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與NASA合作,分享隼鳥二號帶回樣本

2021-01-09 網易科技

作者 | 小小

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 

幾周前,美國宇航局(NASA)的OSIRIS-Rex探測器成功從小行星貝努(Bennu)上收集了樣本。現在,該機構下屬詹森航天中心的研究人員正期待著接收小行星龍宮(Ryugu)的樣本,後者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隼鳥二號探測器剛剛送回地球的。

上周末,隼鳥二號向地球發送了其從小行星龍宮上採集的樣本。根據JAXA和NASA之間達成的協議,NASA可獲得部分樣本。作為交換,當OSIRIS-Rex在2023年將貝努樣本送回地球時,日本也可獲得一定比例的樣本材料。


圖1:日本探測器隼鳥二號拍攝的小行星「龍宮」照片

NASA下屬天體材料研究和探索科學部(ARES)的科學家、收集館長Keiko Nakamura-Messenger,將負責隼鳥二號的美國部分樣本的保管和安全處理。她和同事們將在休斯頓全新的實驗室內工作,該實驗室專門為ARES和其他研究人員研究的樣本進行鑑定、記錄、存儲和準備。

隼鳥二號是人類第七次從外星球採集樣本。在小行星貝努的樣本送達之前,龍宮的樣本將成為ARES實驗室最重要的研究材料。

Keiko Nakamura-Messenger表示:「上世紀90年代在日本上大學時,我的大學導師告訴我,我們僅有的樣本來自阿波羅登月任務,以及落在地球上的隕石或漂浮在平流層中的宇宙塵埃。現在,我將成為首批接觸到這種新天體樣本的人之一,能先於幾乎所有人看到樣本是一種莫大的榮幸。」

與Keiko Nakamura-Messenger共同工作的還有ARES的同事克里斯多福·斯奈德(Christopher Snead)、Ann Nguyen以及邁克·佐倫斯基(Mike Zolensky)。斯奈德說:「這將是首份小行星內部樣本,令人感到非常興奮。為了做好準備,我們正在建設新的實驗室,並安裝和配置特殊設備以便處理樣品。我們預計樣品將由小顆粒組成,處理起來會非常棘手。」

把樣本帶回地球

隼鳥二號於2014年12月發射,為期六年,目的是研究小行星龍宮,並收集樣本帶回地球進行分析。

這項任務在本質上類似於NASA向小行星貝努發射的OSIRIS-Rex。去年11月,OSIRIS-Rex成功地從貝努上採集了大量樣本,並將於2023年返航。這兩項任務的目的都是探索碳質小行星,它們被認為是早期太陽系的巖石基礎,可能蘊藏著理解太陽系和生命起源的關鍵線索。

NASA和JAXA已經達成了一項協議,共享各自任務取回的樣本,以便為世界各地的科學家提供儘可能多的材料來研究和比較。該計劃還意味著OSIRIS-Rex任務團隊肯定會從任何早期發現或從隼鳥二號任務中吸取經驗。

隼鳥二號於2018年6月抵達龍宮小行星。在那裡,探測器在龍宮表面部署了月球車和著陸器,並在小行星表面附近採集了樣本。近兩年後,隼鳥二號把小行星樣本帶回地球。12月6日,探測器在地球上空投放了裝有小行星樣本的太空艙,後者在澳大利亞南部使用降落傘著陸。

在日本,研究人員將對樣本進行初步研究,並準備將其中的一部分送給NASA。Keiko Nakamura-Messenger與斯奈德將於2021年12月親自前往日本,將樣本帶回詹森航天中心。

打造新實驗室

在休斯頓,這兩位科學家和他們的團隊將在新實驗室內工作。他們希望能在日本提供的樣本中有重大發現,儘管樣本的數量可能很少,只有10毫克的小行星物質。相比之下,OSIRIS-Rex探測器收集了至少兩盎司(60克)貝努小行星的表面材料。

隼鳥二號研究人員希望看到有機、含水化合物和礦物的混合物,這將需要進行大量調查和研究。斯奈德會帶頭研究樣本的各個部分,其中許多需要通過顯微鏡進行。


圖2:NASA詹森航天中心目前正在建造新的實驗室,以管理和研究小行星龍宮、貝努等任務送回的樣本

他說:「目前,我們正在試驗如何用巨大的手套接觸密封的金屬和玻璃盒子來處理小顆粒和礦物顆粒。盒子裡裝滿了氮氣,以防止小行星樣本與水和空氣發生反應,但這也意味著這裡非常乾燥,靜電成為了一個問題。」斯奈德的其他重要準備工作包括開發一種操縱杆操作的裝置,該裝置使用微型機械工具來拾取和處理微小的小行星顆粒。

