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天翁此生能夠飛過的距離,可比人類往返登月11次

2020-12-04 久見

還遠在南印度洋,11月份正好是萬物生長的季節,而在其中,棕色身影徐徐的展開,它擁有著三米的巨大雙翼,隨著風力被託舉上空,正如其名,這隻鳥就是信天翁。

信天翁的漂泊可以說是遠行——同時也可以說成是數年不見陸地的孤獨之旅。因為它第1次連續在波濤中休息時,又同時第一次迎著從西南吹來的風騰飛而起,而後就這樣循環往復,不驕不躁地飛飛落落。

從200公裡到250公裡,它似乎每天都比前天飛得更遠一些,最終它是為了到達東北方向的溫暖海洋。這種信天翁四處遊蕩,就這樣,它度過了自己的一歲生日,離開出生地近5個月,它幾乎每天都要跨越250公裡的海洋,它儼然是和自己的父母一樣成為乘風破浪的飛行者了。

隨著盛行西風,它們似乎能夠飛得更遠更好,因為信天翁的兩隻翅膀很巧妙的賦予了它們輕鬆駕馭氣流的能力,首先這對翅膀會呈c字形運轉,先逆著風向上獲得升起力量,而後在高空中進行轉向——當然是跟隨它們自己的意志去轉向,這就意味著它們不必展翅,卻能夠擁有長距離的滑翔運動。

畢竟離開家一年後,它們已經飛得很遠很遠——畢竟,它們已經見過了從好望角到紐西蘭的大部分風景,同時它基本上飛越了18萬公裡的地球表面,也就意味著它已經度過了最脆弱最危險死亡率最高的幼兒時期,它儼然已經成為南方海島上的御風高手。

信天翁飛行一次時間跨度之廣,多達5年,最終它的雙腳踏上它出生時候的小島,然後它落在山崖上,這一切才會結束。當然此時的它並不著急生育後代。因為它們的身體力量十分的強壯,可是它們還不足以忍受飢餓同時含辛茹苦去給後代餵養更多的營養。於是又過了一年,在天氣逐漸變冷的3月,它又開始離開了自己的家鄉,又開始獨自陷入了無邊的藍色之中,此時它已經是一隻年輕的壯鳥,它可以進行更為活躍的飛行,比如在南印度洋上每天往返300公裡,用海水錶層漂浮的小魚小蝦填滿自己的身體和胃部。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曾經是青壯年的它不斷的增強自己的體魄,初次離開家時,可可顏色的身體已經逐漸斑駁變白,可是翅膀的灰黑色依舊暗示著它十分的年輕,於是在10歲左右,它終於認為自己準備好了。在它們有了自己的寶寶之後,為了未來信天翁情侶們會輪流開始,只是為了讓對方有更多的機會出海去捕捉食物,當然這捕捉食物的時間差不多有10天之久,來回也是3000公裡。

隨著雛鳥一步步的長大,體重超過雙親,為了得到更多的食物,信天翁父母們覓食的路程也會越來越遠,回巢的次數也會越來越少。而當年輕信天翁們體重開始上升,白色的絨毛已經開始退去時,它們也自己本能去託舉起自己的長翼,準備大展身手。就是這樣循環往復,它們有的遠涉重洋,在紐西蘭南邊徘徊,而更多的則是迎著西風費力的回到家裡,甚至有的只是喜歡繞著南極洲飛行幾圈,當然這點路程它們一個多月就能完成,因為12個月飛過兩個半球對它們來說根本就不是挑戰。

可是現在在南半球,只剩下2萬多隻信天翁組成的這個物種的全部種群,這種兩年生育一次,精心培育後代的大鳥,現在正承受著持續的減縮。我希望有一天我們生活和生產方式的改變進一步友好,使得這種物種能夠年復一年的在盛行西風中開展翱翔,承載著它所有希望。

