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樣本差點逃出美國宇航局的手掌心,最終只待把它帶回地球

2020-10-30 旋翼飛行器

作者:有鉗出品

▲圖中紅色箭頭標註的就是該無人太空飛行器的樣本採集器

周四,美國宇航局表示,他們的「奧西裡斯-雷克斯」 (Osiris-Rex)無人太空飛行器從小行星「本努」(Bennu)上採集到了的巖石和塵埃樣本。此前一個襟翼被意外打開,使得此次任務差點失敗。

此項目負責人理察 · 伯恩斯宣布,他們已經成功的完成了這項任務。

這個探測器的任務是收集碎片,科學家們希望這些碎片能夠幫助解開我們太陽系的起源,以及未來宇宙採礦等等信息,但是由於它採集的樣本太大而遇到了障礙。

眼看小行星表面的碎片在探測器3米(10英尺)長的取樣臂末端的一個收集器中慢慢地逃逸到太空中,因為一些巖石使艙室的不能夠完全關閉。


▲塵埃和巖石從探測器的收集器中逃逸到太空中去

在上周二,為了完成這次任務,這個機械臂與 「本努」也就接觸了那麼幾秒鐘。

本周四,美國宇航局表示,他們已經在一天前操縱機械臂,將洩漏的樣本裝入飛船中心附近的一個儲存艙,放下樣本並關閉艙蓋。

這是一個極其煎熬的為期兩天的過程,需要團隊在每個步驟中評估前一步的圖像和數據。

要知道,探測器距離地球2億英裡(3.2億公裡) ,所以它的信號傳輸到達地球需要18.5分鐘,也就是信號延遲。任何來自控制室的信號到達歐西裡斯-雷克斯所需的時間也是一樣的。


▲無人太空飛行器 OSIRIS-REx登陸到「本努」小行星上

這次任務的首席科學家丹蒂 · 勞雷塔(Dante Lauretta)表示,儘管丟失樣本讓他心碎。但他們仍然成功地收集並存儲了數百克(幾盎司)的碎片,這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最低目標。

