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周飛)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生態中心鼎湖山站生態系統管理研究組副研究員鄭棉海(課題組PI:研究員莫江明)首次系統地揭示了全球陸地生態系統生物固氮對環境變化的響應格局。相關研究近日發表於《全球變化生物學》。
生物固氮是地球生態系統重要的氮素來源之一,也是驅動陸地生態系統氮循環和淨初級生產力的關鍵因素。雖然許多研究表明全球變化(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等)對自然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產生顯著的影響,但全球變化如何影響陸地生態系統生物固氮,目前仍然未知。
研究人員通過整合分析人為幹擾活動和全球環境變化對不同陸地生態系統生物固氮(自生和共生固氮)的影響。
結果表明,人為幹擾活動降低了生態系統的自生固氮速率,但對共生固氮速率沒有顯著影響。升溫、CO2濃度升高和降雨量增加促進了生態系統固氮(分別增加152.7%、19.6%和73.1%),而乾旱加劇和氮沉降抑制了生態系統固氮(分別降低30.4%和31.0%)。生物固氮對環境變化的響應敏感度與生態系統類型和基質組分有關。
進一步分析發現,在各個環境變化因子下,加強人為幹擾活動一致降低了生態系統生物固氮速率。導致該現象的原因可能是人為幹擾活動改變了陸地生態系統的土壤理化性質、植物和微生物特性以及土壤資源。
該研究首次系統地揭示了全球陸地生態系統生物固氮對環境變化的響應格局,同時暗示了人為幹擾活動對生物固氮產生抑制作用,研究結果有助於準確理解、評估、模擬和預測陸地生態系統氮收支、淨初級生產力和生態系統反饋。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11/gcb.15328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