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中500萬,是幻覺還是幻想?是理想還是空想?區別在哪?

2020-12-05 5分鐘心理

你可能有時會這樣,坐在那兒發呆,產生了你所期盼一種需求出現的幻想,很普通的女生竟然嫁給一個高富帥的男人,打工的男生竟然娶到了一位白富美的老婆,兜裡空空的你,用兩塊錢中了500萬的巨獎,呵呵,快把眼睛睜開,這是白天……。

重度抑鬱的你,總是感覺有人在議論自己,而你周圍根本沒有別人,就你自己,又會感覺有人要迫害你,其實在這裡還是你一個人,腦子裡那叫一個亂,那麼他的感覺是真的還是假的?到底有沒有人在議論他或是想迫害他?根本沒有,他就是在胡思亂想,這就是心理失常的一種思維表現,產生的幻覺。

其實,在我們的大腦中所產生的幻想有兩種,一種是在正確世界觀的思維引導下,符合現實生活的發展規律,並且是有可能實現的積極性幻想,這種幻想實際上就是「理想」。另一種幻想是完全脫離現實的發展規律,並且毫無實現的可能,這種幻想就是「空想」,空想往往是消極有害,不利於引導我們正常思維的的幻想。

有些「空想」確實可以起緩衝或減少我們煩惱的作用,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把這種空想看作是一種「安慰劑」,從現實中得不到的心理滿足,可以到「空想」中去尋找,從而得到補償,也就是俗話講的「聊以自慰」。

常態人的「空想」是一種「遁世思想」,暫時地逃避嚴酷的現實環境,而沉溺在虛無渺茫的「空想」中,藉以擺脫心理上的苦悶和煩惱等。可是心理上正常與病態的人,他們對待「空想」的態度卻是截然不同。正常的人可以從「空想」中甦醒恢復過來,最後仍然是面向現實,他們明白「空想」的最後結果,只不過是一場慰藉而已。這就好比「曲終人散」,你還是現實中原來的你,而不是空想中的那個你。

但是,心理病態的人卻分不清真實和想像的疆界,常常會把「空想」中的那個虛我、假我,誤認為是現實中的這個實我、真我,於是種種心理疾病或悲劇就因此而產生出來。所以,對心理病態的人講來,他們的「空想」往往就是幻覺;而對心理正常的人講來,「空想」既是「空想」!別無二意。

「空想」也可以叫做「白日夢」,雖然不能完全說是「痴心妄想」,但是病理心態還是存在的,按照病理心理學把「白日夢」分作兩種形態。一種是逃避現實,有些人由於經受不了強大的心理衝擊,或者擺脫不了所遭遇到的挫折和困難,就把自己逃遁到自己創造的「空想」世界的小天地裡尋求安慰。這應該說成是弱者的表現。

另一種是「聊以自慰」,也可以叫做「聊以解嘲」。例如,一位年輕的導演,剛開始導第一部影片,就急於成名獲利,結果粗製濫造的影片,既沒有得到很好的票房收入,又沒有得到觀眾的讚譽,在一片罵聲的狀況下,他自己卻經常沉入空想之中,想像自己在拍攝下一部影片時一定取得巨大成功,並能獲得奧斯卡金像獎,讓他的同事和夥伴都交口稱讚,讚揚他是一位年輕有為,成績非凡的年輕導演,於是沉溺於自我欣賞、自我滿足之中。

因此,我們可以預見,逃避現實和聊以自慰,都是借空想來滿足自己在現實世界中所不能達到的願望。在空幻的想像中,他們的情緒可以得到恣意地放縱和發展,填補了心靈上的空虛感,獲得了滿足感。但是,如若這樣的惡性循環下去,那未,它的後果,就勢必是越發地不能適應現實環境,而沉溺於虛幻之中,勢必會產生心理失衡,而造成病態症狀的體現,這一點確實值得我們注意。

國外有些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白日夢」可以使人暫時地脫離激烈爭奪的嚴酷現實,使人的情緒在遭受到挫折失敗後,得到暫時的緩衝,不至被挫折和失敗擊倒而一蹶不振,甚至可以給人一線曙光,對未來萌發希望。但心理學家又指出:「白日夢」絲毫不能幫助你解決實際問題,也不能幫助你適應社會,提高應對能力,因為戰勝挫折與失敗的唯一辦法,還是需要面對現實,一旦脫離現實,你就等於迴避,而實質性的問題根本就沒有一絲絲的改變,它依然擺在那裡,「守株待兔」的等著你。

