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稱汶川地震最大餘震應接近7級 目前尚未達到
張曉東告訴記者,現在說的餘震將持續兩個月,是在目前的科學認識水平上,分析了歷史上大量的類似震例的強餘震統計資料後,結合尚未結束的汶川餘震序列中有關參數,如序列衰減的係數(h值、p值等),和發震構造條件等進行類比,做出的綜合判斷。這一判斷中,包含了過去的經驗和研究成果,也包含了對餘震序列的分析和綜合估計。
-
中國地震局派出隊伍現場觀測 24小時嚴密監視餘震
[主持人]四川汶川地震發生之後,地震局第一時間採取了哪些措施?做了哪些工作?現在局領導包括局裡的專家最關注的是什麼? [修濟剛]我們派出地震專家隊伍,地震以後馬上到現場,對現場進行地震流動觀測,布設了一些流動觀測儀器,地震儀器和地震前兆儀器。
-
重慶市地震局積極參加2020年度西南片區地震流動測震臺網演練
近日,重慶市地震局組織監測預警中心專業技術人員前往貴州,參加2020年度西南片區地震流動測震臺網演練。本次演練由貴州省地震局承辦,四川、雲南、重慶等省局和相關研究所共同參與。演練模擬地震現場情況,進行測震流動子臺架設、組建模擬流動中心和臨時監測網組網等內容,應急流動中心架設在貴州六盤水市,各省局自選流動臺站作為分會場。重慶市地震局參演人員兵分兩路,高效完成組建模擬流動中心和巴南南泉流動臺站架設工作,默契配合、精準對接,實現流動中心架設完畢的同時,分會場流動臺站數據及時有效上傳,圓滿完成觀測任務。
-
新疆地震局:已派現場工作隊趕赴震區開展工作
地震發生後,新疆地震局已派和田地震臺4人地震現場應急工作隊趕赴震區。同時,新疆地震局黨組書記張勇率11人乘9:00航班從烏魯木齊出發趕赴震中,開展地震現場應急工作。截止6月26日5時47分,新疆地震臺網共記錄到本次6.4級地震3.0級及以上餘震3次,其中4.0~4.9級地震1次,其中3.0~3.9級地震2次。
-
測繪局、地震局通報汶川地震地形變化監測結果
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為了科學實施監測分析工作,國家測繪局、中國地震局組織專家對監測範圍、監測手段、資料情況和數據分析處理方法等進行深入研究,制定了詳細的監測工作方案。 [2008-09-03 14:11:58] [李維森]本次監測的重點區域是龍門山斷裂帶、陝西南部和甘肅隴南等地震受災嚴重地區及周邊地區。
-
地震監測實現2分鐘自動定位
▲在流動臺網中心,工程師講解地震速報內容。科學家如何捕捉地震波,如何做到地震預警?在「5·12」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來臨前,5月8日,晨報記者走進江西省地震局,探訪了監測中心、預報中心等,了解省地震臺網如何布局,如何實現在2分鐘內可實現地震自動定位等情況。
-
四川省地震局:已派救援隊趕赴茂縣疊溪現場 專家已對災害區域展開...