相關焦點

  • 漂泊信天翁:一生飛過的距離,居然能夠往返月球11次
    漂泊信天翁:一生飛過的距離,居然能夠往返月球11次大家都知道,鳥類能夠自由翱翔於天空之上,那麼鳥類的一生究竟可以飛行多長的距離了,而這一個距離的極限,應該就在漂泊信天翁的身上,根據相關的統計,漂泊信天翁一生飛過的總距離
  • 信天翁一生飛過的距離,能往返月球十一次
    長風破浪會有時但是漂泊信天翁並不急於在這個時刻安身立命、繁育後代:它們能夠養活自己的矯健身軀,還不足以忍飢挨餓、含辛茹苦地餵養後代。於是在天氣逐漸變冷的三月,它又毅然離開溫柔鄉,與心儀的異性作別,獨自滑翔入無邊的藍色之中。
  • 信天翁一生飛過的距離,能往返月球十一次
    但是漂泊信天翁並不急於在這個時刻安身立命、繁育後代:它們能夠養活自己的矯健身軀,還不足以忍飢挨餓、含辛茹苦地餵養後代。於是在天氣逐漸變冷的三月,它又毅然離開溫柔鄉,與心儀的異性作別,獨自滑翔入無邊的藍色之中。年輕的大鳥開始了更加活躍的飛行,在南印度洋上每天跋涉三百公裡,用海水錶層漂浮著的頭足類和小魚小蝦充實著自己的身體。
  • 漂泊信天翁一生飛過的距離,能往返月球十一次
    漂泊信天翁或許會給我們答案,體長約70—140釐米、雙翅展開可達3~4米的信天翁,一生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漂泊在海上。它每天都要跨越250公裡的深藍空間,繞地球飛行一周只需要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漂泊信天翁的壽命很長,在野外可以活到60多歲,漂泊信天翁的一生大概會飛過大約850萬公裡的路程,相當於往返月球十一次。
  • 登月可以往返,但是火星只能有去無回,這是為何?
    人類的腳步自踏入太空的那一刻起,人類就和太空有了不解之緣,太空不僅僅只有行星、彗星等其他物質,還有人類留下的印跡,在月球上已經留下眾多人類的腳印,登月可以實現往返,但是火星只能有去無回,這是為何呢?
  • 漂泊信天翁,世界上最孤獨、離婚率卻最低的鳥類
    ;成年信天翁一年飛行的距離大約為12萬公裡,可以繞地球三圈;一隻50歲的漂泊信天翁一生飛行的距離可以超過600萬公裡,足夠往返月球八次之多。有記錄表明,一對漂泊信天翁共同生活了40年,這即使在人類看來,也是漫長的歲月。
  • 我們什麼時候能夠載人登月?
    就在11月24日,中國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成功在海南發射升空,它將降落在人類還未探索過的月表區域,採集月球土壤 那我們何時能夠載人登月呢,之前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說過,一定要完成嫦娥五號之後才能夠比較有把握的安排載人登月
  • 阿波羅11號登月太空人巴茲·奧爾德林:沒看到外星人基地
    1969年7月20日,巴茲·奧爾德林與阿姆斯特朗、麥可·科林斯乘坐阿波羅11號完成人類登月創舉。這三人的兩人登上月球表面,分別為指令長阿姆斯特朗與登月艙駕駛員巴茲·奧爾德林。:月球一點也不美 我沒看到外星人在人類實現火星登陸之前,奧爾德林將一直是走得最遠的地球人之一——1969年7月20日,隨著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艙成功降落在距離地球38萬公裡的月面,奧爾德林繼同伴阿姆斯特朗之後出艙,成為第二個踏上月球的人。
  • 飛得再遠,也能找到回家的路,信天翁的忠貞愛情
    小編身為父母離異的一員,真心的希望當初的有情人能夠一起到白頭,因為小編現在找不到家了,每次逢年過節都不知道該去哪了。信天翁代表著忠貞不渝的愛情,它們通常一生只愛一隻鳥,從一而終是它們的常態。成年的信天翁一年飛過的距離可繞地球三圈,它們有90%的時間都是在海上漂泊的,而且總是在海浪最兇猛的地方捕食。就像遠離家鄉的我們一樣,一年到頭都是在遙遠的外地辛勤的工作養家。
  • 人類可以往返月球,卻無法從火星返回,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自古以來就沒有停止過,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類探索宇宙的步伐也在不斷地加快,探索的範圍也從最初的近空間逐步擴大到宇宙,探險的距離也從最近的月球到更遠的火星。過去一個世紀以來,人類成功實現了登月的夢想,使太空人們能夠安全地從月球返回。朋友們不禁要問,現在,距成功登月已有半個多世紀了,以目前的技術水平,人類如果能成功登陸火星,能不能安全返回?對此,科學家給出了一個解釋:以目前人類的技術水平,登上火星之後,就無法從火星返回地球了。
  • 信天翁,南大洋的精靈
    2017年11月的那次南極航行中,德雷克海峽上,第一次與黑眉信天翁同時出現在鏡頭下的是一種模樣很特別的信天翁,深咖與淺咖相間的身體,白色新月形眼紋和喙上的條紋是它的標誌,這就是灰背信天翁(Light-mantled Albatross),信天翁科的烏信天翁屬。
  • 獨家:中國記者專訪人類登月第二人
