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雞血」竟然曾是個真事兒?

2020-11-23 騰訊網

加鹽 | 文

上一期的專欄裡,我們介紹了風靡歐美的瘦長人。有小夥伴表示晚上看屬實嚇得不輕,覺都沒睡好,這波我的。那麼這次的故事,我們來聊點不嚇人的吧。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用「打雞血」來形容人的狀態超常,精神頭很好。

好比某天你發現,平時遊戲裡開黑唯唯諾諾的好基友突然重拳出擊了,那這時你可以對TA說:

「咋回事今天,打雞血了?」

雖然話脫口而出了,但你的大腦可能完全沒意識到,這三個字為什麼就能代表亢奮的狀態?

其實往前追溯歷史,打雞血的說法早已存在。幾十年的時間,讓它從一個國內盛傳的「都市傳說」,變成了如今含有特定意義的俗語。

因為那時的打雞血並非口頭說說,而是真的把雞血打到人的身體裡,是不是有點魔幻現實的味了?

這個魔幻的故事就發生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

俗話說,病急亂投醫。那時祖國剛成立,醫療和教育事業尚不發達,廣大老百姓對於很多疾病的原理認知不充分,容易聽信一些現在看起來十分荒謬的治療方法,這給「雞血療法」的廣為流傳提供了背景。

雞血療法最早傳聞是某國民黨將軍在國內被逮到時,為求保命而供出來的秘密。

這點後來雖被證實為謠言,但確實在那個時候給打雞血行為平添了有錢人養生之道的神秘色彩。

事實上,雞血療法就如同很多土方子一樣,出身於草莽。諷刺的是,它的創造人是當年畢業於上海亞東醫科大學的俞昌時,一位正正規規出身科班的醫生。

覺得雞血能治病,也是因為他在青年下鄉工作時,偶然通過溫度計插屁股的方式測量雞的體溫,發現竟然高達43度。

這使他聯想到雞的新陳代謝水平應該很高,血可以抗菌抗毒,就和人體生病發燒是一種保護機制一般。

正好那時候蘇聯發明的組織療法理論在國內傳開,組織療法其中一點就是用動植物的生理組織(比如花草的枝葉、動物的內臟等),經過特殊方式加工成液體用來注射治病。

於是,在雞血上做文章的想法悄悄在俞昌時的心裡種下了。

畢業後被分配到上海某廠當醫生的俞昌時,某天抱著做實驗的性質,往自己的肌肉裡打了一針新鮮的雞血。

後來他的記錄裡提到接下來幾天的情景,「沒有不良反應,精力充沛,食慾大增」,而且身上的皮膚也潤滑了起來。

有此等「良效」,之後一段的時間裡他又給自己扎了幾針,還把親戚朋友叫上,一起測試了療效。按照他的說法,雞血讓大家「好起來了」,這樣實驗了幾年後,他決定向全國推廣雞血療法。

傳聞,雞最好用年輕公雞的血,就像不少人小時候被公雞攆得哭爹喊媽的經歷一樣,公雞兇猛好鬥的特點,仿佛讓它的血也有著額外的生命加成效果。

本來這種荒唐的醫療方法,應該會在推廣到全國的過程中,被質疑或者識破。

但學過那段中國歷史的人應該都記得,大躍進和文革帶來的誇大和造假行為風行,使得雞血療法不但沒被令行禁止,反而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愈演愈烈。打雞血帶來的心理作用逐漸佔了上風,便宜還能治病,誰不想試試。

傳得最誇張的時候什麼樣呢?上到腦中風,下到不孕不育,不論心臟病還是感冒咳嗽,皆可一治。

簡直比遊戲裡的加血道具還神,一針提神醒腦,兩針永不疲勞。

不管身體有沒有毛病,大家都開始拎著雞到醫院排隊打針,希望得到一個更健康的身體。

那些人最終有沒有如願我們不知道,能清楚的事實是,生於那個年代的雞們都遭重了。

頻繁的扎針和抽血,讓雞身遍布針孔,一隻只雄赳赳氣昂昂的公雞,一通抽完直接蔫巴,乃至撲街。

因為雞的品相之差,還出現了哄抬雞價的現象。白色、沒有雜毛、叫聲好聽、體重超4公斤的雞可賣高價。

這是人類「延年益壽」的福音,也是雞們飽受折磨的煉獄。

不過,非科學終歸是非科學,這期間有許多注射雞血的人出現了過敏反應,畢竟人連血型不一樣輸血都會出大問題,更別提雞血了,肯定會遭到人體的排斥。

如果注射到肌肉裡,會發燒,或者發腫脹痛。若有人想見效更快,像打吊針一樣打到血管裡,過敏反應可能會嚴重到丟掉性命。

正因為那時沒有網絡,只靠讀書看報,信息獲取明顯滯後。打完雞血的後果無論好壞,當所有人知道真相時,肯定已經嘗試過了。

於是,無論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還是十八線的小鄉鎮,前前後後都經歷了一年不到的狂熱打雞血時光,然後才將歷史的這一頁翻過去。

