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遠在南印度洋,11月份正好是萬物生長的季節,而在其中,棕色身影徐徐的展開,它擁有著三米的巨大雙翼,隨著風力被託舉上空,正如其名,這隻鳥就是信天翁。
信天翁的漂泊可以說是遠行——同時也可以說成是數年不見陸地的孤獨之旅。因為它第1次連續在波濤中休息時,又同時第一次迎著從西南吹來的風騰飛而起,而後就這樣循環往復,不驕不躁地飛飛落落。
從200公裡到250公裡,它似乎每天都比前天飛得更遠一些,最終它是為了到達東北方向的溫暖海洋。這種信天翁四處遊蕩,就這樣,它度過了自己的一歲生日,離開出生地近5個月,它幾乎每天都要跨越250公裡的海洋,它儼然是和自己的父母一樣成為乘風破浪的飛行者了。
隨著盛行西風,它們似乎能夠飛得更遠更好,因為信天翁的兩隻翅膀很巧妙的賦予了它們輕鬆駕馭氣流的能力,首先這對翅膀會呈c字形運轉,先逆著風向上獲得升起力量,而後在高空中進行轉向——當然是跟隨它們自己的意志去轉向,這就意味著它們不必展翅,卻能夠擁有長距離的滑翔運動。
畢竟離開家一年後,它們已經飛得很遠很遠——畢竟,它們已經見過了從好望角到紐西蘭的大部分風景,同時它基本上飛越了18萬公裡的地球表面,也就意味著它已經度過了最脆弱最危險死亡率最高的幼兒時期,它儼然已經成為南方海島上的御風高手。
信天翁飛行一次時間跨度之廣,多達5年,最終它的雙腳踏上它出生時候的小島,然後它落在山崖上,這一切才會結束。當然此時的它並不著急生育後代。因為它們的身體力量十分的強壯,可是它們還不足以忍受飢餓同時含辛茹苦去給後代餵養更多的營養。於是又過了一年,在天氣逐漸變冷的3月,它又開始離開了自己的家鄉,又開始獨自陷入了無邊的藍色之中,此時它已經是一隻年輕的壯鳥,它可以進行更為活躍的飛行,比如在南印度洋上每天往返300公裡,用海水錶層漂浮的小魚小蝦填滿自己的身體和胃部。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曾經是青壯年的它不斷的增強自己的體魄,初次離開家時,可可顏色的身體已經逐漸斑駁變白,可是翅膀的灰黑色依舊暗示著它十分的年輕,於是在10歲左右,它終於認為自己準備好了。在它們有了自己的寶寶之後,為了未來信天翁情侶們會輪流開始,只是為了讓對方有更多的機會出海去捕捉食物,當然這捕捉食物的時間差不多有10天之久,來回也是3000公裡。
隨著雛鳥一步步的長大,體重超過雙親,為了得到更多的食物,信天翁父母們覓食的路程也會越來越遠,回巢的次數也會越來越少。而當年輕信天翁們體重開始上升,白色的絨毛已經開始退去時,它們也自己本能去託舉起自己的長翼,準備大展身手。就是這樣循環往復,它們有的遠涉重洋,在紐西蘭南邊徘徊,而更多的則是迎著西風費力的回到家裡,甚至有的只是喜歡繞著南極洲飛行幾圈,當然這點路程它們一個多月就能完成,因為12個月飛過兩個半球對它們來說根本就不是挑戰。
可是現在在南半球,只剩下2萬多隻信天翁組成的這個物種的全部種群,這種兩年生育一次,精心培育後代的大鳥,現在正承受著持續的減縮。我希望有一天我們生活和生產方式的改變進一步友好,使得這種物種能夠年復一年的在盛行西風中開展翱翔,承載著它所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