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利研究人員開發出可誘騙熱像儀的「誘餌」塗層

2020-08-04 麥姆斯諮詢
伯克利研究人員開發出可誘騙熱像儀的「誘餌」塗層

即使環境溫度很高,但上圖中的字母C-A-L看起來也很「涼爽」。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塗層,能夠誘騙紅外熱像儀對特定區域的溫度感知。

光有時會迷惑我們的眼睛。對於看起來很光亮的表面,人眼的響應其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周圍的環境和光照條件。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將視覺「誘餌」植入物體表面的方法,可以誘騙紅外熱像儀檢測到實際不存在的特定圖像。

在近日發表於《先進材料》的一篇論文中,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吳軍橋(Junqiao Wu)教授和博士後研究員Kechao Tang介紹了他們用精心設計的摻鎢二氧化釩薄膜製造這種特殊結構。

紅外光對人眼來說是不可見的,但是可以用多種紅外設備進行探測,比如夜視鏡和熱像儀等。伯克利研究人員開發的塗層可以有效地調節目標物體,使其發射與周圍環境相同的紅外輻射,從而使紅外探測設備無法分辨。

不過,令這項研究特別新穎的是,他們可以操縱塗層,使利用紅外設備觀測的用戶看到並非實際的假象。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介紹稱:「這種結構為紅外信號操縱和處理提供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通用平臺。」

為了製造這種結構,吳軍橋教授及其團隊重點研究了摻雜鎢的二氧化釩,這種物質在一定溫度下可以從低溫絕緣體嚮導電金屬相轉變。

通過對摻雜分布進行精心設計,絕緣體-金屬相變可以均勻化,從而使物質在很寬的溫度變化範圍內(15-70攝氏度)發射恆定水平的熱輻射。這種平衡狀態,可以使熱像儀無法探測物體在室溫範圍發出的真實紅外信號。

類似的,還有其他研究人員探索了用不同的相變材料來隱藏紅外輻射。例如,美國威斯康星州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科學家們研究了氧化釤鎳材料,而中國杭州浙江大學的研究人員則重點研究了鍺-銻-碲材料,來實現熱偽裝。

伯克利的這項研究受到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Bakar Fellows Program的支持,他們的研究取得了多項進展。他們在由硼矽酸鹽玻璃和藍寶石製成的結構上生長了超薄的二氧化釩層(厚度不到100納米)。利用脈衝雷射,研究人員在薄膜中摻雜了不同量的鎢,然後將這種材料轉移到一種特殊的聚乙烯薄膜膠帶上。

研究人員稱,這種方法具有機械柔性,無需耗能,且對於目標溫度具有固有的時間和空間自適應能力,提供了更好更一致的偽裝。通過控制聚乙烯膠帶塗層上鎢摻雜二氧化釩的結構和成分,研究人員可以製造出一種紅外「誘餌」。

「我們如何生長這些材料,可以改變人們最終認為他們看到的圖像。」吳教授稱。在這篇論文中,研究人員介紹了他們如何將字母C-A-L編碼到樣本上,然後將這些樣本放在物體表面。字母的顏色可以代表人們從紅外相機中看到的溫度。例如,無論樣本的實際溫度如何,藍色C表示溫度恆定為5攝氏度,淺藍色A表示溫度恆定為15攝氏度,而綠色L表示溫度恆定為25攝氏度。

儘管物體的實際溫度在35-65攝氏度之間變化很大,但通過紅外相機,人們會清楚地看到與實際溫度無關的低溫「C-A-L」字母。吳教授表示:「我們既可以抹去真實的信息,也可以創造虛假的信息。環境溫度再高,C-A-L都能保持低溫。」

可以想見,這種技術對於軍事和情報機構是有用的,因為他們可以阻止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日益複雜的監視技術。此外,它還可能孕育未來的加密技術,使信息可以更安全地隱藏起來,防止未經授權的訪問。

