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罕見颱風登陸華東?詭異路線還有很大的變數

2020-12-05 錢江視頻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10月中旬,颱風要登陸我國華東地區是非常難的。

但是,在全球變暖的氣候背景下,近來颱風越來越極端,很多之前沒出現過的颱風,這幾年都出現了。譬如2013年10月,強颱風菲特急轉彎登陸浙江、福建交界處,釀成大水災,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2019年10月,颱風米娜頂著強盛的冷空氣登陸舟山,造成特大暴雨,這也是前所未有的。

所以,10月5日早上8時生成於西北太平洋洋面的今年第14號颱風「燦鴻」,我們不能對它掉以輕心。

目前,中日兩國氣象部門都在密切關注「燦鴻」的走向。下圖是日本氣象廳北京時間10月5日20時的預報,可見「燦鴻」有可能接近我國海域和陸地。

而我國氣象部門的預報認為,未來這個颱風路徑還有非常大的變數,每一天的預報都在大幅調整。

後期關鍵就是看颱風北側的形勢場演變——西風槽(冷空氣)和副高博弈,能否給颱風打開一個北上的缺口。這樣颱風就會往北轉向跑掉。倘若副高超預期的強,鐵板一塊,那颱風就只能一路西行,奔向我國,但預計發生影響也是在國慶長假以後了。

其實,「燦鴻」這個名字在2015年出現過,當年的燦鴻颱風緊擦舟山朱家尖而過,差點破了當地的登陸紀錄。和2015年的燦鴻不同,2020年的燦鴻誕生於秋天,成長在高緯度海面,是一個異常、多變的颱風,而且在燦鴻未來的生命史中,副高、西風槽、洋中槽、地面冷空氣、低緯颱風胚胎等各路「神仙」都將輪番登場,變量多到無法計算,因此它將是今年最複雜的颱風,燦鴻最後是否會對我省造成影響,我們將持續關注。

好消息是,國慶長假的最後幾天,全國除新疆、甘肅、內蒙古又將遭受冷空氣侵襲氣溫再降外,其餘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回升。

颱風燦鴻最新消息

今年第14號颱風「燦鴻」(熱帶風暴級)的中心6日8時位於日本鹿兒島東南方約1150公裡,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9級。預計,「燦鴻」將以每小時10公裡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加強,最強可達颱風級到強颱風級(13~14級),8日夜間逐漸趨向日本西南部附近海面。受其影響,7日夜間至10日,東海東部海域將有8-10級大風,陣風11-12級。