與其他人共享

在對小行星樣本進行分析、描述和編目時,ARES團隊將是第一批研究龍宮樣本的團隊之一。但他們的工作也將使其他符合要求的科學家能夠進行自己的研究。

來自世界各地的ARES科學家和研究人員將要求在未來幾十年內對龍宮樣本自行進行研究。當他們這樣做的時候,Keiko Nakamura-Messenger和斯奈德將與研究人員合作,熟練地選擇、準備和運送部分樣本用於他們的研究。科學家們研究完這些樣本之後,將把它們歸還給詹森航天中心。在那裡ARES的工作人員將保存詳細的記錄,包括這些材料去了哪裡,以及對它們進行了哪些分析,然後再將這些樣本分享給更多的研究人員。

對於Keiko Nakamura-Messenger、斯奈德和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來說,對龍宮樣本進行第一手研究的等待已經接近尾聲。很快,他們將有機會親自研究它的結構和化學構成。 (小小)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好奇世界,與你一起探索未知。

關注網易科技微信號(ID:tech_163),發送「知否」,即可查看所有知否稿件。 

本文來源:知否 責任編輯: 秦一晗_NBJS12572

相關焦點

  • 日本宇航局確認「隼鳥二號」已將太空巖石樣本帶回地球
    當地時間周一日本宇航局(JAXA)確認其小行星探測任務隼鳥二號(Hayabusa2)已經將太空巖石樣本帶回地球。據悉,日本宇航局的工程師們在此次小... 當地時間周一日本宇航局(JAXA)確認其小行星探測任務「隼鳥二號」(Hayabusa2)已經將太空巖石樣本帶回地球。
  • 世界首試:日本「隼鳥二號」再登小行星,計劃帶回地下巖石樣本
    今早,日本「隼鳥二號」探測器第二次著陸小行星「龍宮」。
  • 珍稀樣本!日本航天局已經從隼鳥二號上回收了「龍宮」小行星樣本
    日本航天局官員周日對「隼鳥二號」太空探測器在一次史無前例的任務中收集到的稀有小行星樣本抵達地球表示歡迎。在穿越夜空的一道光線中,一個裝有從遙遠的小行星上採集的珍貴標本的太空艙被探測器拋到地球上。科學家們希望,這些預計不超過0.1克的樣本能夠幫助人們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宇宙的形成。
  • 日本隼鳥二號成功降落 第二次帶回小行星樣本
    而在離開地球六年後, 日本的「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的返回艙今天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的澳大利亞內陸地區,其中攜帶的行星採樣樣本也已被取回。   隼鳥2號的返回艙直徑接近40釐米,再入地球大氣層的過程中,在大約3000攝氏度的高溫中,1分鐘內從接近11.6公裡每秒的第二宇宙速度降到3公裡每秒。
  • 日本確認帶回了小行星樣本,原目標是取樣100毫克
    12月15日,當地時間周一日本宇航局(JAXA)確認其小行星探測任務「隼鳥二號」(Hayabusa2)已經將太空巖石樣本帶回地球。這對2014年發射升空的「隼鳥二號」探測任務來說是個好消息。該任務向一顆名為「龍宮」的小行星發射一艘無人太空飛行器,從小行星表面收集巖石樣本,然後將它們帶回地球進行研究。「隼鳥二號」在「龍宮」表面實施了兩次樣本採集行動,然後返回地球。該探測器於本月抵達地球,並將裝滿小行星樣本的容器拋下,並於12月5日在降落傘的幫助下降落在澳大利亞。
  • 隼鳥二號獲取樣本超5.4克,JAXA:超預期,一次巨大的成
    ,從月球上採集樣本返回,而日本的隼鳥二號是它們第二次小行星上採集樣本。曾經的遠古人類絕對想不到他們的後代竟然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不僅僅飛出了地球,還去到其它天體上把樣本帶回地球。據JAXA發布報告稱,它們的隼鳥二號採集的樣本超過5.4克,超預期是一次巨大的成功。
  • 隼鳥二號,該回家了!地球等著你!
    據消息稱,日本的「隼鳥2號」宇宙飛船正在返航途中,它已經正式離開小行星「龍宮」,攜帶者小行星樣本開始為期一年的返回地球之旅!「隼鳥2號」於2014年12月發射,於2018年6月底抵達龍宮。龍宮是一顆碳質近地小行星。通過研究它,JAXA(日本航空航天局)希望更多地了解包括地球在內的太陽系巖石行星的形成和演化。尤其是揭示地球上水和有機化合物的起源。
  • 日本「隼鳥二號」採礦歸來 將攜小行星塵埃返回地球
    在其突破性任務開始6年零3天後,日本宇宙飛船「隼鳥二號」(Hayabusa 2)將帶著一個載有原始小行星碎片的太空艙返回地球,預計將在澳大利亞伍梅拉一個人煙稀少的偏遠地區著陸
  • 日本稱採回的小行星樣本外觀像木炭 將向世界多個研究機構分享