伯克利研究人員開發出可誘騙熱像儀的「誘餌」塗層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開發出彩色太陽能光伏板
    太陽能光伏發電是一種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技術,應用範圍很廣,從太陽能路燈到太陽能屋頂,很多已經將光伏電池與應用場景融合成一體,不過光伏電池一成不變的外觀限制了其在建築外立面等對美觀度要求較高的場景中的應用。
  • 研究人員發明新型防水塗層,可用於新冠病毒防禦
    7月17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Penn State)的研究人員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發表研究成果:一種全新的納米結構,可用於設計更強、更具彈性的防水塗層。研究人員表示,這種塗層可以應用在PPE(個人防護設備)上,以超強的防水能力來抵禦高速飛沫等病毒載體。此項功能正是新冠肺炎病毒全球蔓延環境下的剛需。
  • 研究人員發明新塗層 使金屬鋰電池更穩定
    8月26日,據外媒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和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表在《焦耳》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指出,他們發明了一種新的塗層,可以使輕量金屬鋰電池安全持久,這將引領下一代電動汽車的誕生。
  • 研究開發納米塗層,可保護牙齒有益細菌防治蛀牙
    研究開發納米塗層,可保護牙齒有益細菌防治蛀牙 2020-08-19 11: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研究人員開發可吸收陽光的正極材料 使鋰空氣電池可超低溫工作
    (圖源:chemistryworld)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可以吸收太陽光的材料研發出正極,可使鋰空氣電池在低溫下也能工作。採用無機固態電解質的鋰空氣電池,有潛力超越鋰離子電池,成為電動汽車首選電化學儲能技術。
  • 研究人員開發出可拉伸超級電容器
    由密西根州立大學的Changyong Cao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特殊的列印技術和創新材料製造了可拉伸的儲能設備。該設備可用於可穿戴設備,如智能手錶,使其變得更加靈活、舒適和可靠;也可以用於智能紡織品,以監測運動員在比賽中的生命體徵;還可以用在電子皮膚上,為使用假肢的人恢復一些觸覺;甚至可以用在智能植入物上,跟蹤患者的健康狀況。儲能設備中的一個關鍵構件是一種被稱為超級電容器的組件,它利用電化學原理像電池一樣進行充電和放電,但速度要比電池快得多。
  • 研究人員開發出可以「感覺」疼痛的電子皮膚
    玩懂手機網 9 月 8 日資訊,創建人造皮膚的概念並不新鮮,讓這些皮膚 「感覺」 或者接觸到什麼東西也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最近 RMIT 的研究人員又在這些基礎上前進了一步,開發出了可以明顯帶來疼痛感的電子人造皮膚。
  • 研究開發出長效抑制miRNA病毒載體
    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將腺相關病毒(AAV)載體與miRNA誘餌(tough decoys)相結合,實現了小鼠中miRNA功能的長期、高效抑制。
  • 更高效:研究人員利用「免疫誘餌」粒子治療轉移性肺癌
    因此,在這項新的研究中,懷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將重點放在向肺部輸送一些免疫激活藥物上。這項研究建立在早期將藥物附著在紅細胞上的研究基礎上,我們知道,紅細胞幾乎可以成為完美的載體。這些無處不在的細胞攜帶著氧氣在全身循環,而載在它們上面的藥物顆粒則可以避免引發不必要的免疫反應。事實上,該團隊這次利用了之前研究中的障礙來為自己創造優勢。
  • 研究人員開發出可檢測微弱信號的新型傳感器
    研究人員開發出可檢測微弱信號的新型傳感器引入噪聲以改善微弱信號是動物領域中常見的傳感現象。然而,在人造傳感器的情況下卻較難辦到。研究人員研究了將該技術應用於傳感器,以檢測太微弱而無法捕獲的信號。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Penn State)的科學家現在已經引入了少量的背景噪聲,以改善太暗而無法感知的光源中的微弱信號。
  • 研究人員開發出磁性噴霧:所噴射物體變成可移動的 「機器人」
    香港城市大學研究人員研發出一種磁性噴霧,其能夠將所噴射的目標物體變成可移動 「機器人」,因此可應用於控制藥物在人體內移動。研究人員展示了這個由聚乙烯醇、麩質蛋白和鐵質微粒製成的創新產品。
  • 研究人員開發緩解正極降解的策略 提升鋰離子電池性能
    蓋世汽車訊 作為電動汽車和消費電子產品等可再生應用的高性能電源,鋰離子電池(LIB)需要能提供高能量密度、而不影響電池壽命的電極。據外媒報導,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等機構的研究人員探討高能量密度LIB電池正極材料發生降解的根源,並開發緩解降解機制的策略,以提升LIB電池性能。
  • 研究人員開發出利用智慧型手機攝像頭的室內定位技術,誤差小於1米
    這項新技術可促進新型應用的誕生,對於Google Glass這類的可穿戴技術尤其有價值。 這項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開發技術可利用設備攝像頭拍攝的照片來計算出設備的位置和方向。不過前提是需要有建築物內部的全景圖庫(跟Google的街景圖類似)。由於系統清楚圖庫中的每一張照片的實際位置,因此通過照片比對也能計算出設備的位置所在。
  • 受昆蟲表面啟發,研究人員發明防水塗層應用廣泛
    蓋世汽車訊 據報導,通過研究昆蟲的表面,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Penn State)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從未有過的納米結構,可用於設計更強、更具彈性的防水塗層。此種設計增強了防水能力,可應用於個人防護裝備(PEE),以更好地抵禦COVID-19等病毒顆粒。
  • 科學家「誘騙」細菌產蛛絲
    蜘蛛紡出了工程師夢想的東西。它們的絲和鋼鐵一樣堅固,同時具有彈性、無毒且能生物降解。但蜘蛛不容易養殖。
  • 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大幅降低液流電池成本的離子交換膜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據外媒報導,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日前宣布,已經成功開發一種可以大幅降低液流電池成本的離子交換膜。這種名為AquaPIM材料是一種具有離子選擇性和內在微孔的水相容的聚合物,並具有可調的厚度和高電導率。
  • 研究人員開發出旨在替代塑料的新型生物材料
    取代塑料的挑戰在於,可持續材料往往機械性能有限,製造工藝複雜。中國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他們有一種替代品,可以消除石油基塑料。研究人員有一種新的方法,可以從一種木質衍生纖維和雲母中製造出與納克結構相似的材料。這種材料可以適應大規模生產,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和可調色性。天然納克具有像磚頭和砂漿一樣的層次有序的結構,使其具有強度和韌性。
  • 伯克利實驗室開發新型納米催化材料 提升甲醇制氫效率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由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分子實驗室領導的研究團隊設計併合成超小鎳納米簇(約1.5 nm),可沉積在富含缺陷的氮化硼納米片上構成催化劑(Ni/BN),具有優異的甲醇脫氫活性和選擇性。
  • 熱像儀原理
    導讀:熱像儀,一種可將被測物體整體的溫度分布以圖像的形式展現出來的儀器,現在軍事、動植物、土木、化工等多個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那麼熱像儀究竟是如何成像的呢?
  • 新型塗層織物可利用體熱發電
    新華社華盛頓1月22日電(記者周舟)美國研究人員最新開發出一種可利用身體熱量發電並為小型電子設備供能的織物,有望解決可穿戴設備供能難的問題。  研究人員22日在國際刊物《先進材料技術》雜誌網絡版上發表論文介紹,這種織物可藉助較高體溫與較低環境溫度的溫差來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