本文來源:台州晚報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今年多出現路徑詭異的颱風?可能和副高位置北移有很大關係
    影響我國的颱風一般有三條路徑:第一條是偏西路徑,颱風生成以後向西以東,穿過菲律賓進入我國南海海域,在海南、廣東、廣西一帶登陸;第二條是西北路徑,颱風生成以後往西北偏西方向移動,登陸我國臺灣省,穿過後進入臺灣海峽,最後在我國福建和浙江一帶登陸;第三條是轉向路徑,颱風生成後多往西北方向移動,然後移動路徑向右偏轉,轉向往日本移動,一般來說對我國的影響較小。
  • 12號颱風路徑「詭異」!氣象專家:雲雀或將再次登陸日本
    這次的12號颱風是在給我們開玩笑還是什麼的,真的是一個「大玩笑」了。颱風「雲雀」的詭異路徑可以說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颱風,12號颱風是日本氣象記錄1951年以來首個由東往西移動的颱風,並且這個「打問號」的運動方向可能呈現「逆襲」狀態,好像氣象專家們都出現了不一樣的說法。
  • 廣東7月零颱風不罕見,8月或有2個颱風登陸
    7月31日14時,南海熱帶擾動加強為熱帶低壓。但熱帶低壓還算不上颱風。換言之,今年7月沒有颱風從此前的預測變成了現實。這創下了今年南海和西太出現1951年以來首次7月「空臺」的紀錄,但對廣東不罕見。據廣東省氣候中心預測,今年8月可能有2個颱風登陸或影響廣東省。
  • 詭異颱風「雲雀」登陸上海金山,13號颱風「珊珊」生成
    今年第12號颱風「雲雀」(熱帶風暴級)的中心已於今天(8月3日)上午10點30分前後在上海金山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9級(23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85百帕。「雲雀」的路徑在登陸前又詭異了一把,今天凌晨當它到達錢塘江口後並沒有立即北上登陸上海南部的奉賢和原南匯沿海地區,而是向西繼續深入到杭州灣內滯留了近5個小時後,最終登陸金山。
  • 中秋當天雨水不來擾賞月雅興 颱風「杜鵑」或在9月底登陸華東沿海
    中秋當天,雨水不來擾賞月雅興   今年第21號颱風「杜鵑」已生成,或在9月底登陸華東沿海  杭州市氣象臺表示,目前杭州市區只有在9月14日和15日連續2天平均氣溫降到過22℃以下,16日至22日平均氣溫重又回到22℃以上,尚達不到入秋標準。
  • 專家解析今年颱風特點成因,9月預計還有兩三個颱風登陸中國
    專家解析今年颱風特點成因,9月預計還有兩三個颱風登陸中國 澎湃新聞記者 刁凡超 通訊員 黃彬 2018-08-22 16:59 來源:澎湃新聞
  • 颱風胚胎91W形成,或是未來的13號颱風玲玲!但路徑變數會很大
    對於西太平洋來說,這個8月的確可以說是颱風月,不僅颱風活動頻繁,而且登陸我國的颱風也多,在8月內活動的颱風前後包括颱風韋帕、颱風範斯高、颱風利奇馬。颱風羅莎、颱風白鹿、颱風楊柳,數量多達6個,而有5個都是在8月內生成的。
  • 颱風「雲雀」即將登陸 有利緩解華東高溫
    新華網北京8月1日電  8月1日6時,中央氣象臺發布颱風藍色預警:今年第12號颱風「雲雀」將於3日早晨到上午在浙江象山到江蘇啟東一帶沿海登陸。「雲雀」在登陸日本之後向西移動並影響我國,為何其路徑奇特,能否緩解南方高溫,會給我國帶來哪些影響?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玲。
  • 9月,還有颱風登陸廣東嗎?至於冷空氣……
    9月,還有颱風登陸廣東嗎?>9月9日,多雲到陰天,有雷陣雨,局部有大雨,25-31℃9月10日,多雲,有雷陣雨,26-32℃9月11日,多雲,有雷陣雨
  • 8月登陸我國颱風個數與頻次歷史罕見
    中國氣象報記者劉成成報導 8月31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8月登陸我國的颱風共5個,較常年同期的平均2個明顯偏多,與1994年和1995年並列為歷史同期最多。
  • 颱風活動頻繁扎堆登陸,專家:因副高強勢,南半球冷空氣活躍
    2018年7月24日,天津,第10號颱風「安比」帶來的強降雨造成市區多片區大面積積水。 視覺中國 圖7月24日,第10號颱風「安比」攜風帶雨一路向北,給北方多地帶來強降雨。除了颱風「艾雲尼」是在6月初登陸之外,颱風「瑪莉亞」「山神」和「安比」則是在7月11日至22日先後登陸我國,時間較為集中。縱觀今年生成及登陸我國的多個颱風,首個登陸颱風時間偏早、颱風極值強度和登陸強度總體偏弱特徵明顯。