    雖然網上充斥著對太空探索的爭議,甚至一些人懷疑人類曾經登月。但這種爭論不啻為一種科普手段,德德不休也想為此貢獻點內容。出國工作前,德德不休在國內跑科技新聞比較多。當時我可沒跑什麼最熱的網際網路,我跑的是離人們生活最遠、最不接地氣的航天。
  • 人類登月的歷史
    昨天,中國在海南島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了嫦娥五號返回式探測器,計劃在月球著陸,採集月壤樣本並帶回地球。中國近幾十年科技發展突飛猛進,但必須承認美國和前蘇聯早在五十年前在登月等方面已經非常厲害!特別是美國有六次人類登上月球!1、第一次:1969年7月20日。奧爾德林手控登月艙在月面「靜海」的一角平穩降落,登月獲得成功。第一次近距離拍攝了月球的照片,對科學研究有重大意義。2、第二次:1969年11月19日。「阿波羅12號」任務總共帶回來超過70磅(約合32公斤)的月球巖石樣本,科學家利用這些月球巖石去研究月球的歷史和構成。
  • 人類六次登月著陸點的全景照片
    來源:NASA 阿波羅12號登月全景照 阿波羅12號於1969年11月14日發射, 11月19日登陸月球,11月24日返回地球。
  • 人類登月五十年,憶阿波羅11號的奇妙冒險。
    當登月艙降落到距離月球僅1829米的時候,艙內計算機突然報警,代碼「1202」的警報不停閃爍,牽動著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以及地球上眾多工作人員的心。阿姆斯特朗鄭重宣讀:「1969年7月,來自地球的人類首次登上月球,我們是為全人類的福祉而來!」之後,這塊紀念匾被留在月球上,見證著人類對月球的探索。
  • 人類為什麼不再登月了?-虎嗅網
    人類為什麼不再登月了?雖然我們都知道今年是人類登月50周年,然而一個耐人尋味的數據是:人類的登月史只維持了短短三年。此後連續47年,再無任何一位人類登上過月球。別笑,隨著時間推移,這種質疑不僅未見消失,反而還愈演愈烈——1979年只有6%的美國人相信「阿波羅11號」飛船載人登月是騙局,到了1999年,相信「登月陰謀論」的美國人增加到了11%,2009年時這一數據上升到了22%。而最近的調查表明,10%的美國人,16%的英國人和20%的義大利人,都覺得50年前的那場登月不靠譜。
  • 登月50年|阿波羅11號險墜毀!是她的代碼讓人類成功登月
    編者按:1969年7月20日下午4時17分42秒,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將左腳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這是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如今時間已經過去了50年,但阿姆斯特朗那句「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的經典獨白,仍然深深地刻在每個人的心裡。騰訊科技聯合知乎發起「登月50年」系列策劃,聚焦人類探索月球的點點滴滴,一起回顧人類和月球的往事。
  • 阿波羅登月計劃:美國人6次登月實錄,請別再質疑美國登月
    人類歷史上第1次登月:阿波羅11號,個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  從60年代初期開始,「航天競賽」的勝利「標準」被定義為率先登月。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阿波羅11號的成功標誌著美國在航天競賽中的勝利。同樣,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在1969年7月登月,也完成了甘迺迪總統1961年5月25日宣布美國會在1970年之前將航天員送上月球並成功返回的承諾。  人類歷史上第2次登月:阿波羅12號,被兩次閃電擊中,差點失敗
  • 出生地變成墓地:信天翁的中途島悲劇(圖)
    中途島(Midway Atoll)位於太平洋「心臟地」,距離最近的大陸也有2000英裡(約3219公裡)。這個曾在二戰中扮演過重要角色、現在卻罕有人至的小島,現在是屬於信天翁的。  每年七八月,數以萬計的成年信天翁在中途島上空聚集,白色身影遮住了大半個蔚藍的天空。
  • 美國登月成功6次,月球上沒有建火箭發射站,人是怎麼回來的?
    而到現在為止,美國依然是唯一有太空人登上月球的國家,並且是在遙遠的50多年前就連續6次登上月球,即便是當時這個領域技術同樣優秀的前蘇聯,也一次也沒有成功實現載人登月任務。不管是否認同,很多人都知道阿波羅11號是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但鮮有人知第一個實現在月球附近環繞飛行的太空飛行器,卻是前蘇聯在1959年發射的月球一號無人探測器,而美國提出阿波羅系列月球探測計劃都已經是幾年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