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鹽 | 文
上一期的專欄裡,我們介紹了風靡歐美的瘦長人。有小夥伴表示晚上看屬實嚇得不輕,覺都沒睡好,這波我的。那麼這次的故事,我們來聊點不嚇人的吧。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用「打雞血」來形容人的狀態超常,精神頭很好。
好比某天你發現,平時遊戲裡開黑唯唯諾諾的好基友突然重拳出擊了,那這時你可以對TA說:
「咋回事今天,打雞血了?」
雖然話脫口而出了,但你的大腦可能完全沒意識到,這三個字為什麼就能代表亢奮的狀態?
其實往前追溯歷史,打雞血的說法早已存在。幾十年的時間,讓它從一個國內盛傳的「都市傳說」,變成了如今含有特定意義的俗語。
因為那時的打雞血並非口頭說說,而是真的把雞血打到人的身體裡,是不是有點魔幻現實的味了?
這個魔幻的故事就發生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
俗話說,病急亂投醫。那時祖國剛成立,醫療和教育事業尚不發達,廣大老百姓對於很多疾病的原理認知不充分,容易聽信一些現在看起來十分荒謬的治療方法,這給「雞血療法」的廣為流傳提供了背景。
雞血療法最早傳聞是某國民黨將軍在國內被逮到時,為求保命而供出來的秘密。
這點後來雖被證實為謠言,但確實在那個時候給打雞血行為平添了有錢人養生之道的神秘色彩。
事實上,雞血療法就如同很多土方子一樣,出身於草莽。諷刺的是,它的創造人是當年畢業於上海亞東醫科大學的俞昌時,一位正正規規出身科班的醫生。
覺得雞血能治病,也是因為他在青年下鄉工作時,偶然通過溫度計插屁股的方式測量雞的體溫,發現竟然高達43度。
這使他聯想到雞的新陳代謝水平應該很高,血可以抗菌抗毒,就和人體生病發燒是一種保護機制一般。
正好那時候蘇聯發明的組織療法理論在國內傳開,組織療法其中一點就是用動植物的生理組織(比如花草的枝葉、動物的內臟等),經過特殊方式加工成液體用來注射治病。
於是,在雞血上做文章的想法悄悄在俞昌時的心裡種下了。
畢業後被分配到上海某廠當醫生的俞昌時,某天抱著做實驗的性質,往自己的肌肉裡打了一針新鮮的雞血。
後來他的記錄裡提到接下來幾天的情景,「沒有不良反應,精力充沛,食慾大增」,而且身上的皮膚也潤滑了起來。
有此等「良效」,之後一段的時間裡他又給自己扎了幾針,還把親戚朋友叫上,一起測試了療效。按照他的說法,雞血讓大家「好起來了」,這樣實驗了幾年後,他決定向全國推廣雞血療法。
傳聞,雞最好用年輕公雞的血,就像不少人小時候被公雞攆得哭爹喊媽的經歷一樣,公雞兇猛好鬥的特點,仿佛讓它的血也有著額外的生命加成效果。
本來這種荒唐的醫療方法,應該會在推廣到全國的過程中,被質疑或者識破。
但學過那段中國歷史的人應該都記得,大躍進和文革帶來的誇大和造假行為風行,使得雞血療法不但沒被令行禁止,反而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愈演愈烈。打雞血帶來的心理作用逐漸佔了上風,便宜還能治病,誰不想試試。
傳得最誇張的時候什麼樣呢?上到腦中風,下到不孕不育,不論心臟病還是感冒咳嗽,皆可一治。
簡直比遊戲裡的加血道具還神,一針提神醒腦,兩針永不疲勞。
不管身體有沒有毛病,大家都開始拎著雞到醫院排隊打針,希望得到一個更健康的身體。
那些人最終有沒有如願我們不知道,能清楚的事實是,生於那個年代的雞們都遭重了。
頻繁的扎針和抽血,讓雞身遍布針孔,一隻只雄赳赳氣昂昂的公雞,一通抽完直接蔫巴,乃至撲街。
因為雞的品相之差,還出現了哄抬雞價的現象。白色、沒有雜毛、叫聲好聽、體重超4公斤的雞可賣高價。
這是人類「延年益壽」的福音,也是雞們飽受折磨的煉獄。
不過,非科學終歸是非科學,這期間有許多注射雞血的人出現了過敏反應,畢竟人連血型不一樣輸血都會出大問題,更別提雞血了,肯定會遭到人體的排斥。
如果注射到肌肉裡,會發燒,或者發腫脹痛。若有人想見效更快,像打吊針一樣打到血管裡,過敏反應可能會嚴重到丟掉性命。
正因為那時沒有網絡,只靠讀書看報,信息獲取明顯滯後。打完雞血的後果無論好壞,當所有人知道真相時,肯定已經嘗試過了。
於是,無論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還是十八線的小鄉鎮,前前後後都經歷了一年不到的狂熱打雞血時光,然後才將歷史的這一頁翻過去。
即使那是在人心很容易受到鼓動的文革初期,一旦發現對治病養生沒卵用,雞血療法還是漸漸的被大家拋棄了。
真要說起這則傳聞能傳開的深層原因,倒也沒那麼複雜,它抓住了時代的痛點,花錢治病,天經地義。
只是智商稅無處不在,關乎身體健康的時候,人們總是容易失去理性,何況打雞血還便宜呢。
至於雞血療法的創始人俞昌和,據說他後來活到了92歲。我想這和他當年給自己打的雞血應該沒什麼關係,單純是生活好了,醫療水平上去了。
估計他也預料到,自己創造的奇葩療法沒法成為名留青史的治病良方。
不過在漫長的歷史中,這則傳聞掀起的短短一兩年全民熱潮雖然算不上什麼,卻讓「打雞血」與「狀態倍兒棒」戲謔地劃上了等號,長久的留在了我們的語言文化中。
如今人們不再真的打雞血了,但大家都知道,這三個字代表著什麼。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