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滋味我嘗得太早了」:石川啄木的詩歌美學

2021-01-08 悠悠愛悅讀

「事物的滋味我嘗得太早了」:石川啄木的詩歌美學

石川啄木是明治年間的短歌詩人,他打破了日本傳統短歌三十一音一行的形式,開創了日本短歌新形式,而他的詩歌也因為內容獨闢蹊徑,充滿了深刻的個人情調而受大眾歡迎。

石川啄木

初遇石川啄木,是被他的那首詩所吸引:

「把發熱的面頰

埋進柔軟的積雪裡一般,

想那麼戀愛一下看看。」

少年見到心愛之人的面紅耳赤,激動心情,以及渴望將臉埋進大雪裡降溫的羞澀情緒,是只有年少愛情才擁有的溫柔與細膩。這般細膩的情愫被石川啄木用短短三行詩描繪的生動可愛,怎麼能叫人不喜歡。

而在石川啄木的短歌中還有許多刻畫這種愛情的短歌:

「這樣的熱淚,

在初戀的日子也曾有過,

以後就沒有哭過的日子了」

「筱懸木的葉子落下來觸著了我,

以為是記憶裡的那個接吻,

吃了一驚。」

在石川啄木的筆下,初戀好像總是這樣深刻,又帶有淡淡的憂傷。大家都有為初戀悄悄埋在被窩裡偷哭的經歷吧,而長大了後的我們,感情總少了幾分純粹,那種不帶雜質的落淚,想必是很多年都沒有過了吧。

少年的接吻,就是同葉子輕觸一般的感覺。可時隔多年,這段記憶卻能隨著筱懸木葉子的一次輕觸被喚醒,又怎麼能夠說是不深刻呢。

石川啄木的詩歌很多都與個人經歷有關。他的詩歌大多描寫生活經歷,更多的個人自白與感悟。他體弱多病,加上幼子早逝等一系列變故,使他的詩歌也不免染上了悲傷的色彩。

「好幾回想要死了,

終於沒有死,

我的過去可笑又可悲。」

「不得志的人們

聚集了來飲酒的地方

那是我的家裡。」

「說是悲哀也可以說吧,

事物的味道,

我嘗得太早了。」

「比別人先知道了戀愛的甜味,

知道了悲哀的我,

也比別人先老了。」

最後奪走石川啄木生命的是肺結核。他的生命的最後兩年是在病房裡度過的,在那裡他創作了大量短歌。臨近生命終點,也難免多生感慨,石川啄木的一生,是精短的一生,他過早的飽嘗了人間冷暖,也過早的離開的人世。

他的一生雖短苦,但他的很多詩歌裡卻擁有孩童般的靈動與狡黠。

「挨了罵,

哇的一聲就哭出來的兒童的心情;

我也想要有那種心情。」

「沒有什麼事,

而且愉快的長胖著,

我這個時期多不滿足啊。」

「像從百年的長眠裡醒過來似的,

打個呵欠,

想著沒什麼事。」

「路旁的狗打了個長長的呵欠,

我也學它的樣,

因為羨慕的緣故。」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石川啄木深受歡迎的原因吧。儘管他一生悲苦,但從他這些充滿了靈性與俏皮的詩句中我們可以看出石川啄木對待生活隨性又有點小可愛的態度。

「會笑的青年男子,

要是死了的話,

這世間總要寂寞點吧。」

「那天晚上我想寫一封

誰看見了都會

懷念我的長信。」

從這首短歌中可以看出,石川啄木或許是感到了孤獨,或許是感慨病體難以康復,從而滋生出了一種渴望有人「記得我從而懷念我」的心情。而這種看似溫柔實則帶著惆悵與憂傷的自述,恰恰表現出石川啄木對自己情景的感慨與自嘆。

「玩耍時背起母親,

覺得太輕哭了起來,

沒有走上三步。」

「不會處事,

我不是私下裡

以此為榮嗎?」

石川啄木說自己不會處理人情世故,對父母的感情也過於疏離,但在庭前無意戲耍中發現的母親已然衰老的事實,石川還是忍不住落下淚來,這就是這首短歌的動人之處,大部分人都會為這種情感動容,父母在不經意間悄然老去,而子女卻沒有什麼可以為他們做的。

石川啄木的詩,看似是流水帳般的敘述,而你仔細品讀就能發現其中具有的強烈的個人風格與感悟。石川啄木雖是上個世紀初的詩人,但其間的真情實感卻能跨越時代打動大家的心,這便是他的詩歌的巧妙之處了。

