員幹部堅持奔走在脫貧攻堅一線,始終把群眾冷暖、群眾疾苦、群眾期盼放在心中,抓在手中,落實在行動中。
  • 農村公路不暢?衛星遙感技術助力全省農村公路暢通建設
    封面新聞記者 李智農村公路的建設,事關脫貧攻堅大局,以及民眾出行的基本需求,四川省農村公路建設,一直走在全國前列。3月4日,記者從四川省交通運輸廳獲悉,衛星遙感技術已經被應用於全省農村公路通暢情況,以便於發現問題,制定計劃、暢通農村公路。目前,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公路局正在對農村公路「暢返不暢」的排查正在進行,工作人員在辦公室,就能「看」到全省各地的農村公路現狀。
  • 西藏農村公路首尾相接可繞赤道一圈
    今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交通扶貧幹部和典型代表講述交通扶貧故事,並答記者問。2019年10月27日拍攝的川藏公路通麥路段上的迫龍溝特大橋。現在全區公路通車裡程達到了10.45萬公裡,每年新增的公路通車裡程相當於淨增兩條「兩路」。青藏線、川藏線全程實現黑色化,全長1140公裡的青藏公路,全程達到二級公路的水平。還實施了新的青藏通道國道345線,新的新藏通道國道216線,這兩條通道今年底將建成投入使用。西藏基本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公路交通運輸體系。
  • 遵義市綏陽縣山區鱘魚產業前景喜人
    遵義市綏陽縣山區鱘魚產業前景喜人 發布時間:2020-10-17 20:32:24      來源:遵義日報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單車少年」丨織金縣化起鎮大山村駐...
    我叫蓋家春,2015年11月參加工作,2017年9月入黨。2016年3月至2020年2月,在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化起鎮大山村任駐村幹部,2020年2月到桂果鎮工作。期間,我和貧困戶之間有過爭執,有過爭吵,但我們都沒有放棄彼此,那份情更濃,那份愛更深。
  • 「我的扶貧故事」構建四級交通網絡 擴大鎮寧「朋友圈」丨鎮寧自治...
    我叫羅挺,是鎮寧自治縣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我始終堅信「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6月23日召開的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提出「交通建設項目要儘量做到向進村入戶傾斜」的要求後,貴州省立即部署了農村「組組通」公路三年大決戰,我們也隨之投身到大決戰中。
  • 內蒙古公路總裡程達到21萬公裡
    「十三五」時期,內蒙古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02億元,公路總裡程增加3.5萬公裡、達到21萬公裡,其中高速公路增加1969公裡、達到6985公裡。國家高速公路北京至烏魯木齊、丹東至錫林浩特、榮成至烏海內蒙古段全線貫通,包茂高速包頭至鄂爾多斯段八車道改造建成通車,44條出區高速和一級公路通道全面建成,12個盟市政府所在地全部連通高速公路,103個旗縣(市區)全部通一級及以上公路,實現了公路基礎設施從「連線成片」到「基本成網」的歷史性跨越。
  • 新疆交通運輸廳大力推進公路工程工地試驗室標準化建設
    建設標準化的工地試驗室不僅是確保試驗檢測數據的科學、客觀、準確和公正的必要手段,也是試驗檢測在工程質量控制與評價中發揮基礎性、關鍵性作用的重要保證,是在為我區公路工程建設質量保駕護航。因此,加強工地試驗室標準化示範建設是非常緊迫而有意義的。
  • 忻城加快農村公路發展紀實
    有兩個小故事可見一斑:因為沒有公路,城關鎮黃山屯村民藍海雲育肥一頭豬,要請三四個勞動力抬著去賣。幾公裡山路走下來,運費成本「一頭豬等於去了一條腿」。前年,外出打工的北更鄉內仁村小韋,打算把女朋友帶回家過年,可一想到家門前還有兩公裡不通車,便改變主意了,父母非常失望。建設通鄉、通村公路!群眾渴盼的,就是縣委、縣政府要幹的。
  • 「我的扶貧故事」理論聯繫實踐,將論文寫在養殖場裡丨貴州省農科院...
    「我的扶貧故事」理論聯繫實踐,將論文寫在養殖場裡丨貴州省農科院水產研究所楊明舉2020-11-13 15:2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天眼新聞        瀏覽量: 986次 我要評論 我叫楊明舉,2018年1月,我作為省級科技特派員到施秉縣開展科技服務,三年來,作為一名基層科技工作者,我不斷探索符合現代農業產業的研究目標和科研發展方向,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
  • 「我的扶貧故事」高山上的外來「女婿 」丨納雍縣昆寨鄉永久村...