  • 8月有8個颱風生成 登陸滬浙颱風為1949年以來最多
    人民網北京8月28日電 (施麟)27日,中國氣象局舉行新聞發布會,對8月全國天氣情況進行解讀。今年8月共有8個颱風生成,有4個颱風在滬浙沿岸登陸,為1949年以來最多的年份。 今年以來颱風特點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生成和登陸颱風均偏多。
  • 近年罕見!瑪莉亞連跳五級升級為超強颱風,或直撲溫州!預計登陸時間是…
    >10日下午移入東海東南部,逐漸向我國浙閩一帶沿海靠近,並將於11日白天在上述沿海登陸,預計登陸強度可達強颱風級(14-15級,45-50m/s),登陸後強度逐漸減弱。它在36個小時內連跳5級,從熱帶低壓直升超強颱風。這個加強速度超過了天兔、彩虹甚至是莫蘭蒂,近年罕見。
  • 周末颱風登陸,下周天氣……
    氣溫突破35℃的高溫線,上海今年首個高溫日現身在今天幾乎已成定局,變數在於會不會一鼓作氣再越過37℃的酷暑線呢(海岸君明兒個再告訴你)。據上海中心氣象臺預報,由於雨帶擺動,14日起梅雨重返,下周初將出現較大的降水,氣溫也會重新回落到30℃之內。
  • 颱風雲雀準備造訪華東,登陸地點除了上海還有機構預測是這個城市
    7月的最後一天剛剛開始,颱風「雲雀」從東海調整到了日本以南洋面上,最大風力8級。雖然「雲雀」因為有颱風胚胎15W的糾纏而在日本以南洋面徘徊了一段時間,但是對於「雲雀」未來西進到達中國華東地區登陸的預報全世界都是一致的。所以「雲雀」本周進入華東幾乎就是定局。還不能決定的就是登陸風力和登陸時間、地點等等。
  • 「溫比亞」登陸上海 華東遭颱風「四連擊」刷新紀錄
    中國天氣網訊 今年第18號颱風「溫比亞」的中心已於今天(17日)凌晨4時05分前後在上海浦東新區南部沿海登陸,由此刷新了1951年來同期登陸華東地區颱風最多紀錄。受颱風影響,浙江、上海、江蘇、安徽、湖北、河南等6省遭遇強降雨。
  • 罕見:29號颱風巴蓬生成,年底影響我國!廣東福建等或下透雨
    12月22日早晨8點,今年第29號颱風巴蓬在太平洋深處生成;晚上10點,巴蓬的中心離海南三亞約3000公裡,是一個典型的超低緯遠洋颱風,也是一個典型的隆冬颱風。
  • 9號颱風美莎克生成,它會不會登陸我國?分析:10號颱風是關鍵
    8月28日下午,位於菲律賓以東的颱風胚胎不斷發展,核心對流大量湧現,作為區域專責氣象中心的日本氣象廳正式命名其為今年第9號颱風美莎克,在8號颱風巴威剛走,西太平洋就忙不迭地生出了9號颱風美莎克,可見這個8月的颱風活動的確是比較活躍。
  • 颱風「利奇馬」8日起影響上海,其移動路徑仍存變數
    今年第9號颱風「利奇馬」已加強為強熱帶風暴級,正向華東沿海逼近。據中央氣象臺消息,6日8時,「利奇馬」(強熱帶風暴級)距離臺灣省臺北市東南方向約1030公裡,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0級(28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82百帕,七級風圈半徑200~450公裡。
  • 2019年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揭曉 超強颱風「利奇馬」等入選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1月3日,「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揭曉,「超強颱風『利奇馬』嚴重影響華東地區」、「長江中下遊地區發生嚴重伏秋連旱」等事件入選「2019年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三是強對流天氣過程頻繁,影響範圍廣、極端性強,如,7月初遼寧開原遭遇罕見強龍捲襲擊。四是颱風生成多登陸少強度偏弱,如,超強颱風「利奇馬」嚴重影響華東地區。此外,「1-2月南方地區出現罕見陰雨寡照天氣」、「2月中旬北方降雪覆蓋1/7國土面積」等事件的入選,反映了今年我國冬季天氣氣候的複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