他說: 「現在我們可以期待在地球上打開無人航空器的儲物艙並接收樣本了」。

奧西裡斯-雷克斯將於2023年9月返回地球,希望能帶回自阿波羅時代以來體積最大的太空樣本。

相關焦點

  • 日本宇航局確認「隼鳥二號」已將太空巖石樣本帶回地球
    當地時間周一日本宇航局(JAXA)確認其小行星探測任務隼鳥二號(Hayabusa2)已經將太空巖石樣本帶回地球。據悉,日本宇航局的工程師們在此次小... 當地時間周一日本宇航局(JAXA)確認其小行星探測任務「隼鳥二號」(Hayabusa2)已經將太空巖石樣本帶回地球。
  • 美國宇航局計劃在小行星表面採集巖石樣本
    美國宇航局(NASA)19日宣布,「奧西裡斯-雷克斯」探測器將於20日在小行星「本努」(Bennu)表面收集太空巖石樣本。NASA稱,這顆被命名為「本努」的小行星,其表面有許多礫石堆積。NASA的探測器「奧西裡斯-雷克斯」繞著它運轉了近兩年。
  • 美國宇航局周二成功在一顆小行星上降落了一艘太空飛行器
    美國宇航局周二成功在一顆小行星上降落了一艘太空飛行器。在這段時間裡,探測器應該已經收集到了小行星表面的樣本,不過美國宇航局還需要幾天時間才能確認這一操作是否成功。它將在2023年把這些碎片帶回地球。奧西裡斯·雷克斯太空飛行器傳回確認它已經降落在 "貝努 "的表面上,信號在美國東部時間下午6:11到達地球,在實際著陸後約18分鐘後,任務控制中心爆發出歡呼和掌聲。
  • 日本確認帶回了小行星樣本,原目標是取樣100毫克
    12月15日,當地時間周一日本宇航局(JAXA)確認其小行星探測任務「隼鳥二號」(Hayabusa2)已經將太空巖石樣本帶回地球。該任務向一顆名為「龍宮」的小行星發射一艘無人太空飛行器,從小行星表面收集巖石樣本,然後將它們帶回地球進行研究。「隼鳥二號」在「龍宮」表面實施了兩次樣本採集行動,然後返回地球。該探測器於本月抵達地球,並將裝滿小行星樣本的容器拋下,並於12月5日在降落傘的幫助下降落在澳大利亞。
  • 美國宇航局小行星塵埃搜集任務的樣本出現洩漏
    美國宇航局的「奧西裡斯-雷克斯」任務本周二成功從一顆名為 "貝努"的小行星上搜集到了細小的塵埃和砂礫樣本,這是美國宇航局首次從一顆小行星上採集樣本。但太空飛行器的樣品收集臂似乎在這次操作中收集了太多的小行星材料,以至於部分設計用於保持樣品的閥門無法關閉,現在,碎片掉了出來。美國宇航局科學任務局副局長託馬斯·祖布琴在周五的簡報中說:"裡面的東西太多了,以至於本該把樣本關在裡面的隔膜打開了。"現在,奧西裡斯-雷克斯團隊必須想辦法抓住探測器收集到的其餘材料。
  • 美國宇航局將直播OSIRIS-REx探測器在小行星表面收集樣本
    美國航天局宣布,它將於美國東部時間10月20日星期二下午6:12直播OSIRIS-REx試圖從小行星Bennu表面收集樣本的過程。美國宇航局電視臺和美國宇航局網站將對該太空飛行器下降到小行星表面機動進行現場報導。
  • 在日本之後,美國航空宇航局探測器今日也成功登錄小行星
    美國宇航局今日剛剛將一艘宇宙飛船降落在一顆小行星上,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它將從小行星表面帶回一些灰塵、泥土和卵石樣本。在2億多英裡外,美國宇航局和它的工程夥伴洛克希德然後僅僅在5到10秒內,探測器應該已經從小行星表面採集到了樣本。它將把這個行星上的樣本帶回地球。就在周二晚上,它完成了這個「一觸即發」的操作。
  • 小行星龍宮塵埃送達地球,美國宇航局的天體生物學家準備探測它
    不過,美國宇航局戈達德的科學家並不是解決犯罪問題,而是探尋太空巖石以尋找分子證據,以幫助他們整理早期太陽系的歷史。「我們正在努力做的是更好地了解地球如何演變成今天的樣子。」 戈達德天體生物學分析實驗室主任傑森·德沃金說,「如何通過圍繞我們形成的太陽的一堆氣體和塵埃,使我們在地球上以及在其他地方變得生命?」
  • 繼日本後美國宇航局(NASA)Osiris-Rex探測器今日成功登陸小行星
    美國宇航局今日剛剛將一艘宇宙飛船降落在一顆小行星上,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它將從小行星表面帶回一些灰塵、泥土和卵石樣本。在2億多英裡外,美國宇航局和它的工程夥伴洛克希德 · 馬丁公司,指示飛船降落到一個叫做貝努(Bennu)小行星(具有潛在危險的小行星)的太空巖石表面進行了歷史性的短暫著陸。然後僅僅在5到10秒內,探測器應該已經從小行星表面採集到了樣本。它將把這個行星上的樣本帶回地球。
  • 小行星樣本塞進太空艙返回地球
    在NASA提供的這張未註明日期的影像中,一個樣品容器懸停在小行星2020年10月20日,太空艙將帶著從小行星表面收集的瓦礫返回地球。科學家周四說,美國宇航局的一艘宇宙飛船將2磅多的小行星樣本塞進一個太空艙,在因蓋子卡住而丟失一些珍貴的戰利品後返回地球。在2023年太空艙降落傘進入猶他州沙漠之前,他們才知道從2億多英裡(3.22億公裡)以外的小行星Bennu的宇宙運輸的確切量。
  • 美國宇航局的探測器成功在貝努小行星取樣
    我們做到了,我們觸摸到了小行星表面。」   OSIRIS-REx從另一個星球帶回的物質比其他任何機器人任務都多,僅次於阿波羅號任務,後者收集了更多的外星巖石和塵埃。如果OSIRIS-REx成功採集到足夠的樣品,它將在2021年3月離開貝努小行星,兩年半後返回地球並投射出裝滿樣品的容器,而該容器將會在降落傘的幫助下降落在猶他州的荒漠。研究人員將取回樣品進行研究。