四川省地震局:已派救援隊趕赴茂縣疊溪現場 專家已對災害區域展開會商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6-24 17:20
-
四川地震局專家:地質構造縱橫交錯是餘震頻發主因
省地震局專家:地質構造縱橫交錯是餘震頻發主要原因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鍾振宇)長寧6.0級地震發生後,社會各界對災區群眾的安危非常關心,同時對餘震頻發、地震預警等方面也非常關切。6月18日,記者帶著公眾的關心關切,採訪了四川省地震預報研究中心主任杜方研究員和省地震局監測預報處處長杜斌。
-
北川今日凌晨再連發3次地震,四川地震局:均為汶川地震餘震
北川今日凌晨再連發3次地震,四川地震局:均為汶川地震餘震 川觀新聞10月23日消息,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0月23日凌晨,在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縣連續發生兩次3.0級和一次2.8級地震。
-
地震監測預報能力越來越強!衡陽形變臺正式投入試運行
衡南縣雲集鎮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基本站觀測擺墩施工現場地震究竟發生在哪裡?地震震級有多大?造成的災害有多大……12月1日,記者自市地震局了解到,目前,我市正加緊推進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項目建設,預計,明年年底,項目將全面竣工,並投入運行。
-
四川省地震局專家:地質構造縱橫交錯 是餘震頻發主要原因
長寧6.0級地震發生後,社會各界對災區群眾的安危非常關心,同時對餘震頻發、地震預警等方面也非常關切。6月18日,本報記者帶著公眾的關心關切,採訪了四川省地震預報研究中心主任杜方研究員和省地震局監測預報處處長杜斌。
-
四川省地震局專家:青白江5.1級地震震區近期發生更大地震可能性不大
地震發生後,四川省地震局立即召開緊急會議部署落實相關工作,指派當地有關部門和群測群防人員深入震區調查了解震情災情,組織專家進行震情緊急分析會商,安排監測人員密切跟蹤震情、及時處置地震序列數據,並於2月3日0時50分許派出由江小林副局長帶隊、25名專家和技術人員組成的現場工作組連夜出發前往震區協同當地政府到達震區開展震情災情調查核實、應急處置等抗震救災工作。
-
中國地震局第二監測中心與山東省地震局開展現代化業務交流
為提升地震信息化水平,推進新時代防震減災事業現代化建設,2020年12月1日,中國地震局第二監測中心與山東省地震局在西安開展現代化業務交流研討。二測中心主任王慶良,山東省地震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希強以及雙方部分業務部門人員參加。
-
專家:四川長寧與汶川屬同一地震帶,後續還會有餘震
新京報記者從中國地震局及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專家處了解到,雖然長寧與汶川地震同處我國南北地震帶,精細劃分時兩地不屬於同一斷裂帶上。截至目前長寧發生的77次餘震雖然有點多,但屬於正常現象,後續還會有餘震發生。地震救援現場。
-
唐山地震系老震區餘震 短期內5級以上地震可能性不大
唐山5.1級地震系老震區餘震 專家認為,是老震區又一次正常起伏活動,短期內老震區再次發生5級以上地震可能性不大 昨晨6時38分,唐山市古冶區發生5.1級地震。根據震害快速評估和現場初步調查,研判認為此次地震造成建築物明顯破壞的可能性不大。
-
為啥1976年唐山大地震現在還有餘震?專家解釋
同日,唐山市應急管理局回應稱,此次地震屬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餘震。 為何44年前一場7.8級的大地震,至今還會產生餘震?12日下午,中國地震局一名地震專家告訴澎湃新聞,根據餘震判斷依據,古冶區位於原唐山大地震的地震破裂帶上,且震級小於當年主震震級,因此,這次5.1級地震屬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較強的遠期餘震」。
-
地震專家會商:汶川地震餘震正有規律衰竭
昨日(15日),中國地震局組織了自汶川地震發生以來最大規模的專家會商。來自全國各個省市的80名地震專家與中國地震局兩位高層及國家地震局數十名專家共同預測汶川地震的發展趨勢。中國地震臺網中心首席預報員孫士鋐告訴記者,從目前判斷看來,對於汶川地震主餘震(主震7.8級,餘震級別較低)的看法沒有改變。「但多數專家討論仍圍繞汶川地震的影響,主要觀點與幾天前我們的預測沒有差別。」孫士鋐表示,「對於東部地區和首都圈的地震活動,由於汶川地震發生突然,會商臨時決定,多數專家對這方面研究不充分,目前還無明確的說法。」
-
【應對情況】蚌埠市地震局舉辦全市地震監測預報業務培訓班
為進一步提升市縣地震監測預報工作能力,蚌埠市地震局於9月29日舉辦地震監測預報業務培訓班。賈瑞祥副局長作開班動員講話,市縣區地震部門、蚌埠地震臺、市地震監測中心負責人及業務骨幹30餘人參加培訓。
-
唐山大地震「餘震」未絕 解讀「地震後的幽靈」
中國日報網消息:中國地震局局長陳建民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3月6日發生在唐山地區的兩次地震,均為30多年前唐山大地震的正常餘震活動。30多年前的地震,餘震至今未絕,這可能嗎?答案是肯定的。在1811年至1812年間,位於美國南部和中西部的新馬德裡地震帶曾經發生「新馬德裡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