石川啄木的詩歌,適合閒來無事的下午,捧一杯茶,在陽光很好的陽臺上細細品味。無論什麼時候我們翻開石川啄木的詩歌,我們都能從中讀到一個最真實最獨特的石川啄木。我們是否從中得到了什麼知識,或者收穫了什麼營養,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總能從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從中體會到共情,那便是石川啄木的魔力。

相關焦點

  • 垂頭喪氣的詩人,真摯天真的熱愛——石川啄木
    石川啄木(1886年10月28日—1912年4月13日),日本詩人、小說家,本名石川一,擅長寫傳統的短歌。1905年以「石川啄木」的筆名發表第一部詩集《憧憬》,後來便以此名傳世。時年,詩人剛剛十九歲。
  • 全媒體時代 開拓詩歌新美學
    全媒體時代 開拓詩歌新美學 百餘名詩人、媒體人齊聚瀘州談詩歌與媒體融合 中國作家協會以及《詩刊》社、中國詩歌網在融媒體視野下將繼續推進詩歌的繁榮發展並有所作為,打通與詩歌有關的主流媒體、大眾媒體、新興媒體以及傳統媒體的渠道,進而起到引領詩歌發展方向的作用。
  • 亞里斯多德——古希臘美學的集大成者
    亞里斯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著作等身,內容系統、廣泛和豐富,並是古希臘美學的集大成者,他與蘇格拉底、柏拉圖一起被譽為西方哲學的奠基人。他對老師進行了批判,提出了自己的哲學觀點:一般就在個體之中,一般是不能脫離開具體事物而存在的。這樣,亞里斯多德就為其美學理論奠定了一個哲學基礎。作為一般的美是不能脫離具體的、現實的事物而獨立存在的,美應該是事物的屬性,並存在於具體事物的本性之中。事物的美,就在於它本身具有美的特徵。亞里斯多德認為,整一性是美的事物的標誌,也是藝術作品的標誌。
  • 在詩歌中,詩歌符號的含義是什麼,詩歌是語言符號還是意象符號?
    語言是一種符號,任何人都不反對這個說法;詩歌是運用語言寫出的,也沒有任何人否定這個事實。那麼,詩歌符號究竟是屬於一種什麼樣的符號呢?傳統的說法是: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詩歌是最高的語言藝術,它的符號是語言文字,這是所有《文學概論》告訴我們的常識。
  • 啄木鳥整天高頻率的啄木,它的腦袋受得了嗎?
    啄木鳥在啄木的時候,每秒平均就要啄15下,而且由於其目的是將樹木啄開,所以它需要大幅度的頭部前後擺動的力量配合自己的喙才能完成啄木的動作,因此,在啄木的同時,啄木鳥的頭部也是要受到很大的衝擊力的。按照這個理論,如果換成人的話,早已經撞暈或者得腦震蕩了。那麼,為什麼小小的啄木鳥反而沒事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有意思的問題。
  • 「Poepera詩佩拉」:把詩歌搬上舞臺
    南都訊 記者朱蓉婷 實習生 胡文曦 「Poepera」,一個還沒有被廣泛接受的新生事物,一個尚未有約定俗成譯名的文藝術語,它不僅僅是以詩歌為主題的「劇」,還可能是以詩歌為主題的「歌」、「歌劇」、「舞蹈」或其它以詩歌為主題的藝術形式。近日,由廣東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主辦的「詩歌劇研究高端論壇」,將「Poepera」推上了國內學術論壇。
  • 蔣志武詩歌——隱秘背後的溫度
    這或許在無意中促成了他的優勢,他通過自己的人生積累,把生活經驗滲透到詩歌中。因此,他的詩歌有一種冷靜的審視,寫出了內在的精神。蔣志武詩歌所呈現的並不在事物的表相,而是潛藏於表相之下的意義;他自身的向度,去探尋事物的本質;透過詩性地表達,讓人思考「一朵花凋零」背後的哲學;最關鍵的是,蔣志武的詩歌帶著一種溫度,有高度的辨識,在閱讀體驗中,形成一種契合,十分愉悅。
  • 為什麼啄木鳥要啄木?不只是為了獲取食物
    我們都有一個常識:啄木鳥啄木。啄木鳥和其他鳥類一樣,都有獨特的特徵。他們的啄食行為絕對是其中之一。我們聽到最常見的解釋是它們通過啄木獲取食物,其實不止如此。它們的啄食行為是基於更多的邏輯原因。實際上,這種行為對於他們的生活方式至關重要。
  • 石川禎浩談日本的中國現代史研究