  • 太空任務是如何搶奪其他星球的碎片並把它們帶回地球的
    去年,為了紀念阿波羅11號登陸50周年,美國宇航局開始打開一些阿波羅號返回地球後密封的樣本,看看它們可能會產生什麼新的科學成果。這些研究正在進行中,儘管由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流行進展緩慢。在1970年到1976年期間,三次蘇聯月球任務,都涉及到機器人,也帶回了少量的月球塵埃。
  • 65億人民幣,只為了在小行星上帶回一把土,這是否值得?
    近日美國宇航局的一艘探測器,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步,就是這個舉動引發了網友的熱議,因為他們覺得這次探測工程根本就不值得,整個工程耗時7年,大約耗費了65億元人民幣,而得到的成果僅僅是從一個小行星上帶回了一把土,僅僅只有60克而已,如此耗時耗力的工程,這真的值得嗎?對此外界的聲音褒貶不一。
  • 日本隼鳥二號成功降落 第二次帶回小行星樣本
    嫦娥五號上升器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將採集的月壤樣品容器轉移至返回器中,隨後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分離,進入環月等待階段,準備擇機返回地球。  而在離開地球六年後, 日本的「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的返回艙今天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的澳大利亞內陸地區,其中攜帶的行星採樣樣本也已被取回。
  • 日本與NASA合作,分享隼鳥二號帶回樣本
    作者 | 小小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 幾周前,美國宇航局(NASA)的OSIRIS-Rex探測器成功從小行星貝努(Bennu)上收集了樣本。
  • 阿波羅14號帶回神秘月球樣本,美國花了48年才破解了它的身世之謎
    阿波羅14號太空人在月球上科學家認為,這塊巖石之所以會飛到月球上,是因為一顆大型彗星或者行星與地球相撞,撞擊產生的衝擊力,將地球表面的巖石碎片拋向太空,最終落在了月球上。直到阿波羅14號的太空人發現它,並將它帶回地球,送進實驗室,又研究了48年。
  • 美國宇宙飛船在2億英裡外的小行星成功著陸,人類探索又進一步
    美國宇航局的一艘宇宙飛船在2億英裡外的一顆摩天大樓大小的小行星上成功著陸,目的是收集少量的巖石和塵埃,他在此後將返回地球。這讓人們想到小說三體,雲天明的腦子被發射到太空後被三體人接受改造成人類後回到了地球。
  • 日本隼鳥二號小行星樣本返回任務成功,這就是小行星表面上的土壤
    12月24日,這張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提供的照片為我們展示了由隼鳥2號帶回的返回艙內看到的土壤樣本,這是在C室的小行星樣本。日本宇航局科學家表示,除了上周在A室看到的的黑色土壤樣本外,他們還在C室發現了更多從隼鳥2號飛船上收集並帶回的小行星土壤樣本,這提高了他們找到太陽系起源線索的希望。 這位科學家具體解釋道:「大小差異表明小行星上基巖的硬度不同。一種可能是,第二次著陸的地方是一塊堅硬的基巖,較大的顆粒破碎而進入了C室。」
  • 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已成功返回樣本
    JAXA將對回收艙可能攜帶的微量小行星樣本進行研究,隼鳥2號探測器在釋放出回收艙後繼續其小行星探測之旅。這是歷史上第二次小行星樣本被送回地球,可能將幫助科學家們更多地了解太陽系的起源。在返回地球之前,Hayabusa2在小行星周圍徘徊了一年半,繪製了其巖石表面地圖,並抓取了樣本。科學家們渴望看到Hayabusa2帶回來的巖石,因為來自小行星的原始樣本可以告訴我們更多關於太陽系在行星最初形成時的信息,因為小行星有點兒像我們宇宙鄰居的嬰兒照片。這些太空巖石自太陽系誕生以來就一直存在,科學家們認為,在過去46億年裡,小行星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 「隼鳥2號」接近地球 科學界即將迎來首個小行星樣本的交付
    最近,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美國宇航局的小行星探測器OSIRIS-REx上,因為它正在進行的探測行動獲取到太空巖石Bennu的樣本,但它並不是目前唯一正在進行的小行星樣本任務。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 "隼鳥2號"任務至少在時間上已經擊敗了美國宇航局,它訪問了小行星 "龍宮",用彈丸對其進行 "轟炸",並收集了該小行星上的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