    去年,日本隼鳥2號宇宙飛船從距離地球1.9億英裡的小行星Ryugu的兩個地點採集了兩組土壤樣本。該宇宙探測器12月初將這些樣本從太空送回到澳大利亞內陸的一個著陸點,日方人員已經將樣本帶回日本。去年7月,為了獲得第二組樣本,隼鳥2號在小行星表面下投放了一個撞擊器來實現爆破,進而從隕石坑收集飛散的物質材料,這樣它就不會受到空間輻射和其他環境因素的影響。
  • 日本隼鳥二號小行星樣本返回任務成功,這就是小行星表面上的土壤
    12月24日,這張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提供的照片為我們展示了由隼鳥2號帶回的返回艙內看到的土壤樣本,這是在C室的小行星樣本。日本宇航局科學家表示,除了上周在A室看到的的黑色土壤樣本外,他們還在C室發現了更多從隼鳥2號飛船上收集並帶回的小行星土壤樣本,這提高了他們找到太陽系起源線索的希望。 這位科學家具體解釋道:「大小差異表明小行星上基巖的硬度不同。一種可能是,第二次著陸的地方是一塊堅硬的基巖,較大的顆粒破碎而進入了C室。」
  • 日本「隼鳥二號」再次登陸龍宮,並成功採礦,彰顯不俗實力!
    若論當今世界各國的航天技術,無疑美國是領先一大截的,不過估計大家都沒想到日本的航天技術在默默崛起。據日本宇宙航空開發機構(JAXA)7月11日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二號」第二次成功登陸小行星「龍宮」,並採集了地下巖石碎片。
  • 日本公布「隼鳥2號」帶回的稀有小行星表面樣本
    日本公布「隼鳥2號」帶回的稀有小行星表面樣本 (2/4) "← →"翻頁
  • 隼鳥二號採樣返回,嫦娥五號落月挖土
    隼鳥二號探測器隼鳥二號取樣的是編號為162173 Ryugu的小行星,,和隼鳥好返回時的著陸點差不多,上次隼鳥號帶回來的絲川小行星物質大概只有1500粒肉眼都難以看到的小行星物質,估計只能微克計,不知道這次能帶回多少!
  • 隼鳥二號採樣返回,嫦娥五號落月挖土!
    嫦娥五號的上升器和著陸器組合體,在筆者碼字的同時正在月球風暴洋北部的呂姆克火山邊緣降落,而日本在小行星龍宮上的取樣也將於12月份返回地球,這是巧了,這兩個都屬於取樣返回,一個遠在數個天文單位以外,一個則在抬頭可見的月球上,到底哪個更難一些?隼鳥二號的「龍宮小行星」採樣難度有多高?
  • 嫦娥五號即將返回,日本隼鳥探測器搶先回到地球,哪家難度更大?
    ,目前各個系統工作狀態良好,後續工作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當中,此次我國的「嫦娥五號」的最終極任務就是從月球上取樣並且帶回地球,這不禁讓人聯想到了另一臺深空探測器,那就是日本的隼鳥二號。日本的「隼鳥二號」同樣是進行地外天體的採樣和探測任務,並返回地球,那麼他們之間,有何區別呢?日本的「隼鳥二號」探測器在2014年發射升空,在經歷了長達四年的飛行之後,於2018年抵達了一顆被命名為「龍宮」的碳制巖石小行星。2019年開始,「隼鳥二號」開始正式對該行星進行探測採樣工作。從任務上看,這兩種探測器的任務相似,她們之間卻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
  • 12月6日它帶著異星樣本返回地球,科學家已準備好迎接
    其實除了嫦娥五號的順利升空,國際上還有重大的航天事件,那就是隼鳥二號的回歸。幾天前日本國家天文臺的昂星團望遠鏡拍攝到了隼鳥二號的畫面,它是從52億公裡之外的小行星上飛回來的,攜帶的是科學家夢寐以求的小行星樣本。
  • 日本將於3年後發射隼鳥二號小行星探測器
    新華網東京5月13日電(記者藍建中)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
  • 嫦娥五號即將返回,日本隼鳥探測器搶先一步抵達地球,哪家難度更大?
    ,那就是日本的隼鳥二號。日本的「隼鳥二號」日本的「隼鳥二號」探測器在2014年發射升空,在經歷了長達四年的飛行之後,於2018年抵達了一顆被命名為「龍宮」的碳制巖石小行星。2019年開始,「隼鳥二號」開始正式對該行星進行探測採樣工作。從任務上看,這兩種探測器的任務相似,她們之間卻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
  • 日本探測器發生怪事!飛行52億公裡開採外星物質,結果帶回人造物
    當我們在慶祝嫦娥五號圓滿完成任務時,日本科學家也同樣激動,因為他們發射的隼鳥二號探測器回來的比嫦娥五號還要早。不同於別的探測器,隼鳥二號完全是為了針對小行星而設計的探測器,它的任務是要在一顆小行星上著陸,開採樣本,再返回地球,和嫦娥五號開採月球樣本有異曲同工之妙。
  • 日本航天實力雄厚,為何不去月球,而發射隼鳥2奔3.5億公裡?
    前一段時間,在中國的嫦娥5號採集到月壤返回的同時,日本的隼鳥二號也從3億公裡外的「龍宮」小行星挖土回來了。 由此可見,日本的航天技術也非常強大,也已經能進行系外採樣了!但是為什麼日本要選擇將隼鳥二號送上小行星去採集巖石樣本,而不去月球上採集樣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