    近日,《上海書評》書面採訪了石川教授,請他談談日本,尤其是京都學派的中國現代史研究。您在京都大學讀研究生時期的研究興趣是中日思想交流史,為什麼會轉移到研究中共黨史?石川禎浩:我在北大歷史系留學(普通進修生,1984至1986年)時,開始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感興趣。當時北大歷史系所教的中國近現代史的內容主要是革命史,以中共黨史為主線。
  • 生活美學:環境美學的新拓展
    從參與審美的連續性和情境性出發,柏林特指出環境美學和生活美學具有關聯性:「與環境美學相關的是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可以將審美感知擴大到日常生活的情境和事物。」某些特殊的社會具有審美意義的和諧,如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少數民族福伊的語言和種族的住處、活動緊密相通,福伊的吟唱詩歌將人們的身心、生死連結為一個連續性的統一體。普通社會中,人們與小孩子交往的關係常常成為審美情境:愉悅感和情感促進人的感知,並伴隨著獨特性、相互性、連續性和參與性等要素。
  • 關於詩歌的演講|玫瑰是沒有理由的開放
    每一個詞都是美學作品。據認為,散文比詩歌更加貼近現實。按照我的理解,這是一個錯誤。短篇小說家奧拉西奧·基羅加有一個觀點說,如果有寒風從河邊刮來,就應該直截了當地寫下:寒風從河邊刮來。如果這確是他說的,那麼基羅加似乎忘了,這句子就像寒風從河邊刮來一樣離開現實十分遙遠。我們有什麼感受?我們感到空氣在移動,我們稱之為風;我們感到這風來自某個方向,來自河邊。
  • 「原創」詩論《談幾種對詩歌美的錯誤理解與追求》陳虛炎
    5 要學習詩歌創作,至少了解幾種關於美學本質極其原理的觀點,這有助於我們判斷美醜的標準。A 中國當代美學家在美的本質問題上的爭論:一、主張美是主觀的,以呂熒和高爾太為代表。二、主張美是客觀的,以蔡儀為代表。蔡儀說:「美的東西就是典型的東西……美的本質就是事物的典型性」。三、主張美是主客觀的統一,以朱光潛為代表。
  • 胡健:詩歌語言創新八技巧
    原創: 時風ssfssf 111 詩評網從創作的角度講,詩歌的意象世界是詩人通過語言建構起來的。寫詩不能不講究語言。為了更好地創造詩的意象、表現情感經驗,詩的語言在無形中形成了一種與日常語言的背離的特點,它常常有意識打破語言的規範,追求新奇的陌生化與象徵化的美學效果。中國古代詩論家把這種不同於一般語言的詩歌語言稱作為「詩家語」。
  • 餘幼幼X卡特琳娜丨詩歌:可以被感知而非看見的畫
    她們談論詩歌、繪畫,談論當代詩歌的視覺性與感知力,談論文字的畫面感,聲音賦予詩歌的情緒表達,東西方詩歌的影響與淵源,她們談論詩歌與身份,作者和讀者,科技與網絡對詩歌發展的影響。還有,她們自己的作品,用各自的語言娓娓道來。餘幼幼談論自己的詩歌美學:我抗拒過分抽象而反覆的詩歌作品,這並非我的詩歌美學。
  • 右手戴戒指+玫瑰花,兩張圖片暗示,石川佳純正處在熱戀中
    石川佳純雖然是日乒球員,不過她像福原愛一樣,是國乒球迷為數不多的非常喜歡的一位日乒球員,除了有一張美麗的臉龐之外,還是一位非常善良的姑娘,之前由於受到疫情影響,石川佳純捐獻口罩之後,導致自己無口罩可用,不過隨後又得到了捐助,石川佳純此舉不僅得到了日媒的高度讚揚,並且也俘獲了很多國乒球迷的心,由於石川佳純一直和國乒球迷的關係很好
  • 這7本書,讓你一下子就愛上詩歌
    詩評家李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這些過多的闡釋都是別人賦予的,但唯有一個是確實存在的——詩歌轉折點的標誌,海子死後,中國詩歌的先鋒性不復存在,詩歌神性的年代結束,泛娛樂和詩歌娛樂化時代到來。」《先知沙與沫》豆瓣評分:9.2 2818人評作者簡介紀伯倫 ,是美籍黎巴嫩阿拉伯作家。
  • 「海拔」不高的石川真佑 是日本女排裡面的當家花旦
    作為日本女排裡「海拔」不高的石川真佑,很多人第一印象是這個石川真佑如果是郎平的手上,可能是萬年替補,也有可能連替補都不是,但是在日本女排的體系裡面,石川是日本女排裡面的當家花旦,特別是東京奧運會,這樣級別的大賽璐,石川不知道承擔著多少人的夢想,多少人理想,雖然現在她的實力跟中國女排的大朱婷,還有小盈瑩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