所以說,「幻想」只要符合事實有可能實現的就是「理想」,「幻想」不符合事實,又不可能實現就是「空想」,而「空想」讓你感覺的就是「幻覺」。

相關焦點

  • 冷聚變 理想還是幻想?
    「冷聚變」,究竟是理想還是幻想?A瓶中的「太陽」原子彈和核電站是人們所熟知的利用核能的方式,它們都是利用質量較重的原子核裂變所釋放出的能量。除此以外,還有另一種核反應,就是由較輕的原子核聚合成較重的原子核,在這個過程中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也就是核聚變。例如,太陽的能量就是來自於太陽內部氫的同位素原子的聚變反應。
  • 時間到底是什麼:真實的存在還是意識幻想?
    這個問題一直以來似乎是物理學家需要解決的課題,但是來自杜克大學的神經系統科學家沃倫·梅與理論物理學家斯莫林就這一問題進行了討論,時間到底是真實存在還是一種終極幻想?科學家認為我們現在的經歷是真實存在,並不是幻覺,斯莫林與大多數理論物理學家一樣,都在思考主觀與虛幻世界之間的區別,而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時間只是一個時空的維度,事件沿著時間箭頭的方向發展。
  • 一本正經「空想科學」(1)
    甚至到了 20 世紀90 年代,還出現如《空想科學世界》等冠以「空想科學」之名的作品。      在這些作品之中,《空想科學讀本》對人們理解「空想科學」一詞的含義產生了重大影響。《空想科學讀本》由柳田理科雄所撰寫,用於分析科幻作品所引用的科學原理的合理性(見圖 1)。這種一本正經地分析科幻作品科學合理性的行為,讓「空想科學」成為了一門可探究的學問,「空想科學」也有了非現實存在的含義。
  • 是錯覺還是幻覺?這2個名詞你要分清!
    這個是錯覺還是幻覺?普通心理學的學習過程中會有兩個比較有趣的名詞,一個叫幻覺,一個叫做錯覺,這兩個概念其實很多同學區分的並不是特別清楚,而往往這兩個詞的區分也在判斷題和判斷性質的選擇題中較多的出現,下面我將就這兩個概念來給大家做一下基本的區分幫助大家理解這兩個概念的基本含義和核心特性。
  • 心理學:你認為哪頭狼是狼王?測測晚年你是受罪還是享福!
    心理學:你認為哪頭狼是狼王?測測晚年你是受罪還是享福!因為你就是一個及時行樂的人,你會把自己的預算都安排的妥妥噹噹的,很多時候,你都只會顧著眼前,不會去想以後的事情,所以你總是會努力的掙錢,想要達到自己理想的財富。雖然現在你的存款並不多,但是因為你的友好的性格,交到了很多的好朋友,他們總是會在你需要的時候給你幫助。在你晚年的時候,你的子孫也會非常的孝順,也都很有能力,所以晚年的你,會過得特別快樂。
  • 心理學:不要做白日夢了,研究表明幻想成功更容易導致失敗
    但最新的心理學研究表明,沉溺於正面幻想反而會更容易導致失敗。這是心理學家希瑟巴裡卡普斯和奧丁根發表在《實驗社會心理學》雜誌上一項研究,該研究詳細的闡述了幻想成功是怎麼導致我們走向失敗的。心理學家們通過一系列的實驗發現,對未來積極的幻想或想像會消耗更多的心理能量。
  • 進化心理學:你眼中的世界,不過是大腦製造的「幻覺」 |世界是真實...
    隨著進化心理學研究的逐漸深入,這個秘密正在被揭開。 羅伯特·賴特—— 普林斯頓大學進化心理學教授,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智囊, 全球百位最具影響力思想家之一—— 他認為: 自然選擇就會讓我們的大腦產生「幻覺」。
  • 既是讀心術又是心理學還是魔法
    ◎動機《不是讀心術 不是心理學 不是魔法》作者:(英)達倫·布朗譯者:毛燕鴻 朱朝暉新星出版社 2014-5很多年前,當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經常一個人躲在老家的小黑屋裡,對著一本發黃的魔術書練習魔術。那本書的來歷,我已經忘記了。
  • 冷聚變是理想還是幻想?追隨者言論難獲信任
    「冷聚變」,究竟是理想還是幻想?  A  瓶中的「太陽」  原子彈和核電站是人們所熟知的利用核能的方式,它們都是利用質量較重的原子核裂變所釋放出的能量。除此以外,還有另一種核反應,就是由較輕的原子核聚合成較重的原子核,在這個過程中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也就是核聚變。例如,太陽的能量就是來自於太陽內部氫的同位素原子的聚變反應。
  • 幻景與幻覺的區別,以後再也不會分不清了
    有練功者將幻景與幻覺混為一談,認為幻景就是幻覺,他們認為正常的人體沒有受到外界刺激時不易產生幻覺(指病態),但是在練功中產生幻覺不會有什麼傷害或不適之感,收功後自然消失;還有人完全否定在氣功態下發生幻覺(幻景),只承認有氣功態感覺(溫熱感、及膨脹感等),只承認患有精神病的人才有幻覺
  • 進化心理學1,全程乾貨燒腦,我們是否活在大腦製造的幻覺之中?
