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國產戰艦馳騁遠海大洋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2021-01-15 海南日報數字報

  10年前,「青島」號驅逐艦作為國產第二代主力戰艦,與「太倉」號綜合補給艦組成艦艇編隊,橫跨三大洋,航程3.3萬海裡,完成人民海軍首次環球航行。

  10年後的今天,當「青島」號驅逐艦遊弋在索馬利亞海域護航時,它已成為人民海軍戰艦陣列中的一名「老兵」。

  近10年來,我海軍國產新一代戰艦密集下水,快速形成戰鬥力。「廣州」號、「武漢」號、「海口」號、「蘭州」號等新型飛彈驅逐艦先後服役,因其出色的區域防空和超視距打擊能力,被軍迷網友譽為「中華神盾」;「徐州」號、「舟山」號、「巢湖」號等10餘艘新型飛彈護衛艦陸續入列,是兼具防空、對海、反潛的「海上多面手」;新型飛彈快艇隱蔽性、機動性強、突擊威力大,被稱為「海上無影利劍」;「崑崙山」號、「井岡山」號兩棲船塢登陸艦,新型氣墊登陸艇、新型獵掃雷艦、大型保障船陸續入列……中國製造的海上「鋼鐵長城」蔚為壯觀。

  現代化戰艦,是國家科技發展整體水平的象徵。記者在「石家莊」號新型飛彈驅逐艦指揮作戰中心看到,不僅本艦各戰位信息盡收眼底,協同作戰的航空兵、潛艇信息也匯聚於此,不同作戰平臺戰場態勢一目了然。

  新世紀新階段,國產新型戰艦在遠海大洋犁出一道道輝煌航跡。

  ———2001年,「深圳」號飛彈驅逐艦出訪德國、英國、法國和義大利,這是人民海軍軍艦首次進入地中海,首次通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大西洋,首次通過地球零度子午線。

  ———2007年8月,「廣州」號飛彈驅逐艦、「微山湖」號遠洋綜合補給艦組成赴歐洲四國遠航訓練出訪編隊,穿過位於丹麥和瑞典之間的斯卡格拉克海峽,首次駛入波羅的海。

  ——2009年1月,「武漢」號、「蘭州」號驅逐艦首次在亞丁灣、索馬利亞海域執行護航任務。這是距明朝鄭和下西洋600多年來,中國艦船編隊再一次出現在這片海域。

  ——2011年2月,「徐州」號飛彈護衛艦奉命前往利比亞附近海域,撤離我國在利比亞被困人員。該艦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曾兩度橫跨印度洋,鏖兵亞丁灣,挺進地中海,遠洋護航時間長達347天,佔它下水服役時間的一半。

  對於中國海軍來說,黃海劉公島是一個具有悲愴含義的歷史坐標。2009年4月23日,它目睹了人民海軍成立60周年海上大閱兵。這一天,高懸五星紅旗的25艘核動力潛艇、常規動力潛艇、新型驅逐艦、新型護衛艦、新型兩棲船塢登陸艦、新型飛彈快艇浩浩蕩蕩,向世界展示威武陣容。

  入夜,長江入海口,我國最大的造船基地裡,電焊弧光似火樹銀花,一艘艘在建戰艦仿佛巨龍臥波。不久的將來,又一艘新型戰艦將從這裡駛向大洋。

  (來源:解放軍報)