即使那是在人心很容易受到鼓動的文革初期,一旦發現對治病養生沒卵用,雞血療法還是漸漸的被大家拋棄了。

真要說起這則傳聞能傳開的深層原因,倒也沒那麼複雜,它抓住了時代的痛點,花錢治病,天經地義。

只是智商稅無處不在,關乎身體健康的時候,人們總是容易失去理性,何況打雞血還便宜呢。

至於雞血療法的創始人俞昌和,據說他後來活到了92歲。我想這和他當年給自己打的雞血應該沒什麼關係,單純是生活好了,醫療水平上去了。

估計他也預料到,自己創造的奇葩療法沒法成為名留青史的治病良方。

不過在漫長的歷史中,這則傳聞掀起的短短一兩年全民熱潮雖然算不上什麼,卻讓「打雞血」與「狀態倍兒棒」戲謔地劃上了等號,長久的留在了我們的語言文化中。

如今人們不再真的打雞血了,但大家都知道,這三個字代表著什麼。

-END-

相關焦點

  • 不是玩笑,真有人打雞血
    原標題:不是玩笑,真有人打雞血 「打雞血」,我原以為只是一種調侃,沒想到,竟然真有人把雞血打到自己血管裡,而且是為數不少的人,說有一段人人打雞血的歷史,都不算太誇張。
  • 人們為何如此熱衷於「打雞血」?
    誰料想,一場激烈的批判過後,卻迎來了打雞血的廣為流行。(《國人夢已醒?》,作者:桑曄,《讀書》雜誌,1992年4月) 這種療法,後來被稱為「雞血療法」,是1967年流行於民間的保健術。據說,當年從北京到西雙版納,「雞血療法」前後流行了大約10個月。
  • 「拼命工作體」火了,打雞血卻對年輕人越來越不管用
    打雞血沒有用,並不全是因為年輕人沒有理想,沒有幹勁。不是因為年輕人沒有理想和情懷,而是口號在生活面前,真的一文不值,小魚兒對此都深有體會。 先說說我看過一個十分真實的帖子。在某一次重要的大會上,音樂放著《感恩的心》,高管在表述老闆多麼辛苦,正常反應應該是員工感動,甚至飆眼淚。
  • 文革時「打雞血」的荒謬療法因何盛行?
    閱讀提示:1990年代,學者桑曄在《讀書》雜誌上發表文章說:一九六五年,某省的「上流社會」中開始流傳「打雞血治百病」的謠言,有位被公安局捉住的前軍統中將醫官,行刑前提出用「秘方」交換生命,那「秘方」就是打雞血。
  • 為什麼用「打雞血」形容非常亢奮?「打雞血」這個詞是怎麼出現的
    為什麼用「打雞血」形容非常亢奮?「打雞血」這個詞是怎麼出現的
  • 「打雞血」原來不是玩笑話,曾經風靡江西,被禁止後老百姓偷偷打
    我們現在的人總喜歡用「打雞血」來形容那些精力旺盛,精神十足的人。原本只是一句玩笑話,卻不知道在幾十年前,竟然真的有人因為看著公雞一直這麼好精神,而開始給自己打雞血,還把這個看成是治病的良方大力推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老百姓們偏愛。
  • 打雞血,練氣功,當年「養生」也瘋狂
    老蔣都打雞血,我們怕啥 1966年,街上開始賣一毛五分錢一份的油印小冊子,宣傳打雞血治病保健。 一天,巷子口聚了一群人,我湊上去一聽,「聽說蔣介石都是靠打雞血保健續命呢,我們還怕啥!」從那後,街上總看到有人抱著大公雞走路,「氣派」得很。 (上海市 馮新平 69歲) 給大公雞餵雞蛋 我有個朋友,他對打雞血瘋狂地迷戀。
  • 中國養生史記:60年代排隊打雞血
    說的是他的幾個朋友服丹的惡果,其實他自己也好不到哪裡去,也曾是煉丹之士一員。  明太祖朱元璋剛當上皇帝時,認為仙丹方術是「欺世之佔,切不可信」:「秦始皇、漢武帝,好尚神仙,以求長生,疲勞精神,卒無所得。使移此心以圖治,天下安有不理?」但到了晚年,他犯了同樣的毛病,寵信周顛仙等道士,據信服食丹藥是他加速去世的原因之一。他的兒子朱棣,則因服食壯陽藥身亡。康熙則是難得不迷信丹藥的皇帝。
  • 「打雞血」的歷史教訓
    於是我們費了些功夫,搜集和查閱了有關資料,簡介如下:說起「打雞血」以及「雞血療法」,在20世紀下半葉全國各地風行了幾十年。據親歷者說,「打雞血針」或稱為「雞血療法「,最早出現於1959 年「大躍進時代」,一直到1967年「文化大革命」初期迅速傳遍全國。
  • 朋友圈裡的那些正能量,是給自己打雞血還是給別人打雞血?
    還是為了給自己打雞血,或是給別人打雞血?這種狀態表面看似滿足了自己,其實是耗能的深淵!你會被這種虛無的感覺帶入一個貌似有著七彩祥雲般美麗的黑洞裡,讓你認不清自己,不知道真假。我們生活在被自己設計的完美無缺的高頻劇情裡,每天打雞血一樣的興奮,仿佛生命從此刻開始燦爛無比。但是,當有一天這些點讚或許關注少了,劇情發生了變化,你還會興奮、開心嗎?或許吧。
  • 王小波 | 打雞血
