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碧海作沙場。遠海大洋勵精兵。」在憧憬與思念交雜的顛簸中,解放軍第425醫院(下稱「425醫院」)亞丁灣護航醫療隊隊長吳建波送走了亞丁灣上的最後一縷海風,圓滿完成188天、總航程達40000多海裡護航任務的吳建波回到鹿城。
吳建波不是最早一批護航醫療隊員,也不是最後一批。2008年12月以來,中國海軍共派遣15批護航編隊赴亞丁灣護航,425醫院的25名醫療隊員就執行了其中8批隨艦醫療保障。
亞丁灣上的海上醫療隊
「感謝海軍醫生來給我治療,在我生病最無助的時候,是你們給了我力量。」「振華4」號船員胡建華說。
2009年4月30日,航行在曼德海峽東口的胡建華身體不適,感到眩暈、渾身無力、四肢發麻,已連續6天不能進食,而且船上沒有醫生、缺乏藥品,病情危急。獲悉情況後,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微山湖」艦醫療隊隊員黃文生和2名同事迅速乘坐小艇,冒著2米多高的海浪登臨「振華4」號緊急為其開展治療。
軍民魚水情是每個軍人不變的情懷,作為一名軍人,醫療隊員同樣沒有忘記服務官兵的使命。
2012年春節,當全國人民都還沉浸在節日的喜慶氣氛中時,某部戰士劉傑突發急性重症胰腺炎,連裡的空氣瞬時變得焦灼起來。護航醫療隊員的及時出現,帶來了希望的曙光。
「小陳,趕緊給他吸上氧氣,插胃管進行胃腸減壓!小王,去藥房拿6支奧曲肽過來,給病人靜脈持續泵入!洛賽克打完了,換上頭孢曲松抗感染治療。郇醫生,再問一下總臺,我們要的直升飛機來了沒有……」醫療隊隊長周廣怡有條不紊地指揮救治。
就在這時,劉傑因插胃管誘發不適引起陣陣嘔吐,穢物沾了周廣怡一身。周廣怡顧不得擦拭髒物,持續心電監測、安慰患者……直到將劉傑安穩送上直升機轉運後方治療,才閒了下來,此時,汙物早已風乾緊緊地黏在了他的衣服上。
救死扶傷的故事在這群可敬的「白衣天使」身上上演,執行護航任務5年來,425醫院8批護航醫療隊先後執行了10批次護航任務,在印度洋巡診1.2萬餘人次,診治500多人次,開展胸腔閉式引流、闌尾切除等緊急手術30餘例,清創縫合與斷指修補86例,及時後送2名急重病人,換乘登艦救治各國船員20多人。
此外,為給國家積累遠洋醫療保障的第一手資料,這群「白衣天使」還充分利用業餘時間,結合工作實踐撰寫的《護航期間闌尾炎發生及治療的特點》、《遠航期間艦員疾病譜及其相關因素》等病理調查數據翔實、客觀可信的資料,發表20餘篇科研論文。
護航任務「痛並快樂著」
「艦艇出海不久,我就出現了暈船反應,東西吃下去就吐,吐完了食物就吐膽汁,滿嘴又酸又苦。」在先後圓滿完成了「神四」、「神五」、西沙醫療值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等130餘次衛勤保障任務後,2008年12月,425醫院的護士長胡愛霞臨危受命,隨海軍編隊赴索馬利亞和亞丁灣海域,成為首位執行護航任務的女護士長。
類似胡愛霞這樣的「暈船」經歷,參與護航的醫療隊隊員幾乎都經歷過。「每天面對35度的高溫,醫療艇上艙內悶溼,甲板上炙熱。而有限的淡水資源,只夠讓每個人擦擦臉,隊員們除了要克服海上顛簸帶來的暈船不適,更要克服高溫氣候帶來的心理煩悶。」醫療隊隊員馮政武說。
護航雖辛苦,但醫療隊隊員們總能苦中作樂,活躍官兵們的業餘生活。
為了減少官兵們海上生活的枯燥感、寂寞感,胡愛霞從倉庫中找來一臺早已淘汰了的老式電子琴,利用飯後休息時間,經常到甲板上為官兵們彈曲子。每當旋律響起,官兵們總喜歡聚集在甲板上靜靜聽著。不僅彈琴,她還教琴。「陪女兒去學琴時跟著學的,彈得不好。」胡愛霞越謙虛,艦員陳亮和其他官兵就越纏著她教授。隨著《友誼地久天長》、《官兵友愛歌》等曲子不斷從指尖滑出,蔚藍之上,琴聲悠揚。
被護航官兵親切稱之為綻放在亞丁灣上的「姐妹花」之一的彭花花,她的「心理護航」也頗具特色。無論是走進艙室為官兵做心理疏導、走進炊事班煮炸烹炒「亮亮手藝」,還是自告奮勇擔任文藝活動節目主持人,作為「微山湖」艦大大小小晚會的「明星」,彭花花總能獲得官兵們由心而發的掌聲。
「連續參加兩批護航行動,一點困難沒有是不可能的。但看到護航官兵擺脫傷病困擾露出的笑容,聽到接受護航商船發來的一封封情真意切的感謝信,我就感到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彭花花說。
愛的天平向使命傾斜
從2008年12月開始,425醫院受命派醫療隊隨艦執行亞丁灣護航保障任務,這是我國首次使用軍事力量赴海外維護國家戰略利益,舉國關注,舉世矚目。經過層層海選,能入選醫療隊,對醫護人員而言,是份至高的榮譽。可榮譽的背後,卻是他們對家人的無限愧疚。
執行護航任務時,胡愛霞的女兒王曉暉才5歲,當得知媽媽將遠行時,「她晚上睡覺都緊緊地抱著我,總是追問著為什麼別人的媽媽不去出海?」帶著對女兒的記憶和厚厚的相冊,胡愛霞含淚登艦。
每周一次10分鐘的通話,難解胡愛霞的思女之情。「經常拿著相冊在被窩裡翻看,很想她。」六一兒童節時,看到央視錄播的隨艦軍人子女的視頻時,那一刻,胡愛霞眼淚紛飛。
如果說女生柔情,可一提起家人,「硬漢子」陳書德也不免哽咽。在出發執行醫療隊員的任務時,陳書德的兒子才哇哇墜地。他來不及細細品味初為人父的喜悅,就毅然告別了嬌兒妻子奔赴救死扶傷的第一線。
「說不想孩子是假的,遠在異地對親人的思念尤為深切。」陳書德說。
無論悲與喜,痛與樂,對於海上醫療隊員們而言,這都是值得珍視一生的經歷。冬日的暖陽,緩緩從海平面升起,灑向大地的光輝,照耀著每一片幸福的海域與陸地,仁心仁術、救死扶傷,一曲白衣天使的讚歌在大海之上唱響。
本版照片由解放軍第425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