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香港翻書,經常看到「被汙染的中文」這種說法。在梁文道所著的書人訪談錄《訪問》中,有董橋的一段話:「內地呢,老實說,文字寫得好的,真的沒有幾個,就像陶傑(筆者註:香港著名專欄作家)講的,他們的文字汙染了。」
這幾天讀香港作家陳雲的《中文解毒》,該書的副標題叫《從混帳文字到通順中文》,說的卻是香港本地的中文汙染。陳雲認為當下港人的中文受到來自西方的洋文和來自北方的內地用語的雙重汙染,令人痛心疾首。不言而喻,在陳雲看來,內地的漢語更是被汙染得一塌糊塗。
《中文解毒》(以及作者的的另一本書《執正中文》)中有不少文章其實是借著談語文來談政治的。該書文字犀利、例證充足,很多地方還很幽默。書中有些觀點我並不認同。然而,所謂旁觀者清,聽聽這些說法不無益處。
《中文解毒》中不少篇幅用來討論大陸「官方語文」的種種「罪狀」,如「濫用套式語」:向……學習(學習)、把……進行到底(堅持)、為……創造條件(促成)、站到……的對立面(對立);又如「濫情詞」:熱烈慶祝、親切交談;還有「濫用北方的方言詞」:第一把手、抓好政策、搞活經濟等等。同時,很多在陳雲看來屬於「混帳文字」的內地中文正逐漸侵入香港:香港媒體報導特首曾蔭權與學生交流,用的竟是「真情對話」、「零距離接觸」這種詞語……
我本人覺得體會「混帳中文」最好的辦法就是看CCTV的新聞聯播,那些雷人的中文被播音員用雷人的語調播送出來,有時候仔細想想,是很恐怖的。對於寫字的人來說,力求自己的文字不被「汙染」是應該的。話說回來,文字是不是真的就那麼容易被「汙染」呢?這是個更加深刻的問題,我自己對此尚無確定的答案。我只知道,文字是活的、不斷隨時代變化的,其風格是帶有時代感的。陳雲認為「對毒品說不」這句戒毒口號不是好中文,完全可以用更為簡單直接的「拒絕毒品」代替,我卻覺得,雖然這種「對……說不」的句型用多了也會變成惡俗句式,但至少這種說法是更有時代感的,對於青少年來說,「拒絕毒品」這種口號聽起來肯定比「對毒品說不」更加乾巴、乏味。比目魚
本文來源:都市時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