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一句流行語『像打了雞血一樣』究竟是什麼意思呀?是否形容一種特別亢奮的狀態?這典故從哪裡來的啊?詞典上可查不到呢。」
於是我們費了些功夫,搜集和查閱了有關資料,簡介如下:
說起「打雞血」以及「雞血療法」,在20世紀下半葉全國各地風行了幾十年。
據親歷者說,「打雞血針」或稱為「雞血療法「,最早出現於1959 年「大躍進時代」,一直到1967年「文化大革命」初期迅速傳遍全國。這種所謂「雞血療法」是用煮蒸消毒過的針筒,從雞肶下把雞血抽出來,每次幾十到一百毫升,注射到人體的肌肉裡,每周一次。據說,由此「液體蛋白的免疫反應就可以進入人體,對中風、半身不遂、婦科病、不孕症乃至痔瘡、牛皮癬、腳氣都有療效。
「雞血療法」是從哪裡來的?目前查到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建國初期某國民黨中將軍醫被我公安機關抓獲判了死刑,行刑前獻出這個「秘方」以求自保,稱其療效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治癒百病;據說「在臺灣的蔣介石就靠打雞血活著」。不但當地軍政首長深信不疑,還有一幫下屬效仿。文革中這「走資派」被批鬥,在逼問下坦白了打雞血的事情。於是被當作「延年益壽」的秘方,印成傳單廣為流傳,造成了「打雞血」的大流行。
還有一種說法是:1950年代初,中國各地學習、推行蘇聯的「組織療法」,把人體的某些組織,如皮膚、肝、腦、胎盤等作為注射液,或將埋入病人皮下以治病。上海某廠(一說永安棉紡三廠、一說上海無線電三廠)有個醫生俞昌時(1903年生於安徽南陵),試驗從一隻公雞的身上抽了1.5cc血,注射進左臂三角肌,結果「一點也沒有感覺——不痛,不癢,不脹」。其後一兩天內,他覺得精神亢奮、食慾增加,三四天後「發現奇蹟」,腳癬和皮屑病等痼疾同時痊癒了。1959年6月,他開始在職工中試驗,「一個月多的時間內,打了三百多病例,都只打了一二針,最多的五六針,就發生了許多的奇效和顯著療效」。
上海衛生局後來的調查報告稱,俞昌時讓病人到他家中治療。打著「技術革命」的旗號,俞昌時聽不進任何勸阻,他說:「陳中偉斷手再植接血管算不了什麼,我也會做,雞血療法才是真正超國際水平的!」俞昌時向全國各地印發大量宣傳「雞血療法」的資料。據統計,有二十七個省、市(縣)的醫療單位或個人收到了「雞血療法」資料,一是標榜「雞血療法國際領先」,所以中央指示要「秘密研究」;二是宣揚有很多「老幹部」私下使用,「能治六十幾種痼疾的神藥」。
在他印製於1964年8月的《雞血療法》一書中,輯錄了一百多個病例,宣傳方式與現今充斥電視和報刊的各類神奇「秘方」如出一轍。在信息閉塞的年代,「中央指示」和「老幹部」私下享用的「秘密」之說具有很強的蠱惑性。上海衛生局後來的調查報告說:「在全國各地流傳很廣,影響很大,有的群眾抱著雞求醫注射甚至自己注射。各地衛生部門也紛紛來信或者派人來滬了解求治,情況相當混亂」。
1965年6月12日,上海市衛生局召開了專家座談會,討論後認為:鮮雞血是有異性蛋白過敏性血清反應存在,不安全,「目前雖未發生死亡事故,但如繼續應用下去,意外事故勢所難免,特別鮮雞血治療對象均為慢性病,該病本身無多大危險性,而治療卻冒著危險更值得考慮。」半月後, 上海市衛生局寫了《關於雞血療法的情況和處理意見的報告》呈送衛生部,稱將限令俞昌時立即停止私自給病人注射鮮雞血試驗的行為。
1965年7月23日,國家衛生部下發了《關於「雞血療法」的通知》,同意上海市衛生局調查報告的看法和處理意見,通知強調,「今後,應禁止醫務人員用鮮雞血給病人治病,以免發生過敏危險。群眾要求醫務人員用鮮雞血給予治療者,應加以勸阻。對於群眾中流行的各種傳說,應進行必要的澄清和解釋。」
不久,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爆發了,「造反有理」的口號響徹雲霄,包括醫療衛生系統。1966年12月28日,衛生部下發通知,撤銷1965年7月23日的《關於「雞血療法」的通知》。造反派成立的「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徹底批判衛生部在雞血療法上執行資產階級反動路線大會籌備辦公室」,在12月發表《徹底為醫藥科研中的新生事物——雞血療法翻案告全國革命人民的公開信》,為「雞血療法」翻案。那《雞血療法》小冊子普遍翻印,散布全國各地,至今依然存在許多人家中。
「我們家附近地段醫院的注射室門口,開始排起長蛇般的隊伍。人人提著裝雞的籃子或網兜,等待護士小姐出手,一邊交流打雞血的經驗與傳聞,地上到處遺留著骯髒的雞毛和雞屎,此外就是雞的尖聲驚叫。它們的恐懼像瘟疫一樣傳染給了整個時代。」同濟大學朱大可教授回憶當時「打雞血」盛況時說,「雞血不僅是養生的聖藥,而且給瘋狂的種族注入了詭異的激素。革命的熱血奔湧在身上,而革命的烈火則燃燒在祖國的大地上。從1967到1968,打雞血盛行的時間,據說維持了十個月之久,與文革最瘋狂的時刻完全暗合。它跟造反狂熱之間的神秘呼應,至今仍是一個難以索解的懸謎。」
除了個別正規醫院外,北起漠河、南到西雙版納的街道診所以及縣級鄉級醫院到處都在打雞血,高潮的時候還要排隊打。一時間竟造成小公雞因緊俏而漲價缺貨。在計劃經濟低工資、高就業的當時,成為極其罕見的現象。
在那個特殊歷史時期形成的非理性認知模式,使中國老百姓在作為原始信仰的血液崇拜面前,產生認同感、親和感。大量非正常死亡、流血,使人們意識到生命的脆弱、易逝,因此特別重視肉體生命的保全。藉助於西洋的注射器械,又披上了「洋為中用」的科學色彩、現代意識,愈發增加了可信度,在從眾心理的驅使下一哄而起,「打雞血」的流行便顯得順理成章了。
有人回憶:20世紀70年代,在農村有不少上了年紀的人,自家養一隻大公雞,是用來給自己打雞血的,據說可以健壯身體,可以治病。幾乎每天都有不少的年老體弱者,抱著自家的大公雞,直奔公社的衛生院,讓大夫把雞血抽出來,注射在自己胳膊上。
後來,各地發生了「打雞血」致死的案例,人們開始感到恐懼,才停止了把雞血打進身體的做法。
如今,恐怕沒有人再輕信這種不科學的「雞血療法」了。只留下一句俗語『像打了雞血一樣』流傳了下來,形容一種特別亢奮的反常狀態。豈不知這裡面包含了多少愚昧、迷信、荒誕造成的悲劇,付出了多少生命的慘痛代價啊!(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