相關焦點

  • 21世紀頭10年,新一代國產戰艦馳騁遠海大洋
    新一代國產戰艦馳騁遠海大洋新型潛艇驅逐艦護衛艦飛彈快艇成為人民海軍主戰兵器近10年來,我海軍國產新一代戰艦密集下水,快速形成戰鬥力。
  • 海南日報數字報-美軍「革命性」「未來」戰艦海試
    這艘軍艦排水量接近1.5萬噸,隱身性能優異,對地打擊火力超強,被贊為「革命性」「未來」戰艦。  「朱姆沃爾特」號編號為DDG—1000,長約180米,造價高達43億美元,是美國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驅逐艦,也是3艘同名級驅逐艦的首艦。  巴斯造船廠將在海試中檢驗這艘軍艦的基本性能並進行調整,目標是在明年某個時候交付給海軍。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周末特稿  海南的樹、海南的石、海南的山、海南的水、海南的文化……讀他的盆景,枝葉之間,閃爍著海南靈動的美  盆景大師劉傳剛  本報記者 範南虹  他,拘來海南天地之美,山川之勝,風物之韻於方寸間,用盆景詮釋海南。他是劉傳剛,中國盆景藝術大師、BCI國際盆栽大師、海南省盆景協會會長。
  • 文\海南日報記者 範南虹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熱帶海南島的  不同表情  文\海南日報記者  範南虹  「熱帶,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帶,地處赤道兩側,位於南北緯23°26′之間,佔全球總面積39.8%。」這段話,是百度百科上關於「熱帶」的名詞解釋。讀者如果還記得初中的地理課本的話,上面對「熱帶」的解釋也如出一轍。
  • 海南日報數字報-馳騁亞丁灣的白衣天使
    遠海大洋勵精兵。」在憧憬與思念交雜的顛簸中,解放軍第425醫院(下稱「425醫院」)亞丁灣護航醫療隊隊長吳建波送走了亞丁灣上的最後一縷海風,圓滿完成188天、總航程達40000多海裡護航任務的吳建波回到鹿城。  吳建波不是最早一批護航醫療隊員,也不是最後一批。2008年12月以來,中國海軍共派遣15批護航編隊赴亞丁灣護航,425醫院的25名醫療隊員就執行了其中8批隨艦醫療保障。
  • 戰艦闖大洋舵手竟是小女子
    你可曾想到,正在遠海大洋劈波斬浪的海軍蘭州艦駕駛室裡,操舵的竟然是一名女上等兵。她叫聶思思,入伍前是一名在讀大學生。作為中國海軍首批走上作戰艦艇戰鬥崗位的女艦員,小聶上艦不到半年就已到遠海執行任務10來次。此次隨艦到西太平洋訓練,小聶和其他4名戰友輪流操舵。茫茫大洋時而風急浪高,時而濃霧緊鎖,小聶克服暈船帶來的不適,有時一邊嘔吐一邊操舵,每天要在航行舵前站6個小時,操作無一差錯。
  • 人民海軍新一代指揮員潘志強:航跡遍布5大洲3大洋
    他8下大洋,總航程30多萬海裡,能繞地球10多圈,航跡遍布5大洲、3大洋,停靠過的國外港口有30多個,籤過的航海日誌摞起來有一人多高。 海軍東海艦隊某作戰支援艦支隊副支隊長潘志強,用自己的足跡書寫著人民海軍走向深海遠洋的壯麗篇章。
  • 海南日報數字報-全方面多角度立體化展示美好新海南
    本報海口11月2日訊 (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李文粹)11月2日,「壯麗新時代 美好新海南
  • 3本星際科幻文:星際戰艦時代,馳騁星空,目標是未知的星辰大海
    3本星際科幻文:星際戰艦時代,馳騁星空,目標是未知的星辰大海進來的朋友,你們好。星際戰艦時代,馳騁星空,目標是未知的星辰大海。今天又來推薦幾本小說,輕鬆網文解壓加娛樂,你值得擁有。小說越來越多,有時候真的讓人眼花繚亂。
  • 氣作山河壯本朝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文\本刊特約撰稿 曾慶江    圖\海南日報記者 李幸璜  在海南「五公」中,趙鼎的宦海生涯尤為曲折,也是際遇最為悲壯的一個。他兩度為相,多次遭貶。後來被貶海南吉陽軍時,還給朝廷上謝表說:「白首何歸,悵餘生之無幾,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趙鼎一心為國,堅持和權臣抗爭,最終以死明志,絕食而死,使得他的逝世更增添一份壯烈,這也使得他倍受海南人民尊重。  兩度為相,多次遭貶  趙鼎(1085—1147),字符鎮,自號得全居士,解州聞喜(今山西聞喜)人。宋徽宗崇寧五年(1106年)進士,累官至河南洛陽令。