    美國哲學家普特南設計了一個著名的思想實驗「缸中之腦」探討的就是這個問題,假設一個邪惡的科學家把你的大腦從人體中取出放在盛放營養液的大缸之中,超級計算機通過神經末梢向大腦傳遞和原來一樣的各種神經信號,讓大腦活在一個完全仿真的虛擬實境中,在這個虛擬實境中天空大地依然存在,聽覺視覺信號都可以被輸入,大腦還可以被輸入或截取任何記憶,比如你現在看到的這篇文章,它會不會只是大腦被輸入了一段代碼而已
  • 空想社會主義者傅立葉構想中的社會是什麼樣的?
    作為三大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家之一,傅立葉以批判資本主義制度,尤其是批判資本主義商業聞名,他曾將資本主義文明視作「復活的奴隸制」。很長一段時間,空想社會主義思想被視為馬克思主義思想的重要來源。當我們今天再度翻開他們的皇皇巨著時,可以發現除了猛烈的批判,還不乏對未來社會的豐富構想。這些構想中,有的可謂「精準」預測未來社會,成為後世共產主義者不懈奮鬥的目標。
  • 似曾相識的畫面出現在眼前,是幻覺記憶,還是預測到未來了
    是有關自己前世的記憶還是對未來的預知?又或者是平行宇宙中不同的你在一瞬間交疊在了一起呢?這些想法真的都很迷人,但其實科學家有自己更加科學的看法,在心理學上這種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的錯覺,叫做「以前見過」的現象。
  • 時間——是物理還是幻覺
    「時間只是幻覺。」----愛因斯坦 許多年前,著名的愛因斯坦先生曾將「時間」定義為「幻覺」,在他的觀點中,時間也許並不存在。時間是純粹主觀感受,還是客觀物理條件?宇宙之中,時間究竟有無確切位置?時間是否必須單向?因果律是否必然?未來與過去有何關係?這些都成了問題,從各個物理流派的假設出發,人類所熟悉的時間突然變得陌生。愛因斯坦堅信:「過去、現在、未來只是一連串固執的幻覺。」
  • 用心理學看電影:愛由心生,用幻想人物陪伴自己的《美麗心靈》!
    用心理學的眼光來看,納什一開始就有社交恐懼症,他說他不喜歡人們,而人們也不喜歡他,他不擅長社交,老師們對他的評價是: 他有兩個腦袋但卻只有半顆心,在念研究生時,他的弱點就受到同學們的嘲笑,他搭訕美女,得來的卻是耳光;別的同學頻出成績,而他的論文卻沒有眉目,連下棋他都輸給了同學漢森,在這種窘境下,
  • 心理學:下面哪一幅畫是假畫?測你是左腦動物還是右腦動物
    心理學:下面哪一幅畫是假畫?測你是左腦動物還是右腦動物AB但是你很難理解邏輯方面的知識,比如你的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的成績會非常不理想。你可以好好利用你的右腦,參加創作型的工作哦。C. 左腦為主,右腦為輔。你的左腦比較強大,但是你的右腦也不差,一般情況下你都是用左腦來思考,但是你也經常會用到右腦。你的藝術創作力比較強,你的邏輯思維能力也不差,但是藝術創作能力更好一點。
  • 戀愛中三種常見的幻覺親密關係中的坑你踩過了嗎?
    錯覺是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現象。除了視覺盲點,心理學上也有許多盲點。當人們失去理智時,表現的錯覺是最強烈的,因此愛情成了「重災區」的幻覺現象。生活中有幾種常見的錯覺,我相信當你掉進愛河的時候你可能已經經歷過了。01「恐懼=愛」恐懼是一種我們希望在生活中避免的情緒。你有沒有發現,當你害怕的時候,你會很容易愛上此刻和你在一起的人嗎。
  • 少女性幻想?扎克·施奈德、《盜夢空間》與弗洛伊德心理學(一)
    誠然,單從劇情走向來看,只是把《飛越瘋人院》中的男主角換成女性,但二者有本質上的不同。《飛越瘋人院》用瘋子們的行動,暗諷當時的美國社會;而《美少女特攻》卻是披了《飛越瘋人院》的皮,講述弗洛伊德心理學。弗洛伊德指的是人內心深處的本能,如「餓了的時候會幻想麵包」。自我是人的「伊特」和外界之間的聯繫,它利用伊特提供的動力(或者叫「理由」更為確切)讓人獲得外界的資源,並以理智區分這個資源是現實的還是想像的,才能使人活下去。
  • 心理測試:四張螢火蟲的照片,你最喜歡哪一張?
    下面四張螢火蟲的照片,你最喜歡哪一張?看看你還剩多少童心吧。你選擇了B,是個愛幻想的寶寶。你並不是個孩子氣的人,但是周圍的人會覺得你很孩子氣。由於你是一個愛幻想的人,所以你的頭腦中經常會有許多空想,而這些往往是人們無法理解的。您心中非常浪漫細膩,面對現實生活,內心依然有著對童話故事的嚮往。在解決工作、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等現實問題時,你會有大人般的態度,但在你的心中,仍然有著詩意的嚮往。
  • 伊拉克還是敘利亞還是其他國家?
    沒有這方面的標準來借鑑,但是有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區別;有高福利國家與低福利國家的區別;有有人權國家和無人權國家的區別;有民主國家和專制國家的區別;有有核國家和無核國家的區別,但是沒有聽過窩囊國家和不窩囊國家的區別!按照經濟上來比較,基本上可以分為市場經濟國家和非市場經濟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