    王小波丨打雞血  事情發生在二十多年前,當時我是個知青,從鄉下回來,凌晨趕頭一班電車回家
  • 打雞血能使人興奮? 難道雞血是興奮劑?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打雞血能使人興奮? 難道雞血是興奮劑? 看你興奮的那樣,跟打了雞血似的,已經成了人所共知的調侃人興奮過度的俚語。 打雞血真的會讓人興奮?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這是假的。 然而,鹽打哪裡鹹醋從哪裡酸,無論打雞血是不是真的會讓人興奮,其中的道理何在呢?
  • 中國文學隱語藝術與《紅樓夢》「真事隱」
    作者:至真齋主《紅樓夢》作者開宗明義說:「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之說撰此《石頭記》一書也,故曰甄士隱云云。......雖我未學,下筆無文,又何妨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來?亦可使閨閣昭傳,復可悅世之目,破人愁悶,不亦宜乎?故曰賈雨村云云。」
  • 60後可能也不知道的那些事兒:流行打雞血和甩手運動
    打雞血必須用「青少年」公雞,抽取其腋下血管裡的鮮血,趁熱打到人的屁股上,這才能有效。據說打過雞血的人面色紅潤、中氣十足、精神好、身體壯。是否真是這樣的療效?我無從考證。但從那時候起就誕生了一個俗語:打雞血。這個俗語一直流傳至今,專門用來形容那些亢奮不安、上躥下跳、躍躍欲試的狀態,據說這狀態就是打完雞血後的樣子。
  • 從不死藥到打雞血 為什麼中國人熱衷養生?
    說的是他幾個朋友服丹的惡果,其實他自己好不到哪裡去,也曾是煉丹志士一員。&nbsp&nbsp&nbsp&nbsp明太祖朱元璋剛當上皇帝時,認為仙丹方術是「欺世之言,切不可信」:「秦始皇、漢武帝,好尚神仙,以求長生,疲勞精神,卒無所得。使移此心以圖治,天下安有不理?」但到了晚年,他犯了同樣的毛病,寵信周顛仙等道士,據信服食丹藥是他加速去世的原因之一。
  • 十年之後首演喜劇"春江英雄" 沙溢稱像打雞血
    「重新殺回來」的沙溢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拍攝過程很亢奮,每天都跟打雞血一樣。  每天都像打雞血  在《春江英雄》中,沙溢飾演佃戶馬三炮,雖然沒有一技之長傍身,但是在國難當頭之時,毅然投身抗日隊伍,並與龍千言(李晨飾)一道成為民間抗日英雄。  與龍千言的 「酸秀才」形象不同,馬三炮堅稱自己是趙子龍轉世,將來一定會出將入相,因此處事風格非常爺們兒。
  • 中國打雞血,國外喝鐳水,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就拿今天要講的兩件事情來說,我們現在知道打雞血和直接接觸鐳元素,後果非常嚴重甚至會危害性命,但當時的人卻不以為然反而樂此不疲的嘗試。震驚一時的「雞血」療法文革時期,由於一些原因人們的認知模式趨於非理性,使中國老百姓在作為原始信仰的血液崇拜面前,產生了瘋狂的認同感。
  • 希望孩子好,不能一味「打雞血」
    近幾年,「雞娃」成為大城市家長們流行的一種教育方式,意為給孩子「打雞血」。這種不斷給孩子安排學習和活動以及課外班、興趣班,不停讓孩子去拼搏的行為被家長們喊作「雞娃」。
  • 真實存在過的「打雞血」療法,害死了很多人
    真實存在過的「打雞血」療法,害死了很多人 2020-06-23 11: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打雞血」怎麼來的?真的讓人興奮嗎?
    一般對於一個非常興奮的人,我們就會用「打雞血」來稱呼它,然而「打雞血」這一詞語是怎麼來的呢?大了雞血真的能讓人興奮嗎?我們都知道不是任何血液都能注射到身體當中的,但在早前科學知識還未普及的時候,就有一些人真的將雞血打入了身體當中,這也是因為在上世紀50年代的時候,一位醫生將體溫計塞入了雞屁股中,然後他就發現雞的體溫高達43度這是遠高於人體體溫的,所以這位醫生就認為雞血可以調節神經中樞,同時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和抗病毒的作用,由於當時人們對於科學的認識較少,並且在一些媒體的宣傳之下,打雞血也成為風靡一時的保健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