    我叫肖榮倫,2016年2月,納雍縣招聘脫貧攻堅「扶貧特崗」,已在蘇州外資企業從事安全工作近十年的我,報名參加這次招考。當時同事們不理解,還勸我:「外面多好,你回那窮鄉僻壤幹嘛?」但正因為看到了大城市的繁華,再想想家鄉的貧窮,我還是選擇投身到家鄉的脫貧攻堅戰中。
  • 「我的扶貧故事」只要用心就沒有脫不了的貧丨 德江縣穩坪鎮鮓魚村...
    2018年3月,我從銅仁市應急管理局煤礦監管科的一名採礦工程師,成為了德江縣穩坪鎮鮓魚村駐村幹部的一員。初到鮓魚村,看到的是很多留守在家的婦孺小孩,通村公路沒有硬化凹凸不平,沒有路燈,沒有連戶路,老舊危房散落在各個角落,環境衛生髒亂......沒有一點生機的村子,心瞬間涼了半截。
  • 「我的扶貧故事」「小周」變「老周」 「空心村」變「明星村」 丨...
    穿過亞茶溝,翻過巖腳坳,一片世外桃源呈現眼前,這便是我的脫貧攻堅戰場——新美村。駐村三年多的時間裡,我見證了新美村從「空心村」變成遠近聞名的「明星村」,而我從「小周」變成村民信任的「老周」。我們村召開了2020年扶貧項目分紅大會,為全村147戶貧困戶發放分紅資金73500元,這一天,也是我們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幾年來工作成果展示的一天,我真切地感受到「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的喜悅感。回顧這幾年村上的發展,我們是一步一個腳印「踏」出來的幸福感。  新美村很美,但前幾年的名聲卻有點「臭」。
  • 安陸市趙棚至錢衝紅色旅遊扶貧公路工程順利通過交工驗收
    12月25日,安陸市趙棚至錢衝紅色旅遊扶貧公路工程順利通過交工驗收。趙棚至錢衝紅色旅遊扶貧公路是安陸市《「十三五」交通建設規劃》和《安陸市大別山革命老區交通運輸振興發展規劃(2015-2020)》的重點建設項目。
  • 保障春運公路暢通 泉州公路局開展青春暖冬行動
    近日,一位經過「青春暖冬行動、公路情滿旅途」春運服務臺的司機對志願者們表示。為保障春運期間公路安全暢通,給旅客提供一個平安、溫馨的返鄉旅途,泉州公路各單位志願者紛紛開展「青春暖冬行動、公路情滿旅途」春運志願服務活動。德化英山春運檢測站和國道355線南埕雙交林停車區公路法治園、晉江高速出入口、客運中心站、一線公路站等地方,都有泉州公路志願者的身影。
  • 世上最長公路!泛美公路橫越17國 總長4.8萬公裡可圍繞地球一圈
    (圖/翻攝自《維基百科》)賴韻如/綜合報導「泛美公路」不僅是全世界最長的公路,也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傳奇」的公路,它全長近48000公裡,共穿越了全國17個國家,橫跨了2座美洲大陸。泛美公路北起阿拉斯加,南至火地島,穿越各種不同類型的氣候帶和自然環境,也因此被大家認為是全世界40大危險公路之一。
  • 「我的扶貧故事」責任在肩 共創美好丨劍河縣太擁鎮烏連村第一書記...
    因此,我帶著駐村工作隊員進村逐戶了解致貧原因及發展意願。龍登斌走訪村民針對人多地少,勞動力較弱,內生動力不足等問題,我們廣泛徵求意見,及時研討擬定幫扶措施,以真蹲實做,真情實意幫扶,按照制定的計劃逐項開展,2017年10月通村公路和村寨串戶路全部硬化完畢。改變了過去肩挑背馱的歷史。
  • 「我的扶貧故事」在「大路」上跑出扶貧加速度︱德江縣煎茶鎮大路...
    這一年多的時間裡,我與駐村幹部同吃同住,俯下身子與鄉親們談心交友,了解村莊的發展歷史和地理環境,洞悉村裡的產業結構和村民收入來源,收集群眾的意願和發展中的困難。  做到了底數清、情況明、數字準,經過研判,最終我們確定以基礎設施建設、基層組織建設、產業發展等為抓手,持續轟出「推背感」。
  • 「我的扶貧故事」下決心啃下扶貧「硬骨頭」|開陽縣金鐘鎮茅坡村駐...
    我叫楊紅,是開陽縣稅務局的工作人員。2019年,我被選派到開陽縣金鐘鎮茅坡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茅坡村是開陽縣偏遠山村之一,山高坡陡、地少人多。村裡共有8個村民組360戶,共143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23戶69人。
  • 「我的扶貧故事」從育人園丁到第一書記的蛻變丨龍裡縣龍山鎮金星...
    我叫陳仕國,2017年3月,我受縣教育局選派到龍山鎮金星村任第一書記,乍然的身份轉變讓我有些無所適從。然而面對金星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農民增收條件差,致富門路少,脫貧難度大的現狀,我第一時間轉變身份,投入到工作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