  • 大海裡的「最美差事」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6月8日,第三個世界海洋日,海南日報記者參與了一次珊瑚放歸活動,把在陵水新村港繁殖好的鹿角珊瑚、柱狀珊瑚、紅珊瑚等,分別移入到黎安港、三亞灣等海域,見證了這一非常艱辛的「最美差事」。  在海南南海熱帶海洋生物及病害研究所所長(以下簡稱熱海所)陳宏的手提電腦裡,有一個名為「最美差事」的文檔,其中存放著陳宏從事的珊瑚修復研究成果以及每次放歸活動的記錄。
  • 海南日報數字報-雨林「上新」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啟動體制試點建設,成效如何?雨林中不斷出現的新物種,就用「腳」投出了自己的「一票」。  圓凸的大眼睛,短小靈活的爪子,褐色表皮上規則分布著4條金色橫紋,看起來「顏值」頗高,2019年4月的一天,趁著夜幕低垂,隱於巖縫中的一隻中華瞼虎,正準備外出覓食,不料卻撞進了海南林業工作者周潤邦的視野。
  • 海南日報數字報-謝華安
    近50年來,謝華安多次赴海南從事水稻育種工作。他領銜研製的「汕優63」,從1986年起,連續16年創下了雜交水稻推廣速度、年種植面積、累計種植面積、增產稻穀總量四個全國之最。  回放  「我年輕時經常吃了上頓缺下頓,現在好了,水稻等農作物穩產高產,中國人不會餓肚子了!」今年8月,謝華安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 雛雞也能一眼辨公母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她告訴海南日報記者,雛雞性別鑑定靠的是經驗,要不斷摸索、不斷總結。剛開始時,她也經常犯錯,準確率不高,速度比較慢。但隨著時間推移,水平越來越高。現在,她每年鑑定200多萬隻雛雞的性別,準確率超過99%。  雛雞性別鑑定技術含量非常高,這一點,在收入上體現得非常明顯。鍾玉銀說,在養雞場,普通工每天的工資才20多元,而雛雞性別鑑定工,1小時工資就達到20元。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尋訪「坡棉紙」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更路簿》是海南漁民世代在南海諸島生產作業的航海指南,其中蘊藏的歷史密碼涉及南海歷史、造船、航海技術、法律、自然地理、經濟等多個學科。
  • 在西太平洋研究暖池、在南極探索磷蝦……青島多艘科考船假期馳騁深海大洋
    2020年10月4日青島日報01版在西太平洋研究暖池、在南極探索磷蝦——青島多艘科考船假期馳騁深海大洋10月的西太平洋,美麗靜謐。但是,這些計劃都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船上人員出不去,輪換人員上不來,他們已連續在南極海域漂泊9個多月。在祖國的關懷下,他們現在正從南極歸來。
  • 海南日報數字報-熱帶雨林的山地「土著」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往高處生長,是熱帶雨林中生物開展「軍備競賽」的核心守則。囿於體型的先天不足,成千上萬的兩棲動物們與灌木、苔蘚一道,構成叢林生物鏈的最底層,卻憑藉著滿身絕活,在一次次生死搏鬥中安然脫險。
  • 我軍首款飛剪艏戰艦,055為大洋作戰而生,航海性中國戰艦第一!
    我國主力水面戰艦,幾乎如出一轍都是採用傾斜式直線艏,從上世紀70年代第一款自行建造的國產051型驅逐艦起,一直到052C/D,從053H3到054A和056,一如既往全都是傾斜直線艏,然而到了055大驅,突然畫風一轉,變成了飛剪式艦艏,讓人眼前一亮。
  • 海南日報數字報-神奇的「旺根技術」
    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曾毓慧  在海南生活多年、今年56歲的福建人陳新,自年輕時就偏愛琢磨如何加快植物的生長速度,苦心研究30多年努力破譯植物的生長密碼,研發了植物的「旺根技術」(也稱「三旺技術」,即旺根、旺杆、旺果),讓苗木生長加速度
  • 艦艇聲納兵:傾聽大洋的"頻率",讓青春與海洋"同頻共振"
    它們大多數意味著大洋裡的暗湧、礁石,甚至是魚群。一旦出現一丁點異常,我的神經立馬會繃緊,因為那意味著一艘潛艇可能正在附近「無聲」潛行。  我是一名有著20年兵齡的艦艇聲納兵。入伍這麼多年,每次出海,我都如同第一次出海那樣謹慎又緊張。因為,我們要想在最佳時機捕捉到海裡的「蛛絲馬跡」,並確保戰艦及時發現「敵」潛艇,就必須全神貫注,不能有一絲馬虎。  我的